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戏也如人生。
“以前我演《天下无贼》的时候绝对是傻根,绝对相信天下无贼,人人都是好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贵人。到了现在,我知道了人性是很复杂的。”
有的投资方说好了签合同,半道找各种理由不签了,背后到处跟人说“你别投他了”。马上要开机了,全剧组就被晾在那儿,没钱。这是王宝强在拍摄电影《八角笼中》后采访时说过的话。
反复读了几遍,总觉得很戳中内心。
当我还在学校上课读书的时候,也时常一股书卷气,总觉得事情要分个黑白对错。有时候看个社会新闻都要义愤填膺,情绪激昂,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那时候阿瑾还总是耐心的劝告,“小木你不要激动,这个事情你很清楚吗?这样评价是否正确。”
她老是觉得我一激动就会观点有所偏颇。
可惜当时的我年少轻狂,误以为自己满腹经纶看透人生,常常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等自己年纪渐长,慢慢会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还有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很多时候看问题看不懂内在,很容易牵着鼻子走还沾沾自喜。
根据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观点:人是一种轻信的动物,必须得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仰没有什么好的依据,糟糕的依据也能对付。以前经常喜欢看微博,热点新闻下面我也会跟风评论,但太多的新闻事件持续反转事件让我也开始怀疑看到的所谓事情真相,厌倦自己的跟风思想。后来我也把微博卸载了,看新闻也很少去看评论。
人设崩塌和剧情反转是社交媒体中经常出现的词。在每一次热点发生,也经常有呼吁理智的声音,真相出来后又有悔不当初的声音。可惜下一次有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出来的时候,又继续出来一大批跟风的人。好多人不需要看事实依据,自己给自己认定的答案去找依据。
当年娱乐圈轰轰烈烈的“插刀教”事件,即使当事人出来说了,新闻播出了,乱站队的人也没有出来道歉。别人受到的伤害也不重要。
记得罗翔老师说:理性不是唯一的认识论依据,我们人类所有的思考其实都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
所以要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带着情绪去看待事情和人,不要妄下结论。无心之恶也是恶啊。
工作中总是看某个大领导很是和蔼可亲,对每个下属都是温和打招呼,看起来人畜无害,可是很多剥削员工的规则制度就是出自他们的手。看不清状况的,还以为自己是人才,得到尊重,掏心掏肺的对大领导吐露真实心声。结果把自己挖坑埋了都不知道。
有的职场上的老前辈表面凶巴巴的,做什么事情都不讲情面,一定要按流程按程序办事,你以为人家不近人情不会做人,实际上跟这种人共事更安全。整个项目资料完完整整,所以程序合法合规,不过多少年谁来检查都是经得起考验。这才是天大的福气,给你避免了审计风险。
per aspera ad astra
循此苦旅,以达繁星
如果人生是一出戏,职场是戏中的折子戏,那么我应该好好提高“演员的自我修养”,提升演技,演好职场中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