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人品大爆发
七月十二日,我们的行车路线是从八一镇途经加查县至乃东县,行程五百四十公里,途中游览拉姆拉错湖。拉姆拉错湖是一座高山湖泊,湖面呈现椭圆形,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海拔五千米以上,湖水主要来源于融化的雪水。它地处加查县东北部的曲科杰丛山之中,距离县城六十五公里。曲科杰丛山是郭喀拉日居山的支脉,郭喀拉日居山是念青唐古拉山的支脉。在藏语中,拉姆拉错一词具有圣母湖之意。这个名称说明,拉姆拉错湖是一个神湖。这个神湖的神奇之处在于:这里的湖水经常无风起浪响声大作,从湖水倒影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前生后世。因此,在开始寻找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的转世灵童之前,必须首先到这里来观湖卜相。
在前往拉姆拉错湖的路上,我们在一个山谷里游玩了一番。这个山谷里有一条巨石嶙峋水势凶猛的山涧,还有一片灌木丛生花草茂盛的山坡,两种景色既大相异趣又相辅相成,令人感觉十分新奇。前往拉姆拉错湖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通向湖边的路,另一条路是通向观景台的路。由于通向湖边的路被洪水冲毁了,所以我们只好选择了通向观景台的路。观景台设在一座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的山顶,要想到达那里就必须徒步向上攀登三百多米的高度,往返需要走将近两公里的山路。由于担心我的体力跟不上,所以到达观景台下之后,爸爸妈妈就让我和叶叔叔一起玩,没有带我去登山。听爸爸妈妈回来说,登山的时候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幸好没有带我去登山,否则我走到半路就有可能走不下去了。游览了拉姆拉错湖之后,我们的车队就从加查县向乃东县驶去。由于这一段路程都是迂回曲折的山路,所以直到傍晚七点多才到达乃东县的县城所在地泽当镇。
七月十三日,我们的行车路线是从乃东县途经措美县和洛扎县至浪卡子县,行程约五百四十公里,途中游览羊卓雍错湖。羊卓雍错湖是一座高原堰塞湖,由一个形似鸡爪的大湖和许多靠近大湖的小湖组成,东西长一百三十公里,南北宽七十公里,湖岸线长二百五十公里,总面积六百三十八平方公里,海拔四千四百四十一米,水深二十至四十米,湖水主要来源于融化的雪水。它地处岗巴拉山南麓的山谷之中,岗巴拉山是郭喀拉日居山的支脉。我们是在下午五点到达这里的。由于这里距离浪卡子县的县城所在地不到十公里,所以到达这里也就等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在藏语中,羊卓雍错一词具有碧玉湖之意。这一名称非常贴切,羊卓雍错湖确实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碧玉。羊卓雍错湖是藏传佛教的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个圣湖是纳木措湖和玛旁雍错湖。由于羊卓雍错湖被视为圣湖,所以既没有人在这里养鱼捕鱼,也没有人在这里玩水戏水。人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瞻仰圣湖。这样一来,这里的自然环境就通过人们的宗教信仰得到了保护。如果不是这样,这里的自然环境恐怕就不会保护得这么好了。因此,宗教信仰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总是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就像挂在我脖子上的这串佛珠一样!
七月十四日,我们的行车路线是从浪卡子县途经江孜县至日喀则市,行程约三百六十公里,途中游览宗山抗英遗址。在藏语中,宗的意思既是指城堡,又是指宗级政府机构。因此,宗山既是一座有城堡的山,又是江孜宗政府的所在地。虽然宗山只有一百多米高,但是在地势平坦的江孜县,却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战略要地。一九零四年三月,早已从印度入侵西藏的英军开始向江孜发动进攻。四月,英军攻占了宗山城堡。五月,藏军发动反攻,从英军手中夺回了宗山城堡。六月,英军攻占了宗山城堡附近的乃宁寺,切断了宗山城堡与外界的联系。七月五日,英军对宗山城堡发动总攻。面对英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藏军凭借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死守宗山城堡。在坚持了八个月之后,藏军弹尽粮绝,与攻上宗山城堡的英军展开肉搏,直至跳崖牺牲。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城区的宗山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宗山英雄纪念碑,广场背后屹立着宗山城堡。宗山城堡周围建有土石夯筑的围墙,墙体高四米,厚一米,墙内有孜结拉康殿、哲拉康大殿、生宁宗、哲布岗会议厅、宗本官邸、宗府宿舍、仓库、马房等,共有大小房屋一百九十三间,总建筑面积七千零六十四平方米。修筑在阵地前沿的各种炮台,设立在阵地附近的代本指挥所,布满弹孔的残垣断壁和抗英勇士跳崖处,可以使人想象出当年战斗的激烈场面。
由于这一天的行程比较短,又由于走的道路都是直路和平路,不需要爬山越岭绕来绕去,所以我们在中午十二点就到达了日喀则市。在西藏藏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是仅次于拉萨市的第二大城市。它地处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的交汇处,海拔四千米以上。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发源于宁金抗沙峰冰川,全长二百一十一公里,流域面积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平方公里。宁金抗沙峰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海拔七千二百零六米。拉轨岗日山是冈底斯山的支脉,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东西长三百六十公里,南北宽一百公里,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冈底斯山是一座走向与喜马拉雅山大致平行的山脉,西接喀喇昆仑山,东连念青唐古拉山,北依藏北高原,南靠藏南谷地,东西长一千五百公里,南北宽三百公里,平均海拔六千米,主峰冈仁波齐峰海拔六千六百五十六米,最高峰冷布岗日峰海拔七千零九十五米,地质构造为褶皱断块构造,岩石组成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现代冰川发育,冰蚀地貌较多。
