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日月昭昭悲晚明:穿越崇祯 > 第31章 夜东林集成会党,诣崇焕借刀杀人

第31章 夜东林集成会党,诣崇焕借刀杀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崇祯策马扬鞭急匆匆朝着袁崇焕府上去暂时不题,这边袁崇焕在子时刚刚回到自家,刚洗了个澡哼着小曲,一瞅就是心情极好的样子。

    放着督师蓟辽这种大事不管,崇祯千里迢迢给自己召回来,必定是有重任要交给自己。

    肯定是自己上的《平辽策》让崇祯刮目相看了,袁崇焕如此坚信着,对少年天子崇祯来说,开疆拓土扬名立万是他绝对无法拒绝的条件。

    而且袁崇焕在平辽策里面给崇祯画了张好大的饼子,他告诉崇祯自己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完全光复辽土,恢复大明以往的版图。

    如果崇祯是朱由检的话,那他肯定信了,他不但信了还会把军权和辽事全数托付给袁崇焕。

    直到三年后,袁崇焕放皇太极入关打到北京城下,崇祯给袁崇焕千刀万剐为止。

    “报老爷,皇上来访。”

    还沉浸在自己世界里面的袁崇焕被一声通报惊醒了,在吃惊的同时他的内心爆发出一丝欣喜。

    崇祯一得到消息就来上门拜访他,这是远超出他袁崇焕想象的待遇,看来皇上是真的很重视自己提出来的辽事意见啊。

    和袁崇焕的满心欢喜不一样,此时走进大门的崇祯是满心的焦急。

    袁崇焕的平辽策在崇祯眼里啥也不是,崇祯现在需要的是袁崇焕在东林党人里面的身份和地位。

    袁崇焕毕竟是东林党人孙承宗的弟子,朝中无论是周延儒还是温体仁都需要给他袁崇焕两分薄面。

    只要能把张凤翔头顶上的乌纱帽子给保住,那崇祯就有操作空间了。

    这边崇祯和袁崇焕两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心事,另一边以周延儒和温体仁为首的东林党人已经集合起来开起小会来了。

    这次周延儒比温体仁慢,温体仁先一从张凤翔手里拿到了第一手情报。

    这事说来也巧,温体仁也是闲来无事去街上溜达,偶然看见有人抱着个大箱子偷偷从张凤翔府上溜出来,一向政治经济嗅觉失常的温体仁此时难得聪明了一回,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

    回去以后,趁着张凤翔招一批下人,他温体仁就派了自家的亲信打进张府去做佣人,把张凤翔的一举一动全都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伺机偷出来张凤翔家的账本。

    张凤翔一直以为跟着自己的人就是东厂西厂锦衣卫那群人,这些人里面一大半是老阉党,总不能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吧?

    日防夜防,家贼最难防,这亲信不负温体仁的委托,和张凤翔的管家搭上了线,并且用一百两银子买到了张凤翔记私账的账本。

    张凤翔丝毫没有想到过一向自诩孤臣清清白白的温体仁,居然会使用这样的下三滥手段,他更没想到,自己贪墨的一笔笔明细进账,放出去就会杀的人头滚滚的账本,就这么以一百两银子的价格落到了自己政治死敌的手上。

    现在的温体仁,手上拿着这账本耀武扬威,他算是握住了张凤翔的死穴。

    “张凤翔这厮贪污都贪到皇上头上来了,我就不信这回谁还能保得住他。”

    暴躁的温体仁依旧一马当先,前两天他才在崇祯底下吃了一鼻子灰,在同僚面前把脸面丢的干干净净让他大为光火。

    这可是难得的报一箭之仇的好机会,他温体仁就不信崇祯这个时候,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还能保的下来这阉党的张凤翔。

    周延儒默不作声,心里跟一个明镜一样,温体仁前一阵子吃大亏这事他看在眼里,虽然贴脸嘲讽他不假,那只是私人恩怨。

    归根结底,他和温体仁之间只是政见上的不同,两边只是相互不对付,远远没到和阉党那样剑拔弩张的境界。

    而要论起利益来,这群东林党人就好像那一根绳上穿着的蚂蚱,谁也别想跑,谁也别想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都是东南士绅组成的利益集团,不过是治国理政的理念方面有那么一点点差别罢了,再说皇上这一阵子确实是飘了,又是扶自己的势力又是给阉党端水打压东林党的。

