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纪 > 第45章 曹操揽贤才

第45章 曹操揽贤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操取河南关中】

    九月,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都被罢免。

    冬季十月,曹操征讨杨奉,杨奉往南投奔袁术,于是曹操攻拔杨奉的梁屯,占领河南,关中地区也都归附于曹操。

    徐晃,字公明,是河东杨人。他做郡吏时,跟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劳,被任命为骑都尉。当李傕、郭汜在长安发动叛乱时,徐晃建议杨奉护送天子回到洛阳,杨奉听从他的建议。天子过河到达安邑,封徐晃为都亭侯。等到抵达洛阳后,韩暹、董承整日争斗,徐晃游说杨奉,令其归附曹操,杨奉起初同意,后来又反悔。曹操讨伐杨奉时,徐晃归附于曹操。

    李通,字文达,是江夏平春人。以侠义闻名于江、汝之间。他和同乡陈恭一起在朗陵起兵,很多人都归附他们。当时有一个叫周直的人,聚集了两千多人,外表上与陈恭、李通结盟,但内部却彼此有矛盾。李通想要杀掉周直,但陈恭不同意。李通知道陈恭优柔寡断,于是独自制定计策,与周直见面后,在宴会上将其杀死。众人大为惊扰,李通和陈恭一起诛杀了周直的党羽,将他们的营地全部并入自己的势力。之后,陈恭的妻弟陈郃杀死了陈恭并掌握了他的兵马。李通攻破陈郃的军队,将陈郃斩首以祭奠陈恭。他还生擒黄巾大将吴霸,并使他投降。当时遭遇大饥荒,李通倾家荡产,与士兵共分糟糠,大家争相效命于他,因此盗贼不敢侵犯他们。

    建安初年,李通率众人前往许都投降曹操。

    【袁绍上书做辩解】

    袁绍后悔,想让曹操把天子迁到鄄城,以便离自己近些。但曹操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书责备袁绍,说:“你的地盘广大,兵力众多,却专门结党营私,从没听说过你曾出师勤王,只顾着擅自征伐,抢夺土地。”

    袁绍上书向天子详细解释自己的情况,说:“臣听闻古代有人因哀叹而霜陨,因悲哭而崩城。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以为是真的,现在才知道是编造的。为什么呢?因为臣为国家效命,拼尽全力,导致家族破灭,结果却怀忠获衅,抱信见疑,只得日夜长吟,痛苦万分。但臣从来没有遭遇过城崩或者霜陨的征应,所以邹衍、杞妇怎么能做得到呢?

    “臣以负薪之资,被朝廷从陪隶之中选拔出来,得以奉职宪台,又被提拔为军校。常侍张让等人扰乱朝政,侵夺朝廷的威信,残害忠良,煽动奸党。所以大将军何进忠国疾乱,义愤填膺,认为臣颇有操守,可责以鹰犬之功,故而让臣担任督司,向臣咨询有关方略。臣不敢因畏惧强敌而逃避祸患,因此与何进同谋,彼此理念同一。然而忠诚的计策还没有全部实施,元帅就遭受祸败,太后被掳走,宫室被焚烧,陛下当时还年幼,亲身经历过这场厄运。当时何进已经被害,众人都感到沮丧,只有臣带着一百多名家兵,拔剑出击,虎吆群司,诛灭凶丑,没有耗费很长时间,就把罪犯都消灭了。这确实是臣效命于朝廷的一项证明。

    “后来董卓趁虚而入,图谋不轨。臣的父兄亲戚,都官居高位,不惧一家之祸;为了国家的安定,臣弃官出奔,规划讨伐董卓的战略。当时,董卓正贪图外援,拉拢英豪,所以授予臣勃海太守的官职,臣和董卓之间本无芥蒂。如果臣只是为了滑泥扬波、偷荣求利,那么臣当时不必反抗董卓,这样进可以享窃禄位,退也可无门户之患。但是,臣所坚守的志向不可倾夺,于是臣引领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出师讨伐董卓。后来冀州牧韩馥心怀叛乱之谋,想要专权独断,故意切断臣的粮草供应,让臣陷入了困境,致使敌人肆意妄为,残害臣的家小,袁氏一门,无论尊卑大小,全都遇害。就连鸟兽都会感受到同类的叫声。臣之所以荡然忘哀,看上去好像没有特别悲痛,只因臣认为忠孝之节,道不两立,不能顾私怀己,导致因私废公。这也是臣破家徇国的另一项证明。

