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荣苑楼
当新年的第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时,海州城内已是灯火通明。
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不吝啬蜡烛,把屋内照得亮堂堂的。城外村镇的百姓们也在这天涌入城中,期待着舞龙队和花灯展。
东街两边的商铺也已挂起了红绸,糖水铺的灶台上早已备好了汤圆,糕饼铺里满是形状各异的甜点,酒坊中大小酒楼今晚聚满了文人雅士、官吏商贾,海州明觉县中最闻名的荣苑楼,雅间早已被订满。
西街挤满了小摊小贩,从孩子把玩的泥塑、面具到妇人家的胭脂钗环,再到糖人、馄饨,琳琅满目,最多的还是出自民间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灯。
好不容易进一次城,还是这般热闹且重要的节日,寿平牵着常礼挨个商铺瞧过去,时不时回头眼巴巴地望着常予,恳请他再松一松钱袋。
“这糖人真甜,师兄你也尝一口嘛。”常礼递给师兄,希望他也尝一尝。
“小和尚,你师兄不喜欢吃甜食。”寿平一颗又一颗地往嘴里塞桔红糕。
“你怎么知道?”常礼连忙跑到常予身边,牵着常予的手。
我怎么知道?我就是知道。
你师兄虽不喜欢吃甜食,却老爱买一堆甜食带回家。
常予听到寿平那句话,心中也是疑惑,他怎么知道自己不喜甜食。
“师兄快看,舞龙队来啦。”常礼指着前方由人群簇拥着的舞龙队。
怕他看不见,常予索性将他抱起。
“前边那个举着龙头的是吴家的大少爷吧。”
“大少爷长得真俊呀。”
“不知以后哪家姑娘有福气。”
“这可不好说,听说在私塾经常背不出书被先生骂,惹得员外生气。”
“你就等着看吧,吴家少爷今后必定有出息,我可听说,吴院外特意从京城请来了位师父,教他认字练武。”
人群中叽叽喳喳地传出些妇人的评头论足声。
当舞龙队靠近时,百姓们自动分站两侧,寿平看见一熟悉的身形擦身而过。
“该回去了。”
随着舞龙队伍慢慢远去,常予虽不忍心,但也得催他们守着时间回去。
回到山下时,常予已背起了常礼,今日出坡一趟又进城一回,着实走了太多路,刚趴在师兄的肩头上,常礼便睡着了。
寿平跟着常予走在蜿蜒的石板路上,好在今日十四的月亮已近满月,皎洁的月光透过石板路两旁树木的枝杈,投下淡淡的光亮。
“常予师傅。”寿平开口唤了一声走在前边的人。
“何事。”
“常予师傅是什么时候来到寺里的。”
“贫僧自襁褓中起就在寺里了。”
“那师傅这辈子,就打算一直留在寺中?”
“寿平施主,世间万物皆无常,一切随缘,因果往复。贫僧当下也不知今后如何。”
“那师傅最想做什么?最想要什么?”
你到底在坚持什么?是自由吗?还是你认为的天道?
“施主既来到寺内,定是与我寺有着深厚的缘分,不必多虑。今日客房也已收拾好,待安顿好常礼,我带施主去。”
常予是觉得他在讨好他,怕他们赶他下山吗?
“常予师傅。”寿平停下了脚步。
常予走了几步后,听不见刚刚身后紧跟着的脚步声,遂转身,只见寿平正抬着头凝视着他。
“师傅,我昨晚梦见的那个人,他告诉我,万物存于世,就该遵循天道,安分守己。请问师傅,能否为我指点迷津,何为天道?”
“寿平施主,贫僧不知。”
一向寂静的林中,突然响起了几声鸱鸮的叫声。
舞龙队结束巡游路线时,领头的吴阳已是满头大汗。
“少爷。”身边的小厮于先忙递上手帕。
“于先,师父呢?在哪里?”
“少爷,崔师傅就在前面的荣苑楼,您先擦擦汗。”
吴阳接过手里的巾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理了理衣服,问于先:“怎么样,没有不妥吧?”
“少爷仪表堂堂、芝兰玉树,妥!”
“那你先回去,今晚我和师父一起,爹不会过问的。”
“是。”
于先远远见自家少爷进了荣苑楼,才放心回去。
冬日晚间吹来的风,已褪去白天的暖,只剩下刺骨的寒。
“贫僧相信西天诸佛,相信佛法能够普渡众生,引人向善,散去世间诸恶。不知施主梦中之人所说的天道,是否就是‘善’?”
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一味忍辱是善?以牙还牙便是恶?
