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遇到宋太祖 > 第6章 精神分裂的刘继元

第6章 精神分裂的刘继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匡禹跟着刘继业穿行在太原东城的住坊之间,此时所有坊间的小路都已经被土石堵住。这是为了方便战时管理,主要是防止百姓慌张,继而有贼人作乱。

    坊墙之内时不时有探出头观望的小孩和老人。他们躲在坊墙之后,也许担心外出的亲人,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恐惧和担忧。

    在经过了十几处关卡后,赵匡禹穿过中城,来到了西城,这里是大汉的政治中心。大汉的皇宫也在此处。但是看着残破的旧宫门,也是颇为不解。

    刘继业回答道:“去年,宫中叛乱,叛军围攻皇宫,将皇城内的宫人杀了一遍,陛下登基后,也没有时间修复。”

    这件事,远在辽国的赵匡禹都知道。供奉官侯霸荣将汉国前皇帝给杀了,这件事当时将天顺皇帝都吓住了,把自己身边的侍卫重新换了一批。

    刘继业到了宫门处,朝值守的禁军交代了一下。军官一边派人去宫内传信,一边对刘继业和赵匡禹进行搜身。不多时,便有一位黄门跟随禁军军士出来,将刘、赵二人引进宫去。

    越过宫门,看着空旷荒凉的内城,赵匡禹不禁思索,这汉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当二人在黄门的引导下进入内殿时,二人又一次被搜身,这一次更加严格,刘继业的甲具都被卸了下来。

    一切完毕,进入大殿,见到了端坐在正上方有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应当是汉主刘继元,在阶下站着一位年约五旬的奇人异士,说他奇,是因为他长着一张鸟脸。根据这个特征,十分确定他就是汉丞相郭无为。

    赵匡禹直接朝着上座见礼:“大辽遂州马军指挥使赵匡禹见过陛下。”

    作为辽国使者,赵匡禹是不用拜的,拱手即可,连屈身都用不着。

    刘继元看着赵匡禹,没有言语,就那么紧紧地盯着。这让赵匡禹全身发麻,搞不懂上座之人的意思。

    好在郭无为适时开口:“上使是辽国使者还是宋国使者?” “外臣是辽国官员无疑,只是替大宋皇帝向汉国陛下带一句话。”

    刘继元坐在上位,良久才回道:“请上使明言。” “外臣劝陛下为了汉国百姓,早日归降。”

    话刚说完,刘继元直接起身:“这也是你们契丹皇帝的意思?” 刘继元的语气明显有点气极而愤的感觉。

    不过称呼辽国为契丹,并不是什么不逊的言语。相反,比起大辽,契丹部族更喜欢称自己为“大契丹”。也只有中原国家,觉得契丹二字是蔑称。

    “并不是,外臣奉大辽皇帝之命,前来援助汉国,不料兵败被俘,大宋皇帝命外臣劝降汉国。”

    “好大的胆子,你如何向辽国交代,私通敌国,这是灭族的死罪。”

    “陛下慎言,我大辽从未与宋国开战,何谈敌国?我国陛下给外臣的命令是让汉国免于战乱,不是和宋国开战。与宋国擅自开战的是汉国陛下。 ”

    一句话说完,刘继元已经有点气的发晕了,他本性和辽国天顺帝一样,都是极度嗜杀之人,但赵匡禹是辽国人,他不敢动。

    刘继元在上座之上,浑身发颤,脸色发白,额头之上开始冒汗。他从去年开始坚守,唯一的信念就是有辽国作外援。现在辽国援兵败了,城下摆满了契丹人的人头,而这个辽国官员竟然让自己投降,他坚持的信念就那么崩塌了。

    此时,汉国朝堂上,除了刘继元坚持守城外,其余的官员包括刘继业都不同意死战。而城中百姓,倒是不愿意投降,因为一投降,即便宋军不屠城,也会征召他们为劳役。在战乱的时代,底层人民的命运根本没有例外。

    刘继业的想法,是希望直接内附到宋国。他在汉国的岚州抵抗契丹人多年,知道契丹人的秉性,为了汉国百姓的未来,最好还是并入宋国。至于郭无为,辽国的刺事机构,将其归为亲宋者,一直想让刘继元换掉他。

    汉国皇帝刘继元的想法很好猜,不想失去皇位。他本来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这个皇位等于说是天降而来。他一上位就展开了大清洗,先将所有的皇亲灭族,然后勒死自己的后母,不让其有染指朝政的机会。然后将吐浑军的首领杀死,杜绝军官政变的可能,之后便是文官集团,来了一个大换血。他还担心会重蹈庄宗的后路,又将内侍换了一遍。这种人,他一定不会投降的。

    赵匡禹有后世的知识,在这场战争中等于是开了上帝视角。他知道太原三城不会被宋军攻下。自己如果执意劝降,凭刘继元的心狠手辣,说不得便要拿自己开刀。刘继元很残暴,但是也不傻,他的手段远远强过他的堂兄刘继恩。

    即便,劝降了刘继元,对于赵匡禹来说,没有多大的好处。自己最多会得到一个节度使的虚衔。自己在宋国内部并不会受待见,这个时期是宋国的开疆时刻,功臣名将一大推,自己又有降臣的背景,一定会受排挤。甚至可能会在以后,因为家族问题收到牵连。

    反过来想,如果自己有守住太原城的功绩呢?自己不仅可以洗脱战败的罪责,还能借助此事提高声望,在天赞大帝面前露一脸,新帝即位,正是培养自己势力的时候。自己又有家族的加持,日后封王也不是不可能。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有才能的人很多,但往往因为分不清机遇而抱憾终身,自己不一样,自己知道机遇在何处,即便才能不过,也足以飞黄腾达。

    刘继元此时看向赵匡禹的眼神已经冷冽起来了,他慢慢的开口:“贵使,认为朕该不该投降呢?” 刘继元在说到“朕”的时候,明显语气加重,这表明他不想放弃帝位,那就不会投降。

    “陛下乃是大汉的皇帝,降与不降,皆在陛下一念之间,旁人没有资格决定。”

    刘继元眼睛还在盯着赵匡禹,就像一头择人而噬的老虎。“朕若不降,贵使该如何向大宋皇帝交代呢?”

    “陛下,当真不降?”

    刘继元没有回应,只是盯着,眼神越来越不善,而郭无为此时在一旁装聋作哑。刘继业,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一旁,仿佛一个雕塑一样。赵匡禹担心自己玩脱了,直接丢了性命。于是赶紧说道:“陛下之所系乃万民福祉,陛下之所念乃苍生福泽,倘若陛下不降,决心守城,外臣有退敌之法,可保太原无恙。”

    “当真,可退宋兵?” 刘继元听完之后好长时间才回应道。

    “陛下明鉴,外臣此次兵败,乃是地形不熟,中了他们的埋伏。倘若陛下让外臣守城,臣自有办法可保太原。”

    刘继元闻言,起身快速来到赵匡禹面前,挽住其臂膀:“贵使有何方法,速速说来,不瞒贵使,上月宋军攻入西城,若不是刘将军力挽狂澜,朕怕是早已成为亡国之君了。”

    刘继元带着赵匡禹走上御阶,继续说道:“昨日宋军传话,说有使者进城,还说是辽国降臣,朕当时是气急,因此慢待了贵使,倘若贵使守住太原,朕当以宰职聘之。”

    刘继元的性子可以说是瞬息多变,为君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