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131章 商议

第131章 商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以前你我用蜡印印了些书卖,你嫂嫂赵氏看卖书有些赚头,就说想开个书画铺子让你给参谋一下可有开的必要,不然她那嫁资也是在那里白放着闲置。”

    杜蘅之惊讶的挑了下眉,却没想到如今堂哥想得开了,看中了书画铺子这门生意,不像以前那么远离商事不喜经济了。

    看出堂弟惊讶神色,杜苒之笑着解释:“这主意是你嫂嫂出的,我确实不善不懂也无意经商之事,只是书画铺子虽也是生意,但却沾了文气,我这才起意和你商量要做这门买卖的。待你我二人商量出了章程,我和你嫂嫂再去租铺开铺,我二人本小,却是买不起铺子的。”

    果真商事一点不通,不然不会把开铺顺序说反,杜蘅之笑着纠正:“大哥既然决定要做,那就先去租铺再说其他,不然章程商量好了,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铺子,那也是浪费时间。”

    拉拉杂杂说了一通,杜苒之却并非想说开铺之事,说到后来他告诉杜蘅之,他夫妻二人也想和杜蘅之合开铺子。

    杜蘅之近来心里正转着些主意,听到堂哥有意和他合开铺子的主意,便在思虑一时后答应了。

    他们铺子若开,却还要像之前那般,先用蜡版印刷些便宜的童蒙之书拿来卖从而打开销路。

    而杜苒之却道还可印些时下的流行话本小说什么的卖,还说这些书只是闲书,倒是不用怎么精工细作的印刷,用蜡印就可,其他印书的工匠什么的,他们可以慢慢找的。

    总之先印上几本流行的闲书打开销路再说。

    至于他们书画铺子里的画,铺子开了后自有寄卖书画的人上门找他们,这些画倒是不缺货源,只是想要名家之作就难了。

    杜蘅之心道这开书画铺子的主意他堂哥想来已经考虑良久,不然不会连想印制的闲书也自己筛选好了。

    等杜苒之拿了那些话本小说出来,看到其中一本书封上出现熟悉的三国演义书名,杜蘅之有些懵,以为自己遇到了穿越而来的文抄公。

    “大哥,这本写汉末三国的书谁写的,若是印人家的书,可能找到作者本人见上一见?”

    杜苒之笑着道:“作者你却是见不到的。这本书这两个月才在咱们这里流行开的,戏楼说书的地方到处都有讲这书的。这书是从京城传来的,听说是大儒李权家里的藏书,作者是前朝孝景帝。”

    前朝孝景帝不就是李归圣吗?杜蘅之拧着眉愣在了那里,觉得这段时间自己碰到李归圣之事的频率太高了,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什么一直在牵扯他和李归圣的事产生交际似的。

    最终杜蘅之暗道,或许只是因他们都是穿越者的过,所以他才对李归圣的事这么敏感吧。

    以为他在担心这书作者是李归圣朝廷会对他们做出处罚,所以才愣在那里,杜苒之笑了笑,“孝景帝的书虽被禁了许多,但这书既然能印制成书还传播甚广,那必然说明上头是允许它传播的。再说前朝孝敬帝时候至如今已有近两百年之久,上头对他的一些书和事应该已经不再如本朝初建时那么忌讳了。”

    “哦,既如此,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那咱们可以尝试印制这书卖卖看。”杜蘅之不再多想,兴奋不已的拿起三国演义一边翻看一边和堂哥说话,这时他又想起他今天在和悦中行看的那胭脂水粉铺。

    那铺子位于繁华地带,还是庙旁,附近也有一两家书画铺子……说来那铺子还是蛮适合买来做堂哥说的这书画铺子买卖的。

    普通百姓去庙里上香,经过街市若他们家里有适逢开蒙的孩子,看到些便宜的童蒙书相信他们必会愿意给孩子买的。

    或者逢庙会,有人去庙附近街上闲逛玩耍,那也是可以往书画铺子里买闲书看的。

    想至此,杜蘅之就和他堂哥说起了那个铺子。

    这时,杜蘅之还心道,前朝皇帝的后人李权手里必然没那些什么玻璃水泥等的配方,不然李权不会不拿出来用,只是那些配方放在他这里,他一个文科生看不懂那里头提到的一些原料,也是让他头疼。

