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绝不妥协 > 第26章 说亲

第26章 说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在支书沉浸在面条的酣畅快意中时,果儿、高力山和巫老太也来到了镇江城里。

    自从上次果儿打了杏儿以后,杏儿就一直没有再回过村子。果儿心里不放心,但又觉得自己没错,不想主动道歉。就这样僵僵地过了两个多月。

    时间久了,做姐姐的首先在心里服了软,她就想着,哪天找个理由,到镇江城里去看看,顺道见见杏儿,显得自然,不突兀。

    果儿结婚两年多了,一直没能怀上。巫老太提醒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两个人都要到医院去检查检查,万一有什么情况,也好趁着年轻治一治。趁年轻,早点要个孩子,这是正事,不能耽搁。

    果儿听了巫老太的话,就决定借检查身体的机会进趟城。果儿想拉着巫老太一起去。老太太不肯,说是年纪大了,不能出门,腿脚不便,也走不动了。农村有过了七十不出门的老理儿。

    果儿死缠烂打,说是女人检查的地方,男人进不去,有老太太陪着,进出也方便些。巫老太拧不过果儿,再一想,这是要请她帮忙啊,这才勉强答应了。

    果儿不好意思说自己想去镇江看杏儿,就请巫老太提前几天给杏儿打了电话,透了风,约好了日子,他们就进了城。

    医院检查的人不多,半天工夫,他们就出来了。结果是好的。

    医生说,孩子会有的,不要太累,不要着急,保持良好的心情,迟早的事。

    听了检查结果,巫老太表现得比果儿还开心。她其实早就把果儿当成自己的亲孙女了,也在盼着四世同堂的那一天。

    吃好中饭,杏儿已经买好了金山寺的门票,在门口等他们了。虽然一见面,多少还有点尴尬,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血缘的亲情冲淡了。杏儿亲昵地扶着巫老太,往里走。

    在通往金山寺大门的林荫道上,杏儿一边走,一边给巫老太介绍着。

    “太太,你知道吧,这里就是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和小青水漫金山的地方。”

    前两年电视里刚放过赵雅芝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巫老太虽然年龄大,但也是一个追剧的戏迷,一节也没落过,所以她对这段故事当然记得清楚。

    远远地,他们看到,寺门外有一对两米多高的石狮子。寺门的墙上从右往左排着四个大字“东晋古刹”。门头上竖着康熙皇帝亲笔手写的“江天禅寺”匾额。

    杏儿指着金山寺的大门,对巫老太说:“太太,全国的庙门,大多是朝南开的,只有我们镇江金山寺的庙门,是朝西开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老太太哪知道这些,她就着杏儿的话问:“为什么啊?”

    “据说金山寺原来的山门也是朝南开的。因为香火太旺盛了,声音吵到了玉皇大帝的南天门。玉皇大帝嫌吵,就派神仙下来,告诉金山寺的老和尚,把门改为朝西了。太太,神奇吧?听说,在这里许愿很灵的。”

    巫老太一边听着杏儿喋喋不休地说着,一边一个劲地点头:“哟,灵的,灵的。”

    “还有啊,《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出家当和尚的。还有法海,最后跑到螃蟹肚子里去了,也是这里的和尚。”杏儿一股脑儿把这些神奇的故事塞给了巫老太听,不管她能不能听懂。

    所幸的是,巫老太也正好对白娘子、唐僧、法海都知道一点儿,也就有了响应。一路走来,祖孙俩看着聊着,非常的快活。

    果儿在旁边听着杏儿的喋喋不休,一句话也插不上。她第一次发现,原来杏儿不只是长得好看,内里也并非一包稻草。她的肚子里还藏着这么多历史知识呐!进城两年,学好像没白上,懂的还真多了许多。

    果儿趁着杏儿高兴,主动对她说:“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你们美容学校也学历史啊?”

