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话春秋之子息绝响 > 第11章 大佬携手

第11章 大佬携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春秋·隐公二年》

    前721年冬天,莒、纪边境莒地昌邑密城。

    刚娶了漂亮媳妇的两位侯爷纪世子和莒子,意气风发,相约在此地畅饮。而更为让人期待的是,两位都像约好的一般,带了各自的小媳妇与会。

    冬日的密城,虽然没有别的季节那般散发着美丽和成熟,也自有一份别样的味道。

    这个被胶莱河、潍河双双环抱的莒国边境小城密邑,以“东有密埠,上有密水”而得名:“密乡古县东近胶水,南依青山,西环潍水,北临渤海。青山、密埠郁郁环城,胶潍众水溶溶入海。青陆诸山在其南,青莱大道经其侧,地处要冲……”

    山东半岛历来物产丰富,特别是瓜果蔬菜,闻名天下。而东夷各国百姓的热情好客,更是闻名遐迩。

    作为东道主的莒国,特意为客人准备了各式的礼物。单主要的,就有数样令人心生欢喜:

    浮来青茶,具有“叶牙肥厚、栗香高、耐冲泡”等北方绿茶独特风味,以其生长期长、季节变化大而兼备“绿、香、醇、净”的特点。

    峤山小米,因其土壤呈弱酸性,富含有机质,矿物质元素,极适宜于小米的孕育和生长,其粒大而金黄,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黄金小米”。

    库山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等功效。对预防和治疗血液、心脏等疾病,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才有“人参党参花旗参,不如莒县丹参一根根”的赞誉。

    浮来砚石:砚石理细而质润,手试如膏,似有油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泛油,墨色相凝如漆。颜色有绀青、褐黄、沉绿等,石内布柑黄色大冰纹,构成天然而有规律的图案。被后世曾于密州为官的苏轼欣赏:“东坡守密州,取龙尾石制砚,并为之作铭”。

    大力牛蒡:春秋时的牛蒡,被认为是莒国特产。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之功效;

    纪国自然也不在话下。这次带来的礼物,是数十车的珍贵的锦绣和老少咸宜、别具一格的老粗布。

    而印染于其上的诸种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人物节奏和韵律栩栩如生。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黑、黄、棕,白等用色也极为大胆,色彩对比强烈,风格鲜艳亮丽,用此种粗布做成的各式衣饰穿着,更是充分体现了纪人豪放爽明的性格特征。

    纪国国都在寿光纪台,莒国国都当时在胶州。

    两国国君跑到两都城中间、莒国的昌邑东南15里的密乡去盟会。显然是有意安排好的。

    密地更靠近纪国都城寿光,地方却属于莒地。这就是主人安排的体贴之处,纪子自然心里清楚得很。

    于是,一场爽快无比的东夷式盟会,在会面的当天晚上就开始了。

    莒子是东道主,纪世子既然带了新婚的夫人鲁伯姬,东道主怎么可以不对口接待。

    于是,莒子夫人大美女向姜,也来到了盟会的主场。

    在遥远的前71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纪、莒两东夷大国的国君及其夫人,以东夷人特有的方式,聚会在一起欢歌畅饮: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游啊真美丽,肥美黄颊小吹沙。

    主人热情献美酒啊,酒醇味美席面大!

    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游啊真美丽,鲂鱼黑鱼都肥美。

    主人热情待美酒,宴席丰盛酒醇厚!

    鱼儿结伴鉆竹笼,鲇鱼快来鲤鱼欢。

    热情好客有美酒,酒醇菜美多珍馐!

    食物丰盛实在妙,质量又是非常好。

    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种各类很齐备。

    食物应有尽有之,供应也都很及时。

    席间只见莒子夫人向姜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纪世子夫人伯姬端庄大方,温柔贤淑。

    两位君侯夫人共聚一堂,是难得的盛会:山东自古出美女,看看向姜和伯姬,就知道所言不虚。

    伯姬比向姜大几岁,向姜亲切地称呼伯姬姐姐。

    酒桌上,美女前,哪里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息姑又一次成了大赢家!

    莒地的特色小吃“莒八仙”乌鱼蛋、百合田鸡粥、涛雒羊肉面条、莒国八喜笼包、莒州全羊、干蒸黄鱼、海参泡饭、莒县大饼等,成了酒后适宜的美味点心。

    第二天一早,向姜和伯姬意犹未尽,向姜邀请姐姐伯姬,两位夫人乘画船于潍莱河上携手共游,倾心相谈,一见如故。

    这是两人一生最开心的时刻。

    “妹妹万福,莒鲁盟好的事,还请妹妹看在愚姐面上,不计前嫌。战事非哥哥息姑本意,还望妹妹在莒子面前多多美言,我也会修书向哥哥要他拿出诚意来的。”

    “向城本就是鲁国大度借给纪人居住的。现如今父母族人也到了夫君身边,也是一件万全的好事。我想纪人既然安居乐业,夫君也没有和鲁人计较的必要。就请姐姐放心好了,我会向夫君、父母亲人以及纪国的百姓解释的。俗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互相伤害,到头来一场百忙空无,不过是些愚痴的傻子对吧!”

    伯姬被心直口快的莒子夫人向姜说得笑了起来。

    对于这次两个东夷大国的结盟,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息姑和他的鲁国。息姑因此解除了鲁国的后顾之忧,也同时以实际行动巩固了自己的摄政职权。

    本来“鲁莒争郓久矣”,两国同处“沂蒙~峄山~泰山“山脉线上。再加上今年向国的围城纠纷,鲁国和莒国之间的问题和不满是在积累中。

    而如今,问题终就要彻底解决了。

    这其中,知书达礼的伯姬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去纪国的路上,伯姬就曾对世子说过哥哥息姑的意思:

    “伯姬离家之前,哥哥曾交代希望能托世子交好莒国,这样大家邻邦之间,都去了心头之患,常来常往岂不更好?”

    世子听完伯姬的话,当即说道:“夫人尽管放心,莒子虽然行事有些急躁,但同处东夷,纪国的面子还是会买的,要不了多久,这事就可以解决。”

    果然,这年冬天,纪、莒会盟。

    《左传》解释说,会盟是为了鲁国的事。

    莒子知道纪鲁结亲,他莒子也乐得顺水推舟,自己有面子,别人也有面子,何乐而不为。

    有了这一年的纪莒会盟,这才有了隐公八年不惜长途跋涉,屈尊莒国浮来山,与莒子结盟的故事: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鲁隐公和莒子在浮来结盟,以达成纪国的友好。而这一切,也都得益于伯姬之贤。

    半岛大佬密谋携手,齐人却一心结交权贵郑人,中原的局面,自平王东迁以来,无疑是越来越复杂了。

    难怪桃子经常劝吃力不讨好的息姑,实在不行,咱们也撂挑子不干了,谁爱干谁干去。

    大佬携手,办事给力!

    “说话办事,爽气干脆,从不拖拖拉拉。“

    这是山东半岛东夷诸国民众共同的特征。

    纪国和莒国的这次盟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安定好西南、东南边境,

    剩下的主要问题,

    就是如何和齐国,

    开展大国之间的斡旋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