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困咩咩自己看的 > 第61章 61-67

第61章 61-67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四目相对。

    姜雪宁出奇地平静。

    她本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忍耐与怨怒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 又为方才谢危言语中某一句刺耳的话所激, 便如被落下的一点火星点燃,重重地炸开, 做出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非常之事。

    这是一种报复。

    也仅仅是一种报复。

    谢危看起来同样平静的。

    然而这样的平静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表象。

    姜雪宁那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孔倒映进他眸底, 顷刻间揉碎成晦暗的风云,起伏在一片危险的浪潮中, 滚出一片山雨欲来似的沉怒。

    明明没有碰着那只猫,可此时此刻, 却有一种恶寒的感觉顺着他方才碰着那只猫的宽大袖袍爬上来,爬到他的手臂, 攀到他的指尖, 留下一股令人悚然的战栗。

    过度的紧绷,让僵直的五指都发麻。

    谢危竭力想要将这感觉驱散,也竭力地想要将此刻翻涌在胸臆中的沉怒压下去, 因为他的理智一直告诉他, 愤怒于人而言是最无用的一种情绪。

    可他越想压抑,那浪潮越在心间翻涌。

    他终究少见地没有忍耐住, 目视着她,一字一句, 慢慢地道:“宁二, 你是觉得我心太软, 太好说话吗?”

    不是他会在人前称的“姜二姑娘”, 也不是他独在人后用的“宁二姑娘”, 而是这样直接、生硬到甚至带了几分冷刻的“宁二”!

    姜雪宁嗅到了那浓得遮不住的危险味道。

    她同样是紧绷着身体,在他话音出口的刹那,脚底下寒气便直往背脊骨上窜,几乎是下意识地便往后退了一步。

    可她忘了,此时此刻她正站在这偏殿的台阶上。

    那脚步往后一挪,便绊住了上一级台阶。

    姜雪宁身形不稳,几乎立刻便要往后倒去,然而一只手恰在此刻伸了出来,用力地抓住了她的胳膊,平日只执文墨的五指修长极了,却藏着三分酷烈之感,将她往他面前拽了过来!

    距离迅速地拉近。

    她险些一个趔趄,迫不得已地向他倾身。

    那抓住了她胳膊的手掌有如铁钳一般用力,甚至让她感觉到了隐隐的痛楚,而心有余悸抬起头来时,只看见谢危那青筋隐伏的脖颈,凝滞不动的喉结,线条紧绷的喉结,还有那拉平了唇线的薄唇,以及……

    一双冷寂阴鸷的眼!

    这与谢危平日显于人前的姿态,俨然判若两人!

    姜雪宁头皮发了麻。

    便是上一世见着他持长弓带着人封锁宫门,冷眼注视着乱党屠戮皇族时,也未有过这般可怕的神态!

    她想要退避,然而已为对方紧紧钳制;

    她应该叫喊,然而喉咙里发不出半点声音。

    他近乎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她,伫立的身形仿若巍峨的山岳,有一种沉凝的厚重,只道:“你很聪明,也很娇纵,自你上次进宫,我便警告过你,不要惹我生气。”

    姜雪宁于是一声冷笑:“我是娇纵,毕竟一如谢少师所言,顽劣不知悔改。竟不知少师大人对我也是一再容忍呢。”

    谢危道:“我训你不该?”

    姜雪宁抬眸同他对视:“尊师重道,自然是先生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先生说什么,学生是什么。谢先生压我斥我误会我,都是应该。”

    谢危望着她不说话。

    姜雪宁却觉得那一股戾气非但没消下去,反而在她心底疯狂滋长,让她的言语越发尖锐:“只是没想到,堂堂一朝少师,竟然怕猫,当真稀罕。”

    谢危的脸沉了下来。

    她却一动不动地续道:“昨日见少师大人对那小猫退避三舍,心里不过有此猜测,可胸有韬略的谢少师怎会怕区区一小猫呢?这猜测无论如何也太过荒谬,以至于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未料想今日随意一试,竟证明这荒谬猜测属实。原来完人也有所畏,原来圣人也有所惧。”

    在今日之前,谢危是所有人眼中的完人,甚至是半个圣人,天下间少有能令他色变之事,重生而来的姜雪宁更因深知他底细而诚惶诚恐;然而今日之后,才知道上一世满朝文武都畏之怯之的谢危,竟怕这世间小小一只柔软堪怜的猫儿,于是始知——

    世上终无完人。

    圣人也不过肉i体凡胎!

    这让她一时脱去了旧日的恐惧与忌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针锋的姿态与他对峙。

    谢危眼底神光变幻。

    若是他想,值此宫中风云暗涌之际,顺势借机除去一个入宫伴读的小姑娘,实在再容易不过;然而他终究不是随意迁怒之人,还是慢慢地放开了自己的手,也松开了那紧紧钳制着她胳膊的五指。

    “完人确有所畏,圣人确有所惧。然而谢某既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

    他宽大的袖袍垂了下去。

    指尖依旧痉挛似的发麻。

    没有起伏的声线,沉而缓,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却仿佛有重量:“姜雪宁,你该记着,有的人不愿碰某些东西,未必全出于畏惧,也可能是他痛恨、憎恶至极。”

    痛恨,憎恶至极。

    那重量山岳沧海似的压下来。

    姜雪宁竟一下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抬眸望着他。

    谢危在世人眼中毫无瑕疵的一张脸,覆了一层阴影,低垂的眼帘遮住那一片晦暗难明,仿佛庙堂上那高高立着的神像般,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完美。

    她忽然觉得自己犯了错。

    谢危却已敛眸转身,只平淡道:“今后你不用来学琴了。”

    ※※※※※※※※※※※

    谢危进了偏殿。

    姜雪宁那张蕉庵还同他的峨眉一道挂在墙上。

    他看见便想起来,欲让姜雪宁将这琴一并带走, 不成想转过头来, 竟见姜雪宁两眼微红地看着他,一跺脚, 赌气似的便下了台阶, 留给他一道背影,径自往奉宸殿外去了。

    话便没能说出口。

    偏殿里静悄悄的。

    昨日焚过的香已经冷了, 徒留一炉没有余温的残灰。

    谢危坐下来。

    有一会儿之后那股气渐渐消下去,才想自己不该生气。她年岁不大, 虽有些精怪顽劣处,可还有些小女孩儿心性, 那模样不过一时同他使了性子罢了。

    而自己竟也失了常性。

    是近日来出的事太多太乱, 搅得他心神不宁?

    他慢慢地拧了眉,抬起手指来,用力压了压眉心。

    姜雪宁一路回去, 却是觉得心底一股意气难平。

    谢危同她说那句话时, 她觉着自己或许是没留神伤了人,触着人逆鳞, 有一瞬的内疚。可谢危下一句话让她走,让她不用学琴!

    所有的委屈一股脑涌上来。

    她于是将那一股内疚全抛了, 固执地觉着自己没错。

    “不学便不学, 以为我稀罕不成!”

    用力地踩着宫道上那紧紧铺实的石板, 姜雪宁向着仰止斋走去, 忍不住地咬牙。

    可话虽这么说, 实则深感憋屈。

    她固然是想离谢危远点,也怵着琴这一道,可自己不想学和谢危不让她学了,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无论如何心里是一股气攒上了,越往下压气得越深。

    回了自己的房里,左看那花瓶里刚插上的树枝是歪的,右看那书案后才挂起的名画是丑的,有心想要打砸点东西撒气,可这屋内种种摆设尽是沈芷衣着人为她布置,无论如何也没舍得下去手。

    末了只能抓了那棋盘上一盒棋子。

    黑白子俱是石子磨成。

    姜雪宁捡起来就一颗颗朝墙上扔,一颗比一颗用力,直打得那墙笃笃作响。

    “还当你姓谢的是什么好东西,原与那些酸儒一丘之貉!”

    她不去上学自有自己不愿上学的理由,平心而论,姜雪宁觉着自己还是很能忍的。便是那教《诗经》的赵彦宏偏心,教书法的王久看不起她想写草书,她也没翻脸不学,而是把这些细枝末节忘掉听他们讲学。

    可张重不一样。

    她听不得这人站在殿上胡说八道,讲些令人作呕的言辞。

    姜雪宁本以为谢危不同凡俗。

    尽管上一世此人确有谋逆屠戮等等惊人血腥之所为,可恰是如此才证明他并非一个循规蹈矩之人,该能体她不愿上那张重之学的因由。

    可她才说了自己不愿上学,谢危连缘由都不问便说是她顽劣不知悔改。

    如此独断刚愎,同那几位惹人厌恶的先生有什么区别?

    纵是上一世自己之死与此人谋反之事有脱不开的关系,可她也从未因此觉得谢危是个小人,是个庸人,相反,从另一种角度讲,她极其认同此人的本事与才华。

    然而今日这一切的印象都打碎了。

    只因为他在听闻她不愿上学后的臆测与独断。

    此人在她心目中忽然便一落千丈,掉进那屠沽市井的庸俗泥堆里,与那些老不死的酸腐一般无二了,再称不得什么“半圣”了。

    “啪!”

    又一枚棋子被她用力地扔了出去打到墙上,又弹落下来,滚在地上。

    姜雪宁冷着脸都不看上一眼。

    两眼目光钉在那墙上,像是钉在谁身上似的,也把谁给射穿似的,透出些许凛冽。

    其他人下学回来的时候,那两盒棋子都被扔完了。

    点点黑白散落满地。

    外头有人轻轻叩了她门。

    她拿了本话本子坐在躺椅上看,听见声音便问:“谁呀?”

    外头竟然响起沈芷衣的声音:“宁宁,我。”

    姜雪宁一怔,忙把话本子放下,起身走过去把拴上的门拉开,一抬头就看见沈芷衣站在她门口,身后也没跟着人,有些担心地望着她:“你没事吧?”

    姜雪宁道:“不过是找借口逃了课,没事。”

    沈芷衣松了口气道:“我猜也是。那张夫子,我听了都忍不了!”

    姜雪宁也觉这人实乃毒瘤,便想起自己以前想打小报告的事情来,拉着沈芷衣的手,让她进了自己屋里坐,道:“殿下也觉此人不可?”

    沈芷衣犯恶心:“从来只闻外头闺阁女儿要学《女诫》也不曾放在心上,今日一听大倒胃口,哪里将女儿家当做人看?可憎的是此般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要拿进宫里,拿到学堂上来讲!”

    姜雪宁旁敲侧击:“那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沈芷衣原本只是抱怨,并没想到要处置,姜雪宁这话一说,她还真跟着想了一下,两眼顿时一亮,拍手道:“对呀,本公主何曾受过这样的气?这《女诫》寻常人家胡来也就罢了,难不成本公主堂堂一个公主也要如此?我自告到皇兄与母后那边去,也好敲打敲打这愚顽夫子,让他取消了这一门。”

    姜雪宁欢喜了几分:“如此甚好。”

    沈芷衣也跟着高兴。

    然而那眉眼才舒展开不久,便又忽然垮了下去,声音低沉:“不过这两日宫中事多,皇兄与母后都不大高兴,换了往日必定对我百依百顺,如今却未必有闲心搭理我了。”

    姜雪宁一时无言。

    沈芷衣便叹了一声,道:“不过也没事,至多等这阵过去便好,晚些时候请安还是要向母后说上一声。不想这些了,今日的先生糟心也没关系,明天就是谢先生来上课了,要教我们那边他新选编的文集呢!”

    “……”

    若不是她提,姜雪宁险些都要忘了还有这件事。

    是啊。

    谢危一人教两门,往后她虽不去学琴了,可三日里有谢危两日的课,糟心的日子怕还多呢。

    只是她与谢危之间的龃龉也不必道与沈芷衣。

    姜雪宁淡淡地笑了笑,道:“是啊,谢先生同旁人不一样,明日便高兴了。”

    不管心里对谢危此人已存了多深的偏见,次日起来还得要洗漱,收拾心情去上课。

    姜雪宁昨晚上睡时已经想清楚了。

    谢危若因这一桩事恼了她撵她出宫从此不用上学,那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她一回府就求了自己那和稀泥的爹浪迹天涯去;可若谢危只不私底下让她学琴,那学还是要继续上的,见了谢危也恭恭敬敬,只权当不熟,也当先前那些事都没发生过。

    至于谢危因此迁怒要害她死……

    姜雪宁觉着他要除她趁早就除了,且上次入宫时有言在先,不至于因这些许小事暗计害人,失了他的气度。

    想谢危独断不分青红皂白说她,她也抱了猫吓他,堪堪算扯平。

    所以把昨日的义愤抛下,心平气和去了奉宸殿。

    因为今日第一堂便是谢危的课,所以众人都去得甚早。

    怕课间无聊,方妙带了副象棋。

    趁着还未到卯正,她便把棋摆上,周宝樱难得眼前一亮,不由分说就拉过了椅子坐在她对面,放下狂言:“好嘛原来你还带了一副棋,也不早拿出来。你们都道我只会吃,我可告诉你们,才不是这样!今天便叫我露一手,给你们瞧瞧。”

    众人都知道她是个活宝,完全没把她的话当真,但热闹谁不想看呢?