    杏儿虽然今天与果儿见面了,但一直都没有叫姐,也没有主动跟果儿说话。她一直缠着巫老太,也是为了避免与果儿单独接触的尴尬。

    见果儿主动与她说话了,她也就搭了腔:“哪有,我们学校才不学这些呢。这是我平时看书看到的。我喜欢历史,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可是这些是副科,不用考,学校也不好好教,我自己学的。”

    巫老太表扬道:“我们家杏儿就是好,人长得漂亮,又爱看书,好着呢。”

    杏儿挽着巫老太的胳膊,脸有些红了,笑着说:“太太,哪有。我平时也不怎么看书的。只有喜欢的书,才翻翻。我们学校天天都是洗头、剪头、烫头,整天就是动手。你看,你看,我的手都被水泡得起皮了。”

    杏儿说着,就将两只手伸出来,要给巫老太看。巫老太心痛地摸着杏儿的手,说道:“唉哟,我的小乖乖,来让太太看看,看看。诶,我们家杏儿吃苦啰。”

    果儿在旁边看着杏儿在巫老太面前装可怜,卖着嗲,又好气又好笑,忍着没有戳穿她。

    “等我学成了,我来给太太烫个头,保证变成一个洋太太。”杏儿回应着巫老太的心痛。

    巫老太笑得更凶了,连着咳嗽了好几声。高力山跟在后面,不作声,看着他们姐妹开始说话了,心里的担心也就放下了许多。

    “太太,你知道吧,我们学校要操作考试,还要文化考试。我每次操作成绩都在全班前面,我剪的头发,烫的头发,老师都说好。可是,我的文化成绩不行。上初中的时候就没好好学,现在更学不进去了。上次政治考试,我只考了五十一分。”

    巫老太突然停止了脚步,说道:“那怎么办?要留级吗?”

    “太太,你太可爱了,又不是上小学,还留什么级啊。”杏儿笑得腰都要直不起来了。

    “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把政治老师五岁的儿子带到了外面,给他买了两个雪糕。回来以后,我的分数就改好了,七十一,嘻嘻。”

    果儿在一旁听着,有些揪心,有些上火。杏儿还是那么会耍小聪明,不着调,心思还是没有放在学习上。她有些隐隐的担心,但没有放在脸上。

    进了寺门,第一个大殿内,正对门的是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巫老太见佛就要下跪,还不忘往功德箱里塞几个硬币。老太太小气,让她捐五块十块,他是舍不得的。捐个一两块,表达一下对佛祖的敬意,那还是舍得的。

    弥勒佛笑容可掬地看着巫老太,面目和善。巫老太也盯着他看了几眼,盯久了,觉得心里也敞亮了不少。

    佛像边的两根立柱上镶着一副金字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巫老太不识字,杏儿读给她听,她似乎能听得懂,嘴里在喃喃自语:“是,要肚量大,要肚量大。”

    出了弥勒佛的宫殿,上了十几级台阶,就是寺庙的大雄宝殿。如来佛像有三层楼那么高。巫老太虔诚地在佛像前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嘴里还念念有词。

    杏儿好奇,问道:“太太,你刚才跟如来佛说什么了?”

    巫老太笑着,轻轻地拍了拍杏儿挽着她的手:“不能说,不能说,说了就不灵了。等你结婚了,太太一样跟如来佛说。”

    转到如来佛的背后,是两层楼高的南海观世音像。身边围绕着散财童子和上百个神仙。巫老太一看,赶紧叫来了果儿和高力山:“来,磕头,拜拜,快,送子观音,好好拜拜。”

