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 第三十五章 30年代末自流井和重庆

第三十五章 30年代末自流井和重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三十五章

    </span>

    30年代末自流井和重庆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虽是捐弃前嫌一致抗日,可这也使得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华北局势更加危急。三七年四五月间,接着北平的来信,却是快有二十年没见过的培云写来的。

    在美国时,偶或从培真那里听到培云的消息,知道刘公子在孩子两岁时便因肺病而不治,可培云仍是因为惦念那份情而独居北平。培真在遗书中虽也托付我帮助培云,可不久后我因家变归国,人又不得出门,虽是偶有通信,却也帮不上几分。

    培云信中提到现下北方局势吃紧,她有意南归故乡资中,可独子琴生学业未完,她便问我能否在自贡入学。

    临纸思忖,不胜感慨。与培云虽只见过那一面,可毕竟牵系着和培真的友情,又勾起昔日岁月的回忆。想着那个大胆率真的少女如今却已是寡居多年,又要遭受迁移之苦,也是令人扼腕。当年培真之事我非但没有帮上,还因自己的胆怯而意欲逃脱,如今自然是想尽全力帮着培云。

    我即拍了回电,还欲遣人北上接他们母子。可培云回电,却是婉拒了。或许她也有些惧怕见面难免会谈起培真的往事,便与琴生先回了资中安顿,暑假前几天才让琴生独自来校报到。

    那时琴生十八岁不到,却是少年老成,寡言少语。白莎虽说还放假在家,可毕竟是成人了,忙着安排自己的事,倒是楚娇对这个年长几岁的男生颇感好奇。

    她大概听了幺妹给她讲过些两家的往事,便以要听琴生讲北平掌故为由,缠在他左右,想多打听出些旧闻秘辛。可琴生却是谨守客礼,不以为意。楚娇讨得几次无趣,便发了小姐脾气,最后哭闹到我这里。问来问去,才明白她不知从哪个下人那里听说我有意再来一次两家结亲,这才让琴生叫我舅舅。

    楚娇这念头虽是好笑,我也只能支吾搪塞,告诉她这只是从死去的培真那里论起。见我提起培真颇是动容,已是有些懂事的楚娇虽是仍嘟囔几句,但终是破涕为笑。事后看,楚娇倒是多虑了。琴生没多久就坚持搬去学校,极少来家里走动了。

    三七年的初秋,白莎二十一岁了。生日那天,我安排家宴为她庆祝成人。菜用完,桌边只留下我和白莎。我左右思量,也找不出什么迂回的说法,眼睛看着面前的杯盘,喃喃地说道:“白莎,你成人了。之前答应过你,今天你就自由了。”

    她那边仍是默然,右手摩挲左腕上的翠镯。

    “舅舅,”她终于了开口,却是一句问话,“你觉着我该走吗?”

    我看她面色凝重,猜她或许是心中犹豫,便宽慰她道:“白莎,舅舅不是要赶你走。这里怎么说也是你的家。两年前,你说回到中国是为了战斗,是要投身抗战大业。在这穷乡僻壤,你会觉着委屈的。你应该去追求理想,去追求幸福。”

    “我知道怎么你都会支持我,舅舅,”白莎抬起头,眼神中既有感激,也不无伤感,“我是担心,越往前走,越是不能回头了。不只是自流井这里,哪怕是美国,家里,还能不能回去……”她轻叹一声,侧过头,该是想隐去眼中的泪花。

    “怎么会想到回不了家,”我问道,“榆园永远是你的家。伊莎白和你们姐妹虽是还没有那名分,可她不就是你们的妈妈?我这个假舅舅都不会对你关门,妈妈就更不会了。”

    “我不是担心你们不接受我,”白莎柔声道,“你们都爱我,这我知道—这是我的幸运。我怕往前走,自己就不得不变,变得多了,就难了。我觉着自己已经知道想去追求什么,可是我也怕为着这个,要离开所有爱我的人,让你们伤心。”

    我知道白莎不会妄言,她该是对未来已有预感。想到此处,我也不禁黯然。

    “舅舅,我准备先去上海。八一三之后,那边也是前线了。不少美国记者在写战地报道,传回国内,也能帮中国争取支援。我能说中文,能接触到更多的普通人。普通人受的苦难,他们的勇敢,这些应该有人去记下来。”

    此时,白莎的声音中已找不到适才的徘徊,而换做坚毅和豪情。她已不再需要宽慰,而更希望祝福。我为她和自己各满上一小盅自流井的老酒。

    “白莎,多的也不说了。你自己当心,舅舅祝你好运!”

