第186章 婉拒
你献了计策,皇帝赏钱,赏田,赏地,这是小利。
当然,赏权是不可能的,除非于国有大贡献,皇帝才会赏权,赐封个王侯将相。
另外,像于微图的,想要皇城外的独一份使用权,这是长远的利,是大利。
莫说这事儿皇帝要考量,换了文东卿,他也要考量一二的。
眉山先生得了大利,朝廷必然有损失,银钱倒是其次,首先便是不好向外人交代。
你拿了使用权,他也想拿,别人都想拿,这一拿,市场就乱了套。
并非说东西是眉山先生出的眉山先生就可以用,眉山先生没有后台,没有足够的声望也没没有权势,别人不服。
不服就有眼红的,有眼红的就有纷争,眉山先生可否守得住这份大利。
守不住,朝廷也跟着麻烦,陛下会烦,处理此事的官员也烦。
于微明白文东卿的意思,婉拒。
可于微她怎么会甘心:“文大人言之有理,但还请文大人听在下一言。”
“你说。”
“在下知道文大人的意思,也明白朝廷拿到印刷术后会做哪些,可我是个写话本的,创造印刷术只为了印刷话本,除此之外,在下一律不沾。”
文东卿摇头:“陛下不会听这些,文武百官也不在乎眉山先生是否只印话本。”
皇帝是独裁统治者,他会听取诸公的意见,却不会事事推崇。
于微想要用这点事儿去皇帝面前说道,还不够格。
诸公又认识眉山先生是谁,帮了眉山先生,可关乎切身利益?
不会,帮了眉山先生没什么好处,说不得还要惹恼陛下。
不帮眉山先生,于他们却是没坏处的,还能少一桩麻烦。
于微被文东卿这一顶,有些心塞,她叹口气:“行,那换一个。”
文东卿抬眸望向她,看着这个年轻人还能拿出什么主意。
于微细白指节藏在袖中,轻敲着桌面,沉声道:“文大人,在下能写出《西游记》这样的话本,亦能发明出印刷术,文大人焉知往后在下就无所建树?”
文东卿闻言沉默了,若《西游记》真是此子所着,若印刷术真是此子所研,此子脑子活泛,且年轻,未来未必没有无限可能。
文东卿突然问他:“不知眉山先生平日在家读的都是什么书?”
于微一愣,突然问这个做什么?
她读什么书?游记?话本?小说?哦,还有个史记。
于是于微当即从看过的众多书籍里抽出一本:“在下不才,没读过什么书,现如今也就看了两本史记。”
文东卿不信,但也没深究,转而又问她:“可曾科举?可有想过入朝?”
问到这里,于微一下就明白了,这人,是看上她了?想培养她?
可,她一个女的,怎么科举,在这里,被发现了是要砍头的,欺君之罪啊。
于微赶忙摇头:“不曾,亦没有这个打算,早些年于学业上荒废过,如今再想捡起来,已然困难,在下便再也没想过此道。”
其实从于微那些白话办的话本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思路活泛,天马行空亦能想到,可这文化上,着实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就为了这个,眉山先生没少成为读书人背后的谈资。
但其实,眉山先生成为谈资,于微是一点儿也不冤枉,虽然是传世名作,自己前世也是看过的,电视,书本,甚至听都听过无数遍的故事。
可想要按照吴先生的原封不动还原,那就真是太为难她了。
大概头皮想秃了都没办法憋出来半章。
文东卿看了于微半晌,然后道了声可惜。
于微弯唇浅笑:“没什么可惜的,大梁能人辈出,朝中诸公亦是上勤下顺,在下这种普通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文东卿头一次听到这般通透实话,看着年轻人的目光终于多了一丝赞赏。
他语气也不再冰冷,而是缓和了些许:“眉山先生,人有所作为并不是靠嘴上说说,你说你将来另有建树,可这毕竟是将来的事,现如今,你拿这点儿说服本官可不够。”
这是让于微继续搬出筹码。
有了筹码,打通了文东卿,文东卿才好在陛下跟前说情。
文大人的坚持已然动摇,这是个好的突破口,于微很是欣喜。
“恕在下斗胆猜测,朝廷有了印刷术,首先便是大肆印刷读书所需书籍,然后是律法,史记,大典一类具有传播性和教化性的书籍,只这些供给到大梁各地,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其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诗经子集,各家经典,游记和大儒语录等等,这是一项庞大厚重的工程。”
文东卿听得连连点头,该说不说,确实如此,印刷术若被朝廷征用,必然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这些,和眉山先生索要的使用权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而越是如此,作用越大,朝廷越会牢牢将此握在手里,最起码前头的十年二十年,在朝廷所需的书籍没有完全落实之前,朝廷绝对不会让其流入市场。
眉山先生想要获得皇城外的使用权,难如登天。
文东卿不信眉山先生没有想到,但他为何又要如此说呢。
文东卿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于微抿了口茶润喉,心里一边吐槽这茶水难喝,又一边吐槽眼前的文臣难搞,最后还要搭上一句这坑爹的封建王朝,连个专利保护都申请不到就算了,没点权势的人想干番事业,简直比待宰的羔羊处境还艰难。
“但这项庞大的工程,朝廷如何去将它的消息散播到大梁各地?”
文东卿回答他:“朝廷的坻报会快马加鞭送到各个郡县。”
听到这里,于微笑了一声,然后跟着摇头,在文东卿疑惑的目光中狂妄开口:“朝廷的坻报在下看过,说实话,词藻繁复,内容枯燥,明明一两句可带过之事,却要写上整整一个篇幅,毫无新意且次次为了这么点事儿一趟趟来去,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给百姓的印象也并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