    两个人也听话,在观音大士面前磕了头。果儿心里还默默地许了愿。然而,她许的并不是早生贵子,而是保佑妹妹,未来一帆风顺。

    那天巫老太的精神头特别好,转遍了金山寺的许多角落。最后,还想着去登塔。不是果儿阻拦,巫老太在杏儿的怂恿下,说不定还真会登上金山寺的慈寿宝塔。

    杏儿一路上给巫老太普及着金山寺的故事,什么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与住持对赌输玉带,岳飞奉旨返京城获金山寺高僧指点等等,等等。这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不管老太太听得懂,听不懂,她都要讲一讲。老太太也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只一个劲地点头,一个劲地应和,还不停地夸着:“我们家杏儿聪明。我们家杏儿懂得真多。我们家杏儿将来一定能嫁个好人家。”

    一路下来,时光飞逝,其乐融融。

    转眼间,日近西山,果儿一行得回去了。杏儿还是挽着巫老太的膀子,舍不得走。

    “太太,还有焦山,北固山,里面的故事可多了。明天我们再去,我再讲给你听。”

    眼看着回东昌街的最后一班车的时间要到了,果儿拦下的杏儿的兴致:“下次我们再来,太太跑了一天,太累了。这么大年纪,吃不消。”

    巫老太抚着杏儿挽着她的手臂,不无留恋地说:“乖杏儿,太太老了,这么一把年纪,还能出来,跟你们年轻一起玩玩,看看,这是阎王爷慈悲啊。得回去了。你看,我们村里,哪个老太婆能有我这福气,这把年纪了,还有孙女、孙女婿陪着进城的。太太知足了!杏儿啊,抽空,经常回来,看看太太,还有你姐、姐夫,家里人挂念着你咧。诶,太太想我们家杏儿啊,怕是看一眼,少一眼啰。”

    快要和果儿分开的时候,杏儿突然叫住了果儿:“姐,这个你拿回去,放在家里。”

    杏儿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红色的证书。果儿接过来,打一看,是杏儿在学校美发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果儿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递给高力山,说道:“你看,你看看。”

    高力山接了过来,一看:“杏儿,好厉害,一等奖,一等奖啊。”

    巫老太见他们这样的兴奋,有点好奇,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就问:“说说,什么一等奖?说说,说说。”

    高力山对巫老太说:“太太,果儿在学校美发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最高奖,厉害吧?”

    巫老太再次走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杏儿:“我的个乖乖诶,太太没有白疼你啊。”

    杏儿被巫老太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回来以后,果儿买了个一相框,将杏儿获奖证书装进框子,挂在了堂屋里,与她娘的遗像面对面挂着,让娘时时都能看得见。

    说来也巧,回来的路上,他们在车上遇到了二两半的媳妇。她也从云南的娘家回来了。

    就在果儿扶着巫老太在车上坐定的时候,上来了一个人。果儿定睛一看,这不是二两半的媳妇吗?于是大大方方的喊道:“孃孃,你回来了?”

    二两半的媳妇转头一看,是果儿,就挤了过来。最后一班车了,人特别多。乘客也没有按座位号的习惯,车上的位置都是先到先得。二两半的媳妇上车晚了点,就只能贴着果儿站着。

    果儿想把位置让给她,几次想起身,都她给拒绝了。

    果儿说:“孃孃,从娘家过来,要多少时间啊?”

    二两半媳妇答道:“要小三天呢。到了昆明,还要坐火车,然后汽车。诶,这一趟,把我累得够呛。”

    “你这大包小包的,给我福财叔带了好多的东西吧。”

    “谁说不是呢。都是娘家的一些小东西,不花钱的,图个新鲜。等明天你也送点过来。不过,这两包是衣服,我姐妹的。”

    二两半的媳妇指了指前两排坐着的女人,说道:“她们的。我村里的两个姐妹,想跟我出来看看,能不能找点儿事做做。如果合适,就准备嫁在我们这里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巫老太跑了一天,累了,闭眼养着神。虽然是闭着眼睛,但是却是假寐,果儿与二两半媳妇的对话,一字不落地都传到了她的耳朵里。他没有插话,心里倒是特别关心起了前排的两个女人来。

    到了东昌街的车站了,一下车,二两半已经在守着了。

    二两半见媳妇回来了,正要高兴地迎过去,帮忙拿东西,又见巫老太和果儿、高力山也下车了,就装着客气地说:“奶奶,你怎么也去城里了。你这年纪,挺新潮啊,还出去旅游?”

