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趁心情好不妨多写些
从我三岁知事,电影伴我长大。窄银幕黑白、宽银幕彩色。在坝坝头看免费的,在电影院(影剧院)排队抢票,再入内看爽呆酷毕的往事,总是“挥手自兹不去”。75年,机关文娱室有日立(三洋、东芝)彩电了,一直看到管理员“清场”,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地被“扫地出门”。再到83年,有春晚年夜饭了。一如既往20来年,又被“高期待”所“折杀”。其后20年,似可有可无,看不看无所谓了喔……
你没问过我,你也不晓得我要侃些什么猛料?对于歌舞,其实也不大感冒。对于戏剧、曲艺、杂技、魔术,显得是“古老的故事”,热情也不够猛烈。对相声,自然只有声音而无动作和场景,活力度似打折扣。坦诚说,我偏爱小品。兴许大家深有同感,小品成功了,就可能一俊遮百丑……
只能凭记忆去回顾那些令人喷饭、倾倒的优秀作品了,你看一个朱时茂,那就是正面人物;反观陈佩斯“贼眉鼠眼”尽出损招。严顺开登场挤眉弄眼的,一副诉不完的委屈样。“句号”一上台,其他“标点符号”霎那间全作废了。魏积安算中规中矩,有一种让你三思而后行的“疗效”。高秀敏像百变村妇,五大三粗中不失俏皮,把小人物都演绎得活灵活现。宋丹丹一身笑果,不把你笑岔气她就“不解恨”。蔡明仿佛是语言机器,尖酸刻薄跃然口耳中。没有她,郭达也不会“姹紫嫣红”。潘长江人矮不要紧,他是会让你捧腹大笑的。
黄宏满口河南话,大大咧咧妙语连篇。巩汉林尖巧利滑,一说话酸酸涩涩的。郭冬临精品多,你完全不用偷着找乐。还有那位“小鸡崽”,满口粤语。我把姓名忘了,应该是《找密码》那男角。
曾有文化人总结:老前辈中陈强只能演坏人,葛存壮只能演硬汉,当然这并非小品的范畴。马季、姜昆、戴志诚要么联袂献艺,那包袱多得令人应接不暇。姜戴组合弄出一个“水货”赵津生,让人怀疑在欢乐谷中听书学艺。李金斗憨憨厚厚,送欢乐那是当仁不让。李伟健和武兵作品相对少,尚能回忆如斯。
只说近十来年,随着刘老根大舞台的蓬勃发展,赵家班的后起之秀若雨后春笋。许多电视剧演员或转行或客串,俨然成了三栖“劳模”。宋小宝最好别上镜,笑死了我,他也不会偿命的。小沈阳、沈春阳似乏后劲,让人略显突唐。沈春阳似乎就是“全职太太”,捣鼓不出什么壮阔波澜。那个诗人俗不可耐,用口语做诗也没新意呀。
我没尽拈好的写,反正是直抒胸臆。杨树林、尼古拉斯赵四是不能上场的,举手投足间打起算盘。程野一出来“就有烤串、撸串的事件”发生,总能寻到乐子。刘能结结巴巴,看面部表情就知有货。谢广坤始终摇头晃脑,让人找不到北。文松真有点“娘炮”,不好评论这种风格是否接地气。
有些综艺主持人是功底不够么?比如汪涵、何炅,尤其这位谢娜,脸上有些喜洋洋的表情,可语言则显得平庸无奇。身为中江人,只要多在成都生活几年,八方采风,就不一样了。大兵、奇志、赵卫国是有功底的,连说带逗不亦乐乎,那位“蠢得死”像差点火候。
那位陈寒柏不算熟悉,姑且不言吧。总之集幽默滑稽之大成有先天条件,更需要后天努力。世上从没与生俱来就能把人逗乐一说,但后天恶补是需要的。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只能佐证他就是活脱脱的老江湖,妙语连珠并非浪得虚名。岳云鹏、孙越努力甩包袱,可很难开出奇花异果。郭德纲自有“东西南北”,要不然不会“司马光砸缸”,但我很少听到他的作品。
贾旭明、张康针砭时弊,这种形式是有群众基础的。贾玲、白凯南过不了说学逗唱关,自然没有高度可言。冷面笑匠方清平被“催头发”了,但他说的段子不切实际,有点醒二活三。筛边打网口无遮拦,玄说人事不切实际。
这都是我的回忆,当属一家之言。要驾驭一身笑果,不做昙花才会拥得东方不败的资本。后来出了个调二啷噹的周云鹏,语无伦次,他没要掌声观众反而买账。没人能哽得不着边际,只要细品,心头那个顺心快意如汪洋恣肆。孙建弘学易中天的口吻,还是热闹了好一阵。
有个磨叽姐李静,浑身充满变数,这个舞台专为她打造。还有个憨豆妹,女扮男装太矫情就显得做作。沈腾、马丽似无病呻吟,新生代的贾冰还行吧,总之拿出的都是看家招式。李诞也了得,那副皮笑肉不笑的坏笑,眼珠子都没了似的。王建国、李雪琴、杨笠等,还是可以期待的主。
要想具有独特风格,创新是很难的,蛊惑观众暗要掌声,哪是干小品文艺的黑金?群星璀璨,没几个能登大雅之堂。我说天下小品王者非赵本山莫属,那跌跌撞撞的姿势,开门、关门口中是带活儿的。我看没人能演得出神入化,你行,你又不来!
四川本土曲艺界人才辈出,段子手李伯清会说会比不会唱。沈伐老态龙钟,在西南三省很有人脉。刘德一大腹便便,有以前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的味道。在《哈儿司令》中扮演小凤那位红颜颀女,叫小凤,咋如惊鸿一瞥哩?很惋惜中江的李永玲,集乡土语言大成。巧舌如簧,还经得起推理,只可惜没人能接得上棒。梅老坎演得像小农,闵天浩演得像都市青年。张德高、廖健、赵亮、叮当、王迅、风车车、矮冬瓜也说得过去,还记得戴瓜皮帽的崔八哥,满脸聚集酸甜苦辣。一言以蔽,钟燕萍、刘军,我们四川能拿得一的“关门弟子”太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