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就去游览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之一,其他五大寺是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塔尔寺和拉卜楞寺。其中,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三大寺位于拉萨市,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因此,扎什伦布寺又与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三大寺并称西藏四大寺。
扎什伦布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五平方公里,宫墙周长三千多米,寺内共有经堂五十七间,房屋三千六百间。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最大的建筑。它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始建于一四四七年,建成于一四五九年,可容僧众三千八百人。大殿底层主供释迦牟尼镀金佛像,高三米,是由四世班禅为其师喜饶僧格而建。据说像体内有释迦牟尼的舍利,还有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以及宗咯巴的头发。主供佛像两侧为佛祖八大佛像。底层左侧是一四六一年由阿里古格王出资修建的强巴佛殿,中间安放着十一米高的强巴佛铜像,两旁为四世班禅亲手塑制的观音和文殊像。底层右侧为度母佛堂,中间安放着高两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大殿前部是大经堂,堂内四十八根朱漆大柱承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宝座,可容纳两千个喇嘛祷诵经文。大殿门外是寺院的讲经场,是由回廊构成的院落。庭院中间竖立着一个巨大的经幡,四周的墙上绘有几千尊佛像。汉佛堂珍藏着历代皇帝赠送班禅大师的礼品,有唐代的九尊青铜佛像,有元代的一尊骑在野猪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铜像,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大师的一枚金印,该印重十六点五斤、上镌汉蒙藏三种文字。汉佛堂偏殿为驻藏大巨与班禅大师的会晤场所。正殿挂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手端法轮的画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曲康夏是四世班禅的灵塔殿,扎什南捷五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殿,一至三世班禅的灵塔殿没有修建在扎什伦布寺。一世班禅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圆寂后灵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池巴,圆寂后灵塔修建在恩贡寺。从四世班禅之开始,历代班禅都以扎什伦布寺作为驻锡之地。
游览扎什伦布的时候,讲经场中正在举行辩经大会。辩经人一边大声说话一边使劲击掌,场面既庄重又热闹。我在旁边观看了很长时间,虽然我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是那种认真讨论的气氛让我感觉十分有趣。游览扎什伦布寺之后,爸爸妈妈带我吃了一顿藏式火锅。藏式火锅用牦牛骨熬汤,把牦牛肉片和各种蔬菜放在汤锅一起煮着吃,吃的时候沾上一些藏式调料,感觉非常好吃。在我吃饭的时候,两个担任服务员的藏族姐姐特意走过来看我。她们一边看,一边用汉语对我说:你长得又白又胖,真可爱!听了她们的话,我虽然觉得有些脸红,但是心里却感到美滋滋的。
七月十五日,我们的行车路线是从日喀则市至珠峰大本营,在那里进行游览之后再返回日喀则市。珠峰大本营位于定日县南部,距离日喀则市约四百五十公里,途中要翻越拉轨岗日山。由于这一天的行程非常遥远,所以这一天的感觉也非常疲劳。我们早上五点出发,晚上十点才回来。不过,虽然这一天的感觉非常疲劳,但是这一天又使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我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在藏语中,珠穆朗玛具有大地母亲之意。这一名称充分显示了珠穆朗玛峰的雄伟壮丽!它像一座巍然耸立在群山之巅的巨型金字塔,以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的垂直高度,拔地而起直戳苍穹。它的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北山脊之间夹着三大陡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五百四十八条大陆型山地冰川,总面积一千四百五十七平方公里,平均厚度七千二百六十米,雪线高度五千五百至六千八百米,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冰雪世界,将南北两极的冰雪奇观集于一身。珠穆朗玛峰的雄伟壮丽就是喜马拉雅山的雄伟壮丽!在藏语中,喜马拉雅具有雪的故乡之意。这一名称其实并非完全准确。喜马拉雅山不仅是雪的故乡,而且是欧亚大陆的缔造者。
喜马拉雅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它西起喀喇昆仑山,东抵岗日嘎布山,北到青藏高原,南至恒河平原,东西长二千四百五十公里,南北宽二百至三百五十公里,平均海拔六千米以上,海拔七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四十座,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座,其中包括外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大喜马拉雅山、西藏喜马拉雅山等四条山带,地质构造为褶皱断块构造,岩石组成以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山势北缓南陡,北部山区海拔落差较小,气候垂直分布带较少,海拔最低处为亚寒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一百至三百毫米,南部山区海拔落差较大,气候垂直分布带较多,海拔最低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一千至两千毫米。
