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53章 千里迢迢去赴约

第0053章 千里迢迢去赴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53§ 千里迢迢去赴约

    《世说新语》:……昔日,董阿虎应沮公之约北上平城。值鲜卑寇掠,私属劝阻。董阿虎云:名以出信,信以行义,信以守器,节以诚著。子路之言,季布之诺,吴起不食,尾生抱柱。义之所助,信以结人。……

    十月,毕圭苑如期完工。

    刘宏迫不及待要去看看。

    他穿黑色的衣服,佩黑色的饰玉,乘黑色的车,驾黑色的马,坐着插着绘有黑龙旗子的车,来到新建的毕圭苑。

    但却完全不顾这时需要住在北向明堂左侧室的要求。

    坚持要享受一把新事物。

    天气已经有点凉了。

    刘宏让人开了火墙,点了火炕。

    还让人用了蜂窝煤炉。

    果然如莫辰上报的那样。

    屋内温暖如春。

    看着琉璃瓦片。

    还有窗棂上镶嵌的琉璃板。

    这其实还蛮费工夫的。

    因为需要把融化的琉璃液倒在加热的铅板之上。

    然后让琉璃液慢慢冷却。

    这样才能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琉璃板。

    好在董先家的矿多。

    凭着冰鉴之眼带给他的超强记忆。

    灵丘那一小片地方已经不在他的眼中。

    因为已经基本被他占了。

    二万多的太平道匠人不用白不用。

    还可以用八年多呢。

    这也是刘宏要付出五千万钱的原因之一。

    毕圭苑外墙全部用水泥抹平。

    墙上还有请画工用漆涂绘的山水画卷。

    何氏陪同看了这毕圭苑。

    心里也很满意。

    如今就等黄道吉日。

    自己将如愿以偿登上后位!

    服侍辩儿的尚药监小黄门,果然还是有两把刷子。

    这事他办得妥贴。

    深得吾的心意!

    立冬二候。

    今年秋收,董固上报。

    门头农庄和嘉牙亭农庄,扣完给佃户的口粮外。

    九千亩良田入库了近二万石。

    亩产二石五斗了。

    除了这四百多的农庄佃户,六百百工堂外。

    眼下董家沟多了上千游侠。

    加上五个连的先锋部曲,一百多名本部商贾管理团队。

    一千奴婢和四百孤儿。

    另外还有蔡邕、田晏、夏育这样的门客。

    近四千五百人的规模。

    一年下来就要消耗二万二千五百石的粮食。

    如果再扣除两季的种子,不过只养活一半人。

    这就是灵丘的实际情况。

    人多这粮食用得就比较快。

    但董先对粮食的执着却是让董固都不敢恭维。

    今年商团商队另一成一亿五千万钱的货物中。

    就有四十万石的粮食。

    一石运到灵丘要三百钱。

    要知道在冀州产地,这一石才六十钱。

    在豫州荆州一石才四十钱。

    这比在灵丘买一石二百钱还贵。

    但没办法。

    主要都花在物流费用上了。

    但董先还说不够。

    明年要把粮食增加到一百万石。

    他这咋不上天呢?

    这四十万石粮食就花了一亿二千万钱了。

    这一百万石,如果明年粮价不变的话,就要花三亿钱。

    这就相当于拿盈利两成来买粮食了。

    听说百工堂的加强版独轮车一车可运十石。

    希望快快推广。

    不然这运费,可不得了。

    人手也不够。

    不过担心归担心,董固还是要接受董先命令,与北方商团长莫逊联系。

    在繁畤莫氏坞壁腾出一些位置。

    董先害怕和连报复。

    所以想让董固安排。

    先让粮草和辄重先行。

    冬季之约。

    董先可没忘。

    应平城令沮授之约,北上。

    当时在场的还有并州刺史董卓、雁门郡守窦统、度辽营别部司马丁原。

    这应该是得到他们的授意。

    只是由沮授开口。

    要不然一个平城令,又没有军事权力。

    怎么敢开口让人率部曲赴约?

    自从三路出塞大败。

    三四万的军队。

    只回来不到两成。

    朝廷人员、马匹损失很大。

    这时让豪右部曲充当抵抗鲜卑的排头兵。

    加上由朝廷主导。

    这就是董卓、窦统他们高明的地方。

    他是刺史、郡守,他觉得没问题。

    其他人又怎么会觉得有问题呢?!

