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皆为天下 > 第6章 船夫

第6章 船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连三日无事,青神湾渡口依旧像往常一样繁忙又平静。待到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船夫们聚在渡口上,一边顾着手上的活计一边相互打趣着,其中一人冲一黝黑汉子说道:“何老哥,今天又赚了几两银疙瘩呀?”

    那被称作何老哥的黝黑汉子笑骂道:“就听你小子放屁,谁不知道咱这两岸渡口上,就你小子会揽活计。怎么样?今天挣了能有七十文了吧!”

    “瞧你说得,我哪有那本事,就是把我累出娃娃来也跑不了这么多趟,咱们当中,只有韩老哥有那膀子力气。”众人听后都是哈哈一笑。

    原来那一日陆老爷和贾允洛牵马过江时,乘坐的其中一艘渡船便是这位姓何的汉子掌舵,仅一趟行程就挣了足足五两银子,其他船夫看在眼里谁不眼红,闲暇时也就难免调侃几句。

    方才被称作何老哥的汉子转头与一精壮船夫闲谈道:“韩兄弟,最近怎么不见你家娃儿往这渡口来了?”

    “他呀,最近又迷上医术了。自从上个月,常大夫给他扎了几针,那小子就跟着了魔似的,天一亮就往张婆婆家跑,非要缠着常大夫收他为徒,说这叫‘心诚则灵’。他也不想想,这针灸能是他这个年纪学的吗!”精壮船夫面带笑意地说着。

    “这样也好,毕竟有常大夫在,你也省心了不少。依我看呀,他要真能拜常大夫为师,你就偷着乐吧。”何姓汉子接着说,“自从三年前,常大夫到了咱这村子,做了多少好事呀!光是给乡亲们医病治伤就救了不少人,况且,她人又长得标致,虽然性子直了点,但可真是没坏心呀!”

    何姓汉子说完,看着一旁的精壮男人,似是欲言又止,便靠近了一步,轻声说道:“要不,让我家那口子帮你说个媒?这都几年了!家里有个女人,对你、对娃儿都好。”

    精壮男子听后,似是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异样的复杂神色,耳朵却是微微泛红了起来,稍作停顿,男子客气地回了句:“我找个机会,先和安之说说这个事儿。”

    何姓汉子并未察觉到对方的异样,只是高兴地说:“这就对了!安之那小子肯定乐得嘴都合不上。我也让媳妇问问常大夫的意思,你就等着老哥的好消息吧。”说罢,何姓汉子乐呵呵地笑出声来。

    这红了耳朵的精壮男人正是那日在江中静静看着贾允洛沉入江心的船夫,也是那晚送郑勉和鲁赫渡江之人。自称姓韩,叫韩绅,是四年前才来到泯江青神湾附近的外乡人,当时怀中还抱着一个尚处襁褓中的婴孩,便有人问起他的过往,多是些战乱中失去了家园亲人,被迫流离失所的事迹,就连孩子的母亲也不幸殒命。那些年,像这样躲避战乱、背井离乡的可怜人太多了。

    后来,一位姓张的老妇人看孩子可怜,煮了一碗米汤喂给孩子,襁褓中的婴孩看着老人慈祥的双眼竟开心地笑了起来,纯真的笑容仿佛绽放在周围每一个人的心湖之中。就这样,韩绅和这个名叫韩安之的孩童便被村子接纳了下来,暂时住进了老妇人家中,韩绅也一直视那位老妇为恩人,称其为张婆婆。

    之后又过了大半年,一位姓常的女子也来到了这个泯江边的小村落,女子名叫常青,正是后来乡亲们口中的常大夫。彼时,韩绅已在村中一处靠近江边的僻静角落搭起茅草屋,安顿了下来,而常大夫也就被张婆婆收留,住进了村子里,也正是因为韩绅、韩安之和常大夫的相继到来,原本因为战乱而失去了所有亲人的张婆婆又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离着渡口三里远近的地方,有一个树鸣村,每逢到了盛夏,蝉鸣之声不绝于耳,似是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相同的故事。

    今天早些时候,村中的一处木栏院落内,一个五岁孩童举着一片嫩叶在日光下仔细端详着,还时不时将叶片放在鼻孔前嗅一嗅。

    “常姨,你说这东西能有糖好吃吗?”孩童看着一旁的美丽女子问道。

    “这可比糖好吃多了。前两天,何有叁拿着两块糖外加五个山楂要和我换,我都没答应。”女子一边晒着和煦的日光一边得意地说着。

    孩童听后,没有半分犹豫,一口将嫩叶含在嘴中,嚼了起来。然后就听见,“呸!呸呸呸……”吐出那嚼烂的嫩叶后,孩子皱着小脸儿说道:“何有叁真奇怪,怎么拿糖换这个吃!”

    一旁的女子看着孩童滑稽的模样,露出欣然笑意,在阳光的映照下,美得不可方物。

    “这叫‘薄荷’,记好了,它就是这个味道的,可以用来清热解暑。小傻瓜,还想做我的弟子!”女子面带笑意的打趣着。

    孩童听后,小脸儿上满是委屈,侧身不再看向女子,蹲在地上,一言不发,小手不停地在地面上画着什么。

    女子一直关注着孩子,见到这一幕,还以为他在为刚才的话沮丧,便走近了两步,想要蹲下身轻抚孩子的小脑袋,然后,她就看见了地面上那个歪七扭八的“丑”字。正是几天前她手把手教会孩子写的。

    “好呀,这小子有仇是一点也不憋着呀!”女子心中思忖着。

    孩童见女子来到身后,急忙起身,小手向上轻轻握住女子的纤指,另一只手指着地上的“丑”字,笑嘻嘻地说:“常姨,你看我写得对不对?”