    于是全都凑了过来看她们下棋。

    姜雪宁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垂下的目光落在桌角那端端摆着的小册书上:昨日她从奉宸殿离开时,推了一把书案,案上的东西都掉了下来,没想到今日来都已经被伺候的宫人收拾了个妥当,连之前那本掉下去的《女诫》都合上了正正放在桌角。

    沈芷衣来得晚些,撇着嘴,眉眼也耷拉下来,见了姜雪宁便丧丧地喊了一声:“宁宁。”

    姜雪宁一看便知是事情没成。

    她笑着宽慰她:“殿下先前就说了,太后娘娘与圣上事忙,有这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你过些时候改一天再说此事,他们说不准就允了,何必这样丧气?”

    沈芷衣道:“也是。”

    昨日去告那张重的状不成,原是意料中事,改一天再说就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于是重又开颜,拉姜雪宁去看周宝樱同方妙下棋。

    方妙带棋来不过是想随便下下,解解乏闷,又想周宝樱平日懵懂不知事,便道她多半是故意说大话逗大家乐,是以初时也不曾将下棋本身放在心上。

    可出人意料,一坐在棋盘前,周宝樱跟变了个人似的。

    那平日总松鼠般鼓动个不停的腮帮子紧紧绷着,稚嫩的脸上一片肃然,清秀的眉宇间竟有几分凝重,下起棋来一板一眼,没一会儿便杀得方妙傻了眼!

    她简直有些不敢相信,一晃神间已被吃了个“士”,于是连连摆手,竟上前把自己方才落下去的那步棋撤了回来:“不算不算,刚才不算!我都还没想好呢,我不下这里了,我改下这里!”

    “落子无悔!”

    周宝樱惊呆了:“怎么可以这样?”

    她说出这句话时眼睛睁得老大,活像是被方妙抢了块酥饼去一样愤愤。

    这场景本该是严肃的。

    然而她脸上是下不去的婴儿肥,非但不吓人,反倒十分可爱,引得众人止不住地发笑,调侃道:“这是好棋手遇到臭棋篓子扯不清了!”

    方妙还兀自为自己辩解,说周宝樱下棋如此吓人,摆明了是欺负她,悔棋也不算什么。

    众人都笑得东倒西歪。

    连站在最边上观战的姜雪宁都没忍住露出几分笑容来。不过她一转眸就瞥见殿门外一道身影走了进来,脸上那原本明媚的笑容隐没了,先垂眸躬身道了声礼:“谢先生好。”

    众人这才发现谢危来了。

    下棋的站了起来,观棋的也敛笑转身,跟着姜雪宁一道行礼。

    谢危的脚步便在殿门外一停。

    他昨夜没睡,一半是事多,一半是心堵,一番错综复杂的局面没理顺,半夜又头疼,犯了寒症,今早从府里出来时面色便有些发白。

    原本轻便些的道袍也不穿了。

    剑书怕入了冬风冷吹得寒症加重,给他披了嵌了层绒的深青氅衣,立住时便有几分青山连绵似的厚重。

    姜雪宁看见他时敛了笑意,一副挑不出错来的恭敬姿态,谢危自然清楚地收入眼底,也不知为什么又气闷了几分。

    他淡淡道:“不必多礼。”

    也收回了方才落在姜雪宁身上的目光,携了一卷书从殿外走进来。

    众人都知是要上学了,连忙帮着方妙收起棋盘,各自回了自己的位置。

    姜雪宁也向自己的书案走去。

    谢危自来从右边过道走,正好从她书案旁经过,然而目光不经意垂落,忽然便凝住不动,连着脚步都再次停了下来。

    姜雪宁顺着他目光看去,发现他看的竟是摆在案角的那册《女诫》,唇边不由勾出了一抹讽笑。

    谢危两道长眉却是蹙紧。

    众人案头上都有这本书。

    他伸手拿起姜雪宁案角这本,翻了两页,搭在那纸页边角上的长指便停住,只问:“奉宸殿进学并无此书,谁让放的?”

    姜雪宁心底一嗤,并不回答。

    众人也都面面相觑。

    沈芷衣犹豫了一下,道:“回先生,昨日本教《礼记》的张先生说学生等不知尊卑上下,是以压了《礼记》先教《女诫》,命人发下此书。”

    “……”

    张重?

    这位国史馆总纂并不与翰林院其他先生一般,谢危接触得不多,实没料着沈芷衣会给自己这样一个回答,更没料着张重有胆量阳奉阴违,改了他拟定的书目。

    目光重落到书页上,条条皆是陈规陋款。

    他脑海里竟不由自主地回溯起昨日与姜雪宁一番带了火气的争执——

    “这时辰张先生还在讲学,你不听课坐这里成何体统?”

    “张先生的课我不想听……”

    “我训你不该?”

    “尊师重道,自然是先生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先生说什么,学生是什么。谢先生压我斥我误会我,都是应该。”

    ……

    谢危洞悉人心,听了沈芷衣的话,一想便知,昨日是自己先入为主,不分皂白地责斥了她,才使她怒极反击,一时便生出几分不知来由的烦郁。

    再见这书,便更不惯了几分。

    他虽一向与人为善,可内里却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当下也不置一言,眼帘一搭,劈手便将这《女诫》朝殿外扔了出去。

    那书册“哗啦”一声,翻起白花花的纸页来,摔落在外头台阶上。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姜雪宁也不由抬眸望着谢危。

    谢危有些苍白的脸容不起波澜,只持着自己编的那卷书走上殿,站定后,看了众人一眼,抬指一点殿门外:“都扔掉。”

    沈芷衣惊喜极了,把自己桌上那本《女诫》扔了出去。

    其他人却是面面相觑,一副畏缩不敢模样。

    陈淑仪已在谢危那边吃过一回亏,此刻虽心有不满,却也不敢开口。

    姚蓉蓉的声音于是显得十分气弱:“那、那张先生那边……”

    谢危垂眸根本不搭理。

    任谁都看得出来,比起前日教琴的时候,他心情是坏了不少的。

    见没几个人扔,他也懒得再说。

    只把自己那卷书平放下来,淡淡道:“上课。”

    谢危今日原打算讲《师说》,非为强调尊师重道,而是为向众人言明“学”之一字的紧要和“师道不师人”之道理,可进殿时见着那本《女诫》,又了然昨日因由,怕宁二听了此篇后误解他以师道压人,遂将此篇翻过,思量一会儿,把《史记》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篇挑出来讲。

    从“完璧归赵”讲到“负荆请罪”。

    因事有传奇,众人都跟听故事似的,很快便全神贯注。

    他讲到廉颇误会蔺相如时,便不由向姜雪宁看去,却见她浑然无觉似的坐在角落,虽也没开小差,可看着并不如何认真模样。

    眉头于是再皱。

    可此时若再责斥无异于火上浇油,便将心思压下,不再看她。

    待得一个时辰后下学,谢危朝她走过去。

    可还不待开口,姜雪宁已看见了,竟冷冷淡淡躬身向他一礼,道:“恭送谢先生。”

    “……”

    谢危还未出口的话全被她噎了回去,终是看出她心怀芥蒂,不愿搭理人,又想辰正二刻国子监的孙述便要来教算学,实非说话的良机,立着看她半晌,只好走了。

    只是一路出宫回府,心内终究一口郁结难吐。

    吕显掐算着时辰登门拜访,一进了壁读堂便看见他面向那一片未悬一物、未书一字的空墙而立,手里一盏茶也不知端了多久了,大冷天里连点热气儿都不往外头冒了,不由一阵纳罕。

    这壁读堂乃是谢居安书房。

    向来是遇到难解之事才面壁而立,空墙上不置一物为的是澄心静思,今日是为什么?为宫里那桩眼见着就要闹大的如意案?

    他一整那文人长衫在谢危身后坐了下来,只道:“无缘无故跑去宫里教那些女孩儿干什么,平常经筵日讲都挪不开空,如今又收一帮学生,是更难见着你了,一天倒有五六个时辰都在宫里。今日来本是想同你说那尤芳吟,你这架势,又出什么事了?”

    谢危觉得他聒噪。

    直到这时手才动了动,回过神来去喝端着的那盏茶,才发现已经凉了,只好置在一旁案角上,道:“些许小事。”

    “小事?”吕显不由上下打量他,目光古怪,“你谢居安从来只为大业烦忧,我倒不知你什么时候也会为小事澄心了。”

    谢危一想,可不是这道理?

    一时也觉好笑。

    他也不好对吕显说自己昨日心躁,同个小丫头置气,且还理亏于人,只能摇头,无奈叹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谢危终也有被人治的时候。”

    ※※※※※※※※※※※※※※※※※※※※

    当天回去,吕显铁公鸡拔毛, 高兴得自掏腰包买了一坛子金陵春回幽篁馆。

    伺候的小童惊呆了:“您发烧了?”

    吕显倒了一盏酒, 美滋滋地喝了一口,只道:“恶人终有恶人磨,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哈哈哈……”

    若是能打起来就更好啊。

    他悠悠地想着。

    “……”

    本还担心他是不是病了的小童, 现下确定他只是日常发癫,不由得嘴角微抽, 默默把门带上了,干脆留他一人在屋里傻乐。

    次日一早有大朝。

    下朝后时辰还早, 谢危被吏部几位官员拉着说了一会儿话后才得脱身,略一思量, 便准备去趟国史馆。

    没成想一抬头看见皇极殿台阶下两道身影。

    左边那人面容端方, 同右边人说话时面上挂着点不经心的笑,正是如今的刑部右侍郎陈瀛;右边那人却有些面生,穿着玄黑的官袍, 五官端正, 满面清冷,垂眸敛目, 竟给人一种寡淡冷刻之感。

    谢危顺着台阶走下去,陈瀛便也看见他了, 于是一笑, 只同右边那人道:“此事一会儿我回了刑部衙门再议吧。”

    说完向谢危走来。

    谢危则朝他身后看了一眼, 意外瞧见那人也转过脸来看了自己一眼, 向自己微微颔首。他顿时微怔, 虽不知此人身份,却也跟着颔首还了一礼。

    陈瀛在谢危面前站定,躬身拱手一礼:“听闻这几日谢先生事忙,还要在宫中教长公主殿下,陈某都不敢贸然登门拜访,也不知您何时能留出空来?”

    谢危却道:“刚才那人是谁?”

    “刚才?”

    陈瀛下意识回头望去,方才与自己说话那人已转身向着宫门外走去,两手交叠在一起都拢在袖中,一身清正,真是半点也看不出是个如今处处被锦衣卫那边针对着的人。

    他提起这人,声音里添了几分玩味。

    “前不久调来的江西清吏司主事,姓张。”

    谢危如今虽是虚职,可毕竟在皇帝内阁中,朝野上下大部分的事情都会从他手中过一遍,虽不说什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桩桩件件基本都有个印象。

    陈瀛一说他就想起来了。

    只因那调任的票还是他拟的,于是道:“那个弹劾了周千户的张遮?”

    陈瀛打量着谢危神情,笑道:“正是此人。谢先生是不知道,这人颇有一番硬本事,刑狱之事乃是极通,律法条条皆在心中,只是脾性又臭又硬,也不大合群。他才调到清吏司没几天,锦衣卫北镇抚司那边已摆了好几回的宴请我去了。陈某如今正拿不下主意呢,谢先生您看?”