    这杯酒她欣然饮下,双颊也浮上淡淡的红晕:“舅舅,让我也敬你一杯。谢谢你这两年的照顾。再就是……”她忽地调皮地一笑,又补道:“再就是希望你也能找到幸福。”

    我自知她的好意,饮下那杯酒,心情颇佳,便也试着开个玩笑。清清嗓子,我故作惊讶地问道:“诶,白莎,你怎么说‘也能找到幸福’?你不会是已经有了意中人了吧?”

    白莎本知我不善言辞,没料到被我抓了细节。她微微一怔,脸上那抹红晕更深了。

    “曾经有个男孩—哦,舅舅说不定你以前也见过的,西蒙斯教授家的孩子,叫内森。”

    我点头应道:“有点印象。他家该是榆园的邻居。”

    “嗯,小时候我们一起长大,渐渐就能觉出他喜欢我。高中毕业时我觉着他或许会,你知道的,会向我挑明。可是他是个有点害羞的男孩,再加上当时他要去哈佛,而我们准备去卫思理,都不是远行,想着来日方长,也就错过去了。”

    “我回国以后,这些事也不再想了。可是,这两个月,伊莎贝尔写信告诉我,内森一直在打听我的情况,还说要来中国找我。”

    “哈佛大学的小伙儿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让我为他再干一杯!”

    这一次,白莎却是没有喝酒,只是缓缓地摇头,叹道:“他不知道,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邻家的女孩了。我们不合适的。我怕他一时冲动,真的来找我,最后只会伤了他。”

    “那你心里喜欢其他的人?”

    或许这才是被问到了敏感之处,白莎低下头,声音也变得只是将将可闻:“也算不上有其他喜欢的人,只能说知道喜欢什么样的人了。”

    白莎九月中旬顺江东下,奔赴前方。双十节后,我收着白莎从上海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旧小说:《庞贝城的陨落》。这书我早年间便读过,不知白莎如何猜到这书对我或许有些深意。随书附带的信笺寥寥数行,言辞闪烁,只说到这本小说中间一章值得细读。书页翻过,才发现,自50页往后,都被她打上了盲文。

    “亲爱的舅舅,

    请原谅我不得不用这种方式写信。现在是凌晨三点,可我不想睡觉,只想跟你说说我心中所想。

    我最近结识了一位美国记者,他去过‘那边’还见到了他们的领导。他把在‘那边’所有的奇遇都告诉了我,他还说‘那边’虽然艰苦贫困,但却处处闪烁着激情与活力,比上海、南京、或者任何政府治下的大城市都更充满希望。

    能够成为这部作品的首批读者,我非常激动,也希望能和舅舅你一起分享。因为包裹邮寄时是要检查的,我才决定用盲文,因为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这本书篇幅很长,所以我只抄录了最精彩的部分。

    我的大脑还很兴奋,我会继续给你写信的。

    白莎”

    我的手在书页上滑动,读出那个时代被禁的词语:共产主义者,延安和毛泽东。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西北的共产党,日后才得知我有幸先睹为快、并为之振奋的作品出自后日名震中外的斯诺笔下。

    第二天,我从自己的藏书中取出柯林斯的《可怜的芬奇小姐》。这本书可比《庞贝城的陨落》厚实多了,在书上,我写了回信。

    “亲爱的白莎,

    我的大脑此时也很兴奋,好像又奇迹般地恢复了青春的活力。我知道你白天工作肯定已经很忙,但是我仍请求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帮我寄来更多的内容。文章写得确实扣人心弦,我被深深吸引,你给我的那部分我已经读过两遍。

