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 章 入世3
次日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张辽已经带领着一百多名精锐骑兵整齐地列队在大营门口。他们身穿铁甲,手持长戟,马匹也都披挂着战甲,显得威武不凡。
我和高顺骑着马走出营门,张辽立刻上前抱拳行礼,声音坚定而有力:“将军,公子。”
我点点头,高顺信任地看了一眼张辽,“文远,路上照看好少主。”
张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沉声回答:“高将军放心便是!某定保公子周全!”
我转身面向高顺,郑重地嘱咐道:“高顺,等我们离开以后,你再派出一队步兵去怀仁接应。务必确保一切顺利。”
“好!少主放心便是!”
我调转马头。“张将军,咱们走!”
我一拉缰绳,坐下的黄马长嘶一声,前蹄高高抬起,我赶紧双腿夹紧马腹。张辽眼睛瞪的老大,手中兵器一抖,看样子是吓了一跳。
我有些尴尬,回头示意没事。“平时我都是骑驴,很少骑马。”
“驾!”
早在一年多前,我便让甄姜在并州各地屯粮,如今在并州的粮草少说也有数十万石。只是大多数都在太原,只有少数在上党,雁门等郡。而雁门郡的粮草都藏于阴山附近。
骑马果然是快了许多,就是路上有些颠簸。
我骑在马上回头对张辽说道:“文远,我们的目标是阴山,那里藏着关乎我军生死的粮草,你先派一队人沿途查探。”
阴山巍峨,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一路疾驰,傍晚时分我们便抵达阴山脚下。
张辽看着眼前的山脉有些迟疑。“公子?这山中真有粮草?”
我看到如此谨慎的张辽。“进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进山以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们也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张将军,点燃火把!”
“好!”
张辽一声令下。“全军点燃火把!前进!”
张辽渔我并排而行。“公子,夜间进山你能找到屯粮的地方吗?”张辽将手中长刀挂在马的一侧,右手抽出腰间佩剑,左手举着火把。
“没事,一等自然会有人来找咱们。”
张辽满是不解。
深入阴山约半个时辰。我对张辽说道。“好了,你现在大喊,暗夜将至,歌舞升平!”
“这是何意?”
我白了一眼张辽。“你喊就是了。”
张辽止住骑兵,屏气凝神。“暗夜将至,歌舞升平!”
“再喊两遍。”
火光照着张辽的面孔,也不知道是羞愧还是反射的火光,反正张辽的满面通红。“暗夜将至,歌舞升平!暗夜将至,歌舞升平!”
“随我过来。”
我与张辽向前走了二十步。
“口令!”
“夜,回令”
“歌。”
这时从林子里走出两个大汉。
“主公!”
我开口问道:“山中有多少屯粮?”
“回主公,阴山是临时据点,屯粮不多,只有一万石。”
“足够了,一等带人去把粮食找出来。”
“是!主公。”
“山中还有多少人?”
“主公。”他看了一眼张辽。
“没事,自己人。”
“按照主公要求,夜歌每队三人,山中共有三个小队,外加一个守夜人一共十人。”
我回头看着发愣的张辽。“你们几个人跟着他们去山中取粮,顺便让守夜人来见我。”
张辽震惊的张着嘴。“一万石!怎么拉的过来!”
“你先派人跟着便是。”
张辽赶紧叫来手下将士。
我冲着夜歌的人点点头。
“好了,大约子时粮食差不多也就聚集完了,到时候我们还能休息一会。”
我从马上跳了下来,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了下来。
张辽默默的跟了过来,在我身前点了一堆篝火,在我身边也坐了下来。
“怎么了?有些好奇?”
张辽沉默不语。
“高顺说你是忠义之士,我也没把你当外人,有什么问题你直接问就行。”
张辽抬头,看向我“这山中怎会屯有如此多粮食?”
“我是世家出身,没事屯点粮不是很正常?再说了,年年战乱,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为何屯与山中?你就不怕山中流匪?”
“山上地势高,有些粮仓没有建完,来不及转移,放在山中也就不怕雨水。至于流匪吗,小心一点便是。”
张辽与我对视。“我见刚才那二人,不像是家中的护院,更像是江湖侠客。”
我也没有否认。“对,都是些江湖人士。”
张辽欲言又止。
“还有问题吗?”
“他们称呼你主公!”
我看向张辽,“怎么?不可以?”
“我不防备你是因为高顺与我说过,你张文远武艺非凡,又是忠义之士,即使你知道也不会乱传。”
“不过我也想问问你,我真敢说,你真敢听吗?”
张辽沉默片刻,又抬头看向我。
“想知道?”
“想!”
如今的张辽还是有些年轻。“也罢,那我便与你说说。”
“这些人叫夜歌,是我暗地组建的,只听从我一个人的命令,他所说的守夜人便是这支小队的队长。这山中的屯粮也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张辽没有插话,我自顾自继续说道。
“我两岁开智,三岁习文,四岁便博览群书,拜在皇甫嵩,卢植门下。五岁时随父亲隐居陈留,六岁便独自去山中求学武学。我父亲王允,官至豫州刺史,见不惯朝中宦官蒙蔽圣听,上书朝廷宦官罪行,我父亲也因直言不讳,触怒了朝廷中的权贵,一夜之间,我们家的辉煌成为了过往云烟。那些曾经对我们笑脸相迎的人们,那时都避之不及,生怕被牵连其中。我见父亲沉默地坐在书房里,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和沉重我便立誓要为父亲讨回公道。”
张辽忍不住开口。“令尊高义!,”
我呵呵一笑表示回应。
“后来害怕十常侍报复,我与父亲便隐居陈留,恩师皇甫嵩平定黄巾叛乱,我才与父亲返回家中。在家中无所事事,我便决定习武,于是我去了中山,练习内家拳法。在山中得知各地官吏私加赋税,逼得各地造反,我便建立了夜歌。”
“夜歌是我用来打探消息的,这些江湖人士消息相对比较灵通。至于屯粮,你也看到了,前两年北方干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我便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所以我决定屯粮。我得知世伯张懿全家被匈奴杀害,便一直心中有愧,我多次写信给高顺,让他小心防范匈奴,却忘记给世伯送信,所以我离家来到雁门关。”
张辽就这么安静地听着。
“还想知道我今后打算?”
“嗯。”
“那不如你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好。”
“你为何投身军中?”
“我家中老小都在雁门,若是雁门破了,必定家破人亡!”
“当然!也想着建功立业!”张辽的眼神坚定而炽热,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
“我与你一样,也想保全家人,只不过我比你看的更远一些罢了。”我随手将木柴投入眼前的篝火。
子时,去拉粮食的士兵也都回来了。“差不多了,张将军,让他们赶紧休息,咱们明天还得赶路,以免夜长梦多。”
张辽看着眼前足足一百车的粮食。令张辽没想到,山中的粮食都是用车装好的。
张辽安排众将士休息,而我把守夜人叫了过来附耳说道。
“明日,你们………。”
守夜人连连点头。
“明白了吗?”
“明白!”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