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飞花故送长生酒,从此少年不白头 > 第29章 盖苏飞钹,五十米内取人首级

第29章 盖苏飞钹,五十米内取人首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遇对英国公的印象还停留在当日英国公昏倒的时候。

    至于“中风”的说法,李遇隐约听太子与师尊聊过,但就没有了后续,英国公府也没传出消息,所以他只当自己是听错了。

    只是,冯二叔突然讲英国公大限将至。

    这事给李遇的冲击还是不小的。

    “英国公为人其实不错的,他虽然没有继承到老英国公的军伍本领,但这些年他立于后方,为将门,为大唐,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冯二叔说着叹了口气:“若非那徐氏后辈当日作为,引得英国公旧疾突发,这日子也不会来得这么快。”

    李遇静静听着下文,知道二叔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既然他会突然提到了英国公,肯定是有什么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昨日英国公撤去了医者,并且确认了下一任国公的人选,是徐渭明的二叔。至于徐渭明与其父,则全部被遣送回了曹州的老宅。”

    “另外,英国公在分配诸物的时候,还明确留了一份给你。”

    冯二叔说着,转身回到屋里取来了一卷竹简,以及一小沓黄帛纸。

    李遇小心接过,翻开竹简,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字。

    “盖苏飞钹”

    映入眼帘的第一行字,便是“盖苏飞钹,五十步之内,摘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李遇微微惊讶,又是查看起一旁的黄帛纸,发现上面记载着一种外表看着像是利爪,但收缩状态犹如铜丸的器物。

    这就是盖苏飞钹。

    李遇没有听说过,但观其形制,这好像是一种暗器?

    冯二叔在旁解释:“盖苏飞钹,这是当初老英国征讨高句丽,杀死高句丽国的主帅,从其手中带回的战利品。你不知道,那一战我大唐死在这飞钹之下的老将,足有超过两掌之数。”

    这话从侧面就说明此物的珍贵了。

    李遇更是不明白,英国公何以将这东西赠予他。

    冯二叔看着李遇,淡笑道:“想不明白是吧?二叔问你,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假话是什么。”

    “英国公说了,他这一辈子最不喜欢欠人东西的。小辈犯的错,他这做长辈的也有责任,这个盖苏飞钹就给你当赔礼了。”

    “那真话呢?”

    “英国公一死,昔日的人脉挂不住,担心王爷与他家的小辈计较,所以卖惨来了。”

    冯二叔这么精辟的一番解读,顿时让李遇回过劲来。

    他没有任何犹豫,起身就把这竹简和黄帛纸给收起来。

    冯二叔看着他的背影,大笑了一声:“臭小子,你果然是变阴了,连暗器都学!”

    “二叔,这叫兵不厌诈。”

    李遇的声音从大老远传来,在这长夜里显得无比清晰。

    冯二叔亦是站了起来,回眼望了一下屋外,遥指英国公的方向,郑重朝其行了一礼,以示目送。

    不管怎么说。

    他们宁王府与英国公府这么多年的情分,纵使先前的些许龃龉,让冯二叔对徐家人的好感不存。

    但逝者为大这四个字,从来是最不讲道理的。

    就他冯二个人而言,大的礼仪没有。

    他就只有小的,您爱要不要!

    ……

    到了卫烬一周年的忌日。

    宁王一脉,卫国公一脉,两府之人前往太祖皇帝的陵寝之侧。

    说来,卫烬陪葬皇陵之事,放在大唐也算是一桩轶事。

    他历经三朝,早在太祖时期就崭露头角,太祖临终前准许将卫烬列入陪葬太祖皇陵的名单。

    结果,卫烬在建武朝的战功更甚,在战场上打出赫赫威名,建武帝本人也想让他陪葬建武朝的皇陵,以充实建武朝的门面。

    只可惜,建武帝的这点小心思直接被文臣们以“祖制”二字给驳回了。

    到了本朝,承平帝有过先帝的教训,就不再肖想从太祖的池子里选将了,而是直接从先帝陪葬的臣子里挑拣。

    这段被两代唐皇争着陪葬的经历,也让卫烬的陵寝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他们沿着太祖皇陵的大山向内走去,直至在一座持剑策马的将军石像前停住,石像的后面有一个小坟茔,底座刻着一块墓碑。

    卫烬的名字赫然立在上头。

    卫国公与宁王师兄弟走在前,两个头发皆白的老者,神情肃穆的向地下的卫烬汇报了两家的近况。

    在这之后,又有冗长的宫礼,以及那种听了就让人悲伤的哀乐奏响。

    李遇本来还有些触景生情的。

    可经历过这么繁杂的程序之后,他已没有力气去悲伤了。

    大抵,这祭拜礼仪当初能被定下,其中未尝就没有借此转移悲伤之意。

    ……

    等到负责祭拜的礼官走开之后,坟茔前就只剩下两府之人。

    明明人变少了,但这里好像才开始变得热闹。

    男丁与女眷逐个上香。

    宁王府这里,只有李遇这么一个独苗,他与师尊行过礼,就站在一旁近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丁旺盛的卫国公府。

    只是现任卫国公的子侄辈,就有七男四女,孙辈加起来超过五十人。

    李遇的目光扫视,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直至,一道熟悉的人影映入眼帘,对方身着素服,站在一众女眷中气质显得别具一格。

    正是与他打过照面的卫玉真。

    李遇看着卫玉真的时候,卫玉真仿佛有所察觉,眸子移向李遇所在之处,好像也认出了李遇。

    二人的视线对上一眼,很快就默契地错开。

    宁王自是没有错过这个细节,但他不动声色,心中却开始好奇。

    傻徒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窍的?

    那卫家丫头说起来辈分也不小,她是现任卫国公的老来女,同辈中排行第七。

    平日府中长辈都唤她为七娘,小辈则尊称七姑。

    宁王本来并不关心别人府的后院,但他师兄的这位小女,当真比男人还要倜傥与潇洒,而且罕见的一心向武。

    凡是见过她的,都很难忘记这份倜傥。

    如果这就是自家徒弟的心上人,那么宁王这个做师尊的,只能说他的眼光不错。

    只是,目前还不急着下结论。

    不然闹出了“乱点鸳鸯谱”的笑话,一辈子难受的可就不止两个人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