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核心
在历代先师的研究中,始终没有发现可以将杨朱思想融汇贯通的最核心。
显而易见,我们知道什么是杨朱的一毛不拔,却始终不知道杨朱是怎么思考出一毛不拔的。
究其原因,我们并不知道杨朱思想的最核心是什么。
杨朱的思想存在一个最核心,这个最核心可以把原本残缺的杨朱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个最核心就是天下,准确地说是天下为我。
恒家认为杨朱的思想紧紧围绕天下二字,是以天下为逻辑起点的思想,最后发散到每一个人。
很多人没有从整个天下去思考,所以才误解了杨朱的思想,才导致了一毛不拔变成极端自私的解释。
如果思考紧紧围绕天下二字,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则可以看到杨朱思想的整个脉络。
我们可以对杨朱的一毛不拔进行分析。首先,一根毛,属于天下。
假设,人将自己的一根毛拔出,那么,这根毛还能长久存在吗?
不能长久存在,那天下的利益是否会被损害?
既然天下的利益被损害,为什么要倡导拔一毛而去利天下?
所以,拔一毛而利天下,其实就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还可以对杨朱的贵己和全性保真进行分析,全性保真,贵己是杨朱的主张之一。
杨朱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生命。
人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宝贵生命,要行乐,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它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这也就是贵己。
所谓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
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为外物伤生。
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也就是保持人纯真的天性。
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
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
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
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简单来说就是,保持真实,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所以现在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杨朱是如何思考出来这两个主张的?
如果我们紧紧围绕天下二字,就又可以思考出答案。
杨朱的思想中,整个天下的利益有很少的第一部分是因为人们的瞎折腾损失的。
怎么瞎折腾呢?
一方面是来自人类内部的瞎折腾。
很多人原本可以好好地生活,却有人贪得无厌,得陇望蜀。最后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献出去了。
另一方面是来自人类外部的瞎折腾。
很多人原本可以自然自在地活着,却要失去人的纯真,失去真实的自己,最后被金钱和名利所左右,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两方面的瞎折腾最终导致整个天下的利益遭到损害,这个只有心中有天下的人才会观察到。微小的瞎折腾对整个天下的损害。
这两方面的瞎折腾对天下的损害,在杨朱所处的时代就变得尤为明显。
杨朱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后,一统天下的前夜。
那时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士纷纷登场,流氓和无赖对某国只要点有用,就会被某国的国君重用,就会有名有利还有钱,最后失去自我,彻底失去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
这样的人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他们的利益已经受到严重的侵害,自己却浑然不知。
到现在,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用真实的自己,换取一个毫不值得的名利。
杨朱在这样的时代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清醒,杨朱可能这样认为,这样的瞎折腾最终不利整个天下的利益。
所以杨朱才主张贵己和全性保真。让人们认识到瞎折腾,以减少瞎折腾对整个天下的损害。
于是整个杨朱的思想,已经被完整化。
但是还要说明的是,杨朱思想的最核心,天下,并不是他独有所创造的思想。
这种思想自古就有,时常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当中,东汉时的桥玄就有这样的思想。
在东汉的某一天,恶人把不到十二岁的小男孩劫持了,这个小男孩就是桥玄的儿子。
恶人进入了桥玄府里的楼阁上,让桥玄拿钱赎人,桥玄并不答应。
随后,官府派人包围了桥玄府,因为担心恶人会伤到桥玄的儿子,所以不敢进攻。
之后,桥玄的一番话将所有人彻底震住。
桥玄说:“犯罪的人没有人性,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纵容了国家的罪犯!”
同时催促官府进攻。于是官府攻击劫匪,桥玄的儿子在恶人的手上进入了长眠。
桥玄似乎没有因为他的儿子死了,而感到悲伤。
桥玄面见灵帝,请求灵帝向天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
灵帝于是颁布此令。据说,从桥玄请求捕盗以后,就再没有这种事再发生。
看到这个故事,人们可曾想过其中包含了怎么样的思想?
又有多少的利弊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