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貌美如花的哥哥们与我 > 第4章 沈寻知来了

第4章 沈寻知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兄妹二人也没有着急回到自己家的摊子,高奈还想多看看这镇上的商业发展,

    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营生,章子渊就默默的跟着她。

    他们经过一个又一个摊子,高奈每经过一个摊子或者一个店铺都要看看问问价格,

    遇见脾气好的掌柜和小二她还会与之攀谈,多聊几句,

    就这么一个时辰,高奈把整个集市算是初步摸察了一遍,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肉价几许,粮价几何,绸缎布匹,茶米油盐,方方面面都了解后,

    高奈决定今年秋收时买陈豆子,不拘绿豆还是黄豆,

    到了冬天她用来发豆芽,又能赚一笔。

    而这么一摸察,她发现镇上其实有大鱼,

    只不过这鱼都是死鱼,是从远处运来的,价格也比当地的小活鱼高不少。

    品种也都是鲤鱼和草鱼为主,价格上也有些微区别。

    就小臂长的大鱼,死的鲤鱼三十五文一斤,而草鱼则要四十文一斤,如果这都是活鱼,那么价格就要更高许多了。

    他们镇上最富有的张员外家就建有一个小池塘,里面养着些鲤鱼,但也只是能供自己家里吃而已。

    毕竟鱼的养殖成本大,技术不够的时候损耗更大,

    如果做养鱼生意稍有不慎就会赔本,没有人敢去冒险,

    所以镇上才会出现大半个巴掌大小的鱼,也要二十五文的价格,

    要知道,一斤排骨也才二十五文而已。

    高奈自从前几天赵婶子送那几条鱼,她就惦记着做这个贩鱼生意,

    运输中最难的就是保证鱼要鲜活,本质就是水氧要充足,

    现代有打氧机,但是原始的手段也有,只是古人还不曾发现鱼死亡的原因而已。

    高奈边走边思索,打氧手段她有,

    但是运输要马车,要大木桶,买鱼也要本钱,这些都要不少钱啊,

    而且她现在还不知道哪里可以搞到大鱼。

    想到这里她想起身边人或许知道哪里有大河、码头,

    想到这她也就问了,

    结果也真的得到了答案,

    距桑落镇一天(六个时辰)车程的青鱼镇盛产大鱼,

    因处辽河支脉,水路发达,渔业也发达。

    高奈听此眼睛一亮,这个距离可以啊,

    不知道方法的人运来的鱼肯定会死,但是她的方法可以保证最少活二十四个时辰,

    那就是两天,除去赶路一天,还有一天可以把鱼卖出去。

    这个消息使她振奋,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去贩鱼。

    她低头看看自己瘪瘪的荷包,

    再等等吧,等到书可以出版发行就能有一笔钱了,

    现在是六月二十,那时候能赶上中秋,正好大赚一笔。

    章子渊在她身旁看着她时而斗志满满,时而蔫头耷脑觉得可爱极了,恨不得伸出手摸摸她的小脑袋,

    但他克制住了,不合适,默默的将双手背在身后。

    高奈收拾好心情,拉着章子渊去买家里将来十天的粮食,

    除了必要的,她一点也没买,家里没钱嘛。

    从粮店里出来,章子渊背着一兜粟米,也就是小米,这是最便宜的粮食了。

    哦,之前章家吃的杂粮面不算,

    杂粮面三文一斤,是各种磨的面的混合体,

    粮店里不常有,今天他们就没买到,

    所以买了贵一点的粟米,七文钱一斤,买了十五斤,

    煮粥吃的话,这些章家一家人可以吃十天。

    高奈则是提着一个小布包,

    里面是盐,还是粗盐,三十五文一斤,买了一斤,

    其他的,高奈是一点也不舍得买。

    口腹之欲可以等一家人有点家底了再满足,

    现在她就想搞钱,因为秋收就意味着要交税,

    她家没地不用交土地税,但是他家有人,要交人头税。

    天辰国发达,税收也相对较轻,每年秋季交一次税,土地税三十税一,

    人头税则是十岁以上,六十以下每年每人一两银子,

    不分男女,但官府认定的残疾人、无子女无田地的五十岁及以上老人免税。

    本来这已经算是比较轻的赋税了,奈何章家没有土地啊。

    而且章家所有人都满足收税标准,无一例外,章家每年的贫困也是因此。

    高奈现在很急,急着赚钱,如果到时交不够税家里人就要去服徭役,

    天辰国的徭役会发钱给自愿去的工人,工钱挺高的,三十文一天,包三顿饭,

    所以交不起税的人去要待三十三天,就他家这老的老少的少,

    虽能撑下来,但少不得回来遭不少罪。

    等高奈回到自家的小摊前发现二十个背篓都卖了出去,可以入账四百文,

    这倒是给她一点安慰,好歹每个月除了外祖的工钱,还能有点额外的收入,

    待过去这一段时日,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就好了。

    兄妹几个该买的东西买好,摊子上的背篓也都卖出去了,

    就收拾了摊子走回了家。

    回到家就到了做晚饭的时间,

    兄弟几个没让高奈动手,各司其职的熬药,摘菜,打水、劈柴、做饭,院子里早上晾的衣服也收了回去。

    最小的章子澈打完下手,做饭这里不需要他之后,

