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实地巡查 急中生智
清河边的步道上,周天赐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秋日里河面已降下去一半,淤泥已露出来,礁石些许可见,水草浮动。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伸长脖子,在水中探索着找虫吃。步道上脱落的石子随处可见,一不留神,天赐就踩到一个水坑里,溅的一脚泥。
天赐狼狈不堪。平日里最爱干净的他,今日第一次出门就出糗。随行小厮忙上前帮忙,擦去天赐鞋袜上的泥巴。
天赐问小厮,“这步道有多久没修缮了?”。步道是百姓日常休闲散步的地方,平日里人来人往,万一有人扭伤了脚,那不是罪过吗,应及早修缮才是。
小厮,“小的不知,小的五年前陪着县令大人,巡视过一次河堤,当时就已经是这样了。”
天赐无语,“五年?”
天赐也不深问原因,继续往前,边走边看。
河道边的景色确实很美,只是这步道,这河堤,这淤泥,实在是煞风景。河堤有的地方已经垮掉了,淤泥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众人都忍不住捂着口鼻。天赐昨日的酒劲还没消散,意欲作呕。
天赐抬头一看,手指一指,问小厮,“河对面是哪里所在,怎的如此干净漂亮?”
小厮顺着天赐指的方向一看,“大人,那里是本县商人经商,居住最集中的地方。”
天赐,“走,过河去看看。”
小厮,“大人,这里过河恐不方便,济民桥年久失修,不安全。”
天赐,“不怕,走吧。”
走在济民桥上,所踩之处,咿呀作响,众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桥会突然垮塌。桥中间处,有一阁楼,天赐瞬间来了兴趣。在阁楼上面欣赏清河两岸风景,再品一壶香茶,必有一番滋味。
天赐几步就登上阁楼,推窗远望,清河风景尽收眼底。“如果把两岸河堤修好,清理掉淤泥,再栽点柳树,真是美不胜收。”
小厮恭维,“大人愿景,必能实现。”
闲谈间走过了济民桥头,正欲往商街走去,迎面过来两个蓬头垢面的乞丐,伸手乞讨。天赐一直在都城生活,平日里锦衣玉食,哪里见过乞丐,顿生怜悯之心,伸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乞丐碗里。
“多谢恩人,您真是个大好人。”老乞丐见天赐给了这么大一锭银子,当即下跪磕头感谢。
“你快起来,”天赐连忙把老人扶起。“老人家,不要跪在地上,伤了膝盖就不好了。”
“我也是没有办法,才要上街乞讨的。”老人家边说边擦拭眼泪。
“老人家慢慢说。”天赐扶老人到街边坐下。
老人家抱着小乞丐,“这是我的小孙子,我家原住在清河边不远。去年,清河发大水,淹了我家水田。我的儿子儿媳妇,怕水田冲毁颗粒无收,赶着去抢收稻谷,结果洪水突发,我的儿子儿媳妇就被洪水给卷走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老人家讲到痛处落泪,小乞丐也喊着要娘。
“老人家,喝口水。”天赐命小厮拿来水壶,倒了一杯给老人家。老人接过,颤颤巍巍的喝了一口,又给小孙子喝了个精光。
“可是,到了要给县衙交公粮的时候,县衙一粒粮食都不减。我哪里交得起,县衙就把我们家的房子给收走了,卖给了县里的商人当仓库。我去理论,被打了一顿赶了出来。没有办法,田地冲毁了,房子也没了,人老了,只能当街要饭了。只是可怜了我的孙儿。”老人家看着小孙子,叹口气说道。
“还有这样的事!”天赐血气方刚,气不打一处来。
小厮见状,忙上前说话,“这样的事年年都有,大人不必生气。上交公粮是朝廷制度,方大人也是照章办事。”
天赐默然。小厮说的也没错,只是这方县令,丝毫没有怜悯之心,这父母官当的是有多差劲。“要是我来当这父母官,绝不会让老百姓沦落成要饭的。”
天赐正欲安慰老人家几句,远处几个商铺老板,正是前日里在润祥酒楼里陪酒的几位,见周县丞来此,忙迎上前来。
天赐一一见过,也算是正式认识了。
天赐边走边看,只见商铺里东西琳琅满目,人流量却不多,问诸位老板原因。老板们叹气,“大人,您也看到了,清河风景破败不堪,有钱大户不来游玩,百姓人家也就买点吃食度日,生意差也是意料之中。”
天赐点头,“确实如此。方县令命本官负责清河河道修缮事宜,本官也是前来实地考察一番。”
众老板堆笑恭维,“河堤修缮,造福百姓,好事一桩。”
天赐观这商铺沿岸,河道整齐干净,淤泥全无,停着数艘游船,与河对岸有天壤之别。正疑惑间,县衙来人,传方县令话,有事相商。周天赐见状,向众老板告辞。
老乞丐望着远去的天赐,对小孙子说,“这是个好人,以后你长大了,要努力报答他。”
-------------
天赐回到县衙,方县令正在厅内品茶等候。
“属下见过方大人。”天赐抱拳致礼。
“怎么样了,周大人,巡视河堤情况如何?”方县令放下茶杯。
“别提了,河堤步道破烂不堪,济民桥摇摇欲坠。只有河对岸好一点。”天赐叹了口气坐下。
“嗯。”方县令其实都知道。“修河道的银钱有着落了吗?”
“啊?”天赐没料到方县令有此一问,“修缮河道,朝廷不拨银钱吗?”
