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994
1994年,余海一家人住进了新房,更让人值得骄傲的是这也是村里的第一间砖瓦房。
房子分为上下两层,除了打地基,架横梁和木工泥工活,其他部分都是余海熊梅夫妇白天干农活,晚上加班加点,一砖一瓦垒起来的。余鲤尘依然记得很多个日夜父母两人一下一下把铺在地上的石子敲打严实,整平。
相比于土房来说,砖瓦房显得更加宽敞透亮,而余鲤尘和哥哥们总算有了自己的房间,一张两米长宽的棕榈叶编成的床,结实又有弹性,足以躺下三个人。一个书桌,一个衣柜,一个电视柜,这就是房间所有的物品。
房子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水泥地,卧室里加了一层瓷砖,上面一层铺的是木板,除了走路有点响之外,其他都还好。房子并不是整个四四方方的形状,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平台,日常可以用来晒东西。
一楼的左边是厨房餐厅,中间是堂屋正中间摆着一个造型古朴的供桌,中间是一副中堂,画上面有白鹤青松,福禄寿喜四仙人,对联分列两旁,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秀,下联:户缘绿水凤凰池,横批:否极泰来,寓意是极好的。右边就是前后两间卧室了。
建新房固然有家庭条件好了的缘故,或者说人多了老房子住不下,其实关系都不大,后来听母亲熊梅的说法,更多为的是争一口气。
这里要说一个背景,父亲余海有兄弟姐妹五人,其中属大哥和妹妹条件最好,在市里工作生活,其次是姐姐和弟弟,都在县城里有房子,爸爸余海则是在农村守着祖宅,顺带照顾太奶。
爷爷退休前在县城里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所以人脉关系尚可。在那个年代,不说子承父业,但退休前为子女谋个一官半职也是不在话下的。所以当时谋了一个电视台的肥缺,要说那时候,电视台的工作哪怕不是金饭碗,但也是妥妥的铁饭碗,是属于人人羡慕的编制。
按照条件来说,或者按照顺序来说,怎么也轮到余海头上了,可一则余海属于为人老实巴交,木讷的性格,二又由于太奶需要人照顾,再加上最不受爷爷待见,一来二去,稀里糊涂就把机会让给了城里的姐姐!
本来这种事如果好说让就让了,兄弟姐妹的,给点钱安慰一下,往后多帮衬就是了,可现实是狠狠的抽了余海熊梅一巴掌,不仅没有任何回馈不说,钱更是打了水漂。
余海性格沉闷不会说什么,可熊梅却不是逆来顺受的性格,想当年她可是敢和男人干架动刀的主!俗话说得好,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你看不起我,我就要过的比你好,于是才有了建新房的打算。
钱不够怎么办,事可以自己做,但材料还是要钱的,不会做的还是要请人的,家里的积蓄不足以支撑建房的成本,去县城里找姐姐,哥哥弟弟借点倒是没有空手而归,还真是借点,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块钱,杯水车薪!
熊梅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找自己的父母兄弟借了一波,这才最终把房子建了起来。气是争到了,不过还是有后遗症的,这下不光是欠了不少的外债,人情也欠的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句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在建房子的过程中,同村的邻里帮衬了不少,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手艺人,男性闲暇时自发前来做些泥瓦工,木匠,架梁,不要工钱,吃顿饭就好了。女性自然也是不遑多让,身手麻利,不仅各个做饭是把好手,洗衣做饭也是手到擒来,所以与其说这个房子是用钱建起来的,还不如说是人情世故。
房子有了,生活还要继续,作为家里的男主人,会有人觉得余海是不是有些窝囊,不能抓住机会,又不能有自己的个人主见,就比如说妻子熊梅拍板建新房这件事,就由着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了几万的外债不说,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
但余鲤尘从来没有听过父亲的任何怨言,这跟不善言辞没关系,也许他不是不愤怒,不是不懂,但男人本来就是不懂表达的那种人,有事放在心里,心里其实也和明镜一样,只是在行动上默默支持,和妻子保持同频。
往后的日子就更简单了,和以往没太两样,只是余海和熊梅夫妇更加的忙碌了,为了更加利用好季节和资源,在原有的水稻,油菜,棉花,花生的基础上,还多养了两头猪,鱼塘的鱼也增加了草料,还有一些农产品的干货,为的就是增加一些收入,尽快把手里头的债给还掉。
有一种人很是奇怪,借钱是孙子,还钱成了大爷。所谓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成了虚无缥缈的事。什么时候还,还多少,还要看还款人的心情,稍不顺心就拖着,管你是亲戚朋友家人,就是没钱不要脸了,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而余海熊梅就是另外一种人了,欠债仿佛就像孙猴子头上戴的紧箍咒,时时刻刻压在身上,放在心头,就恨不能尽快的把钱给还上。余鲤尘后来听母亲说过,别人欠欠是大爷,我们是永远学不来的,没皮没脸的事做不来,所以我们想发大财也是没可能的,问心无愧罢了。这也许就是他们教给余鲤尘三兄弟最深刻的原则吧。
和父母不一样,有了新房住余清,余晨,余鲤尘三兄弟自然是不懂大人的难,依然是过的没心没肺,开开心心,天真烂漫。大哥余清的学业更重了,已经快要上高中了,在镇上住校,一周回家一趟。二哥余晨在村里住校,也是一周回家一趟,所以大多数时间是他陪着父母的时间更长一些。
余鲤尘是一个乖巧的孩子,至少小小年纪的他也能够陪父母下地干活了,拔草,挖地,捉虫,洗衣服,提水,各种事都干,还不觉得辛苦,甚至甘之如饴。
其实他不一定懂做这事情的意义,就算是知道也无法从根本上帮上忙,未成年有时候就仿佛是所谓的新手保护期,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多的是无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
余鲤尘很爱看书,尤其喜欢语文,看里面的故事,读里面的文字,看书让他感到快乐:
“一去二三里,三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
“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
有没有一种体会是自然醒,然后睡不着。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长大后有这么一种体验,小时候睡的早起的更早,根本就没有睡懒觉,太阳晒屁股的说法,也不知道是精力旺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就是睡一觉神清气爽。不像现在,睡的晚起的晚,关键是还不踏实,真的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是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欲望停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驱散了童年脑海里的纯净,纯真,美好,还是说人长高了,心却蒙尘了?
94年有太多太多的事发生,好的,坏的,轻重缓急,无法一言以蔽之。但余鲤尘脑海深处永远矗立着一座房子,砖瓦房,红砖绿砖白墙,中间用彩色碎玻璃贴着方方正正拼着几个字:94年创。房子里的布局,房子里的人,房子里发生的一切故事,都是那么的清晰,需要用一生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