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敲打(一)
越看太子越生气,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此机会好好管教一下,想到这里便看向最后一个儿子。
一股莫名愧疚感涌上心头,宣德帝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
用祁钰来警告太子,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可如此一来,他们兄弟间的感情会走向何处呢?再者,自己已经很对不起祁钰了吧?
牺牲一个却能换来太子回头,也算值得。
下定决心后,宣德皇帝朝朱祁钰招手,“祁钰,爹记得你好像只去过应天府吧?”
不知道大老黑要干嘛,朱祁钰也只能乖乖点头应道,“回您的话,儿臣除了京师和应天外,就没去过他处。”
略微点头之后,朱瞻基这才问道,“想去山西吗?”言外之意就是愿意去那里查案子吗?
早已惶恐不安的朱祁镇听闻这话惧意更浓,可他也没办法啊,只能偷偷瞧一眼弟弟。
见弟弟比自己都要惶恐,心里也放心不少。
“儿臣不愿去。”这个回答让在场之人无不惊讶,宣德帝更是震惊不已。早前让他干嘛就干嘛,怎个今日还学会唱反调呢。
“为何?”
“儿臣去后怕查出朝中大臣,他们会以为儿臣故意为之,是在报复。”此话也不假,但也不全对。
都知道赈灾一案跟太子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没瞧见去山西查案之人都是皇帝党吗?
本就有些黑的宣德皇帝将一张脸拉得老长,见此情况,朱祁钰又在心里吐槽起来:您这张脸长得跟张辅胯下战马有得一比。
“不去?今儿个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既然打定主意要好好收拾太子,宣德皇帝也不会手下留情。
他怎能不清楚朱祁钰心里那点小九九?不想现在这时候得罪东宫?那不行。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谁叫自己只是一个亲王呢。
“儿臣接旨。”垂头丧气下,朱祁钰只好接下这件差事。
父子三人加上三位大臣,在运河船上一直待到月上眉梢。以为皇帝要回宫啦?人家可不干。
在下午时,陈芜就将奏章全部带到船上。这可苦了几人,想走吧,皇帝没发话。等在此地吧,好像又有点多余。
几人就这样在尴尬中等到晚上,好不容易见皇帝伸个懒腰,以为是打算摆驾回宫。鬼晓得“祁钰,再下去买点吃的,爹的肚子有些饿。”
于谦蹭吃蹭喝就算球,你还来?真当我地主老财啊?心里骂归骂,实际上还得屁颠屁颠地跑下去买吃的。
不过走之前朱祁钰恳求将太子带走,理由是自己拿不了那么多东西。
船上还有好几人,偏偏叫走太子,宣德皇帝哪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嗯,去吧!”轻言细语回应一声,又开始专心处理奏章。
下了船,兄弟二人就开始撕逼。
“你告的状吧?”先下手为强,朱祁钰率先开口,将太子的话堵在嘴里。
沉默半晌后,朱祁镇这才反问一句,“哥哥也想问,鱼水居的事是不是你去告的秘。”
“球~鱼水居干我屁事。是,弟弟巴不得你倒霉,一个鱼水居还不至于让你倒大霉。再者,弟弟还没蠢到告黑状。”知道鱼水居是胡忠在没有自己意思情况下告知的宣德,朱祁钰急于跟此事撇清关系。
“胡忠难道不是你的人?”朱祁镇格局就那么大,知道胡忠是宣王府的人,自然也就将这顶帽子算在弟弟头上。
无奈地摊摊手,本不想解释,可想到现在还不能跟太子撕破脸皮,只好耐着性子解释,“昨天的事我说碰巧你信吗?如果你不信,那艘船又如何解释?”
朱祁钰的意思也很明显,你鱼水居被咱爹知道了,那我的船呢?没看见船上有姑娘吗?圈养姑娘这事儿跟你一样,都是黄泥粘裤裆,咱俩现在是一根绳上蚂蚱。
思索好半天,朱祁镇才听懂弟弟的意思。旋即学着他摊手模样,“那你去山西后怎么办?不会当真要查到哥哥头上吧?”
“你说呢?”回头看一眼身后的太子,朱祁钰心道:你这蠢货还没听出大老黑的意思吗?我踏马不真查,能过的了这道坎?
看弟弟一脸正经,朱祁镇慌了,“你还真查啊?哥哥可告诉你,你要是”
“甭吓唬我,有本事跟大老黑闹去啊?跟弟弟叫狠算什么本事。”一脸凶狠之相的朱祁钰确实让太子后退几步。
不过为了缓和关系,朱祁钰还是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放心吧,咱爹只是用弟弟来警告哥哥你。山西那几位肯定会被罢官,至于哥哥你,做好心理准备,爹肯定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吓吓你。”
“什么?就没其他法子啦?”震惊的表情呈现在太子眼中,他不想山西出现任何状况。
因为那几位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要回京述职。
“有啊,让他们现在上吊不仅不会被罢官,连家眷也会安然无恙。”这话倒不是嘲笑,是在告诉朱祁镇。事情都到这地步了,已经没有缓和余地,自己想办法撇清关系才是关键。
苦恼一阵的朱祁镇丧着脸问,“那曹吉祥呢?”
“嘿~这事儿可别问我啊。爹都亲自处理司礼监了,你该求爹啊,问我干啥?”
“你不是号称小诸葛吗?这都没折子帮哥哥应付过去?”
“球~弟弟只是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谁让你跟司礼监眉来眼去的?在这件事儿上,弟弟当真没半点法子。”
经过短暂地痛苦挣扎后,朱祁镇接着问,“那徐珵、石亨几人呢?从山西回来后,你会不会接着查他们?”
“疯啦?你刚才的话已经刺激到咱爹啦,还想保全这几人?弟弟也不想瞒哥哥,听东厂的人说,最迟后天,他们就要下大狱。”说着拍拍太子肩膀,接着说道,“要是明天得空了,让胡阁老跟李尚书替你想办法,跟这几人划清界限。”
还是那话,现在还没有直接跟东宫开撕的本钱,朱祁钰也不希望太子这时候倒台。
依附于东宫大都是文官,他们心中存着立长不立贤,想要获取这些人的忠心,只有让太子一步步让所有人失望。
最后,朱祁钰是一步步看着太子落入自己挖好的陷阱。
赈灾一案,就是最好例子。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让本就隐秘之事即将被大众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