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54章 没有赢的可能吧

第0054章 没有赢的可能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54§ 没有赢的可能吧

    《英雄记》:……光和三年,冬,鲜卑寇幽并。时侍御史钜鹿田丰云:古语云:三辰不轨,取士为相。敌人交侵,拔卒为将。夫将者,天下所赖以安危者也。举一城之命付之一人,呼吸之间以决生死,其任顾不重欤。自鲜卑入境,野战则全军俱殃,城守则阖郡被屠,岂皆士卒单弱、守备不严哉,特以庸将不知用兵之道而已。然灵丘董阿虎,麾下五百先锋部曲,依城廓抗鲜卑,知兵如此,可堪为将矣!……

    平城。

    注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地方。

    它北有阴山,西南有管涔山,南有句注山。

    是草原南下的要冲。

    城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山上有台,当年高祖被困于此。

    城西北有八赋岭,出八赋水从城南经过。

    另外它还处于可农可牧的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上。

    这使它可农可牧。

    但条件都不优越。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汉胡杂处。

    相处不能称之和谐。

    十一月这里迎来了先锋部曲、游侠义士,以及保障团队。

    一时间,全城轰动。

    也幸亏平城曾是前汉东部都尉治所所在。

    城内大半是预留着宿营之地。

    可屯驻重兵。

    自三路出塞大败。

    人只有往外流走,没有往里流进。

    原本万户的平城县。

    如今也不足万户了。

    冬季一来。

    城外没条件的往山上躲。

    有条件的回城躲。

    谁也不敢拿安全挑战鲜卑的慈悲。

    如今罕见有外乡人进城。

    听说这是明廷邀请的。

    就是去年繁畤城下,大败千骑鲜卑的董家子。

    一时间董先到平城来的风声,传遍雁门关外。

    马邑张氏坞壁内。

    张辽也听到了董家子北上的风声。

    自从进入冬季。

    他就想着能再次见到董先。

    去年并肩作战。

    让他深深迷恋先锋部曲的生活。

    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成为他的这时的梦想和追求。

    可是兄长张汎一直不许。

    如今,他只能偷偷逃走。

    北上平城!

    度辽营别部司马丁原,他拿着张恺的邮书坐在县寺内发着呆。

    他不知道这董先何德何能,竟能让度辽将军左校尉为他写信。

    信中张恺让丁原务必确保董先安全。

    除此之外,并未说明原因。

    进城以后,苌霸洪率卯连整顿营地,加强适应性训练。

    白歧率领李医匠的弟子作为后勤团队和平城养济院同行们交流切磋。

    而温铁带领的百工堂维护团队则与平城左校住在一起,却没啥话说。

    军用与民用,技术有差。

    甚至连两边使用的装备也不一样!

    一些不爱受管束的游侠则四处游荡,惹事生非。

    令平城县令沮授,很是头痛。

    田丰已经来到平城两天。

    他也看到卯连、游侠义士和保障团队到达平城。

    身在中枢,对于董先的侠论也有耳闻。

    如今看到真有游侠响应,他内心还是起了波澜。

    这一千五百游侠,来自大汉十三州部。

    光一路北上,就耗费不少!

    不知这董家子是如何做到的!

    沮授当然知道这位好友的心思。

    人是他约的。

    但这也是窦府君和董使君的意思。

    在他们任上,死些庶民奴婢,总比损兵折将来得更强。

    有人愿意北上赴死。

    求仁得仁,求锤得锤。

    他们岂有阻拦的道理!

    沮授当然知道,但他也想看看董先的分量。

    能想出算盘术算的人。

    应该也能算出此行的得失。

    若成,他沮授不介意助他扬名。

    若不成,也不能怪他沮授薄情!

    如今游侠义士已到。

    一丈高、一丈宽、两丈长的山形武刚车已到。

    随行粮草和各种物资也到了。

    其实真不用这么客气。

    董先来信后,沮授也有准备。

    只是这武器不怎么样!

    没着甲不说。

    拿根丈八长棒怎么打仗?

