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坏了,我成和尚了 > 第62章 分析

第62章 分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与老者相处这么多时日,道衍可谓感触良多。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道衍虽不舍还是告别了老者,踏上了自己的漫漫长路。

    走在林间小路之上,道衍反复琢磨了老者的话。

    知足常乐,道衍自嘲一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己穿越过来已有些时日了,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误差的继续前进,将来自己一定会卷入其中,这就是自己的命。

    道衍自忖如今胸中所学已是足够应付各种局面,但天有不测风云,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小心为上。

    如今天下形势已是逐渐明朗,只有三人能够逐鹿天下,就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道衍也反复的想过,以现在的实力来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朱元璋坐拥天下,可偏偏就是他笑到最后,独占鳌头。

    想到此处,道衍从地上捡起一根枯枝,画了起来,他决定从抗元的角度来细致分析一番。

    先说张士诚。

    在反元初期,张士诚对抗元是有很大贡献的,在他投降元朝之前,他的贡献要大于从元朝手中拿下南京的朱元璋。

    因为除了各自在江淮地区从元朝手上开拓起义军的地盘之外,张士诚打了高邮之战。

    这场战役的意义对整个红巾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姑且不说是因为元廷内斗给张士诚机会,也不说张士诚运气好,差那么一点就挂了。

    是张士诚的坚守,让脱脱的百万大军在元廷的腐败内斗中崩盘,最后创造了一次红巾军新的高潮,在当时看来,张士诚的贡献不亚于刘福通。

    然而在基本稳定了苏州周边的局势以后,张士诚首先投降元朝当太尉,虽然其后对元朝反反复复。

    但是已经从一个抗元英雄变成了一个元王朝不服管的军阀,实际的抗元输出基本没有。

    而他在给元朝贡献粮食物资,以元廷的名义参与跟韩林儿政权下的朱元璋斗争的过程,都是抗元的减分项。

    其实如果没有最后的事情,以高邮之战的伟大功绩,张士诚即便投降元朝当了元臣,也可以说综合来看还是有抗元贡献的。

    但是,他在北方红巾军进入低潮,韩宋政权只剩下安丰的情况下,以元朝军队的名义参与围剿安丰城。

    并最终差点灭亡了整个韩宋政权,消灭了北方最后的起义火种。正因为如此,他对抗元的罪恶甚至不是高邮之战能够掩盖的。

    所以这个前期的英雄,后期元廷的打手,综合来看抗元的贡献基本接近于零。

    再说陈友谅。

    道衍前世看过网上流行的段子,说张士诚投降过,朱元璋暧昧过,只有陈友谅最清白,所以陈友谅是最抗元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山炮提出的段子。比抗元,即便是大元太尉张士诚跟陈友谅比,张士诚都觉得丢人。

    首先要明确一点,跟其他的起义军领袖不同,陈友谅不是因为抗元成为的领袖,他是因为抗元的敌人天完政权才成为领袖的。

    陈友谅是至正十五年投奔倪文俊参加了天完政权的抗元斗争,这个年头朱元璋已经在安徽抗元多年。

    张士诚打完了高邮之战,第二年朱元璋和张士诚已经分别攻下南京和苏州独立发展根据地了。

    陈友谅起义的时候正赶上红巾军起义的第二次高潮。

    此时天完政权已经实现了在湖广江西地区从元朝手上解放汉人的事业,抗元功绩排在陈友谅之前有很多。

    有徐寿辉、倪文俊、明玉珍,赵普胜等人,丁普郎、傅友德等人估计也不比他差,否则也不会不服他。

    本身在起点比较低的基础上,比抗元贡献就完全没有办法跟几个著名的抗元领袖比。

    他充其量算是天完政权手下一个不错的中层领导人,在天完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放在张士诚那边可能也就是个吕珍,放在朱元璋那边肯定比不上邵荣。

    然后看到的都是陈友谅对这个抗元主力之一的天完政权的破坏和打击,他在起义只有第三年就杀掉了倪文俊。

    当然这有倪文俊和徐寿辉内斗的原因,勉强算情有可原。之后就不断通过各种内斗,篡夺天完政权的果实。

    先阴谋杀掉了赵普胜,再挟持徐寿辉,后来又干掉了徐寿辉。

    在这些内斗的过程中,以前天完政权的抗元英雄们,分崩离析,没有人愿意跟这样的一个阴谋家混。

    明玉珍被逼割据巴蜀,傅友德、丁普郎投奔朱元璋。

    一个本来的抗元主力政权,在事业达到顶峰时候,被这么一个中途加入的野心家彻底搞垮,篡夺了全部的革命果实。

    这样的人物,哪里有什么抗元贡献。

    再看他窃取果实之后的表现。天完的北面就是元朝占领区,南面也是元朝占领区,而他并没有选择去攻打元朝。

    他的进攻方向只有朱元璋。朱元璋的北面好歹是韩宋和张士诚的地盘,虽然两家争地盘事情上双方都不清白,早年就打成了一锅粥。

    但是陈友谅早期明显是战略进攻方。篡位的当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就爆发了龙湾之战。

    除了干掉了天完政权,陈友谅对另外一个抗元政权韩宋也丝毫不手软,先不说跟韩宋名下朱元璋的斗争。

    在刘福通只剩下一座安丰孤城行将灭亡的时候,张士诚的选择是上来捡便宜,朱元璋的选择是为了抗元大义的君臣名分,在敌人的前后威胁下也要去救。

    陈友谅的选择是,这么好的机会我何不在朱元璋背后捅一刀把他们韩宋一举给灭了。

    作为一个专注于夺权的野心家,这样趁机卖抗元友军扩大自己实力的事情都做的出来,确实称的上枭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