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溯源(三)
“我想到了,可我……我做不了什么。竹桥,鹅栖湖,小石滩……都是那时上马的大水库,因为当时条件太过简陋,在施工时就存在坝身多次出现裂缝的问题。处理结果是56年对竹桥等几座水库进行扩建,按照苏联标准,可防百年一遇的洪水……那可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啊。”
程醒低下了头。
“然而让我老师始料未及的是,随着几座大型水库完成了加固和扩建工程,中原地区的各个地方像是受到感召一般纷纷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起水库来。这些新建起来的水库犹如春雨过后的竹笋一般涌现出来,数量之繁多令人咋舌不已。仅仅是宁汝这一地便一口气建造出了超过一百座规模各异的水库……
时间来到了 1958 年,当人们对水利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之时,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以蓄水为重、从小处着手以及依靠自身力量兴办水利事业”这样一套理论观点。面对如此论调,德高望重的老师竟然成为了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之人!”
“在广袤无垠的平原地区,蓄水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生产任务。然而,如果地表积聚的水量过多,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首先,可能诱导洪涝灾害的发生,淹没大片农田和村庄;其次,地下积水过度会引起土壤渍化,破坏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最后,人为地抬高地下水位,还会带来盐碱化所有这些,无一不是要农民老命的灾难。然而,除了以上种种之外,还有一个让人更为忧虑不安的事。”
“他更担心的是,一道道水坝分闸把洞道分切开,如果洪水超过水坝的承载量这就会水流如肠梗阻一样不能及时泄出。”
“从中原到安徽,从平原到丘陵,所谓的经验被奉为真经照搬照抄。我感觉,这样早晚大事。更让我不安的是,在建造鹅栖湖水 库的时候,正值‘大跃进’,水利厅的领导觉得原来的设计太保守了,竟然擅自修改了几处关键地方,他把12孔的排水闸砍去7门,只留了5门,原因竟是嫌闸门设计太大,下游的阜台闸也是如此,设计的9孔被减到只建7孔,后来又人为堵上两孔……我是鹅栖湖的总设计师,我对大坝了如指案,我知道那些不能改…水利不是闹着玩,是人命关天的事呀!”老人双拳攥的发白
“后来,”讲台上,老师幽幽地叹了口气,“在1961年上级纠偏的时候,才发现恩师已经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了。说是纠偏,但以蓄为主的指导思想其实并没有真的改正。10年间,宁汝又新修了超过100座水库,而宁河等河流的排泄能力却越来越弱了。”
“人们过于迷信大坝的力量了。”程醒叹气。“什么百年一遇,什么千年一遇……但这些数据全是人们根据当时掌握的极有限不完整的资料推算的……如果,一场前所未见的大洪水,在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时刻突然来了,这些隐患重重水坝能挡住吗那个怀疑成真了。1975年,暴雨洪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