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台朝圣
上回说到,有慧北京大学四年求学毕业,坚定信念走上修行之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有慧就是要这样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因为佛陀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也都是他亲身实证的结果,佛陀之所以要把他的亲修实证讲出来,不是让后人读读,记住几个词语,记录经典,几套理论就完了,而是要后人依教奉行,少走弯路,不堕魔道,走火入魔,他讲经说法五十载,成就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他的目的就是要后人和他一样,一样亲修实证,唯此方可得成果。有慧坚决离家修行,也是依照佛陀的指引而行,因为他深知离家修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慧徒步回乡,历经千辛万苦,目的何在?如果坐车,几个小时也就到了,他为何要自讨苦吃呢?一方面是要磨砺自己,坚定自己修行的意志和决心,鉴定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可以和实践相结合,这一路走来的苦行,证明了他是可以的。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教化一路和他结缘的有缘人,不管是托钵化缘施舍他饭菜的人家,还是迷途给他指点方向的路人,他都不忘随机给他们一些点拨,让他们与佛结缘。这也算是他开始亲修实证的开始或前奏吧!
有慧回到家中,深明大义,开解家人,使得家人放下心中执念,支持他走向修行之路。再加上他登坛讲法,开示众乡亲,让众乡亲皆都醍醐灌体,与佛结缘,已经积了无量的功德。后面他的家人以及乡亲们几乎都信了佛道,人人信佛念佛,家家烧香拜佛,甚至众乡亲一起集资出力,在后山建了一座十方禅寺,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滔洛不绝,俨然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方名胜,既改变了乡里的社会风气,也提升了当地的人的生活品质。以至于后世代代皆传扬赞颂有慧的功德,也给有慧在寺中塑了金身。外地的游客皆都慕名而来,一探有慧的神奇故事。这是后话,在此不甚详谈,后面会有分解。
且说有慧安顿好家人,也登坛教化了众乡亲,了了尘世夙愿,就计划开始离家修行了。这天,一大早,钟家就又忙活起来,做饭的做饭,烧水的烧水,烙饼的烙饼,为有慧离家做准备。众乡亲听说有慧要走,也都自发的前来送行,把钟家庭院内外挤得水泄不通,有送大饼的,有送馒头的,有送咸菜的,还有开车要送有慧一程的。但有慧只是收拾了两件衣服,一双碗筷,其他的坚持什么都不要。钟家人和众乡亲看有慧坚决,也不好强塞,只能由他。有慧一步一步的向门外走去,走到门口,回过身来,跪下朝钟不渝跟和氏,还有钟老先生钟老太太,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向乡亲们鞠了三躬,扭头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头。和氏看着儿子毅然决然的走远,自然是哭的撕心裂肺,伤痛欲绝,但想到这都是命中注定,无能为力,也就作罢了。
有慧一路向北走去,他的第一站是五台山,这是他修行计划的第一步的第一站,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自古有北五台南九华,西峨眉东普陀之称,而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既是四大菩萨之首,又是万佛之师,自然是先去五台参拜文殊菩萨。
有诗为证:
众生生来皆迷惘,
苦海有舟不上岸。
文殊挥剑斩心魔,
世间方得光明现。
话说有慧一路托钵化缘,昼行夜宿,半月有余就到了五台山下。从远处看,这五台山果然伟岸雄奇,五座山峰好似五个讲坛,蔚然耸立,错落有致,真乃是名副其实千古名胜,名副其实的佛家第一道场。
有慧在路上从当地乡亲们的口中已经探知这五台山的一些基本信息。五台山名字由来,是来自于它的五座主要的山峰,这五座主峰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南台锦绣峰,还有中台翠岩峰。五台寓意着文殊菩萨的五大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又寓五方佛:东方阿閦佛,又名不动如来,《佛说阿閦佛经》中记载,阿閦佛为菩萨时,在广目如来前发“于一切人民娟飞蠕动之类不生嗔恚”等誓愿,经过累劫修行,终在东方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国名为“妙喜”,净土名号喜悦净土,由于他的愿力所感,佛国中没有三恶道,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往生妙喜净土,皆从净土中女人胎中而生,密教中,阿閦佛象征大日如来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又称宝生如来,在密教中,象征大日如来平等性智。位于南方欢喜世界,佛土名为具德净土,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西方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在密教中,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的妙观察智,佛国名为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极乐净土,皆是莲花化生,故十分清净殊胜。