    这张遮本是刑科给事中,一朝弹劾了周千户,开罪了锦衣卫,沈琅在内阁里对着其他几位大学士曾骂过此人不懂变通,净给他找麻烦。

    毕竟锦衣卫只为皇帝办事。

    但即便如此上火,沈琅也大笔一挥调他去了刑部清吏司,从七品到六品,虽是明升暗降,可也没就此罢了此人的官,可见还是有些圣眷的。

    另一则……

    谢危眸光微微一闪,看着陈瀛道:“刑部郑尚书年事已高,去年便向圣上递过了乞休的折子,只是被圣上压了下来,说郑尚书若是致仕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掌管刑部。但今年河南道监察御史顾春芳任期将满,正是此人一力保举,张遮一介幕僚刀笔吏出身,方得入仕。酒是吃得的,宴也是去得的,事要怎么办,却得你自个儿掂量。”

    陈瀛心头顿时一凛。

    他听出了谢危言外之意,只道顾春芳过不久就要成为自己顶头上司,张遮怕不能动,再想自己先前盘算的计划,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又向谢危一拜:“多谢先生指点。”

    谢危却淡淡的,只道:“近日事忙,过几日你再来访我吧。”

    陈瀛道:“是。”

    谢危便不再多言,别过陈瀛,背过手转过身,径自往武英殿的方向去。

    国史馆隶属翰林院,设在武英殿东西廊房,主要负责纂修国史,为功臣列传。

    早朝刚下,众纂修官都在厅里喝茶。

    一般而言此刻都会议论些朝上发生的事情,或者各地来的趣闻,若雅兴来了还吟吟诗、谈谈文。

    只是今日不同以往,气氛有些难掩的压抑。

    国史馆总纂张重看着置于案上的那八本《女诫》,一张脸紧绷起来涨成紫红,待伸手翻得最面上那本竟还沾了泥污像是被人扔到地上去过时,眼底更是冒出火来。

    送书来的小太监都不免缩了缩脖子。

    下一刻便听见重重一声响,竟是张重用力地一拍桌案站了起来,大声质问:“反了,反了!谁人吃了豹子胆连本官下发的书都敢扔,还敢送回到本官面前来?!”

    他话音方落,国史馆外头传来一声笑:“张总纂息怒。”

    国史馆中顿时一静。

    张重听见声音转头向门外望去,看见谢危走了进来,不由将方才的狂怒敛了几分,却依旧没什么好气:“少师大人来得正好,看看奉宸殿那帮女学生,不尊师不学书,无法无天,也不知谁给的胆子!”

    谢危朝他面前那八册《女诫》看了一眼,眉梢微微一挑,便在那一溜圈椅的上首坐了下来,平静地看着张重道:“真是歉疚,这胆是谢某给的,书也是谢某扔的,没想张总纂这般生气,倒令谢某有些惶恐了。”

    什、什么……

    张重只觉得脑袋里“嗡”地一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待这话在脑海里转过三遍明了意思后,再看眼前谢危这张平静含笑的脸,只觉一阵心慌意乱,背后汗毛都隐隐竖了起来,腿脚发软,身形一晃,差点没能站稳。

    正在殿上讲《诗经》的是赵彦宏,姜雪宁在下面听着,却有些心不在焉。

    昨日谢危走后,整个奉宸殿里都有些古怪。

    下一堂是国子监算学博士孙述教她们算学,此人年纪偏轻,资历相较于其余的几位先生也是最浅,但许是正因如此,他的态度最为谦和,讲学也力求能让众人听懂,算得上有问必答,总算让被其他先生膈应了几日的姜雪宁对宫中伴读这段日子找回了一点希望。

    只是下学后众人便吵了起来。

    一切都因为昨日谢危讲学前竟把张重先生发的《女诫》给扔了,且还叫她们都扔掉。

    姜雪宁那本是谢危扔的,不算数;

    长公主那本却是实打实自己扔的。

    余下的七位伴读当时都未有举动。

    她们中胆小如姚蓉蓉者,为此提心吊胆,说:“谢先生都叫扔了,长公主殿下也扔了,我们却一动不动,这、这会不会有些不好?”

    陈淑仪当即讥讽她:“当时你怎不扔?”

    姚蓉蓉便憋红了脸不敢再说。

    周宝樱却是眨巴眨巴眼:“我也想扔来着,可看你们都没扔,举起来又放回去了。”

    陈淑仪冷笑:“宝樱妹妹也想忤逆礼法了?”

    众人都听出她言语不善。

    萧姝在旁边有半天没说话,听着陈淑仪口气这么冲,却是少见地皱了眉,竟转头问姜雪宁:“姜二姑娘怎么看?”

    姜雪宁可没想到萧姝竟会来问自己,也不知她是什么目的,但反正她书都被谢危扔了,有锅也是谢危背,所以便如实道:“想扔就扔,不想扔便留着呗。”

    谢危不也懒得管么。

    她这般回答相当于没回答。

    萧姝便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回头对众人道:“奉宸殿讲学乃以谢先生马首是瞻,其余几位先生学识虽厚、资历虽老,在圣上那边却是连名姓都记不住。谢先生最初拟定的书目中亦无《女诫》一书,论理乃是张先生擅作主张。我等原本不知也就罢了,如今知晓便当有所改过。且我等本为长公主殿下伴读,连殿下都扔了,我等伴读却隔岸观火,知道的说是我等为殿下伴读,不知道的怕以为是殿下为我等伴读。”

    陈淑仪万没料到萧姝竟会说出这话,豁然起身:“阿姝竟也是赞成扔书吗?可我当时见着你端坐一旁,倒未有半分举动,如今却来分析利弊,实在叫人惊讶。”

    萧姝却不动怒,只道:“我不过是觉得扔书一举略显失礼。”

    姚惜试探着问道:“那以萧姐姐的意思是?”

    萧姝道:“我们都不过是入宫来伴读的,朝中关系牵一发动全身,太过开罪先生也不好,更不用说是扔书之举。我看不如将书集了,着人送还给张先生。张先生不问无妨,若是问起,也是谢先生授意,算不得我等不尊师重道。只是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这是挑了个折中的办法。

    萧姝先前一番话便已讲过了个中利弊,原本犹豫的众人基本被她说服,都点头同意。

    唯独陈淑仪嘴角噙着冷笑,看着萧姝不说话。

    到最后众人返回奉宸殿中将外头扔掉的书和案头上摆的书都收了,陈淑仪也未加入,是以最终派人送还国史馆张重的《女诫》仅有八本。

    陈淑仪那本依旧摆在案角。

    也不知那张重收到书之后是什么脸色?

    姜雪宁一走神想到这里时,朝着前方陈淑仪的位置看了一眼,又移开,目光往回垂落到翻开的《诗经》上。

    今日学的是《伐檀》。

    她盯了半晌,却想起自己昨日说出“恭送”那一句时谢危变幻的神情,只觉有些迷惘的茫然,眨了眨眼,抓起旁边搁着的羊毫小笔,笔尖蘸上一点墨,趴下来,顺着诗句,一格一格,把所有字里带有的方框都涂黑。

    等她从《伐檀》涂到《山有扶苏》,赵彦宏终于讲完了,虽还未到下学的时辰,却摆摆手叫她们休息,自己收拾了东西便走。

    他一走,周宝樱便跳了起来去喊方妙:“快快,下棋下棋!”

    方妙无语凝噎,叹了口气摆上棋,却无论如何也不想再下了,只拉其他人:“你们来,你们来,你们陪她下!”

    周宝樱急得跺脚:“下一堂又学琴,谢先生一向来得早,你们抓紧嘛!”

    众人看得发笑。

    终究是萧姝发了善心,坐下来陪她下。

    沈芷衣这两日观她们下棋也看出点意思来了,看两人摆开了架势,便要招手叫姜雪宁一起来看,只是转头看她时却觉得有些不对。

    旁人桌上都摆着琴,她桌上竟空荡荡。

    她走过去,纳了闷:“宁宁,你莫不是记错了,今日谢先生是要教琴的,你那张琴呢?”

    姜雪宁还翻着《诗经》在那儿涂格子,听见沈芷衣此问也是有些口里发苦,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回答:说自己初时偷懒不想搬来搬去索性把琴留在了谢危那儿,后来又怒极上头干脆连琴都忘了?

    捏着细笔的手指顿住。

    一点墨迹在指尖染开,她却还怔怔捏着,没放开。

    谢危从国史馆来,一路上脚步却是有些慢,顺着台阶走到殿门外,朝里一看,就发现那少女捏着笔坐在那儿,一本翻开的《诗经》上所有带着方框的字都被涂了一遍,目光便不由在那书页上多停了片刻。

    淘气到底还是有的……

    他摆手阻止了沈芷衣向自己行礼,只走到姜雪宁书案边去,话再喉间滞得一滞,终还是出了口:“今日学琴,姜二姑娘的琴却还在偏殿,若此刻无事不如同谢某过去取回。”

    嗓音放得有些软。

    姜雪宁转头才看见谢危:该是刚下朝,朝服还未换下,一身玄黑作底、云雷纹滚了衣袂角边的深衣,束了腰封,挂了玄色印绶,罩玄黑外袍,是一种说不出的风仪威重,竟一下让她觉着是看见了上一世的谢危。

    但他目光落在她身上,却甚为平和。

    姜雪宁慢慢把笔放下,站了起来,有心想要拒绝。

    可谢危没给她拒绝的余地,只道:“随我来。”

    那终究是燕临送给她的琴,姜雪宁立在原地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跟上了谢危的脚步,默不作声地走在他后面,经过几道廊柱,去往偏殿。

    此刻没太监伺候。

    谢危上前推开了门,回头一看却见她立在门口,便想起她第一次到偏殿来时也是如此,有心要说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走了进去,把挂在墙上的两张琴都取了下来。

    这时姜雪宁才挪着步,走入偏殿。

    她认得蕉庵的琴囊,见谢危将琴取下置在书案上,只低低道一声“有劳谢先生”,便想上前抱了琴走。

    没料想谢危看她一眼道:“你道我真是带你来取琴?”

    姜雪宁动作便一停。

    谢危瞥见她指尖那一点染污的墨迹,眉头轻轻一蹙,便指了旁边盛着水用以净手的铜盆:“那边。”

    姜雪宁顺着他目光才瞧见自己手上不知何时沾了墨,再一看那琴囊,便知谢危是叫她去洗手,心底闷了一口气,但也不愿同他多言,便走过去将一双手按进水里。

    那墨迹粘稠,沾上难洗。

    姜雪宁面无表情地洗了一会儿才把手从水里提出来,抬头却发现架上没挂着巾帕。

    谢危身量甚高,全程斜靠坐在书案边沿上看着,此刻只拿起案上一方雪白的锦帕递了过去,一如那日在层霄楼下遇袭的时候。

    姜雪宁默不做声,接过来擦手。

    谢危直到看她擦完了才向她伸手,把那方锦帕接回来,顺手叠成整齐的一方,搁回案上,轻轻用手指尖压了,转过头注视着她,叹了口气道:“还生我气呀?”

    ※※※※※※※※※※※※※※※※※※※※

    谢危也是拿她没什么办法,声音里添了几许无奈。

    之前是在气头上。

    可待这两日冷静冷静, 姜伯游与燕临当初的恳求与托付便又浮上心头, 且他还是应承过的,只因猫儿这般些许的小事, 便对她一个未满双十的小姑娘疾言厉色, 伤她颜面,终究过分了些。

    更不用说还是他武断在先。

    有些小性子的姑娘都得哄着, 约莫是吃软不吃硬的吧?

    谢危打量她神情。

    却见她有些惊讶地抬眸看了他一眼,仿佛不大敢相信这样的话竟会从他的口中说出, 但也只这一瞬的情绪泄露,下一刻便全敛了进去, 垂首道:“先生言重了, 学生不敢生先生的气。”

    姜雪宁是原本就不想与谢危打交道,上一世此人给她留下的印象实在太坏,这一世意外有了的更多的接触, 也本非她能控制。

    理智告诉她, 离得越远越好。

    昨夜她回去想过,尽管谢危扔了《女诫》, 与其他先生确非一丘之貉,她也有心要为自己辩解并非无故不听张重讲学, 可冷静下来想, 误会未尝不好。

    省得谢危老拎她在身边看着。

    受点气就受点气吧。

    所以她照旧摆出了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转身便从谢危近旁的案上斜抱了琴, 要告辞离去。

    少女的身量已如抽枝的嫩柳, 纤细柔软,一袭浅紫留仙裙,垂落的裙裾随脚步轻轻晃动,姿态里竟有了几分自然的娴雅。

    与当年上京时候天差地别。

    按理说,谢危不该想起的;可这一时她抱琴而起的姿态,却奇异地同他记忆里那无法磨灭的一幕重叠。

    深山月明,荒草丛生。

    那深暗幽魅的树影里隐隐传来山魈的夜号,树叶经年堆积在泥土上的腐烂气息与周遭草木的气味混在一起。

    他烧得厉害,病得昏沉。

    靠在那几块山石下,几乎就要睡过去。

    可这时候却有深一脚浅一脚的脚步声慢慢传了过来,伴随而来的还有嘶哑里藏着难掩振奋与激动的声音:“村子!转过前面两座山就有村子!我跑到前面去看到炊烟了!”