    女子眉头似有黑线萦绕,看了眼孩童稚嫩的小脸儿,又看了看地上歪七扭八的字迹,齿缝间挤出一句:“这丑字真丑!”

    随即牵着孩子的小手来到院中的小木桌旁,两人相邻着坐在板凳上。女子从桌脚拿起倚靠着的木尺往桌上一拍,笑眯眯地说:“安之呀,咱们接着识字!”

    孩童见状,小脸儿又是一变,乖巧的像个粉雕玉琢的瓷娃娃。

    女子随手拿过桌上放着的一张药方,开始耐心的逐字讲起课来。屋内的张婆婆看着院中的这一幕,开心的笑出声来。

    被称作常姨的美丽女子便是村中唯一的大夫,乡亲们亲切地称其为常大夫。那孩童则是四年前,韩绅怀中的婴孩——韩安之。

    自从韩安之迷上了医术,每天都雷打不动的跟在常大夫身边,有时也会直接住在张婆婆家中。孩子和老人很是亲近,而老人更是打心眼儿里将安之视作自己的亲孙儿,每天都变着法儿的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久而久之,包括韩绅在内,这四人倒像是村中的一家人了。

    ……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韩绅提着鱼竿和一尾草鱼从渡口来到张婆婆家。此时,木栏院落的桌面上,已经摆好了饭菜,四人围着木桌坐定,温馨的家庭氛围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回家的路上,韩安之拉着韩绅的手,突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爹呀,你给我娶个娘亲呗。”

    韩绅听后,眨巴着双眼,一时没回过味儿来。

    韩安之并没留意韩绅的反应,继续自顾自说着:“我看常姨就不错,她和村里的其她阿姨都不一样。我知道,虽然阿姨们都对我好,但只有常姨会在我犯错的时候打我手心,在大黄狗对我龇牙的时候挡在我身前,在我胳膊被划破的时候比我还着急……”说着,孩子下意识地摆了摆另一侧的手臂。

    韩绅眼中闪过一丝歉疚,好像这些年,自己真的没有把安之照顾得很好。随即温声说道:“那爹这些天多去张婆婆家坐坐。”

    韩安之听后,换了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苦口婆心地说:“爹呀,你努努力,这一次,也给儿子争口气呀!”

    韩绅被这句话呛得一时语塞,而那孩子竟是松开了拉着韩绅的小手,朝家的方向跑去。

    夜晚,声声虫鸣从江堤一侧的草丛传来,一个身穿青衣的窈窕身影出现在了泯江的岸边,此处离着一间茅草屋不远,月光透过树梢洒将下来,照在女子白皙的脸颊上,秀美如画。

    茅草屋中,走出一个挺拔身影,正是韩绅,虽然还是那副略显邋遢的面容,但整个人的气势却不似之前。

    韩绅来到女子身旁,犹豫了一下,率先开口道:“这几天,先让安之住在你那吧。”

    女子正是白天教韩安之识字的常大夫——常青。

    常青听罢,有些置气的侧过身去,回道:“行,帮你带孩子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些时候,四人吃过晚饭,韩绅找了个机会,避开张婆婆和安之,约常青晚上在江边见面,说是有话要说。

    常青当时强装镇定,心中却是难免小鹿乱撞。当晚便早早来到岸边,没想到竟只是拜托自己照看安之的简单言语,心中难免失落。

    半晌不见韩绅继续开口,常青又扭头看向那个身形挺拔的男子,一如十三年前,两人第一次见面,只是这一次,男人少了几分倜傥,多了一丝愁容。

    “怎么了?”常青问道:“有心事?”

    “这几日,已经有人盯上我了,现在还不知对方的来头,但可以肯定,和九天前乘船渡江的两位船客有关。”韩绅对女子并无隐瞒,如实告之。

    “棘手吗?我还有一些软香散和凝血丸,我这就去取来。”常青说罢,正要转身。

    “不急”,随着这一声温和的话语,常青忽然感到自己的左手被一只宽厚温热的手掌牵住。

    韩绅牵着常青柔嫩的左手,接着说道:“来人只是些江湖武夫,并不是什么高手,那些药你留着,我更安心。”

    常青面颊一红,犹如四月的桃花娇艳异常,双眸更是娇羞的不敢直视韩绅的双眼。二人就这样沐浴在柔美的月光里……

    最终,还是江上的微风惊扰了此刻美好的画面。常青鼓起勇气,缓缓抬起秋水般明亮的眼眸,关切地说:“安之在我这儿,你放心。只是,江湖中人不像军旅士卒,旁门左道的诡计和术法不少,你一定要当心!”

    韩绅点点头,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次出现什么凶险或者意料之外的事情,你就带着安之离开此地,离开旭州。”

    常青瞳孔微震,一把扑进韩绅怀里,果断说道:“要走一起走!千军万马我们都挺过来了,几个江湖武夫算什么!”随即常青似乎想到了什么,“为什么离开旭州?你是说这些人和旭王府有关!”

    韩绅面带宠溺,笑着说:“瞎猜什么呢!我只是觉得,没了你们两个拖油瓶,我才能再现当年的英姿!”

    常青气恼地推开韩绅,语气却是俏皮又可爱:“还英姿呢!我第一次给你扎针时还真没看出来有什么英姿。”

    韩绅略显尴尬,似是想起了什么糗事,便不再故作姿态。温柔地说道:“放心,只要我知道你们安全了,便没什么人能留得下我。一旦我了结此事,就去找你们。”

    “那你记得,如若真到了那时,我会带着安之去往定州海安城等你。你不来,我便不走。”常青复又牵住韩绅的双手,两人相对而立,眼中满是彼此。

    晚风吹拂江面,荡起一层层波涛,也不知这一次的相遇之后,风会去往哪里,水又会流向何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