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日月昭昭悲晚明:穿越崇祯 > 第6章 练新军初见成效,借聪慧章文上位

第6章 练新军初见成效,借聪慧章文上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一晃,已是天启七年的春节。

    信王府内,刚刚结束一天训练的王琪长舒一口气,脱掉身上的鱼鳞甲,坐在小凳子上听说书人讲故事。

    据说这是自己主子花大价钱从酒楼请过来的说书先生,来这给他们讲一场就得一两银子。

    说书人一个周来三次,每次都会给他们讲不一样的故事。

    “前天说道那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是为啥呢各位?”

    王琪身边的一个军士着急忙慌的举起手来抢答,这人名字叫刘七,王琪平素和他挺要好,训练的时候也是形影不离。

    “这关老爷肯定是想饶这曹操一命赚个人情,俺平常听你说关老爷义薄云天,这也是还了曹操前面救他的人情了。”

    说书先生啪的一声拍起手里扇子。

    “正如这位小友所说,关老爷那么重义气的一个人,对曹操这样救了自己的几命的人可不能不管不顾,这分明是诸葛亮布下来的局,他明明知道关老爷义气深重却故意让他去埋伏曹操,各位可知为何啊。”

    这个问题让王琪和刘七都低下了头,他们来这里之前只不过是贫民里面的壮丁,哪里听说过这种言论?

    说书先生露出一个微笑,接着往下说道。

    “因为刘备后面可还有孙权啊,这时候刘备若是灭掉了曹操,孙权的敌人曹操没了,下一个敌人是谁呢?”

    刘七的脑子转不过弯来,可王琪脑子灵活转了过来,这孙权的敌人要是没了,那可不就干刘备去了吗?

    王琪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不仅是他,还有其他几个脑瓜子灵活的军士同时会心露出了微笑。

    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被旁边的王承恩收在眼底,暗暗在心里的本子上记了下来。

    经过这三个多月的潜移默化影响,部分脑袋瓜子灵活的军士已经开始初步具备领导者思维了。

    这一切都被每天跟着训练的王承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虽然朱振若把这他们整编成了一个连,还给他们分了排班,但他并没有急着给他们派发连长排长班长。

    朱振若对王承恩的命令就是让他去寻找这群人里面能担当起排头的人,经过三个月的考察,班长排长连长的人选已经有了雏形。

    王琪很幸运的被王承恩看中,像他这样聪明的人担任排长王承恩也放心,刘七虽然没有什么大智慧,但他体恤同袍,每一回都冲锋陷阵在前,这样的人当班长是最好的。

    王承恩可是从宫里那个阎王收人的地方摸爬滚打起来的,这双眼睛看人毒辣得很。

    至于说书先生讲的本子,那是朱振若努力的结果,他亲手编的故事,又花了大价钱让说书先生一周三次来给这些军士们讲,这可是他在后代的拿手绝活。

    这帮军士本就是无家可归,正值春节,王府下了大价钱给他们每人发了例钱,如果说来到这里之前他们还对朱振若有所质疑,现在的他们对朱振若的话已经是深信不疑了。

    人是很奇妙的,一旦长期不被人当人看,突然来了一个人拿他们当人看并给予他们人的待遇,他们哪怕为之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当然,这些事朱振若不知道,至于现在的朱振若本人,他在收到暗卫给自己的情报之后就跑到京营里,给一个小旗拜年去了。

    这个士兵的名字叫做黄得功,他刚刚从辽东调入京营,在京营当中做一个小旗,手下也就几十号人。

    听说有北方来的客人在酒楼请他喝酒,黄得功是欣然前往。

    此时的黄得功和朱振若在酒楼里喝的酩汀大醉,毕竟朱振若穿越过来时还年轻,这阵仗他确实没怎么经历过,几杯酒下肚就有些飘飘然了。

    至于那黄得功也没啥花花肠子,他还不知道面前坐着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当今信王,只当是一个意气相投的行商。

    “俺老黄纵横关外,幸亏有杨经略提拔俺,打了几仗就给俺提拔京营了,来了这才瞅着这什么烂地方,要俺搁这还不如给俺点兵马,俺直接扫平关外不成难事。”

    朱振若虽是醉了,但听这话还是想笑。

    黄得功是一员悍将,黄闯子的名号可不是瞎传着玩的,人家可是正儿八经从北方辽东退下来的,后来的江北四镇就有他一镇。

    在历史中的黄得功死战不退,哪怕面对威逼利诱也誓死不降,带领着自己的军队与满清鞑子厮杀到了最后一刻。

    可惜历史中的崇祯用他太晚,直到崇祯九年他才升至副总兵官。

    在自己这条时间线里,可不会将如此大才埋没了,朱振若举起杯子和黄得功碰杯,接着一饮而尽。

    纵是黄得功这般悍将,想到这年关没法归家也是鼻头一酸坠下几滴泪来。

    “黄将军倒是海量,眼下就有一场功勋等着将军去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啊。”

    黄得功听了只是苦笑的摇摇头。

    “京畿承平日久,京营武械松怠,这又不是辽东边地,哪来的功勋可以给俺。”

    朱振若微微一笑。

    “黄将军此言谬矣,某平素行走四方,倒也听闻一二事,不知将军可还记得闻香教之乱?”