    谢危不大想睁眼。

    那脚步却来到他身边,声音也来到他身边,有人用力地摇晃着他:“我们很快就能走出去了,醒醒,你醒醒,不要睡过去!”

    谢危又觉得她聒噪。

    然而那小丫头见他不醒,却惶然恐惧起来,胆小地哽咽,声音里都带了哭腔:“你不要睡,婉娘说这样会醒不过来的。你死了我怎么办,我好怕死人……”

    谢危还当她或许担心自己,没料想是怕他死了吓着她。

    那时候便想,遇到山匪夺路而逃她不怕,奔走荒野山魈夜号她不怕,身陷险境难以脱困她不怕,区区一个死人有什么好怕的?

    死人可是世上最好的人了。

    既不会笑里藏刀,也不会阴谋诡计。

    但听她哭得真切,哭得越来越惨,他终究还是慢慢地将眼帘掀开了,可烧痛的喉咙里先前吞咽下去的血腥气却直往上窜,一句话也难说出。

    那小丫头眼睛睁得大大的,还挂着泪痕。

    见他没死,一怔之后才高兴起来:“没死就好,没死就不吓人了。”

    那时他虽未显赫,可明里是年少成名的探花及第,为朝廷办事;暗里在金陵多有布局筹谋,背后由天教支撑。

    不管在哪一边都不算是小角色。

    到这小姑娘的嘴里,没死便是最大的作用……

    谢危忍不住地咳嗽。

    姜雪宁却朝那山野之中看了一眼,道:“我找不到吃的了,你的伤和病我也看不了了,山上有猎人布下的陷阱,村子里一定有猎户,有猎户就有人能看病看伤。我们现在就走,天亮的时候就能到村子里了。”

    她上前来扶他。

    年方十五的少女的肩膀,单薄瘦弱,谢危觉着自己一个不小心的倾身,都能将她压垮。

    琴就落放在山石的另一端。

    他摇摇晃晃起身,转眸看了一眼,尽管喉间剧痛,却伸手一指,艰涩地开口道:“琴……”

    那少女却有些生气地看着他:“我救你一个已经很难了,带不了琴!”

    谢危不听,俯身要去拾琴。

    那少女似乎终于怒了,抢上一步将琴抱了起来,接着退后了几步,紧抿着嘴唇,大约是积压了一路的不满终于炸了,竟转过身毫不犹豫就将那张琴往山石上砸去!

    “铮——”

    弦断之声伴着琴身的碎响登时传来!

    山石上摔烂一张好琴。

    他几乎不敢相信她做了什么。

    少女却凛然地回视着他道:“人都要死了还惦记无用之物,你这样的人就不配活着!”

    那一夜的霜月皎洁,照在她身上如落了层雪。

    谢危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二十余载都要费尽心机才能夹缝得生,却是第一次被人砸了琴,还骂“不配活着”。

    真是前所未有之事。

    后来他们真的到了那村落,侥幸又遇着姜伯游那边派来找寻的差人,这才得以真正脱险。

    只是京中夺位之争正暗潮汹涌,朝野上下剑拔弩张,他暗中行事连休息的时间都少,往这利禄场上一扎大半年。

    待沈琅名正言顺登基,大局落定,他才终于有闲暇。

    一日,登门造访姜府。

    可在经过回廊时,竟见着那已换上一身锦衣的小姑娘把个不比她大多少的小丫头踹倒花架下,神情里刁钻刻薄,甚至透出点偏执的恶意……

    真是陌生极了。

    谢危忍不住去回想当日秘密上京途中的种种,却是越想越觉遥远,恍恍然只如一梦,让人怀疑那些事是否真的曾经发生。

    他曾对姜伯游提过几句,可姜伯游却因对这流落在外受尽了苦的嫡女有愧,不好对她严加约束。

    更不用说她后来搭上了燕临。

    少年人年轻气盛不懂收敛,更不知过犹不及的道理,一意纵着她胡闹跋扈。京中繁华,终究害人,慢慢便把那一点旧日的影子和心性都磨去了。

    谢危就很少再想起那些事了。

    只有极其偶尔的时候,它们才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

    可也不会有太深的感触。

    彼时的少女与后来的少女,俨然已经是两个不同的人了。

    他想,不管是姜伯游的托付,还是燕临的请求,他都是能够拒绝的。

    可为什么会答应呢?

    也许是想教她吧?有时人难免误入歧途,但若有人能告诉她什么是好、如何能好,未必不能重归正路,重拾本心。

    只是这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谢危又觉得这小姑娘善心还在,性子虽依旧坏些躁些,比之前些年却好上很多。

    倒令人有些迷惑。

    他不知是不是如姜伯游所言,都是燕临教她;也不知是不是她自己长大了,晓事了。但总归没他想的那样坏。

    指尖压着的那方浸了水迹的锦帕微凉。

    谢危撤回了手来,看她转身要走,便心软下来,道:“也罢,是我不问缘由便误会你在先,你生我的气是应该。”

    这是,认错?

    姜雪宁简直惊呆了,微微睁大了眼回头看着他。

    谢危朝她一笑,眼底沉黑,却有些星辰的寥落:“何况,该是我欠你的。”

    该是我欠你的。

    这句话说来很轻,落下时却有沉甸甸的重量。

    姜雪宁被他这句话压得心底闷闷的,只想起前世的一桩桩,一桩桩,一件件,竟觉得又是荒谬,又是怅然:何止欠我,你谢危欠我的可太多了。

    她想直接告辞离去。

    可这一刻脚步却跟定在地上了似的,很难迈动一下:眼前这个谢危实在有些颠覆她对此人的认知……

    他是披着圣人皮的魔鬼,阎罗殿里来讨债的罗刹。

    纵然人人说他平和温良,君子器宇,她也不相信半个字。

    可此刻他温温然望着她,向她认错。

    是她疯了,还是这世界疯了?

    又或者——

    是她从来不曾认识真正的谢危?

    谢危却以为她是为自己说动,便起身来走过去,也把自己那张琴从墙上取了下来,同她解释:“那国史馆总纂张重之所为,我起先不知,所以先入为主,以为你顽劣不懂事,不思上进。昨日见着那书才知道他擅作主张。我知你不喜,也知此人阳奉阴违,所以往后他不进奉宸殿,不讲学了。”

    姜雪宁下意识道:“他不教了?”

    谢危垂了眼帘,只淡淡道:“张重年岁已长,修史已力不从心,再让他为长公主殿下讲学,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

    这话说得实在是太隐晦太委婉,若姜雪宁还是个愚顽不知事的少女,或恐都要以为是张重自己厌烦了她们不愿教她们读书!

    可前日张重才对她发火放狠话呢。

    谢危昨日扔了他的书,如今又轻描淡写地说这人不会来了,想也知道是张重开罪了他,没落着好!

    但……

    竟然有点高兴?

    那老头儿若不教她们,可真是太好了!

    姜雪宁咬了咬唇,觉着自己已经想好了要与谢危划清界限,可这一时唇边依旧有点压不住的弧度弯起来。

    谢危颇有耐心地看着她:“这下错我认了,张重也不来了,且我错怪了你,你也抱了猫来吓我,总该算是扯平,总该消气了吧?”

    听上去是这样……

    但姜雪宁只觉这人说话跟哄小孩儿似的,眉头一皱,便有点要面子:“我才没有。”

    谢危看出她是死鸭子嘴硬,但又知小姑娘总是要脸面,清隽的长眉一扬,便不去戳穿,想着总算将干戈化作玉帛,于是稍稍放松了一些。

    只道:“只是当时同你说的话也并非玩笑,有些事莫在我面前胡闹……”

    他说着转身拎了桌上的壶要给自己倒上半盏茶。

    说的大约是他并非怕猫,而是厌恶乃至于憎恶那件事。

    只是姜雪宁始终觉得很奇怪。

    她目光微微一闪。

    谢危这时刚端起茶来喝上一口,刚准备说带上琴回到奉宸殿正殿去。

    没料想背后忽然传来一声——

    “喵。”

    战栗与恶寒瞬间爬上!

    手一抖,茶盏险些从他指间掉下去,但茶水已是倾了出来,落到书案之上。谢危当真是头皮都炸了一下,豁然回首看去。

    可偏殿内干干净净,哪里有半只猫的影子?

    只独姜雪宁一人站在他身后,若有所思地望着他,然后慢慢勾起唇角,仿佛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一般,轻轻抬起一手来,虚攥起来跟小猫爪子似的往前点了点,一歪脑袋,饶有兴味地道:“是,谢先生不怕猫。可有时候吧,憎恨和害怕,好像不大容易区分呢?”

    谢危冷了脸。

    但姜雪宁下一刻就放下了手,赶在他发作之前轻快地道:“现在消气了!”

    “……”

    谢危攥着那青瓷茶盏,用力之下差点没给捏碎。

    忍了忍,才道:“我的脾气并不是宁二姑娘以为的那般好。”

    姜雪宁一怔,低垂下眼帘,实难形容心底的感受,再抬手望向谢危时,却是笑起来,眼底却多了几分认真:“谢先生的脾气是极好的。”

    谢危气笑。

    他把那茶盏扔下,拿了锦帕擦手,只道:“你这般爱作弄人的顽劣性,往后谁能兜得住?”

    姜雪宁挑眉,却哼了一声:“这就不用先生你担心了。”

    谢危一想也是。

    他停下来垂眸看那锦帕上的水迹,笑了起来,到底饶过了她,只抱起那张峨眉,道:“下不为例。”

    ※※※※※※※※※※※※※

    姜雪宁又不傻,作弄人得有个度, 何况还是对着谢危呢?虽觉得此人对自己的态度和想象中不大一样, 可她却不敢因此太过得寸进尺,毕竟她不知道谢危的度在哪儿。

    是以乖觉地应了下来, 说什么再也不敢。

    谢危也真没同她计较, 只不紧不慢地走在她前面,回了奉宸殿。

    众人三天前都是看着姜雪宁学琴愚顽触怒了谢危被留堂, 如今看她一副低眉顺眼模样跟在谢危后面回来,真跟三伏天里吃了冰一样, 莫名地浑身舒畅。

    想她嚣张跋扈时多得意?

    有燕临护着,还有长公主保着, 可架不住这位谢先生是当朝帝师, 连长公主也不敢开罪的人物,任姜雪宁再厉害,弹不好琴还不是被谢少师治得服服帖帖?

    就连乐阳长公主见了都忍不住生出几分心虚的同情:她知道谢先生于治学上是个严谨的人, 万不可能对谁网开一面, 宁宁被他拎着单独学琴,还不知谢先生要如何严厉对待, 她又会过得多凄惨。

    可对此她也无能为力。

    此刻便在心里想:没关系,没关系, 以后再对宁宁好一点, 补偿起来就好!

    姜雪宁抱着琴从外面走进来, 初时还不知这帮人心里都是什么想法。

    但等到谢危听得她弹了一声琴立刻叫她停下, 坐一旁静心不要再弹时, 她一扫周遭人的神情,才恍然明白了几分,这帮人都以为她在谢危那边混得很惨?

    直到下学,她都没敢再摸琴一下。

    结束时候,谢危从她身边走过,照旧居高临下地看了她一眼,全无方才在偏殿中的平和与耐心,分外冷淡地道:“学琴,一要戒躁,二要静心,三要勤练。这三样你一样没有,自明日起自己每日到偏殿练琴,学不好便不要留下了。”

    姜雪宁目瞪口呆。

    谢危这人怎么变脸比翻书还快?

    她莫名有一种拍案而起的冲动,然而抬起头来竟对上谢危一双含笑的眼,一时怔住,没反应过来。但谢危留下这话也不再说什么了,径直抱琴出了殿去。

    见着人走了,殿里其他人才议论纷纷。

    乐阳长公主义愤填膺地走到姜雪宁身边道:“谢先生要求也太严厉了些!他怎么能这样说你呢?”

