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开禁(10)
北平协记局总办钱老训和驻兴龙山大地主李润身、张振岭在土城头收租站,聚在一起欢庆“天丰益”被一把火烧光木材储料场。
钱老训他们就如同庆祝盛大节日一般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兴奋异常,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仿佛沐浴在幸福的光芒之中。钱老训心情愉悦地吩咐厨师准备更多精致菜肴,并特意叮嘱要选用最上乘的食材精心烹制。此外,他还拿出珍藏了三十年的极品茅台酒,以庆贺与“天丰益”首次交锋所取得的巨大胜利。这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氛围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共同举杯畅饮,品味着胜利的美酒佳肴,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和满足感。这场胜利不仅令众人欢欣鼓舞,更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协记局的野心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在黑暗的角落里不断咆哮着,疯狂地扩张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渴望将兴龙山这块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些人的贪婪和欲望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范畴,他们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扩大自己在兴龙山的开发地盘。无论是使用贿赂、欺骗还是暴力等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尝试。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协记局的成员们渐渐失去了理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漩涡之中。他们忘记了道德和戒律的约束,只剩下对权力和财富的无止境追求。然而,这样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他们的势力范围已经从土城头向北不断延伸,直至鹰手营子这片区域。在这里,他们大规模的开垦土地,租给本地的佃户耕种,收取租子,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逐渐变得肥沃而富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地的开发几乎将雾灵山东半部完全包围起来。如今,他们已成为当地最为强大的地主家族之一,拥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厚的财富。他们的名字在这一带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对他们既敬畏又羡慕,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成为了这个地区的主宰者。他们的故事也被人口口相传,成为了一段传奇。
在封建社会时期,大地主们的本性往往是阴险狡诈且贪婪无比的。他们善于利用手中所掌控的权势以及各种资源来剥削那些无权无势、一贫如洗又没有土地资源的贫苦佃户。通过这种残酷手段,大地主们不断扩张着自身的势力范围,并追求着极致的利益回报。
这些大地主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压迫和剥削贫苦佃户。他们可能会故意提高地租或者增加各种苛捐杂税,让贫苦佃户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也可能强行剥夺贫苦佃户的土地,使得这些人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甚至还会雇佣恶势力对贫苦佃户进行恐吓和殴打,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封建社会。即使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情况仍然存在。只不过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本质却并未改变。我们应该警惕权力滥用和资源垄断等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协记局的大地主李润身,他可是出了名的剥削者,专门以吮吸贫苦佃户的血汗为生。这个李润身在土城头东南沟一带可真是霸道得很,他霸占了所有土地的开垦权,不让其他人染指分毫。
那些外地迁移到本地的逃荒户们,本就生活艰难,无处落脚。李润身却看准了这个机会,将荒地划片租赁给他们开垦、租种。这些逃荒户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线生机,殊不知却是掉进了李润身的陷阱里。
每年收获的时候,李润身便会准时出现,毫不留情地向这些贫苦的佃户们收取高额的粮租。这些粮食本应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根本,但现在却被李润身无情地夺走。而那些贫苦的佃户们,只能默默忍受着这种剥削,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希望能有一天摆脱李润身的压迫。然而,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呢?
话说有一位佃户郑福才一家,原本住在平谷苏家峪,日子虽说过得紧紧巴巴,但也算是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他们毅然决然地决定搬迁到东南沟。
这郑福才啊,上头有两位年迈体弱的老人需要照料,下头还有三个年幼无知的孩子要拉扯长大。更令人心疼的是,他那媳妇常年被病魔缠身,无法分担家庭的重担。如此一来,全家老少的生计便都压在了郑福才一个人的肩上。
初来乍到东南沟时,郑家可谓是一贫如洗。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屋,甚至连一寸土地都没有。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地主李润身心肠还算不错,见他家境着实困难,便慷慨地划出了十五亩荒地给他们耕种。就这样,郑福才一家开始了在这片陌生土地上的艰难求生之旅。
在遇到那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份里,农民们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待到金秋时节,庄稼成熟收割之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将足额的粮食交给地主。按照地主李润身的规定,每亩地需要交纳五斗租子的粮食。而交完租后所剩余的粮食,才真正归属于他们自己。这些余粮勉强可以支撑全家老小吃上半年时间,但接下来的半年,日子可就难熬了。他们不得不依靠吃糠咽菜来艰难地度日,生活异常困苦。
