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纪 > 第46章 刘备投曹操

第46章 刘备投曹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孟德征召孔融】

    北海太守孔融自负高气,志在平定乱世,但才疏意广,始终没有作为。他在北海郡任职六年后,刘备表奏其为青州刺史。当时袁绍和曹操的势力强大,而孔融没有投靠任何一方。左丞祖是孔融的谋士,他劝孔融应当有所结纳。孔融知道袁绍和曹操最终都想篡夺汉室,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生气地杀了左丞祖。

    建安元年,孔融被袁谭攻打,从春天一直战斗到夏天,剩下的战士只有几百人,流箭如雨,戈矛相互交错。孔融躲在几案后读书,谈笑自若。城池在夜间被攻破,他只得逃到东山,妻子儿女都被袁谭抓走,青州因此也归属于袁绍。

    曹操与孔融有过交情,征聘他担任将作大匠。

    当时有很多人主张恢复肉刑。孔融于是辩论说:“古时候,治理善恶不加分别,官员端正,政治没有过失。百姓有罪,都是自己招来的。到了末世,道德糜烂,乱风败俗,政挠其俗,法害其人。所以说国家失去了正道,百姓就会离散。现在却想用古代的刑罚来束缚他们,使其断去肢体,成为残废,这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纣王斩朝涉之脚,天下都认为他是无道之君。九牧之地,有一千八百个官吏,每个官吏都刖掉一个人,则全天下就有一千八百个纣王了。想要通过恢复肉刑来整顿社会风气,这是办不到的。而且遭受过肉刑的人,就不再留恋生存,只会想着速死,这样的人更容易走向邪恶,没有机会回归正道。古时阉人夙沙卫扰乱齐国、伊戾残祸殷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可知肉刑不能杜绝人们犯罪,只会阻止人们回归善道。即使像鬻拳一样忠诚,像卞和一样诚信,像孙膑一样聪明,像巷伯一样冤枉,像司马迁一样有才华,像刘向一样达观,一旦遭受肉刑,就会被世人唾弃,成为耻辱。故而后世人主废去肉刑,太甲思庸改过;秦穆公不杀孟明视而霸西戎;南睢骨立,卫武《初筵》,陈汤之都赖,魏尚之守边,都是不再使用肉刑也能使人改过的例子。汉朝广开改恶之路,废除肉刑,正是为此。故而明德之君,要能够深谋远虑,弃短就长,不随便改变先朝旧典。”

    朝廷赞同孔融的提议,最终没有改变刑法。

    【左慈戏弄曹孟德】

    左慈,字元放,是庐江人。年少时就有一些神道的才能。左慈曾经参加司空曹操的宴会,曹操从容地对众宾客说:“今天的宴会,珍馐已经准备齐全,只缺少吴松江的鲈鱼。”

    左慈坐在下首应声说:“这个可以解决。”然后他找来一个铜盘装水,用竹竿当饵在盘中钓鱼。不一会儿就钓上一条鲈鱼。曹操大声拍手笑了起来,其他人都惊讶不已。

    曹操说:“一条鱼还不够坐席上的人吃,还能再钓到吗?”左慈就重新放下饵,沉到水里,不一会儿又钓上来,都是三尺多长的鱼,新鲜可口。曹操让大家品尝了一下,大家都赞不绝口。

    曹操又说:“既然已经有鱼了,可惜没有蜀中的生姜。”

    左慈说:“这个也可以弄到。”

    曹操担心左慈只是变戏法从近处取来生姜,就说:“我之前派人到蜀中买锦,你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再多买一些。”不一会儿,左慈拿出生姜,还说已经把消息告诉给曹操的使者了。后来曹操的使者从川蜀归来,核对了锦绸的数量和时日,一切都符合。

    之后曹操出近郊,跟随者有百余人,左慈准备了一升酒和一斤脯肉,亲自斟酌,让百官们都喝醉吃饱。曹操很奇怪一斤酒怎么够这么多人喝,就让人去探究原因,发现酒肆里所有的酒肉都不翼而飞了。曹操心中不喜,因此于座上收杀左慈。左慈却忽然退入壁中,瞬间不知所在。

    后来有人在市街上看到他,又去捕捉,但市民们都变成了左慈的样子,谁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后来有人在阳城山头遇到左慈,又去追捕,结果他堕入一群羊中。曹操知道无法抓到他,就下令对羊群说:“我不会再杀你,只是来试验你的术法。”突然,一只老山羊屈膝而立,说:“遽如许。”大家都循着声音扑过去,结果群羊中的数百只羊都变成了山羊,并屈膝而立,说着“遽如许”,导致无法抓到左慈。

    编者评论说:“此事近于志怪,内容荒诞不经。因见于正史《后汉书·方术传》,故而收录入本书,以广见闻。曹丕与左慈同时代,他在《典论》里也说‘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云云,可知左慈于历史上确有其人。”

    【袁谭受命领青州】

    当初,袁绍外派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劝谏说:“世人常说一只兔子跑在大街上,万人都去追赶,只要有一个人抓住它,其他人便都停止追捕,这是因为归属已定的缘故。且年龄相同则由德行来决定,德行相同则求助于占卜,这是古代的立嫡制度。希望您往上思考先代成败的教训,往下考虑逐兔分定的含义。”

    袁绍不听,说:“孤想让四个儿子各自分管一州,以此来考察他们的能力。”

    沮授离开时说:“祸乱就从这里开始了!”