    周宝樱也鼓着腮帮子点了点头:“是啊,宁姐姐真的好可怜哦,我们初学琴的时候都是从不会才到会的呀,谢先生好过分的……”

    连姚蓉蓉看着她的神情都带了些同情。

    至于尤月陈淑仪等人,虽依旧是恶意未除,总有些冷嘲热讽,可看着姜雪宁时却不再是那种眼中钉肉中刺嫉妒得入骨的感觉了。

    她们仿佛从这件事上找到了点优越感。

    于是看她的目光里偶尔便带上一种高高在上的轻视,甚至常有点玩笑似的虚伪的同情,有许多话也不避着她才讲,而是当着她的面转弯抹角地讲出来,算是把往日暗地里的东西放到了明面上。

    就这般持续了几日。

    姜雪宁发现自己虽然时不时要被其他人刺上那么几句,且跟其中几个人依旧有解不开的过节,但被其他几个人同情着可怜着,竟也能够一种怪异的处境融入众人之中了。

    于是她忽然学到了。

    姜是老的辣。

    狐狸还是姓谢的狡诈。

    退一步,让人以为她处境凄惨,虽然仇恨无法消弭,却可使原本处处针对敌视她的人放松警惕,甚至能让那些原本偏向中立的人因为同情她而走近她。

    不愧是将来能谋反的料啊……

    人心玩弄于鼓掌,还不露半点痕迹。

    所以这一日,坐在茶桌对面,喝着谢危亲手沏的茶,姜雪宁觉得,她其实在谢危这里混得有点如鱼得水的事情,还是不要告诉她们了。

    燕临纵容她,沈芷衣偏宠她。

    这两人固然都是对她好,可也轻易将她推上风口浪尖;谢危明面上打压她,苛责她,对她不好,反倒化解了旁人对她的敌意。

    那一天后,国史馆总纂张重便再也没有在奉宸殿出现过。

    听小太监们议论,说是告老还乡了。

    教《礼记》的新换了一位姓陈的夫子,唤作“陈筹”,规规矩矩地给她们讲书,既不媚上也不欺下,且大约是有张重作为前车之鉴,对着她们是格外地耐心,有问必答,有惑必解。

    至于教《诗经》的那位总捧着萧姝夸的赵彦宏赵先生,没过两日也倒了霉。

    起因是他留了作业,叫她们写首五言诗来看看。

    下学后姜雪宁便去谢危那边学琴,照旧是心不静,被谢危叫了坐在琴边,发呆时却忍不住为那五言诗发愁。

    谢危便问她愁什么。

    她说了学诗的事,道:“赵先生学识固然好,可旁人的学业再好他也不夸一句,我虽不喜欢陈淑仪,可她诗词笔墨还真未必差了萧姝去,赵先生眼里好像就萧姝上佳,长公主殿下排第二,旁人就是那野花野草不作数。我顶多读些文章,不爱弹琴也作不来诗,赵先生本就看我不起,到时勉强写出来怕是又要贻笑大方……”

    谢危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姜雪宁便醒悟过来:“我不是打小报告,也不是要给赵先生上眼药,这不先生您自己问的吗?”

    谢危莫名笑了起来。

    他正拿了刨子刨那块挑出来做琴的榉木,笑过后却将木与刨都放下了,略一思量,走过去拿起书案上的镇纸,在原本被镇纸压住的几页澄心堂纸里翻了翻,抽了一张出来看片刻,便递给姜雪宁,道:“这几句你拿去,誊抄后只说是你自己写的,届时看赵先生怎么说。”

    接过那一页澄心堂纸,看见上面那四行诗的瞬间,姜雪宁脑海里只冒出了上一世尤芳吟同她玩笑时提起的四个字:钓鱼执法。

    当然这话她不敢对谢危说出口。

    何况说了谢危也未必知道。

    是以规规矩矩地接了这首诗,过没两日上课便拿去坑赵彦宏。

    也是那赵彦宏不知国史馆总纂张重倒霉的内情,见了姜雪宁誊抄的这诗只瞥了两眼便道:“光押着韵有什么用?简直狗屁不通。尤其‘空山不辨花’一句不知所云,前面还在空山一眨眼就‘一庭暗’,的确是切了题,有月有山有花有云有风,可也太不入流!”

    那一刻,姜雪宁是同情他的。

    因为谢危教琴,就在他后面,那一日又来得蛮早,坐在正殿角落里喝茶,正正好将这话听了,一副颇为惊讶的神情,忽然道:“赵先生,这诗谢某可否一观?”

    那诗写的是:

    夜月明如玉,空山不辨花;

    云来一庭暗,风去百枝斜。

    谢危看了不说话。

    赵彦宏还不知自己摊上事儿了,问:“谢先生以为如何?”

    谢危将诗稿递还,神情古怪:“我倒不知这诗原来不入流,有这么差。”

    赵彦宏终于听出话锋有点不对来,添了几分忐忑:“您的意思是?”

    “哦。”谢危一副不大好意思的模样,勾着修长的食指,在自己挺直的鼻梁上轻轻一搭,歉然一笑,“赵先生见笑,此诗实是区区不才在下旧日之戏作,胡乱诌成,上不得台面,岂敢班门弄斧,肆意评判?”

    赵彦宏当时就傻了。

    谢危却演得真真的,面容一拉便看了姜雪宁一眼,道:“想来是宁二姑娘在偏殿里同我学琴的时候见着,顺手‘借’走了吧?”

    事后倒没听说谢危如何。

    只听人说那赵彦宏回去之后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夜里对着灯盏叹气,白天见了人恍惚,第二天便向上头请辞不敢再教长公主,又自请调了外职,没逢上合适的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竟只捞着个六品的闲散朝奉郎,自个儿还格外庆幸。

    姜雪宁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没想到今日一早就听姚惜、陈淑仪等人议论,说圣上追究此事,发了火,由一个张重一个赵彦宏,牵扯出一干党附之事,撤了许多人的职,包括原掌院学士在内,却另任谢危为新的翰林院掌院学士,肃清不正之风。

    人人都道谢先生是越发显赫了。

    姜雪宁却觉得此事从头到尾都在谢危谋算之中,连奉宸殿讲学先生们这点小事都能拿来做出文章,又在朝中上个台阶,到底不可小觑。

    谢危坐在茶桌这一头,待那滚水在壶中浸得片刻,便将壶中水倾入茶海中,而后揭了茶盖起来,嗅闻盖上留香,抬眸见她神游天外,淡道:“这几日来叫你静心,你半分窍门没学着,随时发呆走神的功夫倒越见深厚。到如今我都有些怀疑,宁二姑娘这团败絮里说不准没藏什么金玉。又瞎想什么?”

    姜雪宁这才回神。

    她倒觉着这些天每日正殿里静坐一时辰,偏殿里静坐一时辰,原本坐下就憋不住躁得厉害,现在能坐下来就开始神游天外,已经是一种长足的长进了。

    可也不敢同谢危顶嘴。

    她咕哝:“谢先生高升,多成了掌院学士,比我爹都厉害了,学生替您高兴。”

    这段日子她嘴还怪甜的。

    只是此事于谢危而言却没面上那么简单。

    借奉宸殿中为乐阳长公主讲学的这几位先生清洗翰林院,实在是情势所迫,便是做得再无痕迹,为有心人注意也难免觉得他工于心计,急功近利。

    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若有时间,他可以做得更不着痕迹,可玉如意一案越查越紧,腥风血雨不日便将到来,他再不握着点什么实在的权柄,焉知不会失去对全局的掌控?

    谢危并不解释,只垂了眼帘,道:“宫中用纸皆有定例,颇有忌讳处。你那边内务府送的都是冰翼纸和白鹿纸,前些日我给你的那页却是宫里澄心堂储的纸,明日你来记得带了放回我处,免得叫人见了生事。”

    这样小的细节他都要注意,也不怕操心太多将来头秃?

    不过姜雪宁也知宫中一言一行都要慎重,腹诽归腹诽,这件事却是记在了心里。

    喝过茶,外面有个面生的小太监来给谢危送邸报。

    她见那太监似乎有话要讲,便躬身辞了谢危从偏殿里出来。

    回仰止斋的时候,只见着慎刑司的人从内宫的方向拖了好几名塞了嘴的太监经过,个个身上带伤,奄奄一息,一看便知是受了酷刑,不知要怎么发落。

    姜雪宁便不敢再看,埋头顺着宫墙脚下走过。

    山雨欲来的气息忽然就笼罩了整座宫闱。

    但她想仰止斋中都是伴读,该与如意案扯不上关系。

    谁知道就是这一晚,众人都坐在流水阁里温书的时候,一名持着拂尘的太监阴冷着一张脸,竟带着浩浩荡荡一帮人闯进了仰止斋,手一挥便道:“都给咱家仔细搜!”

    一帮伴读大都没有见过这样吓人的场面,一时惊慌失措。

    姜雪宁也意外极了。

    她可不记得上一世如意案的时候有人来搜查过仰止斋。

    还是萧姝尚显镇定,也或许因为姑母便是太后,所以格外有底气,只向那太监问道:“敢问公公,这是出了什么事,又是要搜什么?”

    那太监是新任的内宫总管太监汪荃。

    他对萧姝倒是恭敬,还了一礼,笑起来道:“想来诸位伴读都听过了风声,前几日内务府里竟有人敢在献给太后娘娘的玉如意上刻谋逆之言,惹得圣上盛怒,这几日连番追查,清理了不少人。但也不知宫中藏污纳垢如何,这仰止斋也是宫中一处居所,咱家依圣上口谕与太后娘娘懿旨,例行来搜上一搜罢了,还请诸位不必惊慌。”

    话虽是如此说,可他带来的那帮人搜查时却不见半分客气。

    瓶瓶罐罐都掀了个底儿朝天。

    凡有书籍文字也要一一看过。

    姜雪宁瞧着这架势便是眼皮一跳,忽然想起那页澄心堂纸还被她压在匣中,不由有些担心起来。

    没一会儿众人的房间都搜过了。

    大多都报没问题。

    众人皆松了口气,只道是此案例行搜查罢了。

    可就在她们刚将心放下来的时候,一名搜查的太监匆匆从廊下走来,手中捧了一页纸,递到那汪荃的手中,然后附耳上去低声说了什么。

    汪荃一见那页纸上之所写,便道一声:“好哇!”

    他抬起头来扫视众人,只问:“哪一位是姜侍郎府上千金?”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落在姜雪宁身上。

    隔了一段距离姜雪宁看不清那太监拿的是什么,只以为是谢危先前给她的那页澄心堂纸,便想该来的躲不了,怕要费一番心思解释。

    于是站了出来,回道:“我是。”

    那汪荃上下打量她两眼,冷笑一声:“好胆子,敢做敢当!来人,把这乱党给咱家抓起来!”

    乱党?!

    姜雪宁瞳孔剧缩,一时没反应过来,已被两旁的小太监按上来扭住了手。

    她不敢相信:“公公血口喷人,臣女如何成了乱党!”

    汪荃只将那页纸向她一翻。

    哪里是谢危那页澄心堂纸?

    是一页在宫里再常见不过的白鹿纸,上头用笔写着两行字:三百义童,惨死何辜?庸帝无德,敢称天子!

    这一刻姜雪宁遍体生寒。

    仰止斋里人影幢幢,灯火煌煌。

    她转过脸来,看着昔日与自己同为伴读此刻也同立在此处的其他人,竟觉得来搜查的那些太监们提着的灯笼太晃眼,照在她们的脸上,都一片模糊,叫她看不分明了。

    ※※※※※※※※※※※※※※※※※※※※

    她是真没想到,会有人将这种后宫争斗中最阴私最下作的手段, 用到她的身上。

    上一世姜雪宁出嫁便是临淄王妃, 沈玠后宅中也干净;入宫初期,她地位稳固, 执掌后宫, 谁敢害到她面前来?直到后来萧姝入宫,她才真正开始面临强有力的危机。

    可后位之争从来都不是后宫之争。

    她与萧姝都知道后宫这点手段影响不了大局, 很不入流,所以争斗角力的重点都放在前朝, 没有那些小手段阴损毒辣,却更为腥风血雨, 更为残酷。

    却没想, 上一世没有经历过的,这一世都给她补上了。

    姜雪宁忽然觉得嘲讽至极。

    但转念一想,旁人想要害你, 自有千万般的手段害你, 想没想到,这一遭劫难都是会来的。

    身陷于突如其来的危局中, 她身上反而沉下来一股极致的冷静。

    姜雪宁收回了那扫视众人的目光,望向了拿着那页纸的汪荃, 道:“这不是我的东西。”

    汪荃一声冷笑:“从你屋里搜出来还不是你的?”

    姜雪宁淡淡道:“若以汪公公此言, 我屋子在宫内, 这一页纸是从我屋里搜出来的, 便是从宫里搜出来的。该算在谁头上?”

    “强词夺理!”汪荃没想到她死到临头了竟还变得伶牙俐齿起来, 当即大怒,“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今日非要叫你知道知道宫里不是你能肆意胡为的地方!把她押走!”