    “就兴你小二子出去玩,就不兴我老太婆出去看看。果儿带我,去看杏儿了。不早了,你还是接你媳妇回去吧。”

    二两半还想客气一番,说由他来送巫老太,但被拒绝了。

    巫老太在下车的这段时间里,眼睛一直盯着二两半媳妇带回来的两个女人。一个个子细高的,二十多一点,皮肤不是太白,但年轻,长得挺周正。另一个个子只有一米五几,小小的,看上去也有个四十来岁了,但是长得白,小圆脸,屁股滚圆滚圆的。巫老太看在眼里,心里泛起了涟漪。

    第二天一早,巫老太就来到了二两半家里,把二两半娘拉到了厨房里,嘀咕了好一阵子。看似拉家常,却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想给儿子说个亲。

    巫老太看人眼睛毒,她一眼就相中了那个年纪稍大点儿的,跟她儿子相差个十来岁上下,应该是可以过上日子的。太年轻的,她怕儿子守不住。他跟二两半娘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还用长辈的身份施压。有好事先得紧着家里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不出半天,二两半的媳妇就主动找上门了。她跟巫老太拐弯抹角扯了半天。最后,巫老太才听懂她的意思。说是年长一些的女人,也想嫁在我们这里。但是,要想让她促成这件事,她得收点人情费,6000块整。这事不能议价,就一口价,一分钱都不能少。如果巫老太真的有心,要尽快拿钱,她才愿意牵线搭桥。至于这个年长一些的女人,还有什么其它的要求,要巫老太另外再跟她本人直接谈。

    巫老太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她也顾不了这么多了,转身就去了村支部,给在采石场上的儿子永福打了电话,让他无论如何,今天晚上得回来。然后就一个人步行去了东昌街,将自己的老本从信用社里取了出来。

    巫永福晚上回来了,与那个云南女人见了面。这次他的态度挺好,没有反对讨媳妇这件事,相反,表示一切听娘的。

    巫老太也很高兴,儿子终于听话了一回。于是她趁热打铁,连夜找来了果儿,一起去了二两半家。当着果儿的面,将六千块钱,交到了二两半云南媳妇的手里。

    树老成材,人老成精。巫老太心里很清楚,这事说好听点,是二两半媳妇牵的线,说难听点,就是花钱从外地买了个媳妇。这钱花的,得有个见证,不然,万一有个闪失,这可是一大笔钱,死活说不清楚了。两个人私下里交易了,死无对证怎么办?所以她今天把果儿叫来,做个见证。

    按理说,事情到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地步。可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像巫老太想象的那么顺利。

    才过了三天。这天傍晚,突然村里来了警车,将二两半媳妇和那个年纪大点的云南女人带走了。警车顶上的灯把白果树照得一亮一暗,一红一绿的,把村里人都招来了。

    村里人私下议论着。有的说,是二两半媳妇在外面犯法了;也有人说,这两个女人是被她拐来的;还有人说,可能是他们贩毒了。各种传言都有,村里一时人心动荡了起来。

    二两半平时嘴巴挺能巴巴的,真见的警察来了,他瞬间就怂了。警察带走他媳妇的时候,他连大气都没敢出,只是眼泪汪汪地看着,屁都没敢放。

    警车刚出了村子,高力山也匆匆地回来了,自行车还没放稳,就冲着屋里喊:“果儿,果儿,不好了,出事了。”

    果儿循着声从屋里出来,见高力山十分的慌张,就问:“出啥事了,这么急?”

    高力山把果儿一把拉进了厨房,再回头看看外面没人,才告诉了果儿:“永福叔,他傍晚的时候,被镇上的派出所带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