《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这里不再赘述,善男信女,修行弟子皆应熟读上述三部经书,常虔诚念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名为胜业佛土,密教中,象征大日如来的成所有智;中间毗卢遮那佛,密教中又称大日如来,象征或代表法界体性智,净土名号色究竟净土,为五方如来之首,也是三身佛的法身佛。五方佛又代表着色受想行识五蕴(无明)的本性,能够证得五蕴皆空之本性,也就是佛性,就能够成就五种大智,从而成就佛国净土,也就成佛了。毗卢遮那佛代表色蕴的本性,所成佛智为法界体性智;阿閦佛代表识蕴的本性,所成佛智为大圆镜智;宝生佛代表受蕴的本性,所成佛智为平等性智;阿弥陀佛代表想韵的本性,所成佛智为妙观察智;不空成就佛代表行蕴的本性,所成佛智为成所作智。不管五方佛代表五蕴哪一种无明的性,归根结底本性唯一,那就是空性,这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性,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只是众生缺少大智而不可证得。
五台山作为佛家道场之首,自然名寺古刹众多,佛寺又分青庙和黄庙,青庙为汉传寺庙,黄庙为藏传寺庙(格鲁派),现有黄庙12座,其余皆为青庙。著名寺庙有:塔院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相传有文殊菩萨头发舍利;显通寺,位于塔院寺后面,面积八万余平方米,殿堂七重,自前至后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无量殿内有《华严经》字塔,为白绫所成,上书60多万字《华严经》;菩萨顶,黄庙之首,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代表人的一百零八种烦恼,及解脱烦恼的一百零八个法门,踏过一级石阶,就代表解脱一种烦恼。南禅寺,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一千二百年历史,保存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建筑、塑像、壁画、墨迹被誉为“四绝”。南山寺,枕山而建,凿坡为级,凡一百零八个台阶,宛如天梯。建筑各有特色,而又以雕刻为世人称道。龙泉寺,坐落于九龙岗怀抱中,汉白玉石牌坊被誉为龙泉寺一绝。
有慧集聚了这些五台山的信息,就开始了逐台逐寺的拜谒,白天探访名寺古刹,听闻大师们讲经说法,夜晚挂单寺中,打坐参禅,不知不觉一月有余。五台山上上下下皆知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到此寻经问道,不由得都好奇起来,争相目睹有慧的芳容。这下不得了,惊动了五台山上上下下寺院的长老住持,甚至也惊动了五台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他们随即赶紧上报当地文旅部门领导,说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佛法造诣深厚,辩才无碍,无人能及。当地文旅部门领导一听,也好生诧异,遂嘱咐五台山管理处,寺院管理方,好生招待照顾,并探清楚孩子的出处。有慧讲明事由,当地文旅部门领导不敢怠慢,赶紧给省文旅部门请示,省文旅部门又请示中央文化部,文化部专门派人到有慧老家,乡里县里省里打探消息,最后一直查到北京大学佛学院,这才吃了一个大惊,赶紧给山西省文旅部门领导下指示,要好生看护关照,大开方便之门。省里又一级一级的下指示到五台山管理处,五台山管理处又下指示给有慧挂单的寺院及山上所有寺院,皆是要求院方要不遗余力的关照看护好有慧,给他大开方便之门,让他可以查阅任何他想查阅的佛教经典文献及资料。就这样不动声色的又过了两天,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大学佛学院,山西省,忻州市文化部门领导就齐聚五台山,他们一方面是慕名而来,也想一睹这个十几岁孩子,自小被誉为神童,又和佛家缘源颇深的北大佛学院高材生是个什么人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在五台山举行一场讲经辩经法会,好提升当地文旅的知名度,以及文化内涵。如此决定之后,他们就开始筹备起来,寺里的主持也把事情告知了有慧,有慧虽然不图虚名,到五台山主要目的是为了朝圣,但一想通过这次法会,也能够了解自己的佛法造诣有多深,了解五台山谢谢大师们的造诣有多深,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是好事,也有助于修行,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佛法无边,不能说自己的见解都是完全准确的,高明的。于是也就欣然答应了下来。
法会定在农历腊月二十二,也即文殊菩萨成道之日。如此算来,16岁的有慧七月份离开北京大学,徒步一个多月归家,在家又待了一个多月,然后徒步到五台山用了近一个月,之后又在五台山待了一个多月到如今,已然过去了四个多月,眼看着秋去冬来,时间已经进入了腊月,距离腊月二十二的法会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了。当初计划的夏去五台,秋去峨眉,冬去普陀,春去九华的行程要调整了。有慧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又何须执着于这个时间呢。