    姜雪宁却忽然冷声质问:“你有什么资格押走我?!”

    周围所有人初时都是有些惊吓,听见姜雪宁这一句竟是公然与汪荃叫板,都不由露出惊恐的神情来,以为她是疯了:汪公公可是内宫总管啊!

    汪荃自己也没想到她竟说自己没资格,不由轻蔑地笑一声:“此次搜查乃是太后娘娘下的旨,早说过了宫中可疑人等一律抓起来!别废话,先押她回慎刑司,等太后娘娘明日处置!”

    姜雪宁却道:“我不是宫里人。”

    她的声音太过冷静太过平淡,以至于带了几分摄人的森然,本要将她押走的小太监们都是一愣。

    汪荃也懵了。

    姜雪宁定定地看着他道:“我入宫是为长公主殿下伴读,是朝廷三品大员姜伯游家的嫡次女,既不是妃嫔,更不是宫娥,慎刑司要押我,我一介弱女子自难反抗。但也请汪公公掂量清楚,若事后证明我清白无辜,却偏在慎刑司中有什么三长两短……”

    慎刑司她怎能不知道呢?

    活人进去交掉半条命。

    如今连自己的屋里都搜出“反贼”的东西来,等进了慎刑司,天知道会是什么光景!若受点伤,破点相,便是安然出来又找谁去说理?

    所以此地她是万万不能去的。

    汪荃在这宫中也算是浸淫多年了,帮宫内不少说得上话的主儿办过事,有些手段他心知肚明。

    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好不容易等到内务府那帮人倒霉了,轮到他上位,便想借此机会在太后娘娘面前好生表现一番,是以才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但姜雪宁说得对。

    这可不是一点背景都没有的宫娥太监,而是户部侍郎的千金。

    她要真是逆党那没什么好说的,扔进慎刑司也就扔进慎刑司了;可万一这背后是神仙打架,他却二话不说把姜雪宁关进去了,出个万一,神仙们高高在上不会出事,要背锅的可是他自个儿!

    汪荃也不傻,脑筋一动便也转过弯来了,只眯起眼睛来看姜雪宁,像条蛇似的:“好!咱家为太后娘娘办了这么多年的事儿,还是头一回见着姜二姑娘这样的硬骨头!这可是你自己说不愿去慎刑司的,又觉着咱家没有处置你的权力,那咱家便对不起了。”

    他一摆手,竟叫人将姜雪宁松开了。

    姜雪宁站着不动。

    汪荃又一招手,点了旁边一名小太监来,道:“去,给慈宁宫那边通传一声,就说搜着逆党证物,人是给长公主殿下伴读的,却负隅顽抗,不肯暂就慎刑司羁押,请太后娘娘裁夺。”

    小太监领命急匆匆奔了出去。

    汪荃便意味深长地一笑,走进来竟在左排一把圈椅上坐下了,扫看周遭花容失色的众伴读一眼,只道:“诸位也别害怕,都坐下呀。”

    众人哪个敢坐?

    听了汪荃这话非但没坐下,反而在这堂中立得跟规矩,头也埋得更低了。

    唯独姜雪宁搭下眼帘,面无表情,轻轻一拂方才被人抓皱的袖子,直接在汪荃对面坐了下来。

    众伴读简直目瞪口呆。

    方妙眼皮跳个不停,只道姜雪宁今日别是出错什么药了。

    姜雪宁却没看她们一眼,甚至还端起先前没喝完的一盏茶来,从容地饮了小半盏。

    过了不到两刻,先前去的那小太监便奔命似的跑了回来,气喘吁吁道:“汪公公,太后娘娘有话,着您立刻押人往慈宁宫,娘娘要亲自询问。另外仰止斋中伴读都要跟随前去,以备太后娘娘讯问。”

    汪荃便道一声:“好。”

    姜雪宁这时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其余众人:她们一听说自己也要去慈宁宫受询,大多惊慌起来,胆小者如姚蓉蓉、尤月瑟瑟发抖,几乎站立不稳;姚惜、方妙等人也是面露忐忑,强作镇定;唯有萧姝,照旧是所有人中最镇定的一个,闻言只是轻轻皱了皱眉。

    汪荃这时候倒对姜雪宁礼遇半分了,还朝她摆手,却是皮笑肉不笑:“姜二姑娘,请吧?”

    姜雪宁心想,两刻也差不多了。

    她放下茶盏起了身,也不用两旁来人押着,自己便抬了步迈出门去。

    天色已暗,宫中各处上了灯。

    然而一点人声都没有。

    一行人走在路上显得压抑而死寂。

    此刻的慈宁宫中却已灯火辉煌,正殿高处坐了面容发冷的萧太后,闻讯而来的郑皇后低头坐在她下面,时不时抬起头来向宫门外望去。

    郑保则垂手立在她身后。

    终于,人来了。

    若忽略略显肃杀恐怖的气氛,此刻的场面与姜雪宁等人刚入宫时来请安实在看不出什么差别。

    众人齐声请安下拜。

    萧太后却是满面阴沉,连萧姝她都没叫起,只向下面汪荃伸手。

    汪荃便立刻躬身上来,将那一页从姜雪宁房中查出来的“逆党之言”递至她手中,禀道:“奴按太后娘娘懿旨,在宫中清理搜查,尤其是近来入宫之人,今日查到仰止斋时,便从姜二姑娘的房中搜出了此物,压在书案上一本书里,若非仔细翻找,只怕放得隐蔽也未必能发现。”

    这几日来,萧太后对这纸上所言已经不陌生了。

    她没有与上次乍见玉如意一般盛怒。

    但这种平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危险。

    她甚至还笑了一声,只道:“妖言惑众都惑到宫里来了,了不起。姜雪宁,哀家问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老妖婆还跟上一世一样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人定罪。

    姜雪宁熟知她德性,实在不觉得意外,只不卑不亢地再行一礼,道:“臣女不过闺阁一小小女子,怎会与乱党有所勾结?且这纸上字迹分明不出于我手,今日来臣女在奉宸殿中所写之字,可用以对照。请太后娘娘明察,臣女虽不知这一页纸是如何到了臣女房中,可绝非臣女所为。”

    萧太后道:“你倒推得干净。”

    姜雪宁道:“清者自清,臣女无愧于心。”

    “……”

    萧太后忽然发现,这姑娘此刻的姿态与她第一次入宫来请安时,可十分不一样。

    她掐着那一页纸,目光却沉了下来。

    停顿了有一会儿,才道:“你父亲是姜伯游?”

    姜雪宁看着萧太后这架势便知不对,心头一凛,答道:“是。”

    萧太后便道:“那你们姜府与勇毅侯府该走得很近,交得不错吧?毕竟空穴不来风,你同燕临就差谈婚论嫁了。”

    姜雪宁悚然一惊!

    她豁然抬首直视着萧太后,却清楚地看见了她眼底骤然划过的狠辣!

    萧太后把案前的玉盏都拂了下去,厉声道:“来人,把她拖下去庭杖,打到她招认为止,看她嘴硬还是杖硬!”

    到这一刻,姜雪宁终于确认——

    勇毅侯府出事了!

    谁人陷害于她尚且不好说,可萧太后这般作为却是要将一切与勇毅侯府有关之人都置于死地啊!

    老妖婆就是老妖婆!

    姜雪宁上一世是死过的,被这连番的事情逼到绝境,反倒豁出去了,再没有半分的畏首畏尾,竟直接把头上的金簪拔了下来攥在掌中,冷声厉喝:“谁敢动我?!”

    左右来抓她的小太监都被她这声震得一悚。

    再见她那金簪握在手中,前一刻对着他们,下一刻却比在了自己脖颈,差点没吓出一身冷汗!

    姚蓉蓉等人更是惊声尖叫!

    诸位原本同她一道来的伴读几乎全都慌忙朝后退去!

    便连萧太后都未见过这种悍然场面,受了惊吓:“大胆,你干什么!”

    姜雪宁却知今日情形已凶险到极点。

    这般的境地将她心性中那一股久埋的戾气激了出来,更不用说她上一世便看不惯这老妖婆!

    控制着自己仅存的那分理智,姜雪宁盯着萧太后道:“本朝律令,后宫不得干政!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固然是六宫之主,母仪天下,可雪宁非宫中之人,若依律令,牵扯逆党一案,当由前朝来查!且雪宁乃是大臣之女,一应权贵官司要么报由锦衣卫收入诏狱,要么告至刑部清查会审。太后娘娘仅凭这一张纸便要对臣女用刑,臣女倒不怕受刑受苦,只担心太后娘娘落得屈打成招的骂名,使前朝文武大臣不安!”

    说这番话时,她手极稳。

    那根金簪最尖锐的一端一直对准自己的脖颈,若有人胆敢此刻来靠近她,立时便要血溅当场!

    萧太后经历过两朝沉浮,也知道一位大臣之女若这般不明不白死在宫中将是一件棘手之事,便是能敷衍过去,只怕前朝也未必有人肯罢休。

    姜伯游痛失一女,焉知不做出什么疯狂事来?

    她原是想严刑拷打使姜雪宁招认出东西,倒不想她如此烈性,口中虽未言,手上却以死相胁,更抬出朝廷律令来压她!

    近日来宫中皆传皇帝要立弟弟临淄王为皇太弟的事,但也并未排除其余藩王被立为储君的可能,皇帝的心思似乎还没完全定下。

    若藩王成储君,萧太后这太后也就只剩下面上光鲜,毕竟藩王非她所出;

    但若是沈玠被立为皇太弟,这依旧是她亲生的骨肉,她自然还是最显赫的皇太后。

    她自然是想要沈玠被立为储君。

    可她那当皇帝的儿子却未必这样想。

    萧太后虽觉沈琅平日也对自己孝顺,可天家无血亲,但凡与龙椅有关的事都甚是微妙。

    她听完姜雪宁那番话后,却是想得比这番话本身还多。

    足足有好一会儿没说话,她才陡地笑一声,竟是忽然放松了身子,又坐回那高处的宝座上去,只道:“好一张巧舌如簧的嘴,不过你说得也对。既然你是大臣之女,宫中之刑自不能加之你身。哀家便如你所愿!”

    她眼底藏着一分阴冷的残忍,只向汪荃道:“着人去刑部衙门,这几日他们该通宵忙着,还没回府,人在便把陈瀛给哀家叫来!”

    勇毅侯府一案便是陈瀛出了大力气。

    这人识相得很。

    无非是多做一场戏的功夫,萧太后也不在乎这一点时间,只是说完了却看向姜雪宁道:“陈瀛担任刑部侍郎不到半年,已审结了众多大案,他来定不冤枉了你!”

    姜雪宁却并不敢放松半分。

    她的目光不动声色地向郑皇后所在的位置转了一圈,看了郑皇后身后侍立的郑保一眼。

    这时汪荃的目光也落在了郑保身上。

    他十分自然地向郑保摆了个“去”的手势。

    姜雪宁便慢慢搭下了眼帘——

    宫中便是如此。

    内宫之中竟然有案子要劳动刑部,且又与逆党有关,兹事体大,绝不会派一般小太监前去。

    所以殿中再不会有比郑保合适的人。

    但愿他敏锐些,领会自己的意图吧。

    派出郑保后,整个慈宁宫中便静了下来。

    萧太后这时才看了萧姝一眼,叫她起身来自己身边,也叫其他人起身。

    只留下姜雪宁一人放下了金簪,伏地跪着。

    快马出宫到刑部衙门不需花上多久,得了太后懿旨急诏更是马不停蹄。

    小半个时辰后,郑保便带了人回来。

    姜雪宁已跪得双腿没了知觉,情知最难过的一关要到了,也知陈瀛是名酷吏,老妖婆敢让他来必定是有所依仗,是以自己若真落到他手上,下场必定更为凄惨。

    她微微闭上眼。

    只听见几道脚步声从她身旁经过,然后是给萧太后请安的声音——

    “臣刑部侍郎陈瀛,拜见太后娘娘,给太后娘娘请安!”

    “平身。”

    姜雪宁的心冷了几分,强迫着自己不要颤抖。

    接着便听萧太后的声音响起。

    竟是带了些许疑惑:“同你一道来的是谁?”