    袁谭刚到青州时,担任督军,还不是刺史,之后曹操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刺史。最初他的领地只有黄河西边的平原而已,于是他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于海隅。当时百姓无主,所以都欣然拥戴他。然而,袁谭宠信并任用小人,只听从亲信之人说的话,放纵骄横,奢侈淫乐,不问民间疾苦。华彦、孔顺都是奸佞之徒,袁谭却将他们收为心腹;王修等贤人只担任一些闲职而已。

    袁谭能礼节下士,善待宾客,崇敬名士,但这不足以改变他政乱的情况;他让妻弟领兵在内,纵容他们偷窃劫掠,不仅在市井中打劫,还到野外去劫掠;还命令两员干将到下面县城去募兵,输送贿赂的人才能免除兵役,有很多贫困的人为此逃窜到山野中去躲避,袁谭便下令搜索,好像在抓捕鸟兽一样。青州城邑有万余户,但计入籍册的还不满数百,收赋纳税参分不入一。他招纳贤士,却没人肯应命;许多人不在期限内赶来参军,安于家族门第,袁谭也不能将其责罚。

    袁谭在青州时,聘请王修担任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中伤王修。后来刘献因犯罪理应被处死,王修为他辩护,使他得以免罪。当时人们因此而褒扬王修。袁绍任命王修为即墨令,后来王修又回到袁谭身边担任别驾。

    【曹孟德大兴屯田】

    自从中平年间黄巾之乱以来,天下动荡,百姓背离农桑,各路兵马纷纷崛起,导致粮食短缺,无法支持过一年;于是许多军队都成了流寇,饥则寇略,饱则弃馀,导致人心不固,瓦解流离,不需要敌人攻击就自己做鸟兽散的比比皆是。袁绍在河北,军队依赖桑葚维持。袁术在江淮,以蚌蛤之属为食,导致百姓饥饿,互相吞食,州县为此萧条。

    曹操每次征伐,任峻常居守以供给军粮。那时正遭遇饥荒旱灾,军粮不足,羽林监颍川人枣祗推广屯田制度,曹操于是下令说:“安邦定国之术在强军足粮,秦人通过迅速发展农业统一了天下,孝武皇帝通过屯田制度稳定了西域,这是先代的良好范例。”

    于是任峻被任命为典农中郎将,征召百姓在许都附近屯田,积累了一百万斛粮食,各郡国都设立田官,几年间进行屯田的地方都获得收成,粮仓都堆满了。军国富饶之功,始于枣祗,成于任峻。

    曹操认为任峻的功劳很大,便上表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又继续晋升为长水校尉。

    后来曹操想起枣祗的功绩,便颁布命令说:“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诚能干。起初与孤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来袁绍在冀州,听闻枣祗的名声,想要得到他。枣祗坚定地归附于孤,孤让他担任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大部分地区都叛变,只有范和东阿仍然忠于孤,这都得益于枣祗的守城之力。后来大军粮食短缺,幸亏得到东阿及时送来的粮草,这也是枣祗的功劳。之后孤破灭黄巾、平定许都,收获贼寇们的资业。当时想要兴办屯田,议者都认为应按农户租用官牛的数量来确定租额;实行之后,枣祗认为这项制度在丰年时并没有为国家带来更多谷物,遇到水旱灾时更加不理想,大为不便。他反覆来说,孤仍认为原来的做法是对的,既然已获得了丰收,就不应该随便改易制度。枣祗仍坚持自己的看法,让孤不知所从,于是孤令枣祗与荀令君讨论。当时故军祭酒侯声说‘把官牛租给农户,是为了开垦官田考虑。要像枣祗提议的那样做的话,只便于官家,却不便于农户。’侯声用这样的议论,使孤陷入疑虑。枣祗仍写出自己的方案,继续向孤陈述,坚持要实行分田之术,根据每年的收成,按一定比例缴纳谷物,丰年多收纳,欠年少收纳。孤最终才采纳他的观点,任命他为屯田都尉,负责管理田业。当时每年都有丰收,后来因此扩大了田地,充足了军用的粮食,使孤得以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枣祗有兴起屯田的功劳,却不幸早逝,孤曾追赠他郡守的封号,但仍未对得起他的功劳。现在孤再次思考后,认为枣祗早应被追封爵位,结果稽留至今,这是孤的过失。枣祗的儿子现在在朝中任职,应该加封爵位,以表彰枣祗不朽的功勋。”

    枣祗的本姓是棘,他的先人因避难而改姓为枣。

    编者评论说:“迎驾许昌、广纳贤才与广兴屯田可视为曹操在建安元年所做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对他的事业转折最终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刘玄德投奔曹操】