    我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我敢说,你朋友写的这些内容,哪怕只有一点点是真实的,就足以震惊世界。像我这饱经风霜的心都被感动了,可以想象这公布于众时将会感动多少人。

    诚然,我在读这些内容时,也与你一样兴奋不已,但我还是要提醒你,要谨慎选择朋友,慎重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对待自己的信仰,凡事三思而行,千万不要冲动。

    期待你的回信。

    舅舅”

    这样,借助邮寄小说,我们书信来往几次,直到初冬。那也是战争第一年里最惨烈的时候。11月,日军绕道海上,避开了上海固若金汤的防守而在金山卫登陆。之后,几十万国军溃败淞沪,首都南京失守,日军在那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和白莎的联系也因此中断,虽说她人在租界,又是美国公民,应该安全,只是如此山河涂炭的年月,却怎又不让人担心?

    11月底,国府已正式迁都,上至林森主席,下至军民、机械陆续溯江而上,移驻重庆。过了年,德诚劝我也去重庆。那边的盐号和铺子原是父亲旧时所置办,此时重庆升格陪都,生意已不是往日可比。而另一节,此时江浙失陷,工厂内迁,自流井盐业化工支援抗战一事也待安排。

    在自流井过了灯节,我和德诚便走水路去重庆。船近朝天门码头,登时便惊叹于面前的景象。此地是长江和嘉陵两江交汇之处,原本是长江水浊为黄色,嘉陵江水清为蓝色,而此时却是褐桅遮天,黑樯掩水,竟是看不到原本水色。江上的舟船和岸上的吊脚楼连成一片,便仿佛是那满城的人与物已顺着山势流入了江中。

    船等了将将半天才得下锚,码头上不时噪声大作,间或还有鸣枪示警。上了岸,哪里见得到台阶,只是一张张人脸向下,一个个脑壳向前,远望去就像是两道大江交汇而流。

    我觉着半是在走,半是在浮,那边更可怜了德诚,本就腿上不便,还要为我担忧。如此不知几时,才勉强寻着方向,到了校场口。

    父亲当年在此买了两间店面,再加上楼上一层的住房。德诚先派了伙计过来打扫,但因为来的仓促,家什尚未齐全。那时满城都是逃难来的下江人,不但一屋难求,即便是箱笼椅凳也是一日三涨。也亏的是铺子上有不少现钱,否则三五日下来便会囊中羞涩。

    德诚那边跑进跑出安顿新居,我这边便得着闲接洽公事。原料输入,成品输出,下游对接,公私定价,一应事项却是颇费周折。几天下来,大家均觉着盐业化工是关系保土抗战的大事,若只在民间,则几近无解,出路只有政府牵头,调和各方。

    众人知道我早年留学哈佛,便说当下的兵工署长俞大维也是留学哈佛,这差事自当交予我接洽。我斟酌词句,反复誊抄,花了两日,终于写好书信,让德诚送去兵工署。

    此后一个礼拜却没见着回复。我派德诚去打探消息,可全然不得门道。兵工署那边有宪兵把门,都是不说四川话的中央军,去到第二次,便被轰了出来。

    那几天我自是百般埋怨自己交际无方,术业少成,本奢望凭旧情搭上关系,却如此丢了面子。气馁之际,只想着早些回去自流井。

    正心灰意懒间,俞先生却是派了副官来接我去署里详谈。将近二十年不见,原本担心生疏尴尬,却幸得俞先生生性直爽,见面便直呼道:“慰慈老弟,你这隐身术可真好!这些年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见他没端架子,我也放下心来,叹口气道:“唉,家门不幸。先父在我毕业那年突然辞世。我回来奔丧,家产又被人算计,债主不让我离开自流井。花了十年,债总算是还清了,人才有了自由。”

    俞先生听了这事,也是颇多唏嘘:“慰慈,你碰着难处,怎么也不和当年的同学提起。那时虽说大家都年轻,可人多总是能帮上些忙。我这么说,你也别介意,左右都是陈年旧账了。照实说,那时候我听着传言,说你入赘那个牧师家,就不再和中国人来往了。”