    “又黄巾军十万人焚烧青州、兖州,黑山军和张杨军在冀州肆虐。臣只得率军回师,奉辞伐畔。战鼓还没有响起,狡猾的敌人就知道他们将要败亡,所以韩馥感到恐惧,向臣表示悔过,愿意让出冀州,张杨和黑山也同时投降。臣随即承制,效仿窦融,表奏议郎曹操暂时担任兖州牧。后来公孙瓒引军南下,劫掠北境,臣立即出征,与公孙瓒交战。借助上天的威力,每次战斗都获胜。臣出身公族子弟,自幼生长在京城,颇闻俎豆,不习干戈。再加上自先祖以来,世代做朝廷的辅弼,都以文德尽忠,得以免除罪戾。臣与公孙瓒交战,并不是为了争夺战阵之功。不去诛讨贼臣,这是《春秋》所责备的,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就该尽力去做而不要有疑虑。所以臣冒着严寒和艰辛,不怕辛劳,希望获得一次大捷,以便为国家立下终身功绩。如今社稷未定,臣诚耻之。太仆赵岐奉命前来,宣明陛下的宽大政策,出面和解细故,与天下更新。奉诏之日,臣就引军南还,偃兵止戈。说明臣畏惧天威,不敢怠慢,这是臣忠于朝廷的第三项证明。

    “另外,臣所上报的将校,大多清廉正直,品德高尚,才能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勤恪之功,不见朝廷奖赏委任。而其他州郡的牧守,争相欺世盗名,心怀两端,优游顾望,却都获得封赏,领地跨州连郡,所以远近之人都感到疑惑不解,议论纷纷。臣听说在守文之世,德高者宜位尊;仓卒之时,功多者须赏厚。陛下播迁非所,洛邑缺乏祭祀,海内都感到伤心,志士为此愤慨。所以忠诚的臣子肝脑涂地,为天下操劳到肌肤横分的地步也无怨无悔,这是因为他们被大义所触动的缘故。如今朝廷把奖赏给予没有功劳的人,贬黜有功之忠臣,导致众望疑惑,这究竟是为了长远的谋划,还是因为听信了谗佞之人的邪说?臣具有侯爵,位二千石,备受朝廷厚恩,臣岂敢再窥觊重礼而被天下所嫉恨?只因臣的偏裨列校,勤勉为国,却有功不得赏,还被说成具有重大过错。这真是蒙恬悲号于边狱、白起歔欷于杜邮的处境了。

    “太傅马日磾位为师保,受任东出,却糟蹋王命,滥用职权,他所举用的都是被百姓所唾弃之人。他却仍采纳这些人的计策,让他们来当自己的谋主,令臣骨肉兄弟,受人离间,化为仇敌,交锋接刃,构难滋甚。臣虽然希望放下武器,但情势所迫,事不得已。臣担忧陛下的日月之明,还有尚未照射到之处;四耳之聪,还有尚未听到的地方。所以请陛下下令,咨询群贤,让三槐九棘,评议臣是否罪戾。如果认为臣现在为了国家利益而权宜行事是叛逆,那么齐桓公、晋文公当然就应该被处死;如果认为那些不讨伐贼寇的人才是忠臣,那么赵盾就没有可责备的地方了。臣虽然是一个低微之人,但志守一介。如果臣能够表明自己的本心,不辜负先帝,臣将伏首欧刀,脱衣就火,这是臣的心愿。只希望陛下能够施行《尸鸠》之平,断绝邪恶谄媚的言论,不要让愚臣含恨九泉。”

    戊辰日,曹操以天子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太尉,封为邺侯。袁绍以官位排在曹操之下为耻,愤怒地说:“曹操有好几次都该死了,是我多次救了他,现在他却拿着天子的名号来命令我!”于是上表辞让不受。

    曹操害怕,请求把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袁绍只接受官职,依然辞去邺侯的封爵。

    【曹孟德网罗贤才】

    丙戌日,曹操自领司空,行车骑将军;任命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

    荀彧能够折节下士。他在台阁之中任职,不因个人私欲而影响决策;他有一位从属,才能平平,有人对荀彧说:“您如今当事于朝,不可不以某某为议郎吧?”

