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直播从写给始皇的歌开始 > 第46章 高峡出平湖(2)

第46章 高峡出平湖(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46

    【相比一边被骂一边修得不亦乐乎的长城,秦之水利名声倒是要好上很多,大约是因为外敌不一定那么快入侵,但母亲河的家暴近在眼前的缘故?

    人啊,总是潜意识忽略不在眼前的危险。】

    朱棣:(捂脸)别骂了别骂了,等打完了蒙古就修长城,这次绝对直言不讳行了吧。给天下人讲清楚了,民可使知之嘛。

    【从商鞅变法到秦末,作为一个正经的耕战为主业的农业国,秦其实修了不少水利,这其中最出名的、沿用最久的,当属四川的都江堰。

    作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一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建成两千两百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而都江堰的建成,并非是什么拍脑门挖个河渠水沟的事,在没有重工业的古代,那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秦惠文王年间,巴、蜀之内乱,司马错解集伐蜀后,秦在蜀地置蜀侯及蜀相,推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从此,奴隶制割据的蜀国,迅速向封建制社会转化。这样的制度转变,为都江堰的修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卿,看来卿力争攻伐巴蜀,还为大秦留下了这举世之名呐。”提前知道了自己谥号的嬴驷笑吟吟地朝司马错举盏。

    “将军留名青史,可莫要忘了吾等呀。”张仪在一旁打趣。

    始皇廷上君臣也在笑。

    “原来此‘四川’非彼‘四川’呐。”在初闻天幕说“四川的都江堰”时,君臣们还在想四川郡有何需要修大型水渠之况,却没想到这四川说的是蜀郡。

    “光阴荏苒,连名也变了许多了。”

    【而都江堰修筑之前,成都平原的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蜀以务农为本,并有治水的要求和能力。《华阳国志·蜀志》说:“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司马错伐楚时,兵精粮足。实力雄厚,曾率领“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山海经·海内经》载:“蜀有都广(即广都,今四川双流区一带)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黍、膏稷”。足见成都平原的农业,已具有相当水平,为都江堰的兴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后秦移民万家实蜀,此举为蜀地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立刻修建了成都城、郫城和临邛城,使之成为既是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军事设防的堡垒。

    《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这表明秦政府已着手进行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即用封建的个体工商业,代替了原蜀国的奴隶制工场。

    秦灭蜀后的三十多年间,先后平定了蜀侯、蜀相的三次叛乱。直到昭襄王,废蜀侯,“但置蜀守”,彻底废除了分封制而代之以郡县制。此时,蜀地人民得到了休生养息,生产有了发展,故人心归顺,政局稳定。这既从生产关系上为解放生产力创造了条件,也从组织上为都江堰的兴建提供了保证。】

    “社会、物质、组织,……”王绾揣摩着天幕上列举出的条件,“社会基础是从奴隶制度转变成封建制度——当为秦之制度——是说秦制比这‘奴隶制’更优?”

    “物质基础指粮草。”隗状自然而然接上搭档的思路。

    “组织基础,女士终南列举了百工技艺、商业与局势。”冯去疾也接上来,“是说官府朝廷可调用之力?”

    “生产力为何物?”这个女士终南不止一次提到的词。

    想不通的便暂且搁下,秦廷君臣们讨论的同时也不会忽略还在继续的天幕。

    【万事俱备,于是在昭襄王时期,蜀郡郡守李冰带领成都人民,开始了都江堰——当时叫做湔堋——的修筑。利用了岷江的地势和水势,先“凿离堆,避沫水之害”。即将瀚山伸向灌县城西的一段余脉,凿开一道约二十米宽的引水口,这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能引水灌溉成都平原。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宝瓶口”——因其入口处似宝瓶之口而得名。

    再是“壅江作堋”。即修筑都江堰分水堤。指在离堆以上的一段江心,沿左侧山麓的走向,就地取沙石修筑长堤。并将此段山麓,修整成为引水渠的左岸,构成从右方的岷江正流向左的弧形,以迫使表层水自右向左进入引水渠,而底层水挟带泥沙仍奔向正流。因此,大大减少了灌溉渠道的泥沙淤积,使渠道的畅通得到保障。这便是“鱼嘴”了。

    都江堰的建成,让成都平原的南部不再受水患困扰,而北部又免受干旱之苦楚,将原被归属于蛮夷之地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

    而这个美名,一直延续到今日。

    其有记载的灌溉范围从宋朝时的137万亩,到清朝时增至300万亩。而这远非都江堰的极限。

    时至今日,在新中国的改造之下,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40县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由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后世的巴蜀人感念李冰的功绩与恩德将其奉为水神,至今成都平原的人们还纪念着他,而我们神话中的“二郎神”也是以李冰与其子为原型。】

    “当真精妙啊……”即便是秦廷,也不是人人都知道蜀郡的这一处湔堋是何境况的。

    天幕用简单的笔触描绘出形状,从未到过蜀地的秦君秦臣从中想象着堤坝开二江于成都,清澈的岷江水流淌在血脉般的河道与水渠中,灌溉着平原上的良田,沃野千里,稻苗青青。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