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过年
一九八七年。
改革开放几年后,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各地的工厂也陆续建立起来,百姓的手里有钱了,也就更舍得花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循环。
对于过年这种一家团聚的大事,自然也格外隆重,家家户户都开始提前准备。
南华市最大的年货市场,人头攒动,买东西的人太多了,街道又不甚宽敞,挤挤挨挨的都是人。
江明明一个不注意就和家人走散了,踮着脚看了几次,左右都没有看到人。
这年头没有电话,联系不方便,最后她决定去市场入口处等,反正最后他们肯定会从出口离开。
林阳老远就看见站在年货市场门口的江明明,她上身穿着一袭红色丝绵料子的棉衣,下身一条深咖色的的修身格子裙,路旁商户的灯光打在她身上,衬得江明明肤白胜雪,人群中也是非常显眼的存在。
跟自家母亲大人说过后,林阳就走了过去,抬手打了个招呼:“嗨,老远就看见你了,和家里人走散了吗?”
江明明见到好朋友也是一脸惊喜:“嗯,刚刚里面人太多了,我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就干脆到出口来等他们了。”
“你呢,也出来买年货?”
林阳对着远处一直看着他的林母挥了挥手,江明明也跟着微笑点头。
林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对,被我妈拉出来的,说我成天呆在家,都快成书呆子了。刚刚看见你在这里,就想着过来打声招呼。”
“你妈说的没错,你成天要不就上课,要不就图书馆,一点娱乐活动都没有,就算目前不是,估计也快了。”江明明附和道。
“那,你以后要是有什么活动,出去玩什么的,也可以叫上我。”
“没问题。”
两人说话间,自家弟弟江明川已经找了过来。
江明明离家几个月,半大的小伙子,身高一下子就蹿到了一米八,找人很是方便。
他妈让他往出口的方向找果然没错,没一会儿,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他姐,旁边还有个男的。
江明川从人群中挤过去,一把挽住他姐的手臂:“姐,这是谁啊?”
“这是林阳,我们一个学校的同学,学计算机的。”
“哦,同学啊。”江明川边说边用审视的目光看向林阳,眼神在他身上上下扫视。
林阳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双手抱拳:“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啊。”
说了没两句话就赶紧告辞了。
林阳回到林母身边继续给她当苦力,提东西。
刚刚俩人说话间,林母就在一旁看着,自家这闷葫芦儿子可从没有主动给哪个女孩子说过话。
“刚刚那是谁家女孩啊?”
林阳认真解释道:“是我同学,我之前去学校报道的时候一趟车认识的,她是外语系的,她”
这还夸上了,自家儿子想啥她知道得一清二楚:“你要是对人家女孩子有意思,自己就好好表现,让人家看到你的心意”
“妈,你说啥呢。”林阳满脸不好意思,耳朵都红了:“我们,我们就是普通朋友。”
“行行行,普通朋友。”林母也是过来人,知道人是不好意思了:“还有,我得提前跟你交代好啊,谈恋爱可以,其他的你不要给我乱来啊,不然小心我让你爸打断你的腿。”
“妈!”