    如果这件事能给皇上一点打击,让他认清楚朝堂上最能依赖的人是谁,这样也好。

    周延儒如此想到。

    所以面对在聚会里咄咄逼人的温体仁,周延儒一反以前默默反对的态度,罕见的表了同意的态度。

    “我觉得温兄此言甚是,皇上周围奸邪萦绕,掩圣上耳目,天音不达我等之耳,而我等空怀报国之志,吾等之音更难达圣听。”

    周延儒清了清嗓子,像是宣告一般说道。

    “今日,阉党的走狗终于露出了他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咱们今日就要和这帮子狗阉党见个分晓。”

    这番话直接激起了聚会众人的愤怒,之前的他们被阉党打压的不要不要的,偶尔占据上风还要被崇祯端水,今天终于有机会出这一口恶气,他们怎能不群情激愤?

    “各位,我们中有言官,有六部官员,也有地方官员入京候补,更有执掌史书的史官,我们这么多人团结在此处,又怎能向一介阉人低头!”

    温体仁还嫌乎火烧的不够高,又往里面添了一把柴火。

    “只要把阉党扳倒,一个众正盈朝,风清气正的年代就会降临,才能还我们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看热闹不嫌事大,周延儒忍不住白了温体仁一眼,这家伙从来不会看空气气氛,只会把事情搞的复杂起来。

    事已至此,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好,明日我们就入朝,个人自家都回去准备着,弹劾工部尚书张凤翔,要求皇上把他法办!”

    “哦!”

    周延儒一语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便得到了满屋子东林党人的猛烈喝彩。

    这些被踩在脚底下久了的文官们,此刻终于看到了黎明。

    “不知圣上前来,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另一边,一见到崇祯,袁崇焕便跪拜于地,对着那地上就是一叩首。

    袁崇焕是第一次见到崇祯本人,天启发丧的时候辽事兵戈四起,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自然不能擅离职守,自然也就见不到崇祯的真容。

    这年轻天子真的很年轻啊,那年轻的眉毛间凝结着稳重,崇祯身上带着一股子一往无前的锐气,这股锐气袁崇焕已经很久没有在皇上身上见到了。

    正是这股年轻的气息直接让袁崇焕被狠狠吸引住了。

    崇祯的皇兄天启一直给袁崇焕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尤其是天启天天还带着个魏忠贤,俩人往那一站,袁崇焕的头就开始大了起来。

    至此,袁崇焕终于在大明腐朽的暮色里看到了一丝曙光。

    “袁尚书快快请起,你远道而来,是朕未曾知会一声就忽然前来拜访,此乃朕之过错。”

    崇祯连忙扶起来袁崇焕,连连对他说道。

    “袁督师乃是国家柱石,朕还有大任要托付给袁督师,还望袁督师能够好生保重贵体,为国捐躯效力,未来青史留名指日可待啊。”

    崇祯这一番话戳到袁崇焕的心坎子里面去了,他太了解袁崇焕想要的东西是啥了,不是利,而是名。

    只要给足尊重,用自己皇帝的身份表示出对眼前这个人的大力赏识,他就会——

    在自己对他说出那番赏识的话之时,袁崇焕脸上飞速闪过一丝不容易让人察觉的微笑。

    如果换成旁人就看漏了这微表情,但崇祯锐利的眼神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崇祯心里暗暗欣喜,鱼儿咬勾了。

    “哪里哪里,陛下谬赞,臣惶恐,不知陛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

    袁崇焕内心的喜悦难藏,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与赞许,是千古以来不知道多少文人都想得到的待遇,如今崇祯毫不吝啬的给他了。

    袁崇焕甚至能够幻想到,将来有一天,崇祯夜访自己这个事情会变成一桩和三顾茅庐一样的美谈,在说书先生的嘴里,在史官的笔下不断向后世流传。

    “袁督师离朝许久,朝中有许多人提起袁督师大名,便赞不绝口,此次请袁督师前来,是想让督师留在京师,向京营传授行战之法。”

    训练京营这件事当然是崇祯想出来的借口,他需要让袁崇焕意识到温体仁和周延儒不是他的盟友。

    “不知在陛下面前举荐某的是何人”

    袁崇焕谨慎的问道,他对于政治上的事情并不是十分拿手,但归根结底他还是文人出身,对这些政治上的龌龊事有着天生敏锐的嗅觉。

    “是礼部尚书温体仁,他多次给朕谏言,要召袁督师回京,他还在朕的面前大力夸赞督师治军有方。”