    那人立在陈瀛斜后方,一身玄黑官袍,纵有赤红云雷纹压在边角,亦难减一身冷刻寡淡,只敛目平静地道:“微臣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张遮,拜见太后娘娘。”

    “……”

    这一刹那,姜雪宁脑海里轰然一声响,如洪水决了堤,却将周遭一切存在都泯灭。

    抬起头来。

    便看见了那道正立在斜前方的身影,清冷瘦高,恍如隔世。

    ※※※※※※※※※※※※※※※※※※※※

    不,是真正的“隔世”了。

    上一世自张遮入狱后, 她便再也没能见过;这一世也只上回在层霄楼的雨夜里, 短短一窥,未能细看。

    如今此人竟近在咫尺。

    她从低处看他背影, 越发显得高峻沉默, 便是向着高坐殿上的萧太后俯首行礼时,脊背也挺得笔直, 自有一派朗朗的风骨。

    有那么一刻她险些泪落。

    尽管不知道张遮为何会出现在此处,心里也清楚他此刻必定不认识自己, 可只需他站在这里,立在她的前方, 这世间所有的纷扰与危险好像就忽然散去了, 只余下一派令人平和的安然。

    像一个慵懒的雨天。

    而看雨的人则在被喧嚣包围的一隅里,享受短暂的安静。

    曾经她总抱怨老天待自己太薄,给了自己很多, 又拿走了更多;但此时此刻, 却对天上的神明怀有万般的感激。

    感念祂们,又使她与张遮相遇。

    姜雪宁微微闭上了眼, 唇角却弯起了一点清浅的笑容,便是此刻身在万般的危险之中, 也浑不在意了。

    内宫与外朝从来分开, 若无特令更不许外臣到后宫来。

    如今虽然是要查的事情关系重大, 且还是太后娘娘亲自发话, 可此刻伺候在宫内的许多宫娥女官, 见了陈瀛、张遮二人都藏了点惊慌地低下头去。

    其他伴读就立在姜雪宁不远处。

    众人中家教最严如陈淑仪者,已在此刻退到了距离他们最远的地方;周宝樱却是在听见“张遮”这两个字后瞪圆了眼睛,有些按捺不住兴奋地伸出胳膊肘去捅了捅身边的姚惜。

    可姚惜居然没反应。

    周宝樱纳闷之下回头,只见姚惜怔怔地望着殿中那道挺拔的身影,像是看呆了似的。

    这便是……

    张遮么?

    除了容色清冷、神情寡淡些,哪里有旁人传言的那般可怕?甚至这一身的凛冽,一看也绝非是什么攀附权贵的投机小人。

    立在那儿,就像是一竿青竹。

    而这个人,就是自己未来的夫君。

    姚惜的眼底忽然就迸射出了更强烈的神采。

    直到周宝樱又碰了她一下她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方才盯着张遮看了多久,顿时面上飞红,有些赧颜地低下头去。

    殿上高坐的萧太后却是皱了眉,觉得张遮名字有些耳熟,一时却未记起在哪里听过,只将疑惑的目光转向了陈瀛,道:“哀家不是只宣了你一人来吗?”

    陈瀛是酷吏,却偏一身不经心的闲散。

    目光微微一闪,他恭敬道:“回太后娘娘,张遮张大人乃是近来调任到刑部,才没半个月就已处理了江西清吏司积压了大半年的刑名之事,乃是个中一把好手。今日宫中着人来传您懿旨时,张大人也正好未曾离开,下官一想也不知宫中之事是否棘手,所以才请张大人同来,有他与下官一同查明,也可更好地为太后娘娘办事解忧。”

    他这样一说,萧太后便明白了:“总归是个查案的本事人。如此,便依你所言。自前些日那玉如意上出现忤逆之言,哀家与皇帝下令在内宫中清查一番,方才知道这宫中藏污纳垢,早已不知渗进多少奸邪之辈的耳目。你二人现在便好好地查上一查,看看背后是什么小人在作怪!”

    说罢她的目光从姜雪宁身上扫过。

    陈瀛便顺着她的目光看了姜雪宁一眼,想起入宫途中谢危派人递来的话,又琢磨了一下萧太后此刻对此事的态度,深觉棘手。

    还好他机警,早料这趟差事不好搞,干脆带了张遮来。

    此人性硬情直,眼底除了查案治律就没别的事儿,把他推在前面,便是往后各方角力再出点什么事,也有他挡上一挡,不至于就祸到自己身上。

    陈瀛想着,应了声“是”,随后便看向萧太后左右:“敢问今日一案的物证现在何处?”

    萧太后一摆手。

    那内宫总管汪荃立刻便将先前放到漆盘里的那页纸呈给了陈瀛。

    陈瀛拿起来看了一眼,皱了皱眉。

    但他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

    片刻后便将这页纸递给了旁边的张遮,道:“张大人也看看。”

    白鹿纸。

    普通信笺尺寸。

    字是端正的楷体。

    张遮搭着眼帘,接过来一看,那隐约清冷之感凝在他眉睫,随他轻一敛眸的动作颤散开,便道:“字迹大小体例都与前些日青海玉如意上所刻一般。”

    没有起伏的声音,显得格外冷冽。

    他需要竭力地控制着自己,才能不往身后看去,才能不去回应那一道暌违已久的视线。只是心中终不免打了道结:如今她连皇后都不是,怎也同这件事扯上关系?

    陈瀛道:“那这东西在谁那里,谁便与乱党有关了?”

    张遮看了陈瀛一眼,情知此人是酷吏,且向以自己利益为上,这会儿该是不想参与进这烂摊子的,但也并不出言拆穿,只是道:“未必。”

    萧太后眉头一挑:“未必?”

    陈瀛不作声了。

    张遮不卑不亢平静地回道:“与乱党有关之事本就错综复杂,律令有言,无证不罪。单有一页纸尚不能定罪,还需查清原委,方能断言。”

    萧太后忽然就感觉到此人似乎与朝廷中其他官员很不一眼,这说话的架势像极了朝中那些不给任何人面子的言官、直臣。

    这种人向来是最难相与的。

    她眉间不由阴沉了几分,但又想是陈瀛带了此人来,所以没有发作,冷冷道:“那你要怎么查?”

    张遮垂眸凝视这页纸上所书四句逆言,只问:“此物是从谁处抄来?”

    这是明知故问。

    但众人也都清楚这是衙门里查案时例行要询问的。

    汪荃便站了出来道:“是咱家带人亲自去查的,在仰止斋,从为长公主殿下伴读的户部将侍郎家的二姑娘房中查出,放在案上一本书中。”

    张遮道:“什么书?”

    汪荃一愣,下意识向角落里一名小太监看了一眼。

    那小太监会意上前,但回答时却有些尴尬:“回大人话,小的不大识得字,就知道那书皮上是四个字,只认得一个‘话’字。”

    张遮顿时皱了眉:“没把书一起拿来吗?”

    陈瀛也不由撇嘴。

    但没想到此刻却有一道格外冷静的声音从他们背后响起:“是《围炉诗话》,臣女的书案上只放着那一本,且在汪公公带人来搜查前一个时辰,刚刚读过。案上其余都是笔墨纸砚,是以记得清楚。”

    众人一怔,闻声后都不由转过头去。

    姜雪宁却只看向了张遮。

    张遮沉默。

    她跪久了,也累了,素知张遮是如此脾性,也未多想,转头便向萧太后道:“太后娘娘,既然刑部来的大人都说了‘无证不罪’,可否请您恩旨赐臣女起身?臣女自小体弱,久跪气血不畅,若一时晕厥过去恐难受询,只怕耽搁案情。”

    萧太后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后,又当了这几年太后,连当年平南王谋反打上京城她都熬了过来,见过这世间千般百般的人,可还从无一人敢像姜雪宁一般放肆!

    看这架势,她一旦不答应,她立刻就能倒下。

    真真刁钻!

    只是萧太后也深知忍她一时看她还能蹦跶多久的道理,倒不太同她计较,竟装出一副好说话的模样道:“瞧哀家,都忘了,你先起来吧。”

    姜雪宁当然知道这老妖婆装出一副好人样,但这恰恰是虚伪的人的弱点,毕竟人前要装装样子,哪儿能说“不”呢?

    那可没有什么母仪天下的风仪。

    心里这般讽刺地想着,她便用手撑了一下地面,想要起身。

    不远处就有宫人,可谁也不敢上前来扶她。

    姜雪宁跪久了双腿早已僵麻。

    凭着自己艰难站起身时,几乎都没知觉,只是很快血脉一畅又跟针扎似的,她差一点没站稳就摔了下去。

    这一瞬间,张遮看着,手指颤了一下。

    用力攥紧,克制住下意识要去扶的习惯。

    他注视着她在自己面前身形摇晃不稳,在偌大的慈宁宫里显得孤立无援,硬是凭着自己的力量站稳,然后俯身去轻轻用手锤着小腿和膝盖,缓解久跪的僵麻。

    竟觉不好受。

    低下头的那瞬间,姜雪宁是感觉到了一点莫名的委屈的。

    甚至有些荒凉。

    可一转念便将这种情绪从心中抹去了:世上谁人不是踽踽独行呢?何况张遮现在可不认识她。

    她感觉到自己双腿的知觉渐渐恢复,才重新起了身,向张遮躬身一礼,道:“请张大人明察,这一页纸与臣女绝无关系,也非臣女字迹。”

    张遮当然知道不是她。

    可眼下难的是如何证明不是她。

    他停顿了片刻,才能以寻常的口吻回问:“不是你的字迹?”

    姜雪宁想说,仰止斋和奉宸殿中都有自己写过的字,可取来对照。

    但没想到侍立于萧太后身旁的萧姝在此刻开了口。

    她竟道:“姜二姑娘写初写行草,后虽随先生习楷书,可尚如孩童蹒跚学步,断写不成此页字迹。不必取她字迹对照,臣女肯为姜二姑娘作证,此四行字确非她所写。”

    殿下所立的其余伴读都有些惊讶。

    谁也没想到萧姝竟肯在这时候站出来为姜雪宁说话。

    就连萧太后都看了这侄女儿一眼,只道:“那不过是写于人前的字迹罢了,焉知她没有仿写之能?”

    姜雪宁听后却没什么格外的反应,只道:“多谢萧大姑娘。”

    张遮略作思量,便回头继续问汪荃:“汪公公是何时去仰止斋抄查,消息又都有谁知道?”

    汪荃一怔,回道:“咱家未时得太后娘娘之命,从西宫开始查起,夜查仰止斋是酉时正。因兹事体大,咱家也怕完不成太后娘娘托以的重任,不敢提前声张此事,怕奸邪之人得知后有所藏匿,拢共也就咱家与手底下一班忠心的太监知晓,一路都从西宫查起。中间有两个时辰,也许有走漏风声。”

    结合前后,姜雪宁便已知晓——

    若那小太监所言是真,陷害她的人必定是在她放下书离开房间去流水阁后,至汪荃带人来查之前,将这一页纸放入她书中。

    而当时流水阁中,所有伴读都在。

    且不说幕后究竟是谁,动手的必定是在宫中四处走动也不打眼的宫人。

    果然,张遮听后已经问道:“敢问公公,仰止斋中宫人现在何处?”

    汪荃道:“出了这样大的事,已按宫规暂作拘禁。”

    张遮点了点头,又道:“还不够,所有今日进出过仰止斋、从申正到酉正还在的宫人,都当拘禁,以备讯问。”

    萧太后在上面听着已颇有些不耐烦,竟觉这张遮是要为姜雪宁脱罪,一时皱了眉:“张大人这些言语听着怎像是要证明此事是旁人陷害,也不说先讯问最有嫌疑之人?”

    张遮脸上神情都没动一下。

    他向来是谁来也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只道:“太后娘娘稍安勿躁,若要证明此物与……姜二姑娘有关,并不困难。”

    陈瀛在旁看着,虽则官阶更高,可隔岸观火,愣是半天不说一句话。

    直到此刻才道:“张大人有办法?”