“好好好,我不说了。”
江明川带着自家姐姐迅速和家人汇合,江父执意今年家里的春联要由女儿来选,夫妻俩就在原地等着人过来。
往年的春联大家都是找附近有学问的老先生帮忙写的,准备一对红梅纸,带些礼品上门,一刻钟不到的时间就能写好。
今年听说集市上出了不少新式的春联样式,家属区里已经有贴上的了,江母也去看过,很喜欢。
江家一家子也决定去买一副。
年货市场在体育馆路,是专门的批发市场,街边有卖各种商品的小店,也有摆摊的商贩。
街边的每家商店满满的都是前来购买商品的顾客,有卖窗花春联的,各种炒货、花生瓜子的,还有卖火炮、烟花的。
门口都挂着喜庆的红灯笼,有一两家还挂着后世的那种内置彩灯的灯笼,光彩夺目。
听说是从沿海那边拿回来的,一问,要十五块钱一对,江明明看了半天也只看见有一户人家付了钱。
江母拉着她的手挤进了挑选春联的人群里,一副春联三块钱,这个价格不便宜,可周围挑选的人并不少,相对于刚刚的灯笼来说,三块钱狠一狠心还是可以出的。
入目的新式春联用的也是红梅纸,不过这种红梅纸经过了特殊处理,纸质明显比常见的要硬,上面还撒了金色的粉末,在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上面写着黑色的各种祝福话语,江明明简直挑花了眼。
最后,选中了一副: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江母看过后也觉得不错,既迎财气也保平安。
母女俩又去挑了一些窗花之类的,江家父子则去购买了一些鞭炮、烟花之类的。几人汇合后,又去卖炒货的摊子上买了一大包各式炒货,花生、瓜子的,一共花了三块钱。
大采购结束,几人提着大包小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拦了一辆载人的三轮车回到了家里。
接下来的几天,家属区里每家每户都开始打扫卫生、挂春联、贴窗花,准备过年要吃的汤圆,酥肉、萝卜丸子等炸物。
厂子里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门口贴上了春联,新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大年二十四,小年。
江父带着一家人,提着年货回了老家看望家里的老人。
江家是个大家庭,江父江天翼是老大,下面是江二叔江天才,和小姑江天红。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因为江爷爷和江奶奶一直偏心江二叔和江小姑,所以三家平时基本都没有往来。
江爷爷前两年去世了,江奶奶不愿意跟着江父待在城里。
江爷爷去世后,她去过大儿子那一次,待了一段时间。江父江母每天要上班,两个孙子又要上学,家属区多是工人和退休工人,她也跟别人聊不到一起去,她说话还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其他人也听不懂,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没个说得上话的人。
当时帮小儿子娶妻,为了让老大一家出钱她还来厂里闹过。家属区都是十来年的老同事了,家家户户那点事儿彼此都知道,还有明理的老太太明里暗里的拿话挤兑她。
江母倒是没有苛待她,家里一共两间屋子,夫妻俩一间,另一个房间隔成了两半,两个孩子一人一半,江奶奶只能跟自己孙女挤一张床。
做饭打扫洗衣之类的事情也没人叫她干,每天醒了吃,吃了睡,实在无聊。
待了一个月她实在待不下去了,怎么说都要回老家。
江父请假把她送了回去,二婶一脸不乐意,二叔也是各种推脱,说什么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啊。最后说好了江父每个月给家里拿五块钱,江二叔一家负责照顾老人,生病什么的大家再一起商量。
从此以后,江父一家也就过年时候回去看看老人。
高桥村,因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桥而得名。
江明明起了个大早和家人一起赶最早的大巴,一路颠簸了四个多小时到了县城。又转了回村的大巴,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了高桥村,下车后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江二叔他们家。
远远看去,江家在一众低矮的茅草屋,泥砖房中格外显眼。
江家早年有点家底,江爷爷那一辈就有三间大瓦房,还有一间堂屋和单独的厨房。江二叔早年成亲时直接分了他一间,生了孩子后又在旁边加修了一间,另一间是老大和老三的,后来江父去了城里,江小姑嫁了出去。
老人去世后房子基本是江二叔一家在住。
江天翼夫妻俩将带的麦乳精,糖果,饼干什么的交给江二婶,又说了几句客套话。
江明明作为江家第一个大学生,一回家就受到了全家的热烈欢迎。
江奶奶拉着她的手,嘴里问个不停:“从小我就看你是个有出息的,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在学校里怎么样啊,成绩怎么样啊”
