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知足
当一个人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超越人类的一切所谓知识和学问,直接通向终极答案,会不会兴奋激动无比。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真正向往佛与道的原因,那种活了一辈子,搞不清楚到底一切是怎么回事的迷茫。
突然有机会得到解决,生死烦恼都有机会解决了,当然会极为开心。
比如大名鼎鼎的龙泉寺,出家的僧人大多数都是赫赫有名的两榜进士,甚至于状元,探花之流。
道家也一样,有很多饱学之士做了道士。你说他们哪个不是熟读经史呢?
这些都表明,这两家,都不只是简单的宗教,而是可以追溯终极答案的学习体系。这才是那些大学问出家者真正向往的原因。
穷宇宙、彻生死,是许多人一生想要的梦想。
以前说法有很多,比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实也就是要活出个终极答案。
东方的佛家和道家,给人提供了一种向自身心之内,圆满验证万物真相真谛的可能。
你要说他们有没有区别,当然是有的,区别就在于摄受人群的方法不一样,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不太一样。
然而无论你是坐马车还是走路,或者骑马,只要方向对了,都有可能到达目的地。
等到了目的地,会发现释迦牟尼和老子,和其他圣贤智者,都在那里等着你,等着你一起认知那个零点的无的意义空的意义。
去认知那个没有任何着落点却始终如一的秘密。
佛说这秘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在课堂上随手举起一朵花,与迦叶尊者合心一笑,比如他说,止、止、止,我法妙难思。
比如他说,四大皆空,万法唯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老子说这秘密的文字也很多,比如他说,无为、无我、清虚、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比如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他们用五花八门不可思议的学习方法,教导世人。念诵、打坐、观照、等等等等,不止八万四千法门。
唯一的目的,就是引导你回归清净本体。
最重要的是,这两家在方法上的总逻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自然无为。
用道家的话叫,道法自然、真常应物。用佛家的话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心观照。
其内核都是要你不要对境生心,心念不要随着外缘摇摆,其实就是要修习定力回归平凡。
道家于是说,返璞归真,佛家于是说,借假修真。
返璞归真,就是不做刻意作意,回归到未经打磨污染的天真之性里来。
借假修真也是如此,凭借世间幻相,自我的幻相,来修回那个纯真的佛性。
我越听越是疑惑,那一般普通的人,根本去不到这个高度,学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他说,现世利益,也是这两家的相同之处。
有了这两家的智慧,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福报,有利益可得。
虽然他们都告诉你一切无可得。但是你不会相信,你也改不了,你还是要注重有所得。
于是他们设置有所得给你玩玩。什么有所得,那就是断烦恼、少偏执、减痛苦、明生死。
简而言之叫做福报。智慧之学,有点皮毛,就已经足够一个人开心过活了。
我常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一辈子活得忧郁烦恼痛苦重重,何必呢,不说求道得道,起码心胸开朗,开心一点,对不对?
我当时点头称是,内心却对他所说一片茫然,但话已经说完,我只有起身告辞下山。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琢磨,我也算是想明白了。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你发现自己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目的,不如停下脚步,随遇而安。
人不易知足,但必须学会知足,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中不容易体会的快乐。
首先,知足常乐并不等于不思进取。
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
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长途跋涉时,让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长路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粒细沙。
人生也是这样,打败你的或许不是外部恶劣的条件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与忧虑。
四面楚歌,让西楚霸王溃不成军。空城楼上古琴一曲,令司马懿自动退兵。这些何尝不是利用了心理战术。
所以心态对一个人行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而知足常乐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
同时知足常乐也并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现在所得已经足矣,但对将来所求还是不足的。
这样,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而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因为知足,便没有了患得患失,没有了负担,轻装上阵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相反,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