    提起宿情,自是百味杂陈,我低下头,淡然道:“都是往事了。我和白牧师家的小姐也没再见过面,找时间再向你坦白。”

    我话虽是简短,可俞先生想必也听出了时间未必抚平了伤痕,便道出一句:“咱们都有年少轻狂之事。这些年我也明白了,这异国之恋虽是浪漫,可大多不幸。”我俩自是明白他既在说我,也是自评

    ,便没再深谈,而转向正题。

    “慰慈,你信上说的事还真是政府现在的要务。平津、淞沪都丢了,徐蚌正在对峙,闽粤没有海军保护,怕也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国家原本的工业内迁,海港和内陆运输都被日寇威胁,这些化学品就只能自产。你说的纯碱、钾、镁我这边肯定需要。另外,我这兵工署的一块前两年划归了资源委员会,那里其实更需要你。”

    他见我脸露疑虑,接着笑道:“你看,我这里啊也就是能买你一些出产。当然,价钱肯定先要对得起国家,又不让你和盐商们吃亏。可是你要是想增产,想从小作坊变成大工厂,那就得靠资源委员会了。翁咏霓

    在那边主事,他也是留洋比利时的,人又中正淳厚。”

    “诶,慰慈,说到这儿,我看你也别守着家里的盐井。你要愿意,我推荐你到咏霓那里帮着他。他那多是留洋回来的人,和政府其他部门不同。你四十不到,不能真的就归隐山林了。”

    听到归隐山林,我苦笑道:“大维兄,我这人从没给别人做过事,怕是做不来公事,不要到时也丢你面子。”

    “慰慈,我多说你一句。你呀,太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美国牧师,人的性子也变了。以前就觉着你好似不大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我在美国、欧洲都待过,先不说洋人到底是不是看得起中国人,可就算看得起,再怎么说,你在那里也做不了人上人。可你在中国就不同。咱们这些留美、留欧的同学,现在都是位列中枢。你看我这个书呆子,居然当上了中将。你只要心放开了,那你进这陪都最上流的圈子也不是难事。”

    “大维兄,我其实真的是不善交际,见着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说实话,要不是为着抗日大业,你这里我都没敢来叨饶。不怕你听着好笑,我几天不见着你回信,只是觉着心灰,本来准备这两天就回自流井的。”

    我们总算是少年相识,此时道出真相,倒也没什么尴尬。俞先生脸上隐约现出狡黠的微笑,言道:“你又不是什么前清的遗少,搞得像不食周粟似的。你既然说为了抗日也能克服一下,那就真的给你派个差。”

    “过几天,蒋夫人来陪都,准备组织一场抗战募捐。我们都领了徭役,得找人过来捧场、捐钱。慰慈,这可是你说的抗日大业,你不能再推辞了。”

    从兵工署出来,我没直接回校场口。实话说,刚走出来,我就后悔,不该答应他去参加蒋夫人的活动。那种场合我从未经历,只是觉着必定疲于应酬,煎熬心力。在街上走走,只是想着用什么借口婉言推辞。

    重庆人称山城,却非虚妄,人难得闲庭信步,总在爬坡上阶。走了不久,便觉着体乏心累,而德诚那边,拖着病腿,更是步伐迟滞。看到路边有座不小的茶楼,我便叫德诚进去歇脚。

    川人原本便乐于在茶楼摆龙门阵,而此时下江人的吴侬软语也跟着夹杂其中。我们拣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正好能看着远近的街景。

    不知过了几时,却看德诚满面兴奋:“先生,先生,你快看看。”他边喊着我,边指着窗外:“你看,那个是不是白小姐?那边楼下,书摊边上,一准是白小姐。”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是白莎,只是她并非独自一人,身旁还有另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两人边挑书,边言笑,该是至交好友。看到白莎,我却心生疑窦,她既然已经入川,离开自流井不过一日的路程,却为何只字未提。

    我正心中踌躇,那边德诚却已推开窗,探出身,喊道:“白小姐!”