    刘备驻军在广陵,遭遇饥荒,士兵相互啖食,在穷饿的迫使下,刘备想要返回小沛,于是派吏员请降于吕布。

    吕布因袁术没有再次运送粮草给自己,于是派车马去迎接刘备,令刘备返回州城,与自己并势进攻袁术。他还准备刺史的车马与仆从,送刘备的妻子、部曲和家属抵达泗水,让他们相会宴乐。

    诸将都对吕布说:“刘备反覆难养,应该早点对他采取行动。”但吕布非但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还将情况告诉给刘备。刘备内心不安,想要找个安身立命之地,于是派人游说吕布,请求让自己驻扎在小沛。吕布于是任命刘备为豫州刺史,派他出屯小沛。刘备则派关羽守下邳。

    吕布自号徐州牧。袁术害怕吕布对自己不利,为自己的儿子求婚于吕布,吕布答应了他的请求。

    袁术于是派纪灵等率领三万步骑进攻刘备,刘备求救于吕布。诸将对吕布说:“将军经常想要杀掉刘备,现在可以借袁术之手除之。”

    吕布说:“不对。如果袁术击破刘备,那么他就能与泰山的其他将领相连,那样我会被困在袁术的包围中,因此不能不去救援。”于是他率领步兵一千、骑兵二百人,迅速赶去支援刘备。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到来,都收兵不敢再攻击。

    吕布在小沛西南一里处安营扎寨,派人请纪灵等人,纪灵等人也请吕布赴宴。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之弟,因被你们围困,所以我来救他。我不喜欢与人相斗,只喜欢解斗。”于是吕布命人在营门中举起一把戟,说:“请诸位观看我射戟,如果一箭射中了小支,你们就应当解兵离去,如果没有射中,那么便可以留下来决斗。”说完吕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众将都惊讶,说:“将军天威也!”第二天大家再次欢会,然后各自散去。

    刘备返回小沛,重新组织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吕布对此感到忌惮,亲自出兵攻打刘备,刘备溃败逃跑,前去投靠曹操。

    程昱对曹操说:“我看刘备拥有雄才大略,并且能使众人归心,他终究不会居于人下,不如早点对他采取行动。”

    曹操征询郭嘉的意见,郭嘉说:“确实是这样。但明公提利剑、起义兵,为百姓诛除暴乱,即使推诚仗信以招俊杰,仍担心做得不够。如今刘备具有英雄之名,因穷困而来投奔明公,明公却杀害他,这会有害贤之恶名,导致智士疑虑,进而转变心意,重新选择另投明主。那样的话,明公还能跟谁一起平定天下呢?为了除去一人患,却辜负四海之人的期望,这是安危之机,不能不认真考虑。”

    曹操笑着说:“你说得有道理。”于是对程昱说:“现在正是收拢英雄的时候,杀一个人却失去天下人心,这是不可行的。”

    曹操厚待刘备,以朝廷的名义提升他为豫州牧,让他到小沛去收回分散的士卒,并为他提供军粮,增加兵力,让他东击吕布。

    编者评论说:“张守珪不杀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天祚帝不杀阿骨打,致使国家灭亡。曹操不杀刘备,却与此形同势异。安禄山盗羊犯罪,故张守珪欲杀之;阿骨打抗命不尊,故天祚帝欲杀之,终因其罪小而赦免。刘备之于曹操,乃穷途末路而来归我之英雄,并非有罪之人。若曹操因猜忌而杀之,则赏罚不明、嫉贤妒能、是非不分,对于袁绍的义胜、治胜、度胜、德胜、仁胜与文胜等优势将荡然无存。故而程昱之谋,失之于偏。当时曹操北有袁绍,南有刘表,东有吕布,西有韩马,身处四战之地,唯有固结人心,方可自立。杀一无罪之人而绝天下之望,智者不为也。功成之后杀忠良,或许无碍;创业之时害贤能,鲜有不亡。故陈胜杀吴广,使人心离散;项羽弃范增,令韩信投刘邦;李密杀翟让,天下为此而失望。曹操若于此时杀刘备,则与袁绍之胜负犹未可知,谈何遗患将来?故曹操收刘备为己用,给其兵马钱粮,令其御吕布于东方,可谓深谋远虑。郭嘉于此时初投曹操,故而谏其勿残害忠良;若曹操杀刘备,则郭嘉亦像弃袁绍一样,弃其而去矣。《魏书》说郭嘉意见与程昱相反,《傅子》说相同,《傅子》当谬。”

    刘备在豫州时,提拔陈郡人袁涣为茂才。袁涣被吕布扣留,想让他写信辱骂刘备,但袁涣不同意,吕布多次强迫他,仍被拒绝。吕布非常恼怒,拿兵器威胁袁涣说:“如果你做了,就可以活着,如果不做,就会死!”

    袁涣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涣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羞辱人,没有听说用咒骂就可以羞辱人。如果对方是君子,那么将不耻于将军的辱骂行为;如果对方是一个小人,将用同样的咒骂来回复将军。那样,被羞辱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而且,涣昨日侍奉刘将军就像今日侍奉将军一样,如果以后涣离开了将军,难道也可以辱骂将军?这是可以的吗?”

    吕布为此感到惭愧,只得放弃逼迫的行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