    只有那奇形怪状的弓有点意思。

    要不,开平城武库,给游侠义士暂时使用?!

    平城北,塞垣外。

    鲜卑大军已近。

    毡帐内,有人鬼鬼祟祟前来报信。

    “什么,去年繁畤坞壁里的那名竖子到平城啦?”

    和连听了怒气大盛,立刻大声请战:

    “大人,请允许我带人去平城。去年之辱,我必要讨回!”

    “我们草原上的雄鹰怎么能让家雀啄了眼睛?”

    “大人,请允许我出战平城!”

    主位檀石槐无动于衷。

    去年万骑寇掠云中、雁门、代、上谷。

    原本听说和连抓获郡中官员。

    但没想到最后竟然失利。

    和连这一千人只逃回不到二百人。

    而且连掠获也丢了。

    真是丢人现眼。

    这小子,还不明白,今年为何只有王庭本部人马出来吗?

    人家看不到希望,自然不跟啦!

    但和连是自己的儿子。

    亲生的那种。

    所以又不能真的打死。

    现在又要请战。

    攻平城。

    这不是开玩笑吗?

    去年的教训看来还不够。

    “和连,此行你率三千人寇掠高柳县、道人县、东安阳县、狋氏县、北平邑县,剿获集于白登山。”

    “不许你去平城县!”

    “我自率二千人去寇云中。十五天后在塞垣外集合,不得有误!”

    檀石槐这么安排的目的,很明显是不让和连去平城。

    甚至连让他深入到班氏县,汪陶县都不准。

    明知道人家有备而来,不去硬碰才是对的。

    况且,三千人,寇五县。

    这兵力是妥妥的。

    想那繁畤县,数十人一围,都不敢出城的。

    这才是坚壁清野该有的态度。

    不好取笑!

    至于郊外部落,屯垦,地方土著。

    他们应该也知道怎么做了。

    都十几年了。

    麻木了吧!

    和连见檀石槐不准自己去,也无所谓。

    南人不是有句话。

    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意思就是出征以后,可以不听话。

    都集中在白登山。

    那地方易守难攻。

    离平城又近。

    虽然容易被围。

    但快马一个来回只要一天。

    到时等大人知道了。

    我已得胜而归!

    他又能怎么样呢?!

    张汎得知张辽离家出走,心急万分。

    可是眼下入冬,正是郡中兵事繁杂的时刻。

    他又如何能因私废公呢?

    用脚指头也知道张辽要去哪里。

    于是他提笔修书一封。

    请沮授务必帮忙照顾张辽。

    沮授收到邮书之时。

    张辽已经在游侠堆里与高顺切磋。

    他俩去年因董先而相识。

    又一起并肩作战过。

    所以一见如故。

    本来张辽和关羽也是认识。

    但他觉得那个九尺大汉,年纪大了十岁,又太骄傲。

    还是高顺虽年长五岁,但一脸忠厚耿直,甚至比兄长张汎更为可信!

    这才一年没见。

    高顺手下已有百名游侠。

    这让张辽不由心生羡慕!

    手下有人,纵马天下,仗剑天涯。

    这是他的梦想!

    经过十天的赶路。

    十一月小雪三候。

    董先终于站在城下。

    平城城墙高四丈,东西一百五十步,南北一百二十步。

    墙宽两丈。

    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雄伟!

    城外,赵风和赵云两兄弟正带着骑部曲排挖着陷马坑,并留下自己人才明白的标志。

    沮授和田丰亲自出迎。

    这些天游侠已经在城里搞得鸡飞狗跳。

    让城中不少人头疼烦恼。

    他也需要董先过来安抚。

    这时有人来报,隔壁幽州代郡高柳等县被鲜卑劫掠。

    原本想说游侠闹事的。

    现在嘴巴张着,却说不出口。

    人家千里北上,拿命在拼。

    就些许酒水吵闹算得了什么呢?

