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拉拢
皇帝杨盛,四十来岁,是昭国开国以来第六位皇帝,年号庆佑,故称庆佑皇帝。
杨盛自小心目中就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北方的齐国。他要时刻提防着齐国铁骑入侵北边,骚扰百姓。
昭国在历经前任五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改造和发展,至杨盛时期,国力昌盛,经济繁荣,终于有了可以对抗齐国的实力。
在杨盛步入不惑之年之际,恰逢齐军再次侵扰北边,烧杀抢掠边境的昭国民众,杨盛一怒之下,力排众议,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派兵进攻齐国。
战事断断续续历经三年之久,北伐大军最终失利败归,次年,齐军转守为攻,号集十万大军一路南下侵入昭国境内,直逼昭国都城天岁城,便有了开头那一幕天岁城保卫战之事。
皇极殿,天子临朝,百官归位。
庆佑帝不怒自威,瞥了眼下方一众文武官员,神情颇为复杂。
回想去年仓皇南下时的模样,不禁还有些后怕。
幸好,有黑甲军在,有严荣在,天岁城最终是转危为安了,他的颜面也算是保住了一些。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黑甲军都督严荣,忠勇有佳,护城有功,赐封安定伯,食禄三百石。”
“团结营作战勇猛,屡立奇功,允予建制,隶属黑甲军 ,代都尉(候补都尉)楚一鸣智勇双全,战功卓越准予转正,赐封都尉一职,掌管团结营。”
“北伐军都统马季,指挥失利,致使十二万将士覆灭,险致国土沦丧,都城失陷,罪大恶极,故削武安侯爵位,其三族流放西北皓夜塔,镇守边疆十年。”
“……”
楚一鸣生平第一次站在庙堂之上,虽然排在众多文武官员最末一位,只能远远瞧见那位昭国第一人,但上位者带来的威仪和气势,依旧能隔着重重人群和殿门感受得到。
就在他微微抬头偷瞟之时,龙椅上的那位恰巧也是好奇地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楚一鸣连忙低下头。
结束后,楚一鸣遇见严荣,作为他的直系领导,楚一鸣自然是要对他的晋升表示祝贺。
“严都督,恭喜了。”
“呵呵,你这小子,你现在可是皇帝钦点的都尉,以后咱们俩可得好好配合,不辜负皇上圣恩。”
“多谢都督提醒,这是自然。”
“楚小子,别这么拘谨,我们行伍之人没那么多规矩。”
严荣打心底里对楚一鸣印象极好,现在终于将他收归麾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加上自己刚被赐封为安定侯,不自觉地有些志得意满。
而就在这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从两人背后响起。
“严都督,恭喜了,这么大年龄了终于混上一个侯爵了。”
来人四十来岁,身形略胖,中等身材,眼神阴鸷,眉毛厚斜着朝上,犹如刀戟。
“呵,我道是谁,原来是武卫军的刑都督,怎么?眼红了?”严荣眯着眼,正锋相对说道。
楚一鸣这才知道眼前此人正是武卫军的都督——刑战天。
“哈哈,严荣,你或许不知道吧,本都督随皇上南下邺城,护卫有功,早已被赐封忠武侯,眼红你?”
严荣瞪大眼睛,内心大为惊讶。
怎么逃个跑也能被封爵,这让他们这些死守天岁城的将士情何以堪?
见到严荣的表情,刑战天更是得意,又畅快的大笑几声,随即看到一旁的楚一鸣,神色变得缓和许多,打量了几眼,赞赏道:“这位就是楚一鸣,楚都尉?果然是年少英雄啊!”
“末将楚一鸣,刑都督谬赞。”
楚一鸣恭敬行礼,回道。
早在年前,他便遇到兵部尚书之子吴靖宇的拉拢,就让其投归武卫军。
“可惜了,如此英才竟委身屈就于黑甲军,成看家守门之徒,啧啧。”
刑战天摇了摇头,一副遗憾模样。
“哼,一鸣,我们走。”
严荣懒得跟他废话,拉上楚一鸣直接走了。
此时,裴氏将家中装扮得很是喜庆,街坊邻居也是相继登门祝贺。
在天岁城这样的京畿之地,都尉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官,但是毕竟食朝廷俸禄,属于铁饭碗,其社会地位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当然是值得庆祝。
回到家中,楚一鸣一一与各位阿叔阿婶打招呼,感谢他们的祝贺,没多久,原本颇为狭窄的门前巷子,陆陆续续来了一批人,多是楚一鸣原先的同僚。
有陈锋、陈志、李冰这些老部下,还有阿三将军。
当夜,开了两桌宴席,难得的热闹起来,但本就不大的破旧庭院愈发显得拥挤。楚一鸣考虑到自己积攒了一些银钱,加上皇上还赏赐了一些,便打算改日看看新房子,买一间大一点的房子。
几日后,楚一鸣便在陈锋的带领下,上街物色着合适的房产资源。
“老大,你听我的,齐宁街那边的位置特别好,离咱们黑甲军营地较近,而且离皇宫也不远,方便您以后出入皇宫。”陈锋谄笑地说道。
“我就一个小小都尉,出入什么皇宫啊,最重要的就是要便宜,你知道我的情况的。”楚一鸣无奈的说道。
“放心,老大,我们这次要看的房子价格绝对合理,只需三百两银子。”
“你是不是知道我只有三百两啊?”楚一鸣面色古怪,瞅着陈峰问道。
先前楚一鸣出售他的《咏梅》版权,从松阳书院那里赚得一百两银子,几日前进宫,因为他在天岁城保卫战中的优异表现,皇帝陛下大发慈悲赏了他白银两百两,总共三百两。
三百两虽然不少,但在天岁城这样的寸土寸金的地方,也只能换一间稍微大一点的带庭院的房子。
陈峰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大,你这可就冤枉我了,这今天找的这家房子,主人要价就是三百两,但是您放心,绝对超值。”
楚一鸣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来了几分兴趣,说道:“行吧,我们这就去看看。”
二人坐着马车,大约行了半个时辰来到一栋单套宅院门前,只见门头上悬挂着半截匾牌,泥金大字“崔宅”,心想这家府邸原先的主人原来姓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