早在二十三亿年前的新近纪,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这片汪洋大海就是古斯提特海。直到三千万年前的第四纪,这里的地壳仍然在不断下沉,海盆里堆积了厚达三万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了第三纪末期,这里的地壳发生了一次的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被地质学家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随着这次造山运动的持续进行,这里的地壳逐渐从海底隆起,不仅使古斯提特海退缩到了地中海的所在位置,而且在这里形成了一座将阿尔比斯山脉和东南亚山脉连接在一起的喜马拉雅山脉,从而形成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直至今日,这次造山运动仍然没有停止下来,喜马拉雅山仍然在以每年一厘米的速度不断上升。从大陆漂移学说来看,这次造山运动的产生原因来自于印度半岛板块的漂移,印度半岛板块的漂移又与泛古陆的解体具有密切关系。早在二百五十亿年前的三叠纪,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这块大陆被地质学家称为泛古陆。泛古陆是由劳拉西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共同构成的,劳拉西亚古陆位于泛古陆北部,又称北方古陆,其中包括北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冈瓦纳古位于泛古陆南部,又称南方古陆,其中包括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这时候,古斯提特海只是位于泛古陆东部的一个海湾,这个海湾又是泛古洋的一部分。泛古洋是一个横跨两万多公里的超级大海洋,这个超级大海洋的面积相当于现在所有海洋的总面积。从一百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开始,连接劳拉西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地峡开始分裂,泛古陆发生了解体。泛古陆发生解体之后,劳拉西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也分别发生了解体。从劳拉西亚古陆来看,欧亚大陆原地不动,北美洲大陆向东漂移。从冈瓦纳古陆来看,非洲大陆原地不动,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的结合部断裂,南美洲大陆向东漂移,南极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向南漂移,印度半岛向北漂移。由于构成印度半岛的地壳板块以每年五厘米的速度向北漂移,所以逐渐与构成欧亚大陆的地壳板块发生了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崛起不仅是这两大地壳板块发生碰撞的结果,而且也彻底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理面貌,形成了一个包括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在内的欧亚大陆。因此,现在的欧亚大陆比原来的欧亚大陆更加广阔。
喜马拉雅山不仅是欧亚大陆的缔造者,而且是中国大陆的缔造者。从中国大陆来看,喜马拉雅山的崛起不仅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引发了一系列造山运动,由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吕梁山、横断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以及东西走向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祁连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秦岭等山脉,而且在这些山脉之间引发了一系列地壳升降运动,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四大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四大盆地。这些山脉、高原和盆地的形成,不仅使中国大陆产生了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使中国大陆产生了四个从高到低的地形台阶。第一个地形台阶是青藏高原,第二个地形台阶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大盆地,第三个地形台阶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三大平原和沿海丘陵,第四个地形台阶是沿海岛屿和浅海大陆架。
喜马拉雅山不仅是中国大陆的缔造者,而且是中国气候的缔造者。从大气环流来看,中国大陆地处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在没有青藏高原之前,盛行西风可以从西到东横扫整个中国大陆,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只能从中国大陆绕道而过。自从形成了青藏高原之后,盛行西风只能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绕道而行,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到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这样一来,中国气候就从行星风系气候变成了季风气候。中国气候的这一变化,不仅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而且也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生物物种。因为,生存在北半球的许多生物物种在第四纪冰期中都灭绝了。但是,由于季风气候削弱了冰期气候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作用,所以许多在其他地区灭绝的生物物种都在中国大陆被保存下来了。因此,中国大陆是世界上古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仅存于中国大陆的古生物物种。例如,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
我们是在中午十二点到达珠峰大本营的。到达珠峰大本营之后,我们就乘坐游览车前往珠峰高程纪念碑。珠峰高程纪念碑海拔五千二百米,距离珠峰大本营四公里,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为十七公里。它的旁边有一座十几米高的小山丘,这座小山丘是一个观看珠峰峰顶的最佳位置。叶叔叔说,珠峰峰顶的天气变化莫测。如果天气不好,珠峰峰顶就会被云雾覆盖起来。因此,不是每次来到珠峰大本营就一定能够看到珠峰峰顶。能不能看到珠峰峰顶,取决于我们的人品能不能爆发。如果我们的人品爆发,珠峰峰顶就一定会有一个好天气。看来,我们的人品不仅爆发了,而且是一次出人意料的人品大爆发。因为,早在到达珠峰大本营之前,我们就已经发现珠峰峰顶一丝云雾都没有,就已经感觉自己非常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