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棣对沈天更加赏识
船队浩渺如龙舞,海员众多技艺高。
郑和英勇领风骚,大明威名震四方。
话说郑和的远洋船队自启航那天起,朱棣就很是为这条船队操碎了心,那时也没有电报,郑和船队的一艘后勤支援船上养了近千只信鸽,行进一千里就向国内放一只信鸽,也不知这些信鸽,在海洋上被海鱼吃了么。
这天,下朝后,朱棣对郑和的远洋航行思虑过忧,于是把朱高煦和沈天传进了宫里。
“父皇,您最近是不在为郑大人的远洋思虑过度呢?”朱高煦问道。
朱棣原来对朱高煦的暴劣性格就很有言词,朱高煦这的一问,朱棣好像很是欣喜。
“如今煦儿,历练很是成熟,父皇对你很是高兴。”
“父皇,煦儿现在是嫌疑之身,又被剥夺了爵位,父皇从哪儿高兴的起来?”
沈天左胳膊肘向朱高煦顶了顶,意思是,朱高煦又犯宠溺脾气了,现在是皇上与臣下的关系,说话要掌握分寸了。
朱高煦这时咳了咳嗓子,“噢,是,皇上,郑和是经过皇上培养过的肱股之臣,能力毋容置疑。
“行,行,可以了。”朱棣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沈师傅,你对现在的大明形势有没有自个的见解呀!”
“禀皇上,现在我大明形势一片大好,百姓丰衣足食,书儒提灯夜读,工农商学仕无不感谢陛下的恩德。”
“沈师傅,你怎么也遮遮掩掩的,你作为朱高煦的良师益友,平时也是和他这么说话的?”
朱棣挠了挠头问道:
“噢,你放开了说吧,朕赐你无罪。”朱棣说道:
“臣那就照实说了,现在臣工和地方官吏,基本上都很渎职懒政,能贪则贪,能扯皮就扯皮,无不为己,无不贪剥,百姓生活都在饥饱间挣扎,各地赋税重重,听说有的地方农税都加到孙子辈了。”
“孙子辈?朕不是对北方三省,免税三年,对黄河常涝区和淮河常涝区从大内拨了上百万两白银,这些皇恩,地方百姓都没看见?”
“皇上,据罪臣听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免税贫困地区的地方父母官,更是能捞则捞,无名的赋税一加再加。
地方三年父母官,十万雪花银,在县级以上的地方长官腰包里是很平常稀松的事。”
“确有此事?”朱棣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皇恩浩荡,朗朗乾坤,这些地方官就昧着良心给朝廷,给百姓做事?”
“皇上,皇上息怒,这只是大明弊政的冰山一角,罪臣听说江南盐税漕运地区,还有在淮河上开花船的事件。”
“开花船?什么是开花船?”
朱高煦在旁边也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愣愣地看着沈天师傅对皇上的奏禀。
“花船就是江南一带,把青楼女子集中在船上跳舞接客,她们身着华丽衣裳,衣袂翩翩, 歌声悦耳。
常常引得两岸百姓唏嘘,摇头叹息大明皇上的恩德。”
朱棣这时听得火冒三丈,怒气如烈焰般燃烧,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仿佛要将周围的一切都焚烧殆尽。
“什么,朕的恩德……“
这时朱棣把龙案上的文房和各地奏折,火大的扔向地上。
”朕的恩德,都是朕的错,以后史书上怎么记载和后人如何评价,朕是什么样的人?
朕要像先帝一样,把天下的贪官污吏杀尽,杀绝,扒皮萱草,放在衙门口警示官员。“
这时朱高煦轻声对朱棣说:“父皇,沈师傅性格耿直,平时说话有时没有弯弯绕,不过,沈师傅心系黎民百姓,关心国家安危,实乃忠臣。”
“我知道,不过我没想到,在朕大治之下,大明百姓和吏治如此失败。朕也是好面子的皇帝,虽比不上秦皇,唐宗,朕也想成为盛世明皇。”
朱棣双手猛然鼓起了掌,向两边的侍卫和太监说道:
“你们看看,什么叫忠臣,谏臣,肱股之臣,沈师傅这样的就是,你们下面的所有臣工要是都像沈师傅一样的话,那朕还天天殚精竭虑什么……
“沈师傅,继续,继续说……”
“是皇上,既然皇上有心情听,那罪臣就把大明藩邦的情况给皇上分析一下。
漠南蒙古现在对我大明很驯服,只是漠北蒙古还有很多,北元余孽势力存在。
东边的朝鲜王朝,对我大明不构成威胁,不过鸭绿江以北,女真部落时有对我辽东地方进行小规模骚扰。
隔海东边的日本,现在政局动荡,各大领主争霸,形成了以大名为主的分裂局面,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时有侵扰,不过不足为虑。
南疆云贵地区时有地方土司势力进行反叛活动,吐番地区现在少有对大明的敌对情况发生,不过南部的安南阮朝帝王贵族,总是想占领我大明部分地区。
如果,郑和大人的远洋船队能成功的招仪远方各国,那我大国国威,就可以远播万里之国。
那时,我国国力强盛之时,就可以实现万国来朝,各国财物云集京城之象。”
朱棣这时有点精神抖擞,眨么眨么眼说:“喔,你说的和朕在夜时梦到的一样,要是真能实现那样,那朕可就真成了千古盛世一帝了。”
这时朱棣高兴的拍着大腿,“那史书上应该这样写,有远见和果敢的英明君主。”
朱高煦道:“父皇,不,皇上,现在皇上刚登大位几年,不可好高骛远,以错实错。”
“噢,煦儿,现在的说话也是文皱皱的,头头是道,看来跟着沈师傅,也是日进千里呀。”
“皇上,夸奖了,好玉须多啄,汉王之慧,可算上乘。”
“那可不,我的后代,我还不了解,尤其他的性格,特别像我。”
王振在朱棣旁边,立即咳喇了两声,“哼,哼……”
朱棣知道,朱高煦因为立大哥朱高炽为太子,而耿耿于怀好久。
“唉,没事,没事。”笑了笑说
朱高炽和朱高煦各有千秋,都是为大明效力,担着为黎明百姓造福之责。
不必为一时之差,而心怀不满。”
朱高煦听了这话,脸都有点发青,朱棣的直性子和他的性子一样,说话有时兜不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