法会当天,一切都布置妥当,讲坛下一坐满了人,政府部门领导,各佛学院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全国知名寺院的主持方丈大师,以及五台山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寺院的高僧大德,乌泱泱的云集一堂,他们都是中央文化部及山西省文化部门请来的,在佛教界知名的人物,他们的到来一方面也是想一睹一个十六岁孩子的芳容及佛法造诣,另一方面就是摩拳擦掌,准备和有慧辩个高低,也好出出风头,提升一下自己的名望。吉时已到,只见有慧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走上讲坛,结跏趺坐,坐定,闭目养神片刻,开口道:“文殊菩萨法力加持,难得与各位结缘,心中甚喜。有慧晚生后辈,毛头小子,自知佛法不精,修持不深,福慧浅薄,实没有资格登坛,与在座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们探讨,更不敢跟大家辩驳佛法奥义。但承蒙各位不弃,恭敬不如从命,有慧也就献丑了,还望多多海涵,如有谬误之处,还望能够批评指正,让有慧多多受益!”这些话说的不卑不亢,既谦虚又实在,下面在座的人听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说出如此之话,也不免心生敬佩。
有慧接着道:“今日有慧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见性成佛,我想见性成佛不仅是我们学佛的根本问题所在,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终极人生目标所在。那么如何见性成佛呢,其实佛陀讲经说法五十载,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根本上无非就是讲清楚这个问题,给出方法和步骤。在座的各位可能会说,我们都熟读经书,自然知道如何见性成佛了,还用你在这里说教吗?在这里,有慧不是说教,也没有资格说教,因为有慧没有成佛,唯有佛陀成道后,才有资格说教。但有慧还是想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有慧自知没有见性成佛,那么请问在座的各位,谁见性成佛了呢?我们熟读这么多的经典,谁敢说自己见性成佛了呢?”有慧如此一问,台下瞬间鸦雀无声,他们都没想到有慧会这么直戳戳的问他们,他问自认为熟读经书,佛法造诣很深,见解很独特,理论一套一套的,登坛讲课,教授学生夸夸其谈尚可,但真说到实证功夫,很多没有一丁点,更不要说见性成佛了。
有慧看台下鸦雀无声,知道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于是又开口说道:“见性成佛,我想不是读几卷经书,知道几个法门,就可以做到的,是需要实修实证才能够得道的,犹如佛陀当初出家修行一样,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立誓要寻找到那个绝对唯一的真理,他找到了,或者说他证到了,见到那个本来的绝对的唯一的真理,就是这个性,本性,自性,于是他成佛了。那么,这个性究竟是什么,佛陀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言语道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来描述,唯有经过实修实证,才能证得,才能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你证得了,也就具有了一切佛智,一切神通,也就自然而然成佛了。”
“那么,如何去实修实证呢?佛陀告诉我们要秉持中道,中道修行,苦行行不通,歪门邪道更行不通,这都是佛陀在自己实修实证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是宝贵的经验,也是告诫,告诉我们怎么实修,怎么实证,才是正道,才能够少走弯路,甚至才不会走火入魔,坠入魔道。”
“那么,如何中道修行呢?龙树菩萨在《中论》之中有详细阐述,虽不能作为佛陀原旨教义,但不失佛法正统,可以参考。中道简单的说就是空有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中道修行就是遵循中道理论来实修实证。实修实证什么呢,就是实修实证空有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就是佛法的根本要义,也是见性成佛的根本方法所在。”
台下众人,包括那些教授专家学者,佛学院的高材生们,各地的方丈住持,高僧大德们,大师们,甚至寺院里的僧众们,听完皆犹如醍醐灌顶,各有顿悟。有慧讲毕,接下来就是辩论环节,但他们听完有慧的讲述,再也不敢提出什么问题,或者发表什么独到的见解了,因为他们害怕被有慧驳倒,丢了脸面,更害怕提出什么歪门邪论,贻笑大方。台下的领导看没有人起身辩论,也知道这些人内心的想法,除了愈加对有慧敬佩不已,也只好宣布法会到此结束。
接下来,山西省文化部,五台山管理处请来的记者媒体们开始忙活起来,争先恐后的采访,有问有慧为何要学佛的,有问为何要独自出家修行的,有问想没想过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有慧皆微笑面对,这样闹腾了一通,拍照的,合影的都一一履行完,有慧也就挥挥手,和他们告别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