那一年,整个北方大地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笼罩着,干旱无情地肆虐了整整一个春季,一直延续到芒种节气。天空依旧湛蓝如洗,但那片蓝色却如同冰冷的钢铁般坚硬,毫无半丝云彩的痕迹。阳光炽热而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使得每一寸土地都变得干燥而贫瘠。大部分庄稼苗都在这场旱灾中失去了生机,它们原本嫩绿的叶片变得枯黄易碎,仿佛风一吹就能将它们吹散似的。
随着秋天的临近,人们心中的焦虑愈发沉重。他们望着那稀疏的庄稼,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有奇迹发生。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和努力,收成仍然只能勉强维持一半。佃户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缴纳租子给地主李润身。
面对如此困境,佃户们纷纷聚集起来,向地主提出减租的请求。他们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恳切:“李大老爷啊,您看看这庄稼,咱们今年真是没法交足原来定的租子了。求求您行行好,给我们减轻一些负担吧!”然而,地主李润身却丝毫不为所动。他板着脸,冷漠地回应道:“规矩就是规矩,我不能因为你们说困难就改变。租子一斗都不能少,这是原先定好的事情。”
佃户们的希望破灭了,他们感到愤怒和绝望。他们明白,这个地主根本不顾及他们的死活,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们决定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一场无声的抗争开始了……
以郑福才为首的几十个租户们,秘密地商议着如何对抗交租这件事情。他们深知,如果只是个别租户拒绝交租,那么必然会遭到地主李润身残酷的报复,但如果大家团结一致,或许能够改变现状。
然而,地主李润身并非等闲之辈。他很快便得知了抗租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正是郑福才。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派出自己早已收买的那几个凶狠的狗腿子打手,让他们趁着夜色潜入郑福才家中,将其从睡梦中揪出来。
夜深人静之时,这几个打手如鬼魅般悄悄潜入郑福才的院子里。他们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正在熟睡中的郑福才,并像拖死狗一样将他拖拽至院子中央。郑福才的家人被惊醒后,惊恐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却无力阻止。
这些打手们完全不顾及郑福才家人的感受,当着他们的面,对郑福才展开了残忍至极的暴打。每一拳、每一脚都充满了恶意与狠劲,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和不满都发泄在这个可怜的男人身上。郑福才痛苦地呻吟着,但他并没有屈服于暴力之下,反而咬紧牙关,默默忍受着身体上的剧痛。
整个院子充斥着郑福才的惨叫声,他的家人则在一旁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悲伤。而那些打手们,则在尽情享受着施暴带来的快感,丝毫没有怜悯之心。这场暴行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郑福才已经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他们才停下手来,扬长而去。留下的,只有郑福才一家人的绝望与伤痛……
令人悲悯不已的贫苦佃户郑福才被那凶狠之人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最终卧床不起!他那白发苍苍、满脸褶皱的老父亲看着自己可怜的儿子遭受如此折磨,心如刀绞般疼痛难忍!为了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减轻一丝负担,这位老人竟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又痛心的决定——走上绝路!
夜深人静之时,趁着无人察觉之际,老人悄悄地找来一根绳索,步履蹒跚地走进了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他默默地站在屋中的大梁下,将绳索系成一个死结,然后缓缓地把它套在了自己那瘦骨嶙峋的脖颈之上……
郑福才实在没有办法了,如果他不这么做,家里人就要饿死了。他被逼无奈,咬着牙,流着泪,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卖掉自己年仅八岁的亲生女儿——二闺女。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还不懂世事,就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怀抱,去地主张振岭家当佣人。郑福才心里像刀绞一样难受,但他又能怎样呢?生活的压力让他无法喘息,只能选择这条路来拯救家里其他人的生命。他默默地祈祷着,希望二闺女在新的家庭里能够得到善待,至少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街头。
在这个大旱之年,许多贫苦的佃户们生活异常艰难,他们度日如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来年的春天时,这些家庭已经陷入了绝境,粮食断绝,无法维持基本的生计。面对饥饿和绝望,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走上街头去乞讨食物以求生存。
自从那封禁的时代结束之后,兴龙山这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终于向世人敞开了它的怀抱。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面对如此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原始森林资源,真正获得财富的却仅仅是那些极少数的资本家或者大地主们。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权势与财富,无情地剥夺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而广大的贫困佃户们,则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过着一种被压迫、被剥削的非人生活。
这些贫困的佃户们,他们辛勤劳作,日夜耕耘,但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他们的汗水和努力,都被那些贪婪的资本家和地主们所吞噬,自己则只能在贫穷和苦难中挣扎求存。他们无法享受到这片土地带来的恩赐,反而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奴隶,被束缚在无尽的贫困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对李润身和张振岭这样的大地主,他们不会怜悯普通贫困百姓的,因为他们的本质就是靠剥削、掠夺或者占有为本性。对于贫苦大众,他们无权无势无地位,根本不掌握社会资料,只能被剥削被奴役。而若想摆脱现状和局面,就只有靠团结起来,一致抗争,才能改变不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