    但对董先来说。

    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他见秋收已完,便想准备北上。

    如果决定北上,那么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

    比如百工堂的军备任务完成了没?

    比如先锋部曲能不能适应新装备?

    比如遇到装备问题怎么办?

    比如游侠、部曲途中生病受伤怎么办?

    最主要的是,让谁去?怎么去?

    心中有了定数。

    董先便着手准备。

    先向百工堂询问,相里器来报。

    军备已基本完成。

    得益于之前的物资储备。

    和太平道匠人的提前工作。

    比如伐木后,会顺便把木头干燥处理。

    然后按一定规格初步加工。

    比如弓弦还可以用蚕丝替代,这是董先根据《天工开物》中给予的提示。

    还有皮革,有莫逊的支持,再加各地的收集。

    各种皮的用法不同。

    但都提前鞣制好了。

    实在不行,还可以买。

    比如猎弓、箭矢、大盾等。

    反正按百工堂要求的尺寸供货就行。

    粮草、装备都有了。

    董先让成和武传讯通知。

    召集先锋部曲院校夏育和田晏,以及先锋部曲连管理团队以上的人员到门头农庄开会。

    一人到桃花山上。

    一人到董家沟内。

    “要北上了!连长,一定要争取带我们去!听说去年去打仗的人,回来年终红包都多了五倍。”

    “连长一定要带我们去呀。老子憋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打鲜卑!”

    “连教员,我一定要去,为死在繁畤的兄弟报仇!”

    众人请战声不断。

    但大家也知道,这灵丘总还需要人留下保护少主的后方安全。

    这样才能让前方拼搏的兄弟安心。

    少主不是说得好:

    前方杀敌是立功,后方坚守同样有功。

    有没后方的稳定,就没有前方的胜利。

    没忘记约定的还有侍御史田丰。

    去年与董先并肩作战。

    今年还想看看,并学习算盘!

    于是他向御史中丞韩馥和举主陈耽请假。

    争取百天之内归来!

    五天后。

    门头农庄董先小院,人满为患。

    做为辰连连长的董先,让自己的连教员张阿雷作为自己的传声筒。

    董先如同他爷爷一样。

    站在院中的石磨上。

    双手一压。

    “快安静,少主要说话了!”

    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诸位,今天让大家到这里,主要是北上赴约的问题!”

    “这次北上,有新装备,所以百工堂大匠派石子跟随。”

    石子便是百工堂大匠石头的儿子。

    子承父业,又加在在百工讲堂学习。

    如今也能独当一面。

    “李医匠也安排白歧率十五名李氏药铺弟子跟随保障。”

    众人听了,知道这是繁畤之战后遗症。

    战后创伤后遗症。

    简单说是,当时董先自己都要亲自动手、指导救治伤员。

    这十有八九是董先要求的。

    “在你们来之前,我与先锋部曲院校左右祭酒讨论过。”

    “也向关羽和高顺了解董家沟游侠的情况。”

    “也问了一下苌连长他们训练和编组的效果。”

    “他们是凭着一腔热血义气,跟随我们北上的侠义之人。”

    “我们应予以尊重!”

    “但他们散漫自由惯了,所以我们不能都跟他们学。”

    董先这句话让黄龙和苌霸洪等人有了共鸣。

    两人私下对视了一下,笑了一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循正常渠道到灵丘的,要么从平刑关,要么从常山关,要么从直谷关,要么从广昌县。

    而常山关这一路就是最多人的选择。

    黄龙知道这些人是来响应少主侠论的。

    也不敢管得太严。

    一路喧哗都算轻的。

    动不动就出手,这才要命。

    好在先锋部曲都是经过筛选。

    而且又是集体行动。

    这才没吃多少亏。

    “先宣布游侠连的组成名单吧!”

    “此次北上的董家沟的游侠。”

    “他们一共一千八百多人。”

    “因水土不服,畏难退缩的,还剩一千五百人。”

    “由关羽、高顺、典韦三人各带五百人。”

    这三人名单一出。

    大家都没有问题。

    无论是苌霸洪也好,还是黄龙也好,都压不住这群侠士。

    但自被典韦打了以后,再由关羽接手。

    大家都服了这两人。

    而典韦和关羽因为都是被董先纳缣赎罪,并取字的人。

    配合起来没有问题。

    而且两人也私下较过劲。

    力气上都差不多。

    但步战技巧上,典韦却略高一筹。

    所以两人互相也不敢轻视对方。

    而高顺则学到了先锋部曲的精髓。

    纪律、团结、信仰!