方县令看着天赐吃惊的表情,笑道,“周大人不会是还没想到,修河道要多少钱吧。”
天赐轻语,“估摸着也就五六万两吧。”
方县令笑了,“天赐老弟乃商贾之家,不会对银两价值没有一丝概念吧。”
天赐脸红。平日里父亲给的银钱零花颇多,自己买东西也甚少看价,只图喜欢。“不知往年清河河道修缮要花费多少?”
方县令停顿一会儿,“也就二十万两左右吧。”
天赐大吃一惊,“也就二十万两?!”,心里却发出了疑问,“二十万两就修成现在这个稀烂的样子?”
方县令见天赐迟疑,知其初入官场,不甚明白,也不明说。“二十万两多是多了点,不过修缮工程复杂,朝廷历来重视,郡守大人十分关心,我等也不可懈怠,银两留些余地也是对的。”
自先皇命人修缮清河河道以来,已十多年未拨付足额银钱大修了。方县令为官十数年,自然清楚,朝廷不拨银两,各级官员见无油水可捞,自不喜来清河县视察游玩,朝廷中自然无人为自己说话。自己十多年未升迁,想必也是这个原因。
如今这个周天赐,年纪轻轻,做事必然冲劲十足,又是孙侍郎门生,朝中有人。如若哄得他向朝廷请求拨付银两,自己趁机向郡守大人表示忠心,事情顺利自己必然升迁,事情不顺利也可以弄点银钱花花,有何不可。
方县令点明主题,“如今,河道修缮头等大事,就是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具体如何修缮自有工匠负责,召集民工之事可交下面人办理。”
天赐知道自己遇到了难题,但也得硬着头皮答应,“是,属下去想办法。”
-------------
孙相府内,孙相正在书房内处理公务,孙夫子入内。
“怎么样,都安排妥当了吗?”孙相边看书边问。
“父亲,都安排妥当了。陈镜已入礼部侍读,周天赐往清河县任县丞一职。”
孙相放下书本起身,“陈镜已入礼部,得皇上赏识,自是不用担心。周天赐往清河县嘛,”孙相思考良久,“这也是对他的考验。天赐初入官场,人事不知,恐沾染官场邪气。即便是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也是要挫其志气,遭人排挤的。”
孙相坐下喝茶,又思考了一会儿,“以天赐现在的性格,只怕是绝对受不了的。”
“是的,父亲。听说清河县方县令将清河河道修缮工程交与周天赐负责,父亲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自从先皇派人修缮过清河河道后,十数年间都没有进行大修了。”孙相知道此事难度,当年去清河县查办案件,河道修缮又有哪些猫腻,孙相一清二楚。
“先观察一下,看天赐准备如何办理此事,再做决定。”
-------------
周天赐这几日辗转反侧,急如热锅蚂蚁,在宅院里走来走去,家仆问询也不理,“到哪里去找这二十万两银子哦,急死人了。”
天赐无计可施,正发愁间,家仆送来了父亲的书信,“天赐吾儿,从政为官,光宗耀祖,实乃周家之幸。为父经商数十年,知为人不易,望吾儿清正廉明,小心做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母亲安好,思念天赐,盼以回信告知近况。父”。
天赐出门许久,看到父亲来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正欲起笔回信,突然,一个想法从嘴里吐出来:“经商!”
父亲之信,有如神助,瞬间天赐就有了主意,又拿来纸笔,仔细计算了起来。
次日,县衙发出通告,“为方便清河两岸百姓往来,济民桥将重新修缮一新,本县将在济民桥行走通道两侧修建商铺门面各十间,有意在济民桥上经商者可到县衙接洽报名,参与商铺租赁竞价,价高者得,以十年为一期。”
通告前人头攒动,“头一次听说在桥上也可以开店经商的。”,众人议论纷纷。一日里,清河县的大小商铺老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县衙内,方县令迟疑不定,“周大人,这个租赁的法子行得通吗?”
周天赐看着县衙外面争相前来报名的商铺老板们,笑着对方县令说,“方大人,您看看外面,就知道这个法子可不可行了。”
方县令起身看了看,拍了拍天赐的肩膀,赞赏道:“天赐老弟果然聪慧。”
三日后,县衙开始商铺租赁竞价,每一个商铺的租赁费用,以三轮报价为限,价高者得,一次租期为十年,中途绝不加租。参与者居然有数百户之多,竞价十分激烈。
竞价完毕,天赐核算了一下,居然筹得银钱十八万两。仅济民桥上的两个阁楼,就筹得白银八万两,而且不需要县衙出资,老板自行出资,重新装修成酒肆,供来往的文人骚客喝酒作诗。
天赐也没想到能有如此之多,想想也就明白了。清河县两岸风景秀美,只要把河堤修好,步道修建平整,自然会有游客来清河县游玩。济民桥是来往清河两岸的唯一通道,平日里百姓做工回家,贩夫走卒,经商货物都要从济民桥上走过,真正是做生意赚钱的绝佳地点。
方县令亦很高兴,“朝廷每年拨了两万两银子,可以凑成二十万两,费用已经足够。只是有一点,这一次性收了十年的租金,那以后每年的修缮维护费用怎么办?”
天赐想了想,“方大人不用担心,这些老板精明的很,为了让店铺生意红火下去,必然会定期主动修缮,绝不会让济民桥垮塌的。”
方县令点头,“周大人思虑周全,本官心悦诚服。”
四个月后,清河河道清淤完毕,又加固了两岸堤坝,两岸步道也更换了石子,如期完工了。赶在岁首之前数日,修缮一新的济民桥开放百姓通行,商铺老板趁势开张,又有迎春促销活动。济民桥上彩灯高挂,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众人兴高采烈,购买年货,老板们也看生意兴隆,喜形于色。济民桥竟成了清河县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