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14章 算了吧咱

第14章 算了吧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快天黑,一大早就去了镇上看病的杜大满和其小儿子杜远才此时才慢慢返回。

    两人为省下坐牛车的四文钱,如今正走在回村的路上。他们是走回来的。

    如平时去镇上那般,杜远才身后背着个箩筐,里头放着什么,众人看不到。

    箩筐村里人都习惯用盖子盖着,里头还有蒲草席子将东西也遮了。

    人穷志短,谁买了好东西那也是不舍得给人分的。

    杜远才今日背的箩筐比寻常时候重,他有些不习惯,时不时重整着肩带。

    而坐了牛车的人,这时候则早回到村子了,他们至少比这父子两个早回来大概两盏茶的功夫,也就是半小时。

    杜大满带着儿子走的停停歇歇,灰头土脸,一到村口就碰到了他大哥杜大柱。

    杜大满是家里最小的四儿子,他兄弟两个,中间是两个姐姐。父母去后,他和他大哥分了家。

    两个姐姐如今早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就是嫁得不近,年纪也不小了,不方便经常走动罢了。

    “大满,去镇上了?”

    “哎,大哥,闲坐呢?”

    随着他爹话落,杜远才唤了声:“大伯——”

    杜大柱“嗯”了声,抄起手里的烟斗背手站起来:“走,我也回了,一起走。”

    从前杜大满也是有烟斗的,只是为了省两个烟叶钱供儿孙读书,他便早不抽烟了。

    老兄弟俩这边才走,后头的议论声便起了。

    “杜大满命苦啊!老妻去了没几年,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儿子这又去了!”

    “可不是嘛!”

    “他命苦,不还得怪他自己不信命吗?他家不是读书人的命,就非要一头钻进去!”

    “他老妻病故后家里就欠着债呢!去年他大儿子去了又拉了饥荒,听说有大好几十两呢!就这,听说他家如今还供着读书人呢!”

    “他家欠了几十两银!你听谁说的?”

    “告你,你可别卖我!”说话这人看了看四下,凑近那人耳朵小声嘀咕着。

    其他人听不到,凑近了也听不到,便不再理会这里,而是继续先前的话题讨论起来。

    “可不是嘛,供个读书人还要往县城,一年束脩顶咱一年的花销,这还不说那些老贵的笔墨等物!”

    “看着就累!听说陈氏就是为了供她大儿子读书,没日没夜织布做绣活累病没的!”

    “陈氏那身子骨,看着就不像能活得长久的!”

    “那可不!本就身子骨不好,再经年劳累,那可不就累病没了嘛!”

    “……”

    村里倒确实是见不得人好,但看旁人家倒霉,他们倒也能腾出点心思同情一二,反正这心思又不要钱。

    何况,村里说来说去就这些事,于是杜家的事便被他们总拿来说来说去的。

    杜大满家里因各种事故不断导致家里实在太穷,还非得供着读书人,且还一直没供出个什么成果来。到底,他们家还是惹了不少闲言碎语。

    路上,杜大柱正和弟弟杜大满说着孙儿给人做学徒的事。

    他小儿子杜贵行早年没成亲时候,拿了钱拖人送去给人做木匠学徒,如今出了师,在镇上给人木匠铺子做了个小管事,管着五个小木匠,因此这才有门路。

    他家乃至弟弟家孩子的名因着羡慕读书人,都是专门拿十文钱请了读书识字的给起的。

    后来孙儿辈的,那就是请他宏才侄儿给起的。

    村里若想起好名的,都是拿两个鸡蛋给宏才侄儿让帮忙起名。就起个名,乡里乡亲的,倒也不必因此而给钱的。

    他沉肃着面容,“先时我想着你家读书,我家也要跟着,可后来看得几年,你家花费不少却也没成事,就想着等你家读出个好处来,我再送孙儿辈去读书也不迟的。”

    想到杜宏才这个去年才去的侄儿,杜大柱不免唏嘘不已。他不好说起弟弟家的伤心事,便漏过杜宏才又说起其他。

    “如今啊,我倒觉得,这样便挺好。你啊,就是想不通放不下,因着弟妹的执念,非要供着读书人,为此拖累了整个家里——”

    对亡妻感情深厚,杜大满见不得他大哥错怪陈氏。

    他摇头,“不怪陈氏,我做的决定,如今也不后悔!”

    村里人定是当着他大哥面议论他家什么了,想至此,杜大满随即气性上来,只听得他突然怒声嚷道:“当年劳役那么重,还出了事,死了不少人,大哥又不是不知道!后头那死里逃生的读书人就动两下笔杆子,帮忙上头记上几笔数便能服完劳役,大哥也不是没羡慕过!我就想供出个读书人怎么了?我没碍着谁!”

    说自己没碍着谁时,杜大满眼前倏忽闪过他家二房三房人的身影,便沉容卡顿在了那里,没再继续往下说。

    哪怕读书只期盼着供出个穷秀才呢,这都成了杜大满家的心病。

    这便是文风不胜地方的无奈——没有有水平的先生教,也没那读书资源丰富的地方读书人多,书也多,还能相互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再者,穷地方,也没多少人家能有银子供养读书人。

    真乃是处处真为难,哪哪都无奈!

    意识到自己刚才太激动,杜大满又忙软了口气道歉。他和他大哥生气抱怨什么?村里议论他家的话,和他大哥又不相干。

    其后他沉吟片刻,道:“木匠学徒还行,打铁的便不去了。老话有“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且不行,太累!”

    虽说分家多年,但毕竟是亲兄弟,杜大柱觉得该管的他还是要管,该劝的他还是要劝的。

    当年他们去比他们这更远的边城那边出劳役,给那里修筑城墙防御,那附近的村子多是土山,他们就是进山挖土时候塌方死了人。

    那时事情闹得挺大。

    最后,官府还给了他们抚恤以及封口的银子。

    死了人的一家一人只给了抚恤银三两半,没死人的一家也只给三百文封口。

    死了的,那可是家里个顶个的顶门户的啊!三两多这点银子能干个啥?他们一年多到头的收入差不多就这点钱!

    可他们这些泥腿子也闹不过人家当年那些做官的,便最终无奈接受了这点子钱。

    他和他兄弟当时轮值在开山挖石建城基那边做活,这才逃得一命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