    他又和他二哥章子沐给院子里的果树找了一遍虫,

    都收集在一起放在小破罐里送到隔壁赵婶子家喂鸡去了。

    嗯,章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小鸡,

    家里都是小伙子,也没办法做养鸡这精细活,一旦养死了大家都要心疼,索性就不养这些家禽了。

    大家忙忙活活着,收拾的差不多的时候,林老爷子下工回来了。

    一家子今天高兴,把堂屋的大桌子搬到了院里,搬了凳子大家就坐在院子里吃饭。

    吃了饭大家把碗筷撤下去后,桌子也没搬回去,

    章子卫沏了一壶茶,一大家子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日落一边喝着茶。

    高奈也和大家报了一下账:家里一共存款八百三十二文,没有欠债,

    今天买药看诊花了四百六十文,摊位费两文,午饭的十个馒头十文,

    买未来十天家里的口粮花去一百零五文,

    买了一斤粗盐花去三十五文,

    今天一共花了六百一十二文,

    卖背篓进账四百文,总共剩了六百二十文。

    高奈其实也可以不和家里说还有多少钱的,但她觉得以后家里的账还是要算的清一点。

    虽然现在几个少年心里眼里都是妹妹,但未来总要娶妻生子,

    到那时有了自己的小家再来清算家产难免会伤了彼此的情分。

    索性事先就说个明明白白,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对大家都是好的。

    章子渊在高奈报完今天的账之后也说了出版话本子的事,

    众人得知还需等三日也没有失望,毕竟都是读过书的人,这个流程多少都是知道的。

    只要对方肯上报少东家,那这事十有八九就是成了,

    毕竟没有人会拿小事随随便便就去打扰自己的上司。

    谈完正事大家也就安静的喝茶,

    这时候高奈看到院子角落里堆着的一堆干艾蒿,那是端午时家里从山上采下来的。

    每晚入睡前章子渊都会来她的屋子里烧几根熏熏屋子,用以驱蚊,

    但是她这几日还是被蚊子咬了几个包。

    毕竟连着杆一起烧烟有点大,就燃那一会根本没什么作用,真怀念现代的蚊香、花露水啊!

    想到这她让老二章子沐把那堆干艾蒿抱一摞到他们面前,

    自己则是去灶房拿了两个柳条编的大簸箕。

    高奈回来坐下时几个哥哥已经每人手里一把艾蒿了,

    她让大家把干了的艾叶都从杆子上撸下来放到簸箕里。

    这个活也不难,家里所有人都一起动手。

    章子沐一边干活一边说:“妹妹,你弄这些是要干什么啊?”

    高奈:“我要把这些搓成条啊,这样烟会小一点,弄得细一点,以后晚上睡觉也能燃着了,等做成了哥哥你们用就知道了。”

    “对了,大哥,你能给我取一些你平时用完的草纸吗,哦,顺便再搞点浆糊来。”

    “二哥,你去给我弄几小段竹筒,比筷子短点,两端通着,要细一点的,手指粗细最好。”

    两个少年闻声,纷纷起身去准备东西。

    一会的功夫,二人都回来了,手里拿着符合高奈要求的东西。

    章子沐还特意把竹筒外表打磨了一下。

    剩下的几人在兄弟二人取东西的时候已经把所有艾叶都弄了下来,装了满满两大簸箕。

    高奈开始揉艾绒,也就是把这些艾叶揉碎。

    章子沐看着妹妹揉着,他也拿起另一个簸箕,学着高奈的样子开始揉,

    大概因着他力气更大,倒是比高奈还要快的完成。

    高奈这个时候拿过章子沐准备好的竹筒,

    把废草纸裁成适宜大小,卷成卷放入竹筒内,贴着竹筒内壁。

    接着把揉好的艾绒放入竹桶内,拿一根筷子不断的把艾绒压实,

    待压的差不多把卷着艾绒的纸卷弄出来,

    用浆糊糊了边,放到一旁的篮子里,这就算是好了。

    其余众人看到高奈的示范,一个个也都跃跃欲试,连林老爷子也参与其中,

    很快,两簸箕的艾绒做出一小篮子的艾条,足有一二百条。

    高奈见这些量也够用一阵子了,之后有空再去收集些艾蒿,反正院子也空着,有地方。

    弄完这些,天色也不早了,众人就收拾收拾洗洗睡了。

    三日后———

    六月二十三,到了章家和钱掌柜约定的日子,

    这一次众人并未跟随,还是由章子渊和高奈前去。

    二人也不需要准备什么,吃了早饭直接换身体面衣裳就起早去了,

    早些去早些回,高奈还要回来吃药呢。

    不到半个时辰兄妹二人就走到了镇上,也未做逗留,径直去了文昌书局。

    ……

    文昌书局

    钱掌柜已经早早等在书局门口,昨日他家的少爷就来了,

    今天也是早早起来,在后院坐着喝茶等着了。

    可见,少爷对那本书稿很是看重的。

    等了一会儿,钱掌柜远远看见了二人,赶忙出门相迎,同时让小二文墨去通知少爷。

    钱掌柜一路将二人引至后院待客的小厅,

    文昌书局的少东家已经等在那里了。

    高奈穿过书局,走过一条长廊,进入会客厅,

    第一眼就看见坐在圈椅中的胖胖的少年,

    少年就坐在那笑眯眯的喝茶,

    看见高奈兄妹二人进来眼睛变的亮晶晶的,放下茶盏站了起来。

    高奈就看见站起来的胖胖少年快有一米八高了,她穿越至今也不见几个这么高的人,

    自家大哥虽说也算是高的,但也就一米七多,而她自己因着还小,现在也就一米五。

    看来他吃的一定很好!