    不说了。

    沮授改变法说。

    鲜卑已到隔壁高柳。

    可能意在平城。

    董先不敢大意。

    愿驻守一墙。

    沮授邀请董先到县寺。

    但董先坚持不肯。

    称自己要与自己的部曲在一起。

    住毡帐即可。

    还说出征期间,他要做到五同。

    即要与麾下部曲,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

    沮授提起武器、甲胄的事。

    董先自然赞成。

    这种管制刀具,朝廷标配。

    人家配发跟自己私自打造是两回事。

    岂不闻搜出甲胄,便被以谋反论处!

    周亚夫殷鉴不远。

    皮衣与皮甲是两个概念。

    一个有经过鞣制,一个没经过鞣制。

    纯粹风干晾干的皮革,你去试试。

    普通轻型配剑根本砍不破。

    于是接下来,沮授让人开武库。

    为董先五百部曲和一千五百游侠配刀兵甲胄。

    一面城墙五百人。

    抓阄抽。

    董先抓到的是负责东城门。

    于是他二话不说,自己亲自上城值守。

    尤其是让益、枝、成、武跟随自己。

    把自己的毡帐也搬上城墙。

    两丈宽的城墙,足够他睡。

    然后他让剩余的人,轮班。

    每次上来两个排。

    其余的人继续抓紧训练。

    带领游侠的关羽、高顺、典韦也有样学样。

    一时之间,场面沸腾。

    众人听到鲜卑已经来了。

    现在正在隔壁高柳。

    一个个严阵以待。

    不敢大意。

    加上开平城武库,分发武器。

    这下更是营造出紧张的战前气氛。

    游侠一时间也不敢乱来。

    还有已经分好了责任区。

    也不好乱跑了。

    城内的治安也慢慢变好。

    开始也有人送粮食送水。

    第一天,鲜卑没来。

    大家精神抖擞。

    第二天,鲜卑没来。

    大家仍不敢放松。

    第三天,鲜卑没来。

    沮授提醒大家,不要轻视。

    第四天,鲜卑没来。

    几天前就说到了高柳。

    而平城就在高柳隔壁。

    根本不用四天路程。

    看来不会来平城了。

    于是,大家开始渐渐放松。

    度辽营别部司马丁原,他就没有露面。

    他根本不想来。

    但他不得不来。

    一来他收到了上司张恺的信。

    二来他的责任区在雁门关外。

    要与雁门关形成犄角之势。

    但他不想被困在平城内。

    八百并州狼骑在城里待着也没啥用。

    于是提出要出城察看。

    第五天,丁原带着人马走了,鲜卑还是没来。

    城内的人看到丁原走了。

    于是纷纷怀疑。

    第六天,大家还是没有看见鲜卑。

    顿时更加肯定,今年鲜卑不会来了。

    于是有人岗哨上睡觉。

    有人离岗,有人在岗哨上玩耍嬉笑。

    沮授又叫不动他们。

    只能让县卒加强守备,不能放松。

    鲜卑和连不是不想来,他也没闲着。

    只是他要先把檀石槐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一连十天。

    他带着三千人,绕着幽州代郡最西的五个县。

    一路意气风发。

    剿获数千牛羊马匹,铜铁器具,还有数百部落黔首奴婢。

    此刻他们正在白登山上休整。

    “诸位,明天这里留守三百人,把守上山出入口,看押掠获。”

    “其余二千七百人跟我到平城。”

    “这次,要驱赶这数百黔首攻城。我看他们杀还是不杀?”

    “我们安排人稍做伪装,混在里面,借机打开城门!然后一拥而入!”

    “城破之时,让部落儿郎们尽兴两天。刚好留三天赶路出塞垣。”

    “这次定要让那竖子,见识一下我鲜卑勇士的厉害!”

    底下的人一片欢呼!