    荀彧笑着说:“官职是用来展示才能的,如果按照你说的,别人会怎样看待我呢?”他为人持心平正,刚正不阿,皆如此类。

    曹操虽外出征伐,但军政事务都会跟荀彧谋划。曹操问荀彧说:“谁能在你不在时替我出谋划策?”

    荀彧回答说:“荀攸和钟繇。”

    于是曹操写信给荀攸说:“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而你却一直观望形势,不肯出仕为官,到现在不是已经观望得过久了吗!”于是征召荀攸担任汝南太守,进入尚书。曹操早就听说过荀攸的名字,与他交流后非常高兴,对荀彧和钟繇说:“公达,非凡之人也,我能与他共同谋划事务,天下又有何忧虑呢!”于是又任命荀攸为军师。

    钟繇,字元常,是颍川长社人。他小时候曾与族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位相面先生,说:“这个孩子有贵相,但将遭遇水祸,要谨慎防备啊!”走了不到十里,过桥时因马匹受惊,钟繇掉入水中,差点丧命。钟瑜为此相信相面先生的话,更加看重钟繇,供给他读书的费用,使钟繇得以专心学问。当时南阳人阴修担任颍川太守,以表彰及挑选贤才为急务,共举荐了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祐、孝廉荀攸、计吏郭图等人。曹操经常听荀彧赞扬钟繇,又听说他曾劝谏过李傕和郭汜,对他更加敬重。皇帝能够成功脱离长安,钟繇出了不少力。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后来升任侍中、尚书仆射,并且因之前的功劳而被封为东武亭侯。

    曹操任命山阳人满宠为许都令,曹操的从弟曹洪有宾客在许都界内犯法,满宠收捕他们并加以治罪,曹洪写信向满宠求情,但满宠不听。曹洪于是又向曹操求情,曹操邀请满宠来见;满宠知道曹操将会要求自己释放罪人,于是立即诛杀了他们。曹操知道后反而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曹操又任命杨沛为长社令。当时曹洪的宾客在县界,被征调赋税,却不肯按规定行事,杨沛先是打伤其脚,然后将其杀死。曹操因此认为杨沛是有能力的人。

    邴原自从辽东流亡归来后,专注于讲述礼乐,吟咏诗书,有门徒数百,服道数十。当时郑玄博学多闻,注解典籍,故而儒雅之士常聚集在一起。邴原也自以高远清白,志向宁静淡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因此英伟之士都心向于他。海内的舆论,都说青州有邴原和郑玄的学问。曹操担任司空后,聘请邴原为东阁祭酒。

    颍川人胡昭当初逃到冀州避难,不肯接受袁绍的征召,之后又返回故乡。曹操担任司空后,多次礼聘胡昭。胡昭前去应命,到达之后,他自陈一介野生,不适合从事军国之事,真心诚意地请求离去。曹操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我不会强求你屈从的。”于是胡昭迁徙到陆浑山中居住,务农乐道,以经籍自娱。乡里对他非常敬重和喜爱。

    当初,司马懿和胡昭有旧交。同郡的周生等人密谋残害司马懿,胡昭听说后就爬山涉险,来到崤、渑见周生,劝阻他不要伤害司马懿,但周生不肯。胡昭便流着泪诚恳劝说,周生感激他的义举,于是停止了阴谋。胡昭和周生共同砍伐枣树,立誓为证,之后才分别。尽管胡昭背地里有恩德于司马懿,但始终没有说出口,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信行在乡党中广为传播。

    司马懿年少聪明,才智出众。崔琰对他的哥哥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睿智,刚断英勇,是你所比不上的。”司马朗认为不然,但崔琰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曹操听说后就聘请司马懿,司马懿知道汉朝的国运已经衰微,不想屈从于曹氏,以风痹为借口谢绝聘请。曹操派刺客于夜间前去刺探,司马懿坚卧不动。

    起初,南阳的宗世林和曹操身处同时,但他鄙薄曹操的为人,不与他交往。等到曹操担任司空、总理朝政后,他就从容地问宗世林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吗?”