    钱掌柜这时为双方介绍:

    “章童生,这位就是我家少东家了。我家老爷姓沈,青桑郡这边的生意是少爷在打理着”

    “少爷,这就是写出此本话本的章童生,这位是章童生的妹妹。”

    章子渊作揖:“见过少东家,久仰久仰。”

    高奈微微屈膝:“见过沈少东家。”

    胖胖少年:“章兄不必客气,我见章兄所写话本,深觉佩服,

    若章兄不嫌弃就叫我寻知即可,

    往后我们还要多多交流,如此也显得亲近些。”

    章子渊:“也好,那在下便厚脸称沈少东家一声寻知了。”

    二人寒暄客套完终于落座,钱掌柜吩咐小厮上了茶后就告退去接着守着前院的书铺了。

    会客厅里现下就只有高奈兄妹和那沈寻知。

    沈寻知:“我平时都在府城求学,所以来这一趟也是诚意满满的,

    章兄提的分成我同意了,但是最多能允诺四成分成。”

    “我想章兄是知道的,这个分成绝对是最高的,

    哪怕那些成熟的畅销写手也是拿不到这个价格的。”

    “我拿出如此分成是看重章兄的作品,还有后续的独家合作,

    毕竟我们书局是负责之后的一切,风险也都是我们在承担的。”

    高奈听闻此言,与章子渊对视,章子渊点了点头,她就知道这个分成绝对公道了。

    得了章子渊的肯定,高奈出声道:“沈少爷的确是有诚意,那我们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那就这么定了。”

    “后续的稿子,我们每月十五把书稿送到文昌书局来,顺便取了上个月的分成。”

    “至于分成数量,我们兄妹肯定是相信沈少爷的,

    但该有的账本还是要有的,最好是单独为这本书做一个账,我们也好回去和外祖汇报此事。”

    沈寻知笑眯眯的看着高奈,从她进来他就感觉她不是一般女子,独立有主见,这不就能落落大方的和他谈生意嘛,他的内心是赞赏的。

    沈寻知:“那是自然,章姑娘放心,

    下个月十五就可以来取立契后这个月的分成,

    我们还需做些出版发行前的准备,时间尚短,

    或许第一个月不能有收益,但我们也会派专人来送账本的。”

    高奈很满意沈寻知的态度,那她也不吝再给他一些宣传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折扣销售,广告宣传,舆论造势等,

    嗯,就是在现代她被割韭菜的方法。

    谈了一个时辰,双方都很开心,

    当场立契,一式三份,

    去衙门登记备案这些,要沈寻知回府城路过江晨县县衙的时候顺手办了,

    到时再将盖了官府红印的契纸随着账本送回给他们。

    都商定好,兄妹二人婉拒了沈寻知的午饭邀约,在钱掌柜的目送下离开文昌书局回家。

    钱掌柜送走兄妹二人回了内院,等着少东家接下来的吩咐。

    沈寻知:“钱掌柜这次做的不错,这次利润会有不少,

    这项的利润我多拨给你们书局一成,竹下纸可以再降一降价了。”(竹下纸是作者这本书设定中最廉价的纸)

    钱掌柜:“多谢少爷,虽然镇上的书生不知少爷的善举,

    但我还是要替这些人感谢少爷。老爷和少爷一定会有福报的!”

    沈寻知不在乎的摆摆手,“你好好经营着书局吧,你之前说镇上有一书生文采甚好,但因母亲生病就不再读书了,你可知他住在哪?”

    钱掌柜:“知道知道,那孩子是个有孝心的,平时她母亲在街上摆摊卖小吃,他也来我这抄书,母子二人勉强生活。”

    沈寻知:“那他可还在继续抄书?”

    钱掌柜:“还在抄的,他当时花了家里所有积蓄为他母亲请了大夫,

    平时就靠抄书给他母亲抓药,不上学院了,倒也是勉强能供母子活着。”

    钱掌柜:“少爷您要去看看吗?小的这就带您去。”

    沈寻知:“也好,你去后院叫上刘大夫,我们一起去看看。”

    钱掌柜得了吩咐,赶忙去后院叫刘大夫,

    昨日他就猜到了,这刘大夫怕是少爷特意从府城带来的,

    他都有点羡慕这些读书人了,少爷对他们忒好了!

    刘大夫来之前就得了吩咐,一直都准备着,

    见钱掌柜来叫他,赶忙提着药箱跟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