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针扎在自己身上也是知道疼的
西跨院的书房外,石安悄悄地将一包橙糕塞进碧珠的手中。
碧珠四顾无人,便赶紧收了后走开了,看到这一幕的崔知韵笑了。
进了书房,放下些茶点,崔知韵便笑道:“官人真是没口福,石安买来的糕点竟没吃着。”
“糕点?石安何时买的?我怎不知?”李穆川一头雾水。
崔知韵无奈笑道:“你这当主子的,糕点眼巴巴的塞进了碧珠的手中,你当然吃不着。”
“你是说,石安和碧珠?这小子,我说他这几日怎么脸带喜色,原来是自个儿去寻娘子去了。”李穆川放下手中的书,看向自家娘子,继续说道:“莫不是娘子早就发现了这二人,那日故意说的吧?”
“那是自然,你没发现他二人的眉来眼去,浓情蜜意吗?”崔知韵笑道。
“碧珠性子低调内敛,为人持重贤惠,与石安甚是相配。”李穆川赞赏道。
“那是自然,也不看是谁调教出来的女使!”崔知韵一脸骄傲。
“自然是娘子教得好。”李穆川双手抱着她,一番吹捧。
“哎呀,别让旁人瞧见了,笑话死。”崔知韵欲挣脱。
“旁人瞧见了,也只会说我们夫人恩爱,数十年如一日。”李穆川情话连篇。
两人温情片刻后,崔知韵方红着脸出了书房。
确定石安和碧珠二人的心意后,崔知韵便选个吉日送碧珠出了嫁。
说是出嫁,不过是碧珠坐着轿子绕着勇忠伯府一圈,然后到了乡下的宅子里。
石安和碧珠都是孤儿,双方父母早已不在世上,崔知韵便为二人在京郊的乡下置办了一处不大的宅院和几亩薄田。
平日里二人仍如往常一般,在西跨院伺候李穆川夫妻二人,闲暇得了假,他们便回到乡下的宅院里过着小夫妻的生活。
新婚三日后,碧珠回到西跨院,挨个给丫鬟婆子发喜糖。
众人恭喜一番,还催她赶紧生个孩子,好让她们给带带。
一时院子里好不热闹。
与西跨院氛围截然不同的正厅,李穆清扑在郑氏怀里小声哭泣着。
半晌后,李穆清眼睛微红,方说道:“母亲,姑母说如今我嫁过去已近两年了,如若三年还未出一子,她,她要为国公府的子嗣考虑,要给官人纳妾!”
说完,李穆清又是泪水涟涟。
郑氏听到这里,生气道:“你这嫁过去才一年多,她何苦急成这样,且女婿又不是嫡子!我这就去找她理论去!”
看着自家母亲真动了怒,李穆清赶紧宽慰道:“母亲息怒!姑母和官人平日待我极好的,只是在孩子上着急了些。”
“她家大儿子也不过是生了一个儿子,只有一个正妻和一个通房。怎不想着给她大儿子多多塞些妾室通房,倒想着折腾我儿。我看她是记着与我的恩怨,故意折腾你的!”郑氏越说越生气,碎了一个茶碗后,方坐下来。
李明远此时正进门,听到这句话,坐下来,对着郑氏嘲讽道:“那崔氏当初才嫁进来不到一年,你塞了十几个妾室通房,又当如何解释?”
郑氏被李明远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噎的说不出话来。
“再说,你当初也是只往穆儿房里塞人,言儿房里可曾塞过?因果轮回,你这婆婆的也不好偏私如此,平日里对待崔氏也要厚道些!”李明远继续说道。
郑氏被李明远的一番话,说得是脸红一阵白一阵,偏偏事实如此,郑氏也无从反驳,只能将这份郁闷生生咽下。
崔知韵听闻小姑子回来了,她赶紧收拾妥帖衣裙便来到了正厅门外。
在门外听到公爹的一番言论,崔知韵内心一番感慨:针扎在自己身上也是知道疼的。
原来公爹一向知道自己婆母的所作所为,只不过那时自己母家势弱,不值得公爹为自己出头。如今自己母家各子女前途正好,公爹也愿意替自己出头了。
待厅内有了片刻安静,崔知韵方假装刚到一般。
“小妹,你许久都未曾回来过了。”
李穆清拭了眼角的眼泪,强装笑道:“嫂嫂。”
“一年不见,怎得小妹眼见瘦削了不少?”崔知韵关心道。
李穆清正欲找个借口搪塞过去,谁知郑氏拦话道:“还不是她婆母故意刁难她,她才成亲不到两年,便想着往清儿屋里塞一堆妾室通房,真是个刻薄的”
话尚未说完,她自觉不妥,便生生将后面几个字咽了下去。
李明远瞪了郑氏一眼,郑氏也觉得尴尬,干脆闭了嘴。
崔知韵假装没看到公爹和婆母的眼神,她握着李穆清的手,安慰道:“小妹尚且年轻,身子一向康健。如若愿意,我派人请了张太医来给你瞧瞧,也免得你担忧。”
“谢谢嫂子!”李穆清感激道谢。
对于李穆清,崔知韵一向是喜欢的,小姑子待她一向敬重,为人又明事理,从不搬弄她和婆母之间的是非,还时常劝解郑氏收敛。
“若清儿能得个一儿半女的,知韵就是咱们家的大功臣!我这心里也是感激的!”郑氏看着自家媳妇儿不计前嫌,赶紧表明自己的心意。
“结果尚未可知,不论结果如何,都应当感激才是!”李明远瞪了郑氏一眼。
“公爹说笑了,儿媳儿只不过是牵个线而已,这都是张太医的功劳,担不得这么大的功劳。”崔知韵笑着道。
“都有都有!”郑氏赶紧补充道。
看着一向霸道蛮横的婆母,如今为了自家女儿,也愿意低下头来求自己,还不停夸赞自己。
崔知韵内心不禁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不论是什么样的父母,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儿女,舍弃自己的颜面。
午膳过后,张太医给李穆清把了脉相,回禀道:“老爷、夫人不必忧心,贵女身子康健。有时愈是心急反而不利生育,且放宽心。老夫开上一副调理的方子,喝上月余,顺其自然即可。”
听到这里,郑氏和李穆清皆松了一口气。
“小妹这下可放宽心了。”崔知韵安慰她。
“多亏了知韵和张太医,这是我做婆婆的一点子心意,你别嫌弃才好!”郑氏边说着,便将手上戴着的淡绿色玉镯摘下来,欲戴到崔知韵手上。
崔知韵百般拒绝,李明远说了句:“你嫁进来这么多年,又生了三个儿女,你当得起,拿着吧!”
闻言,崔知韵也不好再推脱,便从郑氏手里恭敬地接过了玉镯,又是一番感谢。
看着手腕上的镯子,崔知韵便知价值不菲,心里不知自己该高兴还是替自家官人悲哀。
不管是为了大伯哥,还是小姑子,自己婆母确实是尽其所能,能伸能屈,总是能为他们争取利益最大化。
反观自家官人,不曾得到自己婆母这般对待过。
每每官人遇到仕途需要打点,婆母推脱不说,官人在仕途遇到困难曲折,受了再大的委屈,婆母也不曾关心过。
当真是只有生育之恩,毫无养育之恩。
想到这,崔知韵又不自觉地心疼起自家官人。
她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定要好好地辅助自家官人,实现他的仕途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