    宗世林回答说:“松柏的志向仍然在。”因此得罪了曹操,不得迁官,地位与他的德行不相称。曹丕兄弟每次到他家中做客,都会在坐床下礼拜他,对他非常礼敬。

    编者评论说:“迎驾许昌是曹操事业的一大转折点,而广纳贤才在这一转折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曹操初起兵时,所用的多是曹氏宗亲与夏侯之徒,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坐镇兖州牧时,则举用一方贤良,如颍川人荀彧、戏志才,东郡人陈宫,东阿人程昱,山阳人李典,泰山人于禁以及陈留人毛玠和典韦,都是出身于兖州的人才;及至迎驾许昌之后,才能以朝廷的名义,招揽天下贤俊。邴原为当时名土,司马懿为避世之人,宗世林为曾鄙薄我者,而曹操都想要将他们网罗入幕府,可谓求贤若渴矣。”

    【郭嘉论曹袁胜败】

    郭嘉,字奉孝,是颍川阳翟人。年轻时就有远见卓识,自从弱冠之后便隐姓埋名,交结英隽,不与世俗往来,故而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只有那些识达之士才会对他赞叹不已。二十七岁时,郭嘉被曹操征召进入司徒府。

    起初,郭嘉去见袁绍,袁绍非常敬重他,他在那里住了几十天,然后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智者善于衡量主次,所以能够做事周全,这样功名才可建立。袁公只是想效仿周公的礼贤下士之举,却不懂得运用人才的关键,一味追求繁琐而缺乏要点,好谋却无定见,想要与他一起共济天下大难,同定霸王之业,实在是困难。我将再找一位主公来共谋大事,你们愿意一起离开吗?”

    辛评、郭图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大多数人都归附他,而且他是现在势力最强大的,我们还能去哪里呢!”郭嘉知道他们没有醒悟,就不再说什么,于是离开了袁绍。

    之前,颍川的戏志才是个筹画之士,曹操非常器重他,但他壮年早逝了。曹操在写给荀彧的信中说:“自从志才去世后,再也找不到可以与之共同筹划事务的人了。汝、颍地区本来就有很多奇士,谁可以代替他呢?”荀彧就推荐了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与他共同讨论天下大事。曹操说:“本初拥有冀州之众,青、并两州也追随他,封地广阔,兵力强大,却多次无礼于朝廷。我想要讨伐他,但实力不敌,怎么办?”

    郭嘉回答说:“刘、项强弱不敌,公都知道。汉祖只能以智取胜;项羽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被他俘虏。我私下推测,袁绍有十败,公有十胜,他的兵力虽然强大,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袁绍礼仪繁琐,公随性自然,这是道胜一;袁绍以逆而动,公奉顺以率天下,这是义胜二;汉政有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法收效,公则纠之以猛,使得上下知道制度和约束,这是治胜三;袁绍外宽内忌,用人多疑,所重用的只有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不疑,唯才所宜,不分远近亲疏,这是度胜四;袁绍多谋寡断,行事经常拖延耽误,公令出必行,应变无穷,这是谋胜五;袁绍依靠世代的家资,喜欢高议揖让以邀名誉,而公以至心待人,推心置腹,不为虚美,以俭率下,对有功之人不吝惜赏赐,故而忠正、远见、务实之人都愿意为您效力,这是德胜六;袁绍看到人受饥寒之苦,就流露出同情的表情,但对于他所看不到或考虑不到的事情,就不闻不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公对目前的小事情可能有所忽略,但对于大事情,例如招纳四方贤俊这种大事,都慷慨施恩,超过人们的期望,就算看不见其人,想不到其事,也能满足他人的需求,这是仁胜七;袁绍的大臣互相争权,用各种谗言来迷惑他,而公御下有道,使谗佞之言不行,这是明胜八;袁绍的是非标准不明确,而公所认可的人就以礼相待,所不认可的人就正之以法,这是文胜九;袁绍喜欢虚张声势,不懂得兵法的要点,而公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军士都依赖您,敌人都畏惧您,这是武胜十。”

    曹操笑着说:“按照你说的,孤何德何能,哪里当得起!”

    郭嘉又说:“袁绍正北击公孙瓒,可以趁其远征时东取吕布。要是不先打败吕布,如果袁绍南侵入寇,与吕布结援,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曹操说:“是啊。使我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必然就是你了。”

    郭嘉出来后也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于是,曹操表奏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