    他一开始是跟着关羽,给关羽打下手。

    但因其为人刚直,讲原则,最关键是自律。

    自己做不到就不会要求别人做。

    所以他训练的游侠,团战没有怕过谁。

    虽然他个人武力不比关羽和典韦。

    但大家还是有些害怕他。

    三人中跟着典韦最舒服。

    典韦自己就是缺根筋的人。

    想起一出是一出。

    而关羽自从蔡邕来了桃山。

    看见先锋部曲人手都有一本识字书。

    他不满每天只认一个字。

    于是跟着蔡邕抄春秋。

    一天抄一段。

    并问清楚意思。

    背熟了再去借。

    蔡邕也很高兴,能见到这么爱读书的小伙子。

    所以也倾囊相授。

    他比蔡邕边的那些孤儿都能坚持。

    因此关羽手下的人,都要识字。

    也让游侠们叫苦连天。

    董先继续宣布:

    “关羽之下,徐晃、李通、陈恭、斯从四人为巳连。负责加强前军。”

    “高顺之下,陈调、赵嵩、燕邠、杨阿若四人,为午连。负责加强左军。”

    “典韦之下,史涣、郑宝、张多、严干四人,为未连。负责加强右军。”

    “每人各领百名游侠。”

    这些人除了徐晃和严干外,基本就是苌霸洪的编组。

    当初赵峰带他们五人来的时候。

    人家已经在董家沟编组了。

    看在徐晃和赵云的面上,董先让他们直接进入院校学习。

    徐晃本来夏育认为可以独立带一队的。

    但董先考虑他是关羽写信推荐的。

    所以想让关羽有个报恩的机会。

    而严干好剑术,为人又谨慎。

    和严谨的史涣在一起,能约束典韦发散思维。

    “下面宣布北上的连队番号”

    “是苌连长的卯连,和本人的辰连。”

    苌霸洪的卯连,毫无悬念。

    本来这卯连就是机动连。

    哪里需要人手就补充到哪里。

    所以游侠刚到时,便是苌霸洪去负责的。

    直到典韦闯入,才另派关羽和高顺接手游侠。

    苌霸洪反而只是配合。

    “但本人的辰连只有五人。所以还需从先锋部曲院校中抽调二百四十五人补充。”

    “这事一会由左右祭酒宣布加入的人员名单。”

    “另外,嵬白山南草甸有一百多匹鲜卑战马。”

    “这个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上过院校的人,应该都有去试骑过。也有实际操练过骑部曲阵法。”

    “这次将会组成两个骑部曲排,并配备全套装备。作为辰连两个机动排。”

    “两个骑部曲排长,由赵风和赵云担任。排教员由周泰和蒋钦担任。”

    “骑部曲不设辅卒!”

    董先其实最早安排的不是周泰和蒋钦。

    他属意徐晃和高顺接任骑部曲排教员。

    但徐晃与关羽的关系,让他觉得要给关羽一个报恩的机会。

    而高顺与关羽在典韦来回被派去收拾那些游侠义士。

    用生不如用熟,所以只能暂时舍弃用此二人。

    但周泰和蒋钦,其实也不差。

    虽是南方人。

    但对马也有兴趣。

    加上胆量够。

    又有骑兵三件套。

    相信也能很快适应。

    其余人听后都惊呆了。

    他们倒不是为人选而吃惊。

    反正马是董先的,爱给谁骑给谁骑!

    而是因为董先的行为。

    要知道,汉法,商人不得骑乘马。

    这是高祖颁布的命令。

    也是作为身份的象征。

    可如今,董先让赵风和赵云、周泰和蒋钦任骑部曲排。

    名正言顺的骑马。

    虽然董先并未入市籍,赵风和赵云也是庶民身份。

    骑马什么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这近百人的马队。

    那影响可就大了。

    哪家庶民可以有上百人的马队?

    天下还没乱呢?

    礼还没崩、乐还没坏呢?

    可见董先敢这么做,是要顶多大的风险!

    为什么?

    马是你的!

    况且,这马一出战,消耗相当于五个人。

    不像放养在嵬白山南草甸。

    只要吃草就好。

    不仅要吃豆子。

    有时还要加蛋。

    一百匹马,就相当于五百个人。

    这消耗就更大了。

    众人不由对董先展现的担当和魄力深感佩服。

    董先最后安排的是后勤保障。

    “由董固、强兵、吕范、鲍出、浩周负责组织粮草及辄重运输。”

    “初步按三千人,保障三个月算!多余的就存放繁畦莫氏坞壁!”

