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显
弟媳陈氏家的两兄弟却倒霉,因轮换到进山挖土的活计,当时就在山里,其后两人都没了。
这一下子陈家没了两个顶门户的儿子,陈家老父当时就给气没了,而陈家老母亲接着就因那点少的可怜的抚恤银的事,也给气病了,其后没两年便也去了。
陈家末了,就留下了一大家子可怜的孤儿寡母,还要他兄弟大满时不时的去接济。
这事后,他弟弟夫妻两个就对供出个读书人,哪怕供出个秀才有了执念!
好话难劝想死的鬼。
他有心说让弟弟家别再妄想了,毕竟死了的杜宏才读书三十来年,考了二十来年,结果也没考出个名堂来。临末了,却还将家里拖累得更穷了。
这就证明咱没那个命!
可他又看弟弟是这么个不愿信命又不甘心的态度,且他那孙侄苒之哥儿还没下场考过一次呢,这考了也不知能考出个什么名堂,他便闭了嘴。
谁能说读书不是个好事呢?可谁又让他们这十里八乡的穷地方,几十年了都出不了一个有功名的人呢!
“打铁怎么不行?这还不都是给人做学徒?干活学手艺?不就是累点嘛!你倒是看看你家如今的状况!”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不管行不行,你就先都送去!累是累些,至少孩子过去了能混个肚饱吧?我家也是要送孩子过去的!”
“那是学手艺,不是混日子!想要挣钱,干啥不累?至少咱俩家送去的孩子不管学啥,还能作个伴,不至于到了那处受欺负!”
“不然呢,让那些孙儿辈都跟着你挨饿?你也不想想你家欠的债有多少,啥时候家里人能吃上饱饭啦?”
“照这样下去,不行!你这不行那不要的,你家饥荒啥时能还清呢?”
他大哥也是好意,不好就这么直接拂了人家面子,杜大满又沉吟了会,最终道:“虽说都是我孙儿,但那也是你侄儿子,我就这么直接做决定,到底不合适。要不这样,我回去和你两个侄儿商量商量,到时候再尽快给你回复。不管怎样,我都感念大哥你为我家里着想的!”
“行,你心里有数就成!我等你!就这一半天功夫啊,别太晚!”
杜大柱叮嘱了兄弟两句,又看了眼老实沉默的侄儿杜远才,杜远才正拱手朝他道别。
他叹了口气,又无奈点了点头,便转身进了家门。这时已经走到了他家门前。
杜大满家比杜大柱家在村里的位置更偏些。他家在村子的最边上,是分家后他父母给银子重建的。
因是后来买的院基,村里早先人家都占着祖辈的老地方,他家后来的位置是新买的,自然就偏了些。
中途他家就他大儿子杜宏才成亲那会翻修过一次,自此就再没动过。
杜大满家那院里除了正房堂屋三间和东房两间是砖瓦房,其他的都是土房茅草屋,可这也比村里许多其他人家的住房条件相对要好些。
杜大满那已故的父母还算能干,手里也有些祖业,积攒了些银子,还能给小儿子盖起砖瓦房子。
那院子带后院并不大,不到四分,故而随着院子里增建的屋子越来越多,家里还要养猪养鸡,便显得拥挤起来。
杜大满看了大夫,大夫说他没大毛病,就是有些胸闷气短,让他平时放宽心胸少生气,最后也没给他开什么药,就让他回来了。
至于杜蘅之,听说他不再反复发烧,也不再咳嗽,吕大夫就给他又抓了三贴药,说是杜蘅之喝了若风寒不再反复,那便没事了。
杜大满回家来本打算再谈分家的事,不想又遇到了他大哥。
进门后他还没走到院中心时,便听到两个孙儿读书说话的声音。
杜蘅之的屋子,在院西进门中间那地方,本那里是柴房,如今柴就堆在西边进门处的草棚子下头。
为听得更清楚,杜大满还往西边又悄摸走了走,一直走到了杜蘅之屋子的窗下头。
跟着的杜远才小声问:“爹,苒之哥儿在教丑蛋读书了吧?走了这么远的路,儿给您端碗水来?”
杜大满同样小声:“不急,你先回屋放了东西,再拿肉让张氏和王氏去做了,我等会。”
“爹,那些肉都做了吗?”杜远才又问。
担心影响屋里说话的两个孙儿,杜大满狠狠瞪了眼儿子,没出声,然后甩着手示意小儿子赶紧走。
他说的话还不明白吗?路上他是没说过还是咋滴?还问!
看了杜蘅之的屋子一眼,虽什么也看不到,担心又气着父亲,杜远才忙按着他爹的意思离开了。
而这时,屋里一教一学的声音不久之后也停了,随即就听到杜苒之惊喜不已的声音传了出来。
“蘅弟,你真都记住了没?你可是过目不忘?我只教你一遍,你这却已经记了小半本书了!”
“没有记住,大哥。我就认识这些字,但让我写,我可写不来。再说,小时我还学过些。估计这样重复学了,我才认字认得快些。”
“我想想……我初开蒙,这小半本也学了近一个月才记住。虽说那是连背会写,可还是比不得你!你还说自己不是过目不忘!”
杜蘅之忙忙制止堂哥再说下去。
“大哥,我这只是认些字,还不会背呢!字也不会写!我这真真不能说是过目不忘,你快别再这么说了!这话若要他人听了,不得笑话死我!”
他能感觉自己记忆力比上一世更好些,应是因年纪小精力充沛的缘故,但若说他是过目不忘,却也不是。
他如今脑子更好点,学认字更快点,应是因心理年纪比自身年纪大,专注力自然不同一般十一岁的孩子,而是比之更强。
这更何况,他此时读书目的性强,加之他还有读书太晚跟不上同龄人的紧迫感,再加之他又非真的睁眼瞎。
如此几重心理因素加持下,促使他学得比一般十一岁的孩子快,这是理所当然的。
定神打量了堂弟一会,杜苒之笑了:“蘅弟将将才下定决心读书,便有了读书人谦虚的态度。若是读不好书,大哥我可不答应!只是,你真的记住了没?要不你再重头给我读一遍,让我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