    随后和连又来一句:

    “那些我挑出来的母两脚羊也留在此地,回头送一只到我营帐。”

    这让底下的人面面相觑。

    话说这大人也太贪淫了吧。

    明天又要攻城了,今天还不忘放纵。

    第七天,清晨。

    冬至三候。

    平城已下过两场雪。

    地上积雪甚厚。

    东面城墙上的县卒冻得哆哆嗦嗦。

    他是平城人,知道入冬以后鲜卑任何时候都会来。

    没来之前,才是最害怕的。

    来了以后,反倒就安全了。

    加上明廷再三叮嘱。

    尽管很冷。

    但他仍然很精神。

    太阳初升。

    寒气直逼。

    东北方向的白登山清晰可见。

    不对,山下似乎有一条黑线在动。

    在白色的山和白色的地间,黑线移动尤为明显。

    他以为是自己太累了。

    于是揉了揉眼睛。

    再仔细一看。

    真的是有人。

    这个时候有人出现。

    谁会这么早出现呢?

    好像不是骑马来的!

    要不要告诉明廷?

    董先被尿憋醒。

    掀开毡帐帘布。

    刚好看到县卒在揉眼睛。

    他以为县卒累了。

    “这位县卒兄弟,不如到我帐中休息?”

    “不了,小郎君,我是看到那里有一条黑线在移动,但不像骑马的鲜卑人!”

    说完手指白登山方向。

    董先听了,一下就清醒了。

    他定睛一看,立刻高呼:

    “鲜卑来袭,鲜卑来袭!”

    然后也顾不上尿了。

    直接把成和武从皮睡袋中拉起来。

    让他们向各方通报。

    县卒这时也明白了,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管他有没有。

    如果没有敌袭,上报也没大错。

    如果有敌袭,你没上报,就是大错!

    于是也连忙通知带队伍长,让他向县寺示警。

    率先赶来的是骑部曲排排长赵云和辰连副连长乐进。

    随后是张阿雷、赵风、凌操、刘雄鸣等人。

    “未乘马。但人数众多!”

    “可能是逃亡的民众!”

    “后面或许有鲜卑人驱赶!”

    “他们或许想驱民要挟!”

    你一言,我一语。

    这时排教员周泰回来报告。

    “东北二十五里,发现敌情!前有数百部落黔首,执粗陋武器,后有近三千鲜卑骑兵,向平城而来!”

    这下证实了董先他们的想法。

    董先咬牙切齿道:

    “驱民攻城,这鲜卑人果然够狠!”

    先锋部曲,向外放斥候。

    这已经是规矩。

    辰连有骑部曲排,因此辰连的斥候由骑手担任,可以多放十里地。

    昨夜轮到周泰担任斥候。

    南方人的他还未曾见过这等积雪。

    于是还往外多走了十里。

    原本六天没动静了。

    想赏赏雪夜景色。

    结果天一亮,就看到一群手拿简单武器的部落黔首,被全副武装的鲜卑骑兵集合起来。

    并开始向着平城驱赶而来。

    于是周泰赶忙快马回来报告。

    这下为董先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而鲜卑和连的驱民攻城。

    是一种战场手段,极不人道。

    一来通过杀民来刺激守兵。

    达到既可降低守兵士气,又可影响守将判断的目的。

    二来就是直接让民众攻城。

    这样让自己人杀自己人,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而且还能提振己方士气。

    如果只是索要赎金,那后面不必跟那么多人,或者根本不需要出动。

    只要安排一名使者前来通知即可。

    遇到这种情况。

    一般就是杀。

    要么你让开,被后面押阵的敌人杀。

    要么你攻城,被守城的自己人杀。

    结局都是死,很残忍!

    所以孙子兵法中有,将有五危,其中之一就是:

    爱民,可烦也。

    意思就是溺爱民众,就可能被敌烦扰,而陷于被动。

    这同样是陷入杀四十九人保五十一人的难题。

    保城,则城外数百人毙命。

    弃城,则满城人皆被劫掠。

    甚至还会被屠城。

    比如遇上的敌人是曹阿瞒。

    他的手上就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

    如何做?

    董先没有把握!

