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高峡出平湖(1)
45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人up主终南何有。时隔一周大家有想我吗?再次收到来自“秦始皇帝政”友友的礼物,up主在这里先表示感谢啦。看得出来友友很用心了,这次是手工纸吗?写的还是上期的开篇词管理员大作《水调歌头》,真的给up一种是政哥在看我的视频的既视感了——翻了翻前面的评论区,还真有人挂了简单的造纸术。】
“咳……”当真正看天幕的始皇陛下忍俊不禁,拿袖子略掩了面。
【这就让up主想到之前看小说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个话题,就是如果古人正在看我们讲故事,那你会讲什么呢?
大多情况下都是给秦皇汉武送四大发明外带世界地图,好让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直接将地球自古以来,这样就不用学英语了。】
随着声音天幕上浮现出一幅巨大的舆图,特意用红色框出来的雄鸡图案在地图中央,右侧是珍珠般的岛屿和广阔无垠的大海,左侧是黄色白色和绿色过渡出辽阔的土地,通过角落里的小字知道那些颜色分别代表荒原沙漠、雪原冻土和平原山地。
[来自分层设色世界地图的震撼]
按大秦的疆域算了算实际大小,始皇帝表示:虽然感谢厚爱,但倒也不必……朕觉得以大秦之力打不下那样广袤的土地。
“后世之疆域,不错。”王绾颔首。除了辽东的一小部分,大秦全都囊括其中。
“那‘蒙古国’之地势竟凌驾华夏之上……”
“不国其边境为大国所合围,看舆图又缺少绿色,塞外不宜耕种,想来也不会好过,成不了气候。”
“大地竟是在一个球上面么?”有人发出疑问,“却为何不曾有人掉下去呢?”
“天圆地方……”有人皱着眉思索。
“蒙古为什么还活着!”这是来自两位明祖的灵魂质问。
“朕的交趾布政司呢?!”继蒙古之后,明成祖视线下移发现前两年才郡县之的交趾布政司的地盘如今大大咧咧地摆着名字“越南”。
好气。
【不过造纸其实并非一件易事,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产物差别甚大,故而各地用的材料也不同,在造纸术大放异彩的宋代,苏易简曾写道:“蜀中以麻为纸,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剡溪以藤为纸,海人以苔为纸,浙人以麦茎、稻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藁、油藤为之者尤佳”。
而除了这些长纤维原料外,还有大规模造纸必不可少的“纸药”,即造纸过程中把猕猴桃藤、槿叶、野葡萄、黄蜀葵根、榆皮、沙松根、仙人掌等植物的茎、叶或根,经过水浸,搓揉,捶捣等工序获取的粘性汁液,并将这些汁液加入到纸浆中,以利于悬浮纸浆,使生产出来的纸张均匀,分张等作用。
古代造纸,如果没有纸药的掺入,抄出的纸就没有连续性,每抄一张,只有待晒干后,才能抄下一张,这样既费时又费工。纸药的出现大大提高抄纸效率,上千张抄出来的湿纸可以直接叠压在一起,形如豆腐状,在经压榨去除水份,便能一张张的揭分起来,粘在烘墙上即成。】
天幕上舆图换作笔画简略的“中国宣纸工艺流程图”和或陌生或熟悉的草木图样一闪而过,少府上下如获至宝,拼命记在脑子里,又随手扯了一旁备好的白绢描画,全然不管将军们对舆图的遗憾。
【以秦汉之军事和生产力,武力征服四大洲的可能性,up主也不至于好高骛远到这种地步,而四大发明耳熟能详得已经是个烂梗了,我就不在这里赘述,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来扒拉一下大秦的基建。】
此言一出,秦汉朝堂上莫不感到一丝遗憾,不过天幕本就非常事,能有所收获已是天赐,至于另外三项“发明”,也不可奢求太多。
【上次讲了最具盛名的长城,今天既然放了地图,那我们就借着地图来聊聊水利好了。】
“掘地财,取水利……这渔猎之事,与基建何关呢?”虽女士终南没有说“基建”一词,但顾名思义又结合上次讲的,该是“基础建设”之意,可这与捕鱼有什么干系?
【“水利”一词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不过这里指的是捕鱼之利,而不是我们如今的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的水利工程。这个词第一次具有防洪、航运、灌溉等兴利除害的含义,是在《史记河渠书》中,该篇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司马迁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从此,水利一词的含义沿用至今。】
“哎……”虽已过去数年,但提及当年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的惨景,仍旧叫刘彻心绪难平。
“为何秦无水患之忧?”总不能是因为她命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