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上朝
“安陵,这次猎场布控是你全权负责的吗?”太后端坐于金漆宝座之上,而赵安陵则是畏手畏脚地站在太后跟前,他头上的血迹已经干涸却没有来得及擦拭。
“是卑职操办的。”赵安陵说话时底气全无,没了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势头。
“帝王若是问责起来,你必然要承受重罚。”太后云淡风轻地说道。
但是赵安陵无法做到坦然自若,这么大一件事,他的脑袋都有可能保不住。
“小溪子,你按照我说的去办。”太后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感受着茶香在口中扩散,又对赵安陵说道,“你不必担心,最多就是受到廷杖处罚,哀家不会让你这么轻易就出事的。”
孙云溪站在太后身侧,斜目瞥了赵安陵一眼,若不是他与太后是戚家,当时在猎场之中就会被当场处决。如此无能之人,太后无非就是想多掌握一颗任由她摆布的棋子罢了。
文萱公主将太医为其准备好的安神药服下后,便早早地回到寝宫中就寝歇息。
秦听和师氏兄妹守在寝宫前寸步不离,天色渐晚也未曾离去,殿中侍女为他们送来了饭菜,他们三人就地而坐吃了起来。
“今日幸亏有秦兄在才让公主脱险,我们兄妹对你感激不尽。”
“此事何足挂齿,只是担心公主的心绪会被此次行刺扰乱。”秦听望向寝宫,他认为公主无法和他们这些平日里见惯血雨腥风的人一样,经历了命悬一线之后,恐怕会落下心病。
三人陷入了沉默之中,面前的饭菜逐渐放凉也没有人去理会。
“圣旨到!”
秦听等人的思绪被这道响亮的声音拉回现实,公主此时已经熟睡,不便现身接旨,三人便着急忙慌地跑到前院跪地听旨。
“惕隐司秦听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召惕隐司秦听翌日上朝,钦此。”
”臣接旨。”秦听朝手握圣旨的钦差磕头谢恩,随后起身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圣旨,心中五味杂陈,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待钦差走后,院中众人才得以起身,师宇辰当即拱手对秦听说道:“秦兄护驾有功,翌日上朝定会受到帝王的奖赏,此前吾等先祝贺秦兄了。”
翌日上朝,虽说只有一日,但对秦听来说依旧是如此的梦幻。曾在总司中含辛茹苦地当差多年也未曾有过上朝的机会。而这对于帝王来说无非就是朝会上多一个人,但秦听来说这是帝王对他的认可。
他曾经幻想过自己若是能站在奉天殿前参与朝仪,自己的冤屈与无法得到公正判罚的案件是否都能上报帝王,让帝王做出最公平正义的决断,洗刷无数含冤的灵魂。
秦听很激动,圣旨被他紧握在手中,不断地摩挲,不断地将其打开又合上,仔细地不漏过一字一句地看着圣旨上的帝王手谕。已是深夜的时候,困意也被内心的激动一扫而空。
他坐在寝宫前听着打更人一夜之中的声声叫唤,直到他再次听见皇都之中传来打更声。
“笃笃———咣咣”
“早睡早起,保重身体,寅时已到!”
秦听起身拂去衣服上的灰尘,与师氏兄妹示意过后,他回到了自己的住所沐浴更衣。
朝会卯时开始,秦听对其十分重视,寅时一到便开始准备了起来。这一次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上朝,才只是二十有三的年纪便可以登上奉天殿,上林朝开朝至今能够做到的人如同凤毛麟角,然而那些人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秦听也在想,自己的名字是否会被刻入青史之中,流传百世。
但他从来不是只会一味地去白日做梦的人,他深知要有所作为才能流芳百世。
秦听打开柜子翻找,在最底下存放着一个精致的木匣,他小心翼翼地将木匣捧了出来。里面装着的是一套华丽且精美的锦衣,这是他成为惕隐使第一天雷都监亲手递到他面前的,这些年他一直将这件锦衣视若珍宝,穿上它的次数也寥寥无几。
今日上朝,这件锦衣也算是派上用场了。
锦衣上身的那一刻,铜镜中的秦听显得格外的威风凛凛。
这件代表着总司的锦衣,总司内的差使几乎人人都有,但是穿在秦听身上却像是为他量身定制一般。腰间系着深红色麻花式的官带,勾勒出他苗条又略显强壮的身段,卷领和袖口上则有细致的狮虎图案,纹路细密,色彩缤纷。秦听用黑丝带将头发束起,戴上了那顶许久未有动过的云纱冠,眉宇间英气横溢。
此刻的秦听与往日有所不同,多添了几分神气,气宇更是不凡。
行走在宫道上,迎面而来的官吏和宫仆都会毕恭毕敬地向秦听行礼。
前往奉天殿的这一段路并不短,但秦听却觉得这段路好像变短了,没有走多久就到达了奉天殿前的御和广场。上朝的官员们需要在此整齐列队再一同前往奉天殿前拜见帝王开始朝仪。
身着惕隐司服饰出现在朝会中的,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命官,如今多了一张生面孔,秦听很快便吸引了在场众多官员的目光。
当众人还在议论这个年轻人怎么会出现在朝会之上时,惕隐都监已经来到了秦听面前,秦听见着雷桓赶忙行礼,雷桓扶着秦听准备俯身的肩膀,说道:“待会你跟着我走在前头,今天帝王要对你进行封赏。”
虽然来之前就听过师宇辰说今日必是封赏,但眼下这样的话再次从都监口中听到,秦听也变得欣喜了起来。在皇都中当差两年之久,秦听终于要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迁。
官员们不用多长时间就站好了队列,秦听跟在都监身后,走在队列的第二排,一步一步地向那个在之前自己只能远观的奉天殿走去。
奉天殿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犹如一条金龙盘旋于此,这便是皇威在上的威迫感。
“群臣拜见帝王!”
群臣异口同声,四十余人的声音响彻整个御和广场,动作一致地跪拜帝王。
帝王坐于奉天殿的高台之上,身下的鎏金龙椅璀璨夺目,让人无法直视宝座之上的帝王。
“众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