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不能见此怀思
随后,
迎着风雪,走向未知。
他驱马跟上诸位将领,自始至终未有回头。
如此甚好。
最怕的便是他仍有眷恋。
所幸,柳诗锦最终冲破了自我设限,给李寄奴下达了不容违背的命令。
以将军之姿。
在前往北境关隘的路途中,众将领依旧谈笑风生。李寄奴如往常一般,冷漠地行进在前方。
然而于这些将领而言,李寄奴如此冷淡实非寻常。几人交换眼神后,一同驱马赶上李寄奴。
“将军,莫非离开夫人后便心灰意冷了?”
一人如此打趣道。普通士兵定然不敢以这般语气与李寄奴交流,然而这些将领皆是与李寄奴多次生死与共的刎颈之交。
“你们几个,不思量日后战事,反倒戏弄起本将军来了?”
当然,对于此番出征,众将领也并无全身而退的把握。只是,生活总要继续,不能总是垂头丧气。
他们以李寄奴为谈资,亦是真心为将军能得一红颜知己而欣慰。
“那可是将军亲口对夫人所言,必不负使命。”
李寄奴羞涩地低下头,佯装不明所以。
然而当时在场的所有将领,都从李寄奴深情的眼眸中,知晓他的心早被牵走。
途经北境一村,马蹄骤起,惊起村中百姓,纷纷出户查看。
景朝未重边关之乱时,这些临近村庄,常为蛮夷侵略之所。每闻马蹄声回荡,村民便须逃命,故对其声尤为敏感。
自李寄奴来后,护村民无虞。然闻马蹄声,仍动身,此番非为逃命,而感激之情。
见景朝士兵,村民力劝留餐。然李寄奴曾下令,严禁取百姓一针一线。
但只要见到是李寄奴,村民心又会不安。他们也明白,需要李寄奴出马的形势,必战事严峻。
“将军,可是又有战事?”
村民之不安与彷徨,现于面,刺激李寄奴的感官。
李寄奴颔首,
“请诸位勿忧,必无恙。”
李寄奴未吐真言,此行非为防御,乃外征。只是村民听闻是防御性质时,会更为心安。
不久后,柳诗锦收到陆丞相的回信。信中言明,他已知晓李将军终被皇帝强行外派出征之事,对此深感歉疚,未能使皇帝改变心意,对先前的自夸之辞懊悔不已。
事已至此,柳诗锦并未怪罪陆丞相。世间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皆为无常。
写完回信,柳诗锦凝视着仿若刚历经一场浩劫的将军府。
如今这世道,领导者之位,仅凭血缘关系,别无他法。
柳诗锦心生愤懑,又觉不妥,心生疑惑。
虽皇帝专权独断,但此次遣李寄奴出征绝非本意。柳诗锦深思后,不寒而栗。
“若李寄奴遭有不测,便中了预想陷害他之人的下怀。可若李寄奴有功,举荐他出征之人必有奖赏,而如陆丞相般极力劝阻者,彼时必然难以立足。此乃无解之死局。”
柳诗锦迫切地想要寻觅一个两全之策,她清晰地感知到胜利的天枰已然向对方倾斜。然而,她越是急迫,思绪就越发混乱。思绪一旦混浊,便难以想到任何能够扭转当下局势的方法,而想不出办法,她只会更加急迫。她将自己困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直至李寄奴的那一句“想不到办法的时候,就先把脚下的路走好。”如同一股清泉,抚平了她的疲惫。她终于能够静下心来,重新思考。
“若能不顾众多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想必那位进谏的大臣一定在皇帝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柳诗锦凝视着窗外枝头的莺鸟。
她对当下宫廷的局势并不了然,手中唯一的信息便是俨世高企图谋害李寄奴,但却不明其信息网。更何况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时间紧迫,不容犹豫,每快一秒,李寄奴生还的几率便多一分,这对柳诗锦而言,无疑是极为宝贵的。
时近黄昏,柳诗锦谋定后动,此后的日子,她都将为了未来奔波劳碌。
待李寄奴赶到驻地时,已是日暮时分,边关的落日仿佛紧贴地平线,孤雁在空中悲鸣。
待到明月高悬夜空,李寄奴将士兵们召集到一起,尽管他认为出征的决策荒谬至极,但士兵们的士气绝不能受挫。
“剑斩敌魂不断,惊鸿过。青冢北望,一支鸣箭穿云击,梦断魂洒梯。枯骨残骸怨羌笛,青史留英名。”
李寄奴端起那碗血酒,碗中映出她的面容。随后,他一饮而尽,与众将士一同摔碗敬天。
碗中皎月,令李寄奴想起他与柳诗锦一同放天灯的那晚,柳诗锦一身白衣,衣袂飘飘,在月光下宛如仙子。
心中思念难以消解,但他所要守护的,是景朝边疆,退后一步,便失却一寸国土。
他见不到自己的夫人,却一如既往每一次都在日落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