    况且这城,还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就连那一千五百名游侠义士。

    他也无法完全作主。

    人家有选择的余地。

    最多算是粗浅联盟而已。

    说不定到时还会有人找上自己,要求他为死去的义士负道义上的责任。

    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这五百名先锋部曲。

    对面是二三千的骑兵。

    自己只有不到一百骑兵。

    这仗怎么打。

    打守城战,城外的百姓就全死了。

    这有违自己的价值观。

    打野战,完全没有赢的把握。

    甚至还要搭上五百条人命。

    董先想了想,说:

    “二三子,别忘了先锋部曲源于黔首,服务黔首的宗旨。”

    “今天我与大家,死在这平城外,也很快乐!”

    “为自己理想而死,为我们崇高的先锋事业而死,死得其所!”

    众人听了,都陷入沉思!

    但随后而来的是,阵阵欢呼。

    “为少主而战,为黔首而战!”

    从始至终,董先没有骗过他们。

    他们先锋部曲就是要源自黔首,保护黔首,服务黔首。

    每月两天的黔首服务日,专门帮那些弱势的家庭。

    这点赵风和赵虎来了有些时日,也深有体会。

    灵丘的黔首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穷人签有契券,可平价买米粮布帛。

    农闲时还可加入物流队或百工堂。

    赚取额外钱财。

    加入先锋部曲以来。

    吃穿不愁。

    半日训练,半日劳作,间隙还要识字习艺。

    什么农医工学,什么军歌博戏。

    董先说了。

    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所以日子过得很充实。

    待遇也不错。

    从头到脚,从里到外。

    除了暂时还没配甲兵外。

    其余都配了。

    尤其是这趟北上。

    听说每个班花费六十万钱。

    骑部曲排还要高。

    还要加上马和骑兵三件套。

    选择加入先锋部曲,就是追求以武卫道。

    如今该是以死殉道的时候了。

    为了心中的仁道。

    死又算得了什么!

    赵云和赵风对董先视死如归的态度所感染。

    目光满坚定。

    果然,马上被董先察觉到了。

    于是,董先开始下令:

    “子虎兄,子龙兄,快速集结各自骑部曲排,装满食袋,多带弓矢,准备出发!”

    “唯”

    赵风和赵云得令后立刻带着周泰离开城墙。

    董先看着乐进,郑重的下达第二个命令:

    “文谦兄,麻烦你通知苌连长让卯连全副武装,于城门外列队。”

    “记得让他们在城下一箭之地内,做好战斗准备。”

    “并将武刚车紧密拼接起来,围在城门口,包住自己人,形成瓮城。并多燃篝火,随时准备火攻。”

    “还有记得把车上六个集装箱搬出来。放在瓮城之内。”

    随后董先转向身边的成和武,说:

    “武,麻烦你快速通知其余三门,做好应战准备。”

    “成,立刻向县寺了解对策!一是如何鉴别人员?二是迅速向周边示警!”

    然后对着凌操继续:

    “凌兄,让辰连也作好战斗准备!接手城门看守。随时接应黔首进城。”

    “并让辰连武刚车与卯连配合,形成防线。”

    “辰连各步部曲战斗队,左排负责城门左侧黔首秩序引导,右排负责右侧。”

    “中排执行战场纪律,监视黔首,不服从者,起哄扰乱秩序者,杀!”

    “前、后两排协助卯连做好战斗准备。”

    “进城前,要放下武器,依序进入,不得哄抢。”

    “进城时,要求两手抱在脑后,一人接着一人。”

    “进城后,要集中单独安置,战斗未完,不得随意离开。”

    “所有辅卒进入武刚车内,带足箭矢,自主射击!”

    董先一连下达好几个命令。

    众人也纷纷执行。

    沮授、田丰等人听到示警急忙赶来。

    看董先已接手东门防守。

    但却又派出列阵。

    不由心急。

    这种时候,当然是守城要紧啦。

    还用想!

    于是沮授不解地问道:

    “不知小郎君何意,为何在城外列阵?莫非还想与数千骑兵对阵?”