    张遮再次垂眸看了这页纸一眼,指腹轻轻压在其边角,平淡道:“诸如伴读入宫之初在宫门前一要验明正身,而要查过所携之物,所以若非姜二姑娘买通了当时检查的太监宫人,此页作乱妖言便该出自宫中。宫中一应纸品皆有定例,不许私以火焚,便有用过也收在一处,管之甚严。仰止斋乃是伴读所居之所,这一页纸乃是宫中所用之白鹿纸,送到多少,内务府处该有记录。太后娘娘怀疑此言乃是姜二姑娘写成,与玉如意一案有牵扯,不如下令调内务府用度账册,再查仰止斋中纸数。若姜二姑娘之纸数对不上所发,却少些许,此罪之嫌疑便要添上五分。”

    宫中用纸甚严,仿的是内宫中有人私自传话。用过的每一页纸将来都要往上呈交,若审出上头所写什么“不合适”的话,自有人来“收拾”。

    这是前几朝定下的规矩了。

    姜雪宁刚听张遮此言实在惊讶,没想到竟然可另辟蹊径从纸本身查起,初听不觉,可转念细究,又觉这话略显草率,万不是张遮这样谨严的人应该说出的。

    她目光落到张遮手中那页纸上,忽然皱了皱眉:内务府发下来的纸,可不是这般大小。

    旁人乍一听都觉得若要依着太后的意思,去证明是姜雪宁写了这一页,这的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以都觉得大有道理。

    唯独萧姝忽然蹙眉。

    也不知是不是同姜雪宁一般,觉得他此言太过笃定草率。

    但这时汪荃已经眼前一亮,夸赞起来:“这是个好法子。”

    太后也没觉出异常,只道:“无论是不是她,这纸都是要查上一查的。即便不是她,这仰止斋中其余伴读也未必就能脱得了干系。”

    汪荃便主动请命:“奴这就带人去查。”

    张遮却眼帘一搭,道:“仰止斋毕竟是闺秀居所,查纸是细事,既有先前拘禁之宫娥,不如命她们从旁协助,毕竟都伺候过伴读,也知道得细些。夜色将深,下官与陈大人外臣入内宫查案,多显不便,也恐拖得太久。”

    汪荃向萧太后看了一眼。

    萧太后听见张遮这番话,尤其是在听着那“闺秀居所”时忽然想到什么,向那边众多伴读里立着的姚惜看了一眼,变得似笑非笑。

    只道:“按张大人说的办吧。”

    女儿家的住处精致却多有私隐之处,由得一帮太监胡乱翻那哪儿行?

    许多伴读一听由宫娥从旁协助,面色才好了些。

    周宝樱更是向姚惜挤眉弄眼。

    姚惜一张脸顿时全红了,倒有些没料着张遮面上看着如此冷硬的人,竟有一颗如此妥帖细致的心。若只是为了查案,叫太监去查也一样,何必提议让宫娥去?

    必然是因记挂着自己。

    该是看了她的回信了吧?

    姚惜一时觉得人都浸进了蜜里,没忍住推了周宝樱一下,让她不要放肆,唇边羞涩的笑却是压都压不住。

    姜雪宁漠然垂首立在殿中,倒没什么反应。

    去仰止斋查纸和去内务府查数的人分作两批,该要好一会儿才回。

    殿中一时安静。

    不过没等上多久,外头忽然传来高声的唱喏,在外头禁宫重重的夜色中传开:“皇上驾到——”

    众人耸然一惊,顿时齐齐朝着宫门的放下拜下。

    唯有萧太后坐在殿上没动。

    很快一道身着玄色绣金云龙纹便服的身影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已登基近四年的皇帝沈琅,比胞弟沈玠显得瘦一些,脸色有些苍白,眼下也有些乌青,五官倒是很像,只是隐隐透着点病气。

    进来看见慈宁宫中情况,他薄薄的眼皮便动了一动。

    也不叫众人起身,他先在唇边挂了一抹笑容,上前同萧太后请过了安,才一回首叫众人起身,问道:“先前得闻慈宁宫奏报,大体知道出了什么事。陈瀛,查得怎么样了?”

    姜雪宁上一世随沈玠见过这位“皇兄”许多次。

    她与沈玠大婚那一日,沈琅还亲临王府来吃了酒,深夜才回宫。

    只是沈琅这皇帝身体似乎不好,后宫众多,膝下却一直无子,原还叫太医看看,后来连太医都不看了,约莫是药石无用。

    后来更是……

    不明不白就死了。

    姜雪宁听着这短命鬼的声音便眼皮一跳,知道既是这人搞出了勇毅侯府一桩惊世奇冤,也是这人枉顾兄妹情义,送了沈芷衣去鞑靼和亲。

    陈瀛上前道:“正查到关键处,已令人去仰止斋与内务府和对纸数。”

    沈琅抬手:“那页纸给朕看看。”

    张遮眼帘一闪,便将原本放在自己手中那页纸转交给沈琅身旁伺候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新义,此人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却生得一双鹰隼似的眼,甚是精明模样,但对着沈琅却是毕恭毕敬。

    沈琅将那页纸拿过来一看,一张脸立刻阴沉欲雨。

    王新义立刻道:“圣上息怒,乱臣贼子妖言惑众罢了,不日便将连根拔起,为此气着龙体不值当。”

    沈琅也不说话,目光落到了下方。

    姜雪宁偶一抬头就触到了那目光,竟是阴冷压抑,更透出一种深沉的审视——这是为多疑的帝王,也是位狠心的帝王。

    自沈琅进殿后,整座慈宁宫再无一人乱动半分。

    个个规矩地立着。

    殿上只余下萧太后与沈琅说话的声音,偶尔沈琅还会问一问近日来京城之中是否有天教或平南王一党余孽流窜。

    光听就知道,近来京城不太平。

    姜雪宁只是人在宫禁之中感受不到罢了。

    她心中凛然。

    又过了一刻多,先前带太监与宫娥们前去查仰止斋纸数的汪荃才回了来,满面惊惶,朝殿上一跪,便震声禀道:“启奏圣上,回禀太后,奴奉命查仰止斋纸数,核得内务府共拨白鹿纸十六刀,又有长公主殿下授意为伴读姜雪宁添白鹿纸一刀,冰翼纸一刀,可在其房中奴等将已用和未用之纸细数,冰翼纸无差错,白鹿纸却只七十四张!”

    宫中定例,白鹿纸一刀二十五张。

    内务府一人拨了一刀,长公主又添了一刀,该有三刀共七十五张才对,姜雪宁房中少一张,而那写有逆党之言的纸正是白鹿纸,这说明什么?!

    沈琅面上一动,勃然大怒。

    萧太后更是豁然起身:“好啊,现在证据确凿!你姜雪宁巧舌如簧,倒是说说,少的那页纸去了何处?!”

    姜雪宁心底一嗤,岿然不动。

    张遮便是在此时躬身一拜,连眼皮都没掀一下,只道:“还请圣上与太后娘娘稍安勿躁。”

    沈琅前阵子看见他就头疼,如今又见他出来说话,声音便颇不耐烦:“张遮你又有什么事?”

    张遮道:“还请圣上,传方才协助核纸的宫人进殿。”

    沈琅皱眉:“又弄什么玄机?”

    张遮平淡道:“核纸数对不上,一有可能确是姜二姑娘事涉其中;二有可能是核对的人有问题。还请圣上宣他们进殿,一一搜身,排除众人之嫌疑,方可言姜二姑娘问题最大。”

    陈瀛是机敏之人,听这句话,陡地明白了他先前看似草率之言,都是何用意,心底忽然生出了几分隐隐的忌惮。

    他乃是刑部侍郎,自不愿让张遮抢了风头。

    当下便跟着道:“虽有玉如意一案在前,但已查明乃是内务府里混有逆党,或被人收买。姜二姑娘算起来不过一伴读,弱质女流,却因勇毅侯府之故确无法排除涉事嫌疑,可谁人行事能够疏忽至此,在明知宫内严查且有玉如意一案后还将这写有逆党妖言的一张纸放在身边?实在不合常理,只怕是有人要借事陷害。下官等已在先前设局,引蛇出洞。还请圣上依张大人之言,宣太监与宫人上殿。”

    沈琅的目光又在姜雪宁身上打转,末了终于道:“宣在殿门外,一一搜身!”

    那些个宫娥太监原都在宫外。

    此刻听得要搜身,泰半都有些慌张,但唯有一名身着杏黄衣衫的宫娥吓得面无人色,抖如筛糠,几乎站都站不住了。

    负责搜查的人看她可疑,立刻将她抓了出来。

    那宫娥哭喊起来:“不是奴婢,不是奴婢……”

    然而下一刻便从她衣内搜出了一页叠起来的纸,上头还留了些笔墨痕迹,仔细一分辨,正是白鹿纸!

    外头搜查的太监得了此物,立时送入殿内。

    汪荃大怒,完全没想到竟有人胆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手脚,骂道:“真是吃了豹子胆!小贱蹄子不知深浅!说,这纸你从何处拿来?!”

    宫娥已软归作一团,慌张的眼神在殿上四处乱转。

    她方才只听人说要核对纸数,便想起姑娘只叫她往姜雪宁屋里放纸,却没有拿出一张纸,唯恐落下破绽,不能陷害成功,怕被姑娘责斥,所以方才回仰止斋时,才会冒险偷藏一页纸起来。又因没用过的纸都是整齐放在一起,直接由太监们数了,轮不到她来,是以才从角落里悄悄收了这张沾过墨的。

    然而上面有字迹,该是姜雪宁所写。

    如此反倒证明了这纸是她从姜雪宁处偷来,根本无法辩解!

    她只晓得往地上磕头,人走到绝境便豁出去了,干脆哭起来,道:“奴婢有罪,奴婢有罪!是奴婢前几日洒扫房间时看这页纸才写了一两笔,因知纸贵,又知姜二姑娘奢靡不会再用,所以一时鬼迷心窍收了起来,也想留着自己练一练字,写满了再放回去,也无人知晓。但没想到今日会牵扯这般大事,奴婢怕得很,刚才也不敢说……”

    额头磕红了。

    可所有人都冷冷地看着她。

    张遮踱步至她面前,眼帘略略一低,竟从自己袖中取出了几页纸来,搁在这宫女面前:“也想自己练练字,想必是识得字了。那你不妨念念,这写的都是什么?”

    那宫女就跪在姜雪宁身边一点。

    姜雪宁一转头也能看见那几页纸,只是瞥一眼就认出那竟是最近的公文——张遮这随身带着公文的毛病,原来也是这么早就有了吗?

    会入宫的大多都是家中贫苦,走投无路才将人送入宫来,做宫娥,做太监。

    所以基本都是不识字的。

    唯有久了,到女官到管事太监这些,才能略识数言——连长公主读书都要被一帮糟老头子诟病,出身寻常的女子哪儿能识几个大字?

    这宫女惊慌之下,是没找到没破绽的理由。

    姜雪宁唇边挂上淡淡的笑,只望着那宫女道:“上头写的是《诗经》里的《蒹葭》,我可不骗你,会吗?”

    那宫女盯着她,恨得颤抖。

    姜雪宁回视着她,依旧在笑:“如果不是此刻有人看着,我早两巴掌扇你脸上,好问问是哪个蠢主子养了你这样的废物。”

    张遮听着,低了眼帘。

    以前差不多的话,他曾听闻过的。

    那时是他看不惯她跋扈。

    后来她当着他时便总收敛两分,可却偏要说出来,让他知道她不高兴……

    话姜雪宁是笑着说的,可目光却一片森寒。

    说完话便转过脸来向仰止斋中其余伴读看了去,也看向站在高处的萧姝。

    然后才返身向殿上道:“真相虽未水落石出,可这宫女若无害人之心,也不会中了张大人所设之局,故意藏匿起一页纸欲以此陷害于臣女。小小一介宫女,与臣女无冤无仇,背后必定有人主使,望圣上明察秋毫,为臣女主持公道!”

    直到这时,众人才全明白过来:原来张遮几句话已设好了一个局。之所以要故意让宫女前去协助,便是要所有有嫌疑之人进到仰止斋,去填补那陷害的“破绽”,是故意给陷害者机会!只要动手,仓促回来时又不及处理,更不会想到这里还有人等着查个“人赃俱获”!

    姜雪宁之话也有理。

    宫里若无人指使,谁敢冒奇险陷害旁人?

    只是不知背后这主使之人是否便在殿中?若在,眼睁睁见了这宫女跳入张遮所设之局,此人又该是何感想?

    沈琅显然也没料着忽然之间便峰回路转,看着那伏地的宫女,一时没有说话。

    萧太后却是远远认出那宫女身份,眼皮一跳。

    殿下所立众伴读更是惊诧极了,没想到竟然是这小小一介宫女陷害了姜雪宁。

    周宝樱却是想起了什么,有些小心翼翼地看向姚惜。

    姚惜是一脸错愕。

    她望着立在殿中的那道身影,忽然感觉到了一种压抑不住的失落,想起方才自作多情的羞涩,甚至觉得十分难堪:原来提议由宫女们去核查纸数,只不过是为了引陷害之人出手,而不是为了自己这位“未婚妻”……

    沈琅终于开口,问那宫女:“你既不识字,纸上之言尚不识得,便不可能是你独自陷害。背后究竟何人指使于你?”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