    这五人只有五人,当然不够。

    他们要动员的是灵丘的物流队。

    好在秋收有新农具的帮助下,已经完毕。

    有大把的闲人可用。

    先锋步战部曲有完整的辅卒制度。

    连队可以自己进行后勤保障。

    但是时间长了,同样需要补充。

    而且骑战部曲不设辅卒,长时间作战就只能依赖另外的后勤保障了。

    而一千五百游侠更不用说了。

    人家千辛万苦北上。

    就为了打鲜卑。

    结果你让人家运粮。

    让人听了会骂你娘。

    因此董先才需要另外安排人运粮,保障后勤补给。

    加上已经提前知会莫逊了。

    到时相对会比较简单。

    另外,千里迢迢去赴约。

    这沮授也该出点血吧。

    但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当然自己还是要有备无患的。

    至少在发现人家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你还能有粮草回家!

    最后董先安排的是走了以后的灵丘事项:

    “褚连长还是负责太平经项目。”

    “铁连长还是负责灵丘秩序及仓库各地安全。”

    “黄连长还是负责沿线物流队安全。另外还需派二到三个排协助敬安运粮。”

    “我随队北上,灵丘便交由阿翁董建节制,请各位知晓!”

    “其它事按部就班,有事可邮书。”

    “各位,如果没有问题,苌连长你可以先带卯连去太那水找百工堂大匠领装备了。”

    “阿成、阿武,你们二人负责带辰连去领装备。”

    “装备拿到之后,适应性训练。主要是熟悉新装备。”

    “十月底,小雪三候出发。”

    众人听完,齐声应道:

    “唯”

    董先不在家,就是老爸董建负责。

    这已经成为惯例了。

    太那水鹿角石墙外。

    百工堂三百多人,严阵以待。

    今天是他们跟先锋部曲交接装备的日子。

    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每个班三把复合弓,十二张猎弓。

    每张弓配二个箭壶共四十支箭矢。

    复合弓各配五只鸣镝箭。

    十五把配剑。

    这都是坩锅炼钢的制品。

    另有三张大盾和三把丈八长棍以及三个戈头。

    必要时可以装在长棍上。

    戈比矛或枪的优势在于:

    一可以抵住马,二可以把骑手拉下马。

    此外,还有一部武刚车和四部加强版独轮车。

    由六名辅卒负责使用和维护。

    尤其是用了滚珠轴承,需要用油脂润滑。

    武刚车内还有六个集装箱,两箱火石,四箱石脂水。

    其他的集体毡帐、铜锅、碗、箸、勺就不必细说。

    接着就是个人装具。

    除了传统的防冻五件套和新增保暖套装。

    比如羊毛衣裤、围脖、手套、帽子、袜子外。

    今年还多了一件两色披风。

    另外还有里衣裤、随身五药、一壶消毒酒精、绑腿、护心镜、食袋等。

    这些都是之前就有的。

    这一个班下来,费用就要六十万钱。

    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四万钱。

    好在这次只有五百人北上。

    二千万钱就这么没了。

    幸亏不用为游侠准备。

    他们都是自备武器。

    但董先好像不在意。

    让百工堂继续做。

    并且让百工堂划分出军备部。

    驻点就是太那水私矿。

    专职做军备。

    这五百人的新装备。

    是三百百工堂的人,外加三千临时工和太平道匠人,一百多天努力的成果。

    而且很多都是之前一直在做的。

    比如枝带出来的嵬白山农庄羊毛织手,那些佃户没事就在家织毛衣卖钱,比之前种田收入还高。

    董先又要赴北境了。

    董建和莫瑶知道董先已经无法回头。

    他们又担心,又无奈。

    但他们也知道。

    董先有自己的路要走。

    就像董畯说的:

    此子生而知之,是仙授之徒,未来灵丘董氏,希望必在此子之手!

    只好默默收起心情。

    为董先他们一行人求取黄神越章。

    祈求他们平安归来!

    蔡琰则是眼泪汪汪。

    低头撕扯自己的衣角。

    心里愤愤不平。

    为什么益、枝、成、武可以跟着去。

    自己这个小秘却要留下?