    两个女孩停下交谈,仰头上望。那确是白莎无疑。

    “白小姐,你看多巧啊,先生也在这儿,”德诚高声道。

    白莎听说我在,脸上掠过片刻迟疑,但终归欣慰,笑着挥挥手,拉着身旁的女孩子穿街而来,上了茶楼。

    “舅舅,真这么巧,你也在重庆。”她拉拉身旁的女孩,笑道,“还记着吗,这也是咱们学校的小竺,我和你提过的。”

    小竺中等个子,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她不像白莎那样活力四射,却也没有年轻人常见的怯懦,而是透着天生的持稳。

    “李先生,您好,”小竺彬彬有礼地鞠了个躬,“您和白莎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了。下次再来看您。”

    她说完话,两个女孩又低声耳语片刻,白莎握着小竺的手,会心地笑了。白莎看着小竺走下楼梯,又移到窗边,注视着她的背影。我看出白莎该是非常在意这位朋友,便也没打扰她,只是随着她一同目送小竺远去。

    “舅舅,”白莎转过身,看着我努力地笑笑,“最近经历了好多事,特别担心身边的人。”

    她这心情,那刻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又见她形容憔悴,竟觉着自己的眼睛也微微发热。

    “舅舅,你这么看着我,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我只是…你看起来脸色不好,该是辛苦的吧,”我边说边拉她坐下。

    “也谈不上辛苦,”她摇摇头,语气变得凝重,“太多难过的事了。”

    “淞沪失利之后,写信都很困难。即使在上海租界,写信给美国的报纸都很难,更不要说给后方。”

    “可租界里面,人还是安全的吧?”我焦急地问道,“日本人再怎么样,也该不敢挑衅欧美列强吧?”

    “哼,他们明着不敢,小动作是不断。去年底,炸了黄浦江里面一条美国兵舰,后来说是误炸,赔了钱。上个月,他们在南京,把美国领事打了,也说是误会。现在就是这样,国联也好,美国也好,我们在租界里也好,只要你视而不见,自欺欺人,无限度地容忍那帮龟孙子,还算安全。”

    “龟孙子”这词由她口中说出,却是刺耳。那该是我第一次听到白莎说出粗话。然而她却不以为意,继续说着。

    “你要是敢说实话,那些鬼子就会派租界里的特工来恐吓你,直到你屈服。我们报社的主编已经收到不下五次的恐吓信了。他是美国人,所以也还算给他留面子。要是中国的记者,常有被打的。上个月还有位记者在华界挨了黑枪,衣服给扒光了,脸上被刀划得血肉模糊。这还不够,他们还拍了照,寄给租界里的报社。”

    “天啊,”德诚惊呼道,“白小姐,你可千万莫回去了。”

    “德诚叔,上海不算什么。这些鬼子在南京干的事您听说了吗?”提起南京,她满面痛苦,紧咬嘴唇,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可不是嘛,”德诚叹道,“我也听先生说,报上写南京死了好多人。”

    “那些龟孙子就该被千刀万剐。上海的华界被日本鬼子占了,外面的消息就封锁了。去年底,几个在南京住的外国人偷偷跑回到上海,说那里简直就是地狱。你们知道吗,最恐怖的地狱都没法跟南京比。”

    “我见过金陵女校的一位老师。大屠杀过后几个星期,她被救回上海,可还是神志恍惚。我刚在她面前坐下,她就揪住我的头发,狠狠地把我往桌子底下推。她喊着让我藏起来,起来。她大声尖叫,用力地推我,我觉着肩膀都要脱臼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学生被鬼子抓了,她就去理论。鬼子们当着她的面糟蹋她的学生。糟蹋完了就把她们杀了。那些女孩子二十都不到,临死还喊着:‘先生救我’。”

    白莎泪如泉涌,可是声音却没有颤抖,她的眼睛被泪水模糊,却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她紧紧地握着茶杯,好像要用力把它捏碎。

    “见过她之后,好多天了,我都睡不安稳。刚刚睡过去,就能看见她的模样。”