“成绩还行。”江明明轻声应道。
江二叔在一旁也跟着说:“是啊,明明这孩子从小成绩就好,以后别忘了帮衬一下你两个堂弟啊”
江明明考上了大学,以后就是吃国家饭的人了,听说还是个好学校,说不得以后就得有事情麻烦到她,一笔写不出两个江字嘛。
江父之前还在大门外看风景,刚走进门就听见一家子都在夸自家女儿,一直表情严肃的脸上也浮起了笑意:“还早,她毕业还有几年,到时候还得再看呢。”
“大哥谦虚了,这孩子从小就稳重,我看呐,以后啊,一定”
没想到无论什么年代过年都免不了被问成绩,听着对她的各种夸赞,心里只想逃。
“我出去看看明川。”
说完起身走到外面,江明川已经跟两个堂弟玩上了,大人之间的不和并没有影响到几个孩子。
江明明站在屋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村里的空气就是清新,她都能闻到青草的味道。当然,还有各种牛啊,羊的粪便味道。
深冬时节的高桥村,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天空,太阳是难得见到的。
正午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了炊烟,好一幅悠闲宁静的乡村水墨画。
差不多也该吃饭了,江二婶一大早就在准备,江母一到家也去了厨房帮忙,平时咋样不论,过年总得和和气气的,饭菜陆陆续续端上了桌。
除了必不可少的香肠、腊肉外,还有土豆烧排骨,炖鸡,芹菜炒豆干,拌凉粉,烧豆腐等,相当丰盛。
都是自家养的猪,宰杀后用盐腌制,再用当地的松枝进行熏制,吃起来麻辣中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江明明也跟着吃了好几块。
就是有点咸。
黄豆加水经过石磨的碾压,变成豆汁,大火煮开,点上卤水,就成了人人都爱的豆腐。锅里放上一点猪油,小火慢煎,再加点水焖一会儿,又嫩又香。
江二叔家四口人,他们四口人,加上江奶奶,一个桌子挤挤刚好够坐。
今年,江小姑一家没有来,大家也默契的没有提起。
人一到齐,三个男孩子的筷子就冲着肉去了,立马被大人骂没规矩,江二叔的手都要落到堂弟的头上了。
江奶奶生怕孙儿挨打,连忙说道:“一家人,这么见外干嘛?孩子饿了就让他们先吃吧。”
江明明都吃撑了,饭后,她帮着收拾碗筷,扫地。
她本来还想帮着洗碗,被二婶撵出来了,说她现在这手可是用来读书写字的,厨房用不着她。
江明川和两个堂弟吃完饭就跑去桥边的小卖部,买了一点摔炮,这会儿正在和村里的其他小孩子玩得正开心。
休息了一会儿,下午,江父江母带着一双儿女去走亲戚,认一认人,每家带一包糖,当作礼品。
这年头农村里也就走人家买一包冰糖当作贺礼,就一个薄薄的塑料袋子,装着颜色并不纯净的冰糖,在火上烧一下封个口就好了,两毛钱一袋。
姑姥姥,舅公舅婆,二爷爷,三爷爷,幺姑婆,还有下面的叔叔伯伯,姑姑,堂兄表姐
江家人丁兴旺,一圈下来,江明明也没记住太多人。江父让喊什么她就跟着喊,在保持微笑就好了。
江家回来了个大学生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高桥村,一下午的时间,十里八乡都知道江家老大的大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次回家来探亲。
回到家时,家里面里三层外三层都是来看热闹的人,不管沾不沾亲的都想来瞅一眼,见着她就跟她打招呼。
江明明脸都快笑僵了。
特别是小孩子对他们更是好奇,隔壁二大爷家的孙女芳妹更是牵着江明明的手就不放。
眼前的姐姐穿着她没见过的漂亮衣裳,说话温温柔柔,她摔倒了还把她抱在怀里轻哄,姐姐身上香香的,不像爸爸妈妈,身上老是有汗臭。
她奶奶说了,这是她明明姐,又聪明又漂亮,让她多跟她亲近亲近,以后长大了也考个大学。
姐姐还给她糖吃,她心里可美了。
直到天渐渐黑了,村里人才慢慢散去。
晚饭,一家人就着中午的剩菜热了热,煮了一大锅粥,夹了些泡菜,凑合着就是一顿。
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现在电视还没普及,饭后洗漱过后就各自早早躺下休息了。
江家一共四间屋子,江奶奶一间,二叔二婶一间,两个儿子一间,还空了一间,收拾了出来给江天翼两夫妻住,江明明跟奶奶挤一间,弟弟江明川则跟其中一个堂弟挤一挤就行。
第二天一早,他们到爷爷的墓前烧香拜过之后,就要赶大巴回南华市了,再晚汽车该停运了。
走之前,夫妻俩给了两个侄子各包了一块钱的红包,私下里还给了江奶奶五块钱。
虽然最后都会落到江二叔手里。
江奶奶和江二叔也给他们装了一大包各种晒干的萝卜干,梅干菜,还有自家腌的小咸菜。
江明川这次回来玩得特别开心,一大堆愿意跟他到处玩的小孩子。
其间,江二婶还提过要江明明给两个弟弟传授一下学习经验,两个堂弟当下就不开心了。
“两个弟弟现在还在上初中,不急。”又思考了几秒,继续说:“再说这次时间也很短,等下次要是有机会回来长待倒是可以考虑看看。”
这算是是变相地拒绝了。
直到他们一家离开,江奶奶都没有注意到江父左手受伤的事情,江二叔一家也没问过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