寿平不言,默默跟着常予回寺。不能再想了,过好当下吧。
回到寝屋后,常予将常礼放在床上,随即带着寿平来到斜对面的一间客房,里边配了些简单的日常用具,整间屋子显得空荡荡的。
“寿平施主早些就寝,明日需按时起床。”
“好。”
荣苑楼,忆昔阁内。
“师父,弟子回来了。”吴阳顾不得回家换身衣服,此刻身上还是舞龙时的红黄衣袍。
他一进门就看见师父倚在了窗边,看着街上热闹的街景。
今日的师傅换了身墨绿长袍,头上还是用那只玉兰花簪束冠,窗外吹过的风扬起了他鬓边的发,只一瞬间,他看得入了迷。
“你回来了。”
吴阳总觉得,今日的师父与往常不同。
视线回到雅间内,桌上只有两只小酒碗,旁边的火炉上正温着一壶黄酒。
“坐。我看见你进来,已经吩咐上菜了。先喝口酒。”崔未说着正要提起酒壶,却被吴阳抢了过去。
“师父,我来就好。”黄酒徐徐入杯,吴阳一饮而尽,又起身将窗户关个严实。
“天冷,师父怎么还穿得这么单薄。”
“刚喝了几口酒,现下已经暖和了不少。”
吴阳往崔未的杯中续上了酒。
“客官,您要的菜来了。”
门外店小二敲门后,进来布置了一番。
红烧肉、蒸黄鱼、白灼望潮、油焖笋、时令素烩、桂花汤圆、糟羹。
桌上都是海州明觉县的地方菜。
“快吃吧,刚才一定累了。”崔未执起筷子,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吴阳的碗中。
“弟子先敬师父一杯,弟子自小开蒙晚,又堕于学习,常被爹爹责骂,蒙师父不弃,教以智慧、授以武艺,徒儿感激不尽。”
语毕,杯中酒一饮而尽。
“你这孩子,今天怎么倒拘谨起来,你我之间不必说这些。”
崔未盛了碗糟羹,递给了吴阳,又给自己盛了一小碗,拿着汤勺慢慢送入口中。
吴阳起身出去,在朝楼下喊了句:“丁荣,帮我出去买份麦饼,多放些肉。”随即朝丁荣扔了一锭银子。“剩下的都是你的。”
“好嘞,谢吴少爷。”
转身进屋后,崔未碗中的糟羹已尽,又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他酒量一直不好,怎么练都还是这个德行,此时早有些上头,脑袋开始晕乎乎的,感觉身体变得轻盈,但意识还清醒。
“我的徒儿何时喜欢吃麦饼了,以往不都嫌干吗?”崔未带着淡淡的酒气问道,脸上渐渐泛起了红晕。
吴阳看着面前微醺的师父,走过去拿起酒杯道,“师父难得肯约徒儿喝酒,怎的一个人喝,来,敬师父。”
丁荣回来时,又送了一碟花生米和一盒海苔饼上来。
在这荣苑楼当差的店小二,没有察言观色的本事,是干不长的。
得人好处,也得有所表示,这往后人家还能记得用你,丁荣深谙这个道理。
吴家少爷虽根本不在意,但那一锭银子就买一个麦饼,着实剩下太多,丁荣记起上次这家少爷让买了东街柳树下陈记的海苔饼,便又给打包了一份。
海州的麦饼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乡里手巧的农妇常用来招待客人,农忙时也会带着作为午饭。
麦饼馅料朴实,往往是咸菜、豆腐、肉沫、葱花等,若是剩下了冷饭,也可一同入馅,擀成团扇状大小,在锅中烙熟即可。
“师傅吃的少,想来也就这个能让您多吃点了。”吴阳趁热夹起一角放在崔未的碟中。
崔未咬了一口,小声嘟囔道:“这是梅干菜,他喜欢的,是咸菜。”
“师父,怎么了,不好吃吗?”
崔未似回过神来,笑着对吴阳道:“好吃,为师在京中都吃不到。”
“师父这次来待几日,可是下月回去?”
“我明日便动身回京。”
吴阳握着酒碗的手轻抖了一下,几滴黄酒撒在了桌布上。
“那我替师父备好马车。”吴阳的声音有些生硬。
“不必了。”
吴阳十岁那年,吴员外对外说是上京访友,实则是托了好几层的关系,辗转想捐个官。回程时,碰巧遇到了一伙强盗,还是崔未给救了下来,后一问,才知两人都要回海州,便结伴同行。至此,吴家大少爷便多了个京城的师父。
崔未素日总是一身白袍,玉兰簪子束管,生得眉清目秀,温文尔雅,通身的气派像极了京城的世家公子。吴员外见崔未不愿表露身份家世,也没多问。
头五年,崔未总会一个月来教导吴阳一次,后三年,便逐渐来得少了些。有时三月一次,有时也不知下一次要多久才来,但每年的正月十四,他必会包下荣苑楼的忆昔阁,下榻一宿。
“师父,师父。”
崔未终于支撑不住,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师父,你醉了。”
吴阳打横抱起了崔未,绕过绣满百花的屏风,正要将人轻放在榻上时,怀中的人突然紧紧抓住了他胸口的衣服。
“全哥哥……全哥哥……”
这个称呼,吴阳并不陌生。这八年里,有几次见师父梦魇时,总会唤起。
即便心中十分好奇,即便这个称呼他刻在了心里,但他从没有向崔未提起,也没有问过一句。
将怀中的人置于榻上后,他伸手拭去了崔未眼角的泪,八年了,他都已经比师父高了,但师父还是那么年轻,脸上看不见一丝岁月的痕迹,只是鬓角处的青丝掺杂了几根白发。
在桌上烛光的照射下,床里侧的墙上,映出两张侧脸,一抹倒影渐渐向下,烛光摇曳,双影重叠,只听见床上的人哼唧了一声。
许是梦中忆起伤心事,眼角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