    “沮令,我还是不忍心看到黔首受难。”

    “我已通知,进城黔首集中看管,战斗未结束,不许乱动。”

    “具体看押事宜,还需沮令操心。”

    “在此之前,我先锋部曲,将战至最后一人。”

    田丰和沮授见董先一意辜行。

    不禁大为失望。

    原先还以为此子有戏。

    原来只是会演戏。

    孰轻孰重,如何分辨不清?

    “小郎君,三思呀。眼下还有时间,让出城的部曲返回吧!”

    田丰还是有此惋惜。

    他对董先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觉得若是有朝一日,能和此子一起看雪、品酒、学算盘也是一段佳话。

    但此时的董先却还在考虑如何应对。

    “不用了,田御史。”

    “沮令,我出城后,请立即接手此面城墙防务。”

    “我唯有一个请求。”

    “若是敌进入城上弓箭射程之内,请予以出手相助!”

    沮授见董先如此固执,也不再多劝,回应道:

    “这是自然!这城门防守,也该由县卒接手,以防不测!”

    董先想想,也能理解:

    “本该如此,但能否拖延一二,待黔首入城后再关闭城门!”

    “我董先定会誓死守卫,人在城门在,定不让敌进入一人。”

    沮授想了想,说道:

    “这样吧,县卒在城内,你的部曲在门外。”

    “若事有不谐,县卒将立刻关闭城门!”

    董先也没别的办法:

    “也只能如此了。”

    接下来他对已经传完信回到他身边的益、枝、成、武说:

    “你们四人,跟随我的时间最久。”

    “自从熹平六年我使了些手段,把你们拢在身边。”

    “这四年,你们辛苦了。”

    “今日一战,恐怕是最后一战了!”

    “你们要去告诉其他人,让他们坚守城池,听从沮令派遣!”

    “若是有幸回去,自然是好!”

    “若是无缘再见,请你们帮我带句话回灵丘。”

    “乱世将至,能者搅动风云,弱者偏安一隅。”

    “请矿主和主母,携家带口及赀财药方,南下渡海,到珠崖。”

    “与土著人为善,勿割人头发、勿害人性命!即可安度此生!”

    “那里一年可种植三季!定可保众人衣食无忧!”

    四人听董先把话说完,泪已满眶!

    快死了,还想着为大家指明道路!

    他们不住的摇头,表示不愿。

    沮授听了,也不禁叹气。

    田丰则对董先的判断感到吃惊。

    尤其是董先让奴婢带的话。

    凭什么认为珠崖会安全。

    只要与当地人友好,不割人头发不害人性命就会安全?

    为什么那里可以种植三季?

    他是怎么知道的?

    很多事还等不及田丰想清楚发问。

    董先已经从城墙下去。

    他把自己的五百先锋部曲全部带了下去。

    彻底把东面城墙交给沮授和平城县卒防守。

    只留下还在哭泣的四名奴婢。

    成率先安慰三人:

    “这既是少主的意思,那我们应当坚决执行!只有做好了,才能让少主了无牵挂!”

    随后又转向沮授,行了一个大礼:

    “沮君,这阿益和阿枝就交给你代为照顾了。”

    说完哭着向北跑去通知其他城门的人。

    而武也省悟过来。

    无言地向田丰和沮授行了大礼。

    然后直盯着益和枝。

    牙关紧咬。

    最后如同成一样。

    跑向南面,也去通知其他的人。

    关羽、高顺、典韦等人得知董先的选择以后。

    不由更加佩服董先。

    能为民付出至此。

    能用渺渺之身,践行侠之大者。

    此人值得跟随!

    但眼下鲜卑来犯在即!

    没有时间悲霜愁雪。

    只有坚守好这面城墙。

    才是对董先知遇之恩最好的报答。

    城上的县卒交头接耳。

    “这董家子的先锋部曲能赢吗?”

    “那可是近三千鲜卑骑兵呢!”

    “不过他背靠城墙,有我们做远程支援!”

    “那也不行吧!一个冲锋说不定就完了!”

    “可是那些三角形的棚车,挡在前面!或许有些用途吧?!”

    “我还是觉得没有赢的可能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