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忆从两岁半开始 > 第6章 老家多变故

第6章 老家多变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鹤龄这第一胎虽然是女孩,但婴儿生的漂亮,也让婆婆多少气顺点。这孩子集中了父母的优点。大眼睛像妈,高鼻梁像爹。有了这两个优势哪能不好看呢!爸爸在远方到大学图书馆翻了一阵子字典,既然是女孩,希望她像一块美玉晶莹剔透,于是便起了一个斜玉旁的:“琚”。

    鹤龄有了这个小负担,要带着孩子回北平总有些让人担心。这时大哥媳妇的妹妹,那个叫小凤的就自告奋勇地说,想陪着弟妹上路。婆婆仍不放心,竟让大儿子建勋也一路前往。这下子那小姨子可美翻了!因为大嫂肺病绝不可能也跟着。她似乎也察觉到婆婆的用心。

    三个大人带着一个刚满月的琚,买了绿皮火车的三个卧铺出发了。那路上的情景自然可知。小凤为孩子和大人两头忙活,一会打水,一会买饭,一切都照顾得妥妥帖帖,让鹤龄也没的挑剔。但小凤跟大哥说话的腔调和眼神却让人感到那两个已经心照不宣了。

    火车走了一天多才到了北平,建功早已经在车站等候多时。接过小小的婴儿,看着那精致的脸蛋,不禁亲吻了一下。现在家中突然多了两个大活人,只好把外屋添置了一张床,大哥就这样跟她媳妇的妹妹在一起了。

    日月如梭,鹤龄和那个所谓的嫂子担起了照顾孩子和一切家务。大哥虽然有点文学素养,但也没能找到好工作,便摆起了地摊。他专门卖一些线装本的书,诸如《石头记》和《老残游记》之类,也有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鹤龄自小就喜欢文学,这下子近水楼台先得月,竟抓空把那些书都看个遍。而大嫂不喜欢看书,每天除了帮着做做家务,就喜欢和院里的闲人们扯闲篇。

    日子就这样地过着,没想到不久东北老家又传大媳妇病逝的噩耗,病体加忧伤怎能有好结果呢?大哥只能赶快回去奔丧,小凤说什么也要跟着,但大哥说她,回去别让人家说闲话了!小凤只得作罢。

    东北老家这边,人丁越来越少,大哥回到家发现父亲的气色也不对劲,听母亲骂,那个中医不是东西,不给好好治病,病情总是好几天又坏几天,就是想拖延功夫骗钱。现在这个家又走了一口,除了俩老,真要绝户了。大哥这次回来,看此情景估计自己恐怕走不了了。但小凤在北平等着呢,还得让她给传宗接代呢,怎能不回去呢!左右为难之下,母亲想,现在这个家怎么也得找个年轻点的,像她一样泼辣的人撑门面,于是又迈开她的大脚,亲自回到自己老家,找了一家孩子多的人家,使了两个小金宝,名义上说过继,实际上是买了一个还未过门的17岁的丫头,人称三姐的。那性情跟老太太一个样,大嗓门,急脾气,不吃亏。回到家来,老太太一个劲的称赞俩人对脾气。那三姐看这家虽然人口少,但也是有钱人家,便也死心塌地的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