    这一语惊醒梦中人,黄得功登时出了一身冷汗。

    天启二年的闻香教之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但那终究是在青州地界,离京师远,可如今这行商竟说要把这等功劳送给自己,这让黄得功心里犯起了疑惑。

    本来黄得功就当这人是辽东走商的,现在的黄得功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莫非闻香教余孽还在京畿附近准备起事端?得功驽钝,还望先生指教。”

    黄得功谨慎的说道,都说天子脚下无乱民,这闻香教要是起事,只怕朝堂上又要刮起一阵腥风血雨。

    “黄将军不必如此,闻香教乱党已在天津卫聚了千余人,这也是我最近探得的,只恐京营无善战之兵,若是压不住这流民,怕是龙颜大怒。”

    黄得功听着眼前这年轻人轻飘飘的说着,这话语气虽轻,可每一句都是要从京营里面摘走几颗脑袋的。

    “黄将军治兵有方,建功在此一举,流民近矣,明日天颜不忍巡幸祭天之刻,便是他们举事之时,将军慎之!”

    黄得功觉着一阵恶寒,终于没忍住问了起来。

    “不知先生是何人?”

    朱振若微微一笑。

    “明日将军自会知之,若到绝处自有某相助。”

    言罢,朱振若站起身来,向着黄得功行一礼,转身结了帐便跳上马车疾驰而去。

    黄得功迷迷糊糊地被马车载回军营,部下关切的声音把他飞走的三魂七魄拉了回来,这事情太脱线了让他一时间没法反应。

    “快,所有人立刻集合!”

    黄得功的亲信看着忽然从榻上坐起怒吼的黄得功露出一脸迷惑的表情。

    “大人,大家伙都回家过年了,这营里还剩不足十人,不知大人到底有何事?”

    黄得功在心中怒骂一声,火气上来了。

    “快,就剩十人也给我集合起来,我有重要的事跟你们说,赶紧,赶紧!还有那些回家过年的,能拉回来一个是一个。”

    黄得功这边着急忙慌的召集自己的部下不题,马车上的小太监不无担心的对着靠在马车木窗旁边思考的朱振若问道。

    “殿下,你怎么能确定黄将军不会把这事情上报给管京营的英国公?他若是一说,贱奴怕殿下没法自处啊。”

    小太监本来都闭上眼等待朱振若的发落了,可他预想中的呵斥声并没有出现,朱振若的嘴角反而露出出一丝笑容。

    “你叫什么名字?”

    朱振若温和地对着小太监说道。

    “贱奴名唤章文。”

    名字叫章文的太监谨慎的回答道。

    朱振若拍手笑道。

    “你倒是个知情知理的,那你来说说,为什么黄将军会把我卖给英国公?”

    章文低着头低声回答道。

    “黄将军如果卖了殿下给英国公,对他好处不小,他卖给国公个面子在国公那得了人情,将来必定能步步高升。”

    朱振若笑着听着点头,这小太监人不大,还怪机灵的,说的也是句句在理。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黄将军的野心可不止于升官发财,要黄将军真是一心在乎升官发财那种人,今天晚上他就不会回军营而是直奔国公府去了。”

    看着章文一脸“原来这样”的表情,朱振若长舒一口气。

    黄得功毕竟是日后的大将,这点野心他还是有的,一步登天和慢慢爬升,这是一场赌博,朱振若相信黄得功会押注在一步登天上。

    毕竟慢慢爬升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万一明天闻香教的乱党不来闹事那咋办,他黄得功还不是得被安上一个谎报军情的罪名?

    朱振若拿捏住黄得功的野心,貌似给了他两个选择,实际上黄得功只有一个选择路线能走。

    其实本来找黄得功这事,朱振若心里也打着七八个鼓来着,毕竟历史和现实总是有出入的,万一江北四镇之一的黄得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有英雄豪气,那朱振若就不得不去寻找别人作为助手了。

    幸好黄得功和朱振若预想的差的并不大,朱振若的计划按预想的那样进行了。

    “章文,本殿看你聪慧过人,从明天起你也不用干这些杂七杂八的活了,去帮衬着王承恩管我的侍卫连去吧。”

    朱振若不无赞许地对着章文说道。

    章文一听大喜过望,喜悦的表情都快从脸上溢出来了,但他还是强行忍住,由于在马车上没法磕头,他只能把头埋到快地里向朱振若谢恩。

    “贱奴三生有幸,得遇殿下知遇,虽万死而不辞。”

    明天就是皇兄祭天大典之日,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