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杨月楼
有土地的地方似乎都存在过地主的传说,传说中余园有个杨地主,实际目前余园村里只有一户姓杨的人家,男丁稀少连续两代人都是单传,像一根风中的蜡烛,在村里飘忽着……
地主家有个孙子叫杨月楼,月上西楼人约黄昏后,感觉过去人取名字还挺文艺,取这个名字的人一定看了不少古诗词。还有我的大爷和爷爷,一个叫郭凤仪,一个叫郭凤亭,有凤来仪,凤仪亭好像在红楼梦里描写过。原来过去村民取名字还是会查阅经典名著,简直让人佩服!再后来建国初期物质医疗条件匮乏的年代,村里出生的孩子夭折的比例很大,有的孩子取了建国,社友等红色带有建设国家的宏观名字。还有取了一些狗剩,狗蛋,臭蛋低调微观的名字。再后来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家中一直生不出男孩的家庭殷切希望生出下一个孩子是男孩,所以招娣,唤娣谐音名字的女孩出现了一大批。我大姨家就是鲜活的例子,我大姨连生两个女孩,给第二女孩取名唤娣,果然接下生了一个男孩。汉语言文学毕竟博大精深,唤娣每天挂在嘴上叫着叫着就真的来了一个弟弟。
杨月楼名字取的不错,可惜他一辈子几乎大字不识,勉勉强强认识自己优雅的名字,就是不会写。这要从头说起,杨月楼的爷爷是个文官,据说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清末科举一举考中,具体是解元,探花,榜眼都不太确切得知。考取后顺理成章买房置地,修盖了杨家大院,娶了附近一个小地主的女儿生下杨月楼的父亲,杨月楼父亲又娶了附近一个小地主的女儿生下杨月楼。到了杨月楼出生,杨地主家发展了两代人,广置田产,据说在开封城东门里购置了大半条街的商铺对外出租,专收租金。每年秋收后,杨月楼的妈妈带着杨月楼住到开封城里,过着富三代的滋润生活。转眼到了杨月楼识字读书的年纪,杨家文脉几乎在这一代断绝。杨家人给杨月楼请来住家的私塾先生,专门教授他一人,谁知杨月楼天生顽皮,根本不学。先生过来要开课了,杨月楼抱着个大西瓜跑出去玩了,一玩就是一天,最后私塾先生直摇头,给学费也不接了。就这样,杨月楼在本该读书识字的年纪尽情的享受乡村风趣,过了个十足无忧无虑的童年!转眼杨月楼长成了身高18米帅小伙,还学会了骑马,整天骑着白马大街小巷的转悠。据说那匹白马真高大,18米的杨月楼每次骑马前家里的长工都要找来一个高板凳,踩在高凳子上才能上去,青春洋溢雄姿英发,除了不识字绝对没烦恼。时运不济,日本人打来了,日本人需要军粮,他们带的口粮不多,打入中原腹地他们首先面临寻找口粮维持生存的问题。解决口粮地主家才有余粮啊,普通村民自己家都快揭不开锅杀了他们也拿不出多余的粮食。日本人迅速瞄准了当地的地主们,骑着白马到处晃悠的杨月楼成了他们眼中行走的粮袋。一个寻常不起眼的日子,杨月楼刚出门被几个日本人活捉了,他们传票给杨家人拿粮食换人,杨家人只好开仓拉了不知道多少存粮终于把杨月楼换了出来。杨月楼死里逃生从日本人手里换出来后,又被当地一伙土匪盯上,大家都饿的饥荒,实在没办法靠绑票才能活命。谁叫地主家有余粮,听说上次日本人绑了去换了几马车的粮食,咱们自己人绑过去还能不换点粮食。不久,杨月楼就被土匪掠走了,这次土匪狮子大开口,不仅要粮食还要钱,后来杨家人只有答应,一车车粮食拉过去,还有好多现大洋。回来的时候,杨月楼嘴巴里塞满布,耳朵洞里用湿面团塞的死死的,双眼用厚厚的黑布裹着。死里逃生又一回,经过轮番的绑架勒索,杨地主家的老本几乎掏空了,开始转卖开封的房产,地产过日子。转眼杨月楼长大了到了婚配的年纪,毕竟是富三代媳妇还是不用发愁总是有的,就这样又一个小地主的女儿顺理成章的嫁给了杨月楼。等到杨月楼成家过日子时,杨地主家靠着祖上资产变卖度日,临近土改地产房产竟也卖的差不多了,土改到来,杨家被划分成了中农,连地主也不是了。
大字不识的杨月楼婚后生下四个孩子,三个女孩一个男孩。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半辈子靠祖产吃喝游逛的杨月楼开始第一次面对生活的艰难。一开始,小地主出身的月楼媳妇开始不舍的拿出自己的陪嫁金银首饰典卖,毕竟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靠着典卖首饰他们一家六口竟然又活过了两年,两年后,实在没有一物可典卖了。有一天,家里迟迟没有动火做饭,原来面袋子空了,实在揭不开锅了。这下山穷水尽了,散尽家产的杨月楼实在没有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出来找活干了,一个远门亲戚介绍杨月楼到了镇邮电局工作,给各个乡村送信。不要看这个工作,当时一个镇上只有一个邮电局,能进邮电局工作那也得是千里挑一的天选之子。这次天选也不灵了,杨月楼试了两天,送信的活他根本干不了,因为送信得会看信封的收信人地址,杨月楼除了自己的名字啥字也不认识,杨月楼这三个字还只认识不会写!实在干不下去了,杨月楼回家干农活了,大半辈子没有干过农活的地主富三代,实在干来农活,他在艰难困苦苦闷中很快就离世了,留下月楼媳妇带着四个孩子更加艰难的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