    最后他只道,他也别无他法,只能抽出时间慢慢试验那些配方再说制作那些东西的事了。

    杜蘅之今日在赌坊赚了近八十两银,和堂哥商量了一番,他算计了下,他手里的银子刨除三百两预留买宅子的钱,还是可以凑手再买个铺子的。

    他决定去买下那个胭脂水粉铺再租给堂哥开书铺,而书铺后面的开店流程以及花费他便没钱也再折腾不起了,只能靠堂哥夫妇拿钱铺排了。

    这书画铺子必然要找印书的匠人帮忙印书,但因他们前期可以靠蜡版印刷凑合成事,找匠人的事便不是特别着急。

    令杜蘅之欣喜的是既然三国演义已经有了,那桌游三国杀不就可以让他弄出来玩了吗?自穿越前他还在沉迷这游戏,只是因后来工作繁忙,顾不上玩就再没玩它罢了。

    古代也有各种各样的桌游,比方说升官图,六博、覆射等,杜蘅之想着自己就算弄出来这么一种桌游游戏,那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才对。

    和堂哥商量完了开书画铺子的事,杜蘅之回去宿舍,看到舍友杨平也是才回来,就问他去了哪里。

    府学宿舍分的舍友都是随机的,恰好府学给杜蘅之分了个小年轻舍友。他们府学里还有五六十岁的秀才来住宿的。

    杨平家是类似赵地主那般的小地主,家里靠着祖上留下的三百来亩地过活,住府城城郊,如今杨家就杨平有功名加身,是秀才。

    “我还能去哪里呢?休沐就回家了呗。休沐就一天,来回家里却要花费半天。其实我也不想回去的,但家母说要给我说亲相看一门亲事,送信硬是要我回去,我这才不得不回去的。”

    杨平岁数才十四,在府学里算是年纪小的府学生了,今年八月里通过的院试,他这个岁数在这时说亲很正常。

    “怎么样,你母亲给你选的闺秀可合你心意?”杜蘅之笑着问。

    提到今日相的姑娘,杨平这平日大大咧咧的随意性子就变得窘然起来,他脸微红着道:“我觉得合心意,但我母亲说我年纪不大,还要再看看。”

    这种相亲说亲之事,是人生大事,外人不好插手管人家什么,杜蘅之也就表示关心的问问了事,自是不会给人家提什么建议的,便道:“那就恭喜杨兄好事将近了。”

    之后,成年后才好成亲生子这话杜蘅之也没告诉杨平。

    杨平才说亲,成亲在何时还不知,且杜蘅之觉得如今他二人才认识不久,因交浅不好言深的过,他不好上来就拿这话劝人家,只心里想着再等等,反正这话他早晚也要告诉人家。

    和杨平说了几句话,杜蘅之就叫来在外头洗涮衣服的张浚进来说话。

    他们宿舍的格局也是分内外间,里间他和杨平各占一半地方睡觉生活,外间则是两人书房以及小厮睡的地方,平时他们在外间也可用碳炉烧水热饭,做饭因没正经灶则有些勉强。

    张浚如今和杨平的小厮秀生睡在外间。

    府学有专门给洗衣服的妇人,可以付钱给人家让人家帮你洗衣,一件长衫长裤两三文看情况,冬日的衣服厚实难洗就贵些,一件长袍或外裤则要五六文。

    杜蘅之和张浚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洗衣服,目前杜蘅之不想养成五体不勤的毛病,却是还没想让人帮忙给他洗衣服。张浚曾说要帮他洗的,他没让。

    说到洗衣服,杜蘅之又想起制猪胰子或者肥皂的事,他便心道这个他算会,可以马上提上日程尝试做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