    她声音高亢,继续说道:“舅舅,我不知道我们的上帝去哪儿了?教会学校也都被鬼子占了,日本人只放过白人,遇到中国人,不管是不是基督徒,都杀了。死了这么多人,死的那么惨,上帝到底去哪儿了?难道说这是两个异教民族之间的战争,我们基督教的上帝就可以袖手旁观了,是这样吗,舅舅,我真的受不了了。”

    此时她已无法自控,即使在这嘈杂的茶楼中,仍引得邻座注目。我想着此地虽是在后方,可毕竟鱼龙混杂,总是小心为好,便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白莎,我知道你难过,可是战争总是残酷的。记得白牧师那时候跟我说,美国南北战争时,双方都是基督徒,都信仰一个上帝,纵使是骨肉之亲、同窗之谊也还自相残杀。”

    她摇摇头:“别安慰我了,舅舅。这次战争真的和以往不同。这场战争太没人性了。”

    “中国人都在流血,我不想躲在上海的租界里,借着美国护照苟活。到重庆,我们还可以继续写作,写出战争的真相。另外,小竺,”她顿了顿,方才下了决心,接着说道,“她说想帮我介绍几位正在做大事的朋友。”

    “那你为什么没有告诉舅舅呢?我若是知道了,早就过来了。”

    白莎此时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跟我咬耳朵道:“我在执行秘密任务,舅舅,连你都不能说的。”

    她这答案,即便不全是当真,却也让我心头一紧,忙着压低声音,劝阻道:“你可千万别搅进去……”

    她见我的惊愕,忙着笑道:“我是开玩笑的,舅舅,你别当真。”

    “舅舅,你怎么来重庆的?”她有意无意地转开了话题,“我记着你说在自流井下习惯了,不喜欢进城了。”

    我自嘲地笑笑道:“我其实是不善交际,找个由头罢了。现在不同了,我这也是为了抗日。”

    “真的吗?”白莎脸上浮现出难得的欣慰与喜悦。

    “怎么,你总不至于把舅舅想成不抵抗的吧?”

    她忙着摇头,眼中的光芒是久违的少女的纯真:“舅舅,我怎么会那么想。我觉着你以前心里一定是支持我们的,可是,可是却不会做什么。我该说你不像我这样容易冲动。我真的不是在批评你,舅舅。”

    见着她目光焦急,我心中一热,宽慰她道:“你说的都对。舅舅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事情在脑子里想过十遍,可一丝行动也没有。你看,现在就是这样。我们自流井的几家盐商,想着为国家贡献些力量,用卤水治碱,提炼化工品。我们在重庆本是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可我啊,有面圣的机会却是满心紧张。”

    “面圣的机会?”白莎双眸微聚,似是对此颇感兴趣。她压低声音,轻声问道:“舅舅,你要觐见蒋委员长?”

    我见她误会了,忙着摇头:“那种面圣倒也还轮不到舅舅。不是委员长,是蒋夫人。不知你还记不记得,我在白牧师家住的时候,有位姓俞的学长,也来过几次的。他邀我去参加蒋夫人发起的抗战募捐。”

    “这是为着抗战,我自然要去参加。可就像我刚说的,舅舅这人不善交际,即便是俞先生这样的故人,若不是为了抗战,我也是不会去烦他,更何况是蒋夫人。说实话,你不要笑话舅舅,我刚才还在想,要不找个理由,和俞先生说,还是不去了。”

    我喋喋不休地说着,看到白莎善意的微笑才意识到自己这个长辈倒是在她面前没了面子,只得尴尬地打住,自嘲道:“我太啰嗦了。”

    “舅舅,你总是这么坦率。你知道有多少人花重金想接近蒋夫人呢。”

    “可是我也不想从她那儿谋什么好处。再说,舅舅虽是到了这个岁数,可是在出众的女士面前,怕是真的会手足无措的。”

    最后一句话,虽不是有意开玩笑,终归让白莎略显开心。

    “舅舅,我得走了,”她看下表,抱歉地说道,“我过几天再来看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