    自己已经八岁了!

    也可以做好多事了!

    比如可以为小哥哥抄写文书!

    而且还可以为小哥哥查缺补漏!

    凭什么!

    凭什么!

    但是也只能跟随莫瑶身后。

    将心中的不甘,化成希望小哥哥心想事成的祝福!

    叔父县尉董武则是忙着为侄儿北上铺路。

    一方面协助为北上的人员办理过所路传。

    另一方面以老上司的身份,跟沿途各关卡塞尉写信。

    希望大家都给予通融照顾!

    相信有董先繁畤城下那一战。

    一切都会很顺利!

    田晏、夏育已经给度辽将军左校尉张恺写了信。

    张恺回信中也答应会让位于雁门的别部司马照看一二。

    历来鲜卑南寇。

    对付城池,只围不攻。

    不然就有可能会像上次和连那样。

    仅仅只是一个莫氏坞壁,就让他损失惨重。

    当然了,不是所有坞壁都会有反抗的意识。

    大多数的还是会像汪陶县东的无名小邑一样,几乎被屠掳殆尽。

    又或者,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

    咱惹不起,但躲得起!

    此趟主要在平城。

    相信一切只是有惊无险!

    所有的方面都打点到位。

    董先给沮授邮书。

    让沮授提前做好准备。

    双方约定十一月冬至前,平城相会。

    到时若是鲜卑未至。

    但喝酒赏雪,学珠算!

    十月小雪二候。

    卯连连教员左子良带辅卒预备队押着武刚车和粮草辄重先行一步。

    日行三十里。

    需要七天才到莫氏坞壁。

    稍做休整。

    再从莫氏坞壁到平城。

    一路还需近十天。

    而关羽、高顺、典韦也带领游侠。

    跟着粮草、辄重先行。

    顺便保护武刚车安全。

    游侠们押运自己要用的粮草。

    谁也没有不开心。

    自己终究只是出一个人而已。

    相比董先要支持起二千多人接下来的生活保障。

    他们算是轻松了。

    要知道二千人就食一月,就需要二千石粮草。

    还有盐,肉,油,咸菜,酱等等。

    但董先可不这么想。

    这群游侠,千里迢迢北上。

    已经没向董先要钱了,总不能连这一路吃喝还要人家自己想办法吧。

    作为侠论的发起者,董先就必须负担起这部分开支!

    这去一个月,回来一个月,备战一个月。

    当然要按三个月的量准备了。

    要知道运送这些物资,光物流费用要四五百万钱。

    也幸亏董先有府君日送来的盈利。

    他承受得起!

    眼下他还不差钱!

    如今董先命令已经下达。

    繁畤莫氏坞壁就是中转站。

    钱粮拨付到位。

    物资准备充足。

    灵丘物流队在董固、强兵等人的组织下,以及在黄龙的保护下开始运作起来。

    这一路五百里,一石一里一钱。

    他们又要为灵丘五氏和百工堂赚上一笔。

    这赚的都是董先的钱。

    随后出发的是苌霸洪的卯连。

    他们比辄重晚出发六天。

    换装后的先锋部曲,精神抖擞。

    一路高唱团结是力量。

    有了绑腿加持,他们可以日行五十里。

    董先还在等赵风、赵去的两个骑部曲排。

    因为他们还在学习如何使用骑兵三件套。

    其实是大家玩得意犹未尽。

    从来没想到,自己也能和那些髡头、披发、左衽的外族人一样。

    能这么随心所欲地驾驭马匹。

    董先还让他们为马腿也缚上绑腿。

    主要是怕马腿被荆棘所伤。

    毕竟这脚底都穿铁鞋了,怎么能不穿袜子呢!

    还有这马也金贵。

    虽说现在商团商队在大肆买马。

    但那些马还不是战马。

    战马还需训练!

    另外,董先还让盗墓阿三教他们用盗墓铲挖陷马坑。

    圆形的铲头,一挖一个。

    速度快了很多。

    两个骑部曲排,人手一把。

    自己挖,自己做标志。

    免得自己踩到自己挖的坑。

    十一大雪初候。

    有星孛于狼、弧。

    彗星的出现预示有兵乱。

    董先率辰连也出发了。

    赵风和赵云的鲜卑战马。

    一日一夜可以奔袭近二百里。

    他们奉董先的命令。

    要先赶到平城郊外布置陷马坑。

    而董先他们按既定计划行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