    崇祯胡扯也不带脸红的,温体仁的确是推荐过袁崇焕,但那不过是礼部日常的工作,不掺杂一丝个人感情那种。

    与其说是温体仁秉公办理公事,倒不如说他表现的过头了,连袁崇焕这样妥妥的地方实力派都给他放到一堆杂七杂八的地方官员述职报告里面去,生怕崇祯认识他袁崇焕是谁。

    细节决定成败,温体仁的小心思直接暴露了他和袁崇焕之间的关系不和。

    果然,袁崇焕表面上波澜不惊的样子甚至还带着笑容,可他眼底里溜过的那一抹阴翳可没逃过崇祯敏锐的眼睛。

    “温尚书与臣是旧交,会举荐臣也是情理之中,不知陛下想让臣在京城居何职位”

    袁崇焕听到温体仁的名字就开始谨慎起来了,看着袁崇焕逐渐锁起来的眉头,崇祯褶皱着的眉头逐渐舒缓下去了。

    接下来,崇祯邪魅一笑,他可就要开始春秋嘴法了。

    只要袁崇焕与温体仁不和,崇祯的下一步计划就有办法进行下去。

    崇祯装作漫不经心的开口说道。

    “那就烦请袁督师暂时卸去蓟辽督师一任,留任京城整顿京营,领从太子太保,总领京营禁军,执尚方宝剑,行先斩后奏之权。”

    话虽如此,崇祯来的匆忙,手上还真没带尚方宝剑,左右四顾一圈,只得解下自己的佩剑递了过去。

    这一下明显给袁崇焕整的皮笑肉不笑了。

    京营是个什么东西他袁崇焕能不明白吗

    带了这么多年的兵,他袁崇焕就没有见过烂成这样的东西。

    一堆痞子二流子三纨绔子弟的凑在一块,就是因为大明没地方收容,才整了个京营出来,这玩意你让他们去打个土匪他们都能被土匪原地俘虏,就这种质量的军队,你让袁崇焕这样心高气傲的人去带

    袁崇焕内心燃起来的熊熊火焰,铺垫了那么久被一盆凉水扑的稀碎,转而燃烧起来的是熊熊的恨意。

    “袁崇焕心眼狭隘容不得人,这一点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崇祯看着皮笑肉不笑的袁崇焕,露出了坏笑。

    这就是春秋嘴法,崇祯前面一直在反复强调温体仁,甚至还直接把温体仁的名字告诉袁崇焕,这就意在让袁崇焕提起对温体仁的戒备心理。

    当袁崇焕提起对温体仁的戒备之后,崇祯紧接着说出世温体仁举荐的袁崇焕这个事实,但他对温体仁举荐的内容是只字未提,直接对袁崇焕下了命令,把袁崇焕从蓟辽督师的地方实力派上扒了下来,然后给了他一个从太子太保的虚衔,还让他去管理一群烂泥扶不上墙的京营军队。

    “陛下,蓟辽未平,臣怎敢擅离,臣愿为大明肝脑涂地,还望陛下不要听奸人挑唆!”

    咬钩了咬钩了!崇祯强行压住自己的嘴角流露出来的笑意,继续火上浇油道。

    “袁督师待明日下朝就可以去京营整顿军队了,朕深知袁督师带兵有一手的,至于蓟辽之事,朕许诺,待到京营训练完毕,朕便即刻发兵,让袁督师扫荡犁庭。”

    这一番话说的可谓滴水不漏,就算是袁崇焕有再大怨气也得憋住了,崇祯先捧袁崇焕一手,把他捧的高高的,接下来提的要求可都是对袁崇焕能力的赞同。

    这一块,袁崇焕被崇祯拿捏的死死的。

    毕竟袁崇焕否定谁都不会否定自己,要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中放任皇太极冲击北京了。

    但现在的袁崇焕的怨气冲天,这怨气无处消解,说实在的,谁愿意抛开实在的好处不拿,来吃你画的大饼

    偏偏崇祯画这个大饼还建立在对袁崇焕能力的绝对信任这个基础上,狠狠地堵住了袁崇焕的嘴。

    既然崇祯刚登基不久,甚至跟自己都没有见过面,中间肯定是有人插多余的嘴了,那么袁崇焕可就要好好找找到底是谁让崇祯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这个矛头,自然而然的指向了那个崇祯反复提到的名字。

    温体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