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风水
后世之中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的《神相全篇》是托名陈抟秘传,袁忠彻订正,相关的相学著作还有《古今识鉴》、《相法全书》、《贵践定格五行相书》。
其中《麻衣相法》与《柳庄相法》对后世影响极大。《麻衣神相》初出于宋,成书于明,定形于清。
在明代相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清代相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清代相法著作主要有范文园的《水镜集》、云谷山人的《铁关刀》、栖霞山人的《金较剪》、白峰禅师的《灵山秘叶》、石亭的《燕山神相》、高味清的《大清相法》。
还有右髻道人的《太亿照神经》、陈淡野的《相理衡真》、云谷山人 的《相图秘旨》等等。
其中以《铁关刀》、《金较剪》最为简明扼要,《水镜集》、《相理衡真》特点最为清全,是继《神相全篇》之后的集大成者。
至民国时候出现了比较通俗易懂的相书,其中以《平园相法》和《公笃相法》、最为著名。
其它的相书有《中西相人探源》、《相法集成》、《手相学》、《成相秘籍》、《女相术》、《秘本相人法》等。
手相学既然称得上是一种学术,也跟其它学术一样,具有其独有的学理性、分析性和系统性。
研究手相学的目的,是要观察一个人的性格、品德、魄力,明白自己的能力倾向,探知先天的健康状况及预测自己未来的命运,或者个人在某一个时间或一生中的成败,加以趋避。
地相俗称风水,也叫堪舆,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
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
《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
《孝经丧亲》讲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择定地点。
先秦的贤君盘庚、公刘、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风水师很推崇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
传说他曾经预测自己的墓地两侧将会有天王宫殿,并已应验了。 先秦相宅没有什么禁忌,还发展成一种术数,也没有那么多迷信色彩。
汉代是一个充斥禁忌的时代,有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
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百八、石兽、镇墓文。
江陵凤凰山墓出土的镇墓文有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归阴,生人归阳之语。
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有个叫青乌子的撰有《葬经》,后世风水师奉他为宗祖。
魏晋产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辂是三国时平原术上,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
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
南朝宋明帝是个最讲忌讳的皇帝。宫内摊床、修墙必先祭神祈祷。
他听说萧道成的祖墓有五色云气,就暗中派人在坟四角钉上铁钉,可是这番操作之下,萧道成最后还是当了皇帝。
南齐时,衡阳地方有一怪俗,山民生病,就说是先人为祸,必须挖祖坟、洗尸骨,洗骨除崇。
隋朝宰相杨恭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往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赏。
当时相地最有名的是萧吉,他曾给皇后择吉地,当文帝不听他的建议时,他就预测到了隋朝运数不长。他撰著《相地要录》等书。
唐朝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
其中以杨筠松最负盛名。他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
当时,风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带有许多风水师,当地流传一本《诸杂推五胜阴阳宅图经》书中提倡房屋向阳、居高、邻水的原则。
宋徽宗相信风水,曾听信术上之言,垫高西北地势,以便得到多子之兆。
宋时老百姓普遍讲究风水。《朱子家礼》说百姓家里死了人,三月而葬,先把地形选好,再择日开茔。
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吴景鸾、傅伯通、徐仁旺、邹宽、张鬼灵、蔡元定、厉伯韶等都很有名。
传闻元末刘基最精于风水。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则是泛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