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接到许英消息的时候,原瓷正打算准备晚饭。
对方的语音消息里,问原瓷下班后有没有空。
她不知道原瓷今天调班的事儿。
原瓷回她,有空,问什么事。
许英说,李姨给他们家留了两块腊肉,听说是当初特意秋后给他们留下的,前几天便给许英打电话了,但因为人在乡下,一直没时间去。
因为一直没去,腊肉一直放着也不太好。
今天李姨又发消息,问人什么时候回来,许英便说问问原瓷有没有时间。
许英问她,要不要腊肉,全看原瓷的决定,她这边好给个回复。
李姨是原正行早年间还开废品回收站的时候,隔壁开麻将馆的。
那时候,原瓷开家长会的日子,许英总是没时间做饭的。
因为两间门市隔的近,许英又经常去那儿打麻将,两户人关系倒是好。
于是家长会的日子,许英便把人带来麻将馆吃饭。
对于李姨这个人,原瓷已没有大多记忆了。
从许英的只言片语里知道,麻将馆还开着,但却鲜少是为了营业,大多时候还是跟老友相聚用的。
原瓷定了定神,原本今天有些乏累懒得做饭,打算订外卖的她,顺手一划,取消了外卖单子,然后回复那头等待的人:嗯,我现在就去。
这个点正是下班的高峰期,这么些年过去了,临水也发展起来,堵车虽没大城市那么严重,但还是塞了不少时间。
原瓷赶到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
隔的很远,她便能看清门市里的场景——
白炽灯下,男的女的都有,围坐在一台麻将机旁边。但麻将机并未开启,他们架了一张大圆桌在上面,放了饭菜,看样子还没有开席。
“李姨。”她裹着寒风,走了进去。
起初,被叫住的女人还有些迷茫,等定惊一看眼前人,又是带着惊讶的语气:“原瓷?”
原瓷点点头。
她妈跟李姨说了,她今晚会来的。
“哎哟,好些年没见了,越长越漂亮了。”李姨拍着手笑,迎上前道,“我还记得那会儿你妈来我这打麻将,你就在那儿——”
她伸手一指,最角落的位置,以前摆放着一张小桌子,现在已变成了一摇椅。
“你就坐在那儿写作业,我要给你开电视来着,你还不干嘞。”
那张小桌子是李姨知道她作业没写完,不忍心看着孩子就着膝盖委委屈屈缩着身子写作业,于是当机立断下了麻将桌,从里屋找了半天,翻出一张折叠桌:“在这上面写啊。”
在坐满人的麻将屋里,还几岁的原瓷在那一小方天地写着自己的作业。
等到大些了,原瓷倒很少来这边了。
自然而然,关系也就淡了。
但她没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这么深的。
原来就算这么些年没见,但在李姨心里,她好像昨天还是皱着眉,写着数学题,担心明天开学写不完作业的小女生。
本打算拿到腊肉就走,但原瓷却硬生生被李姨留了下来——
“你吃饭了吗?”
“还没来得及。”原瓷本想说“回去就能解决的”。
谁知道,眼前人拍着一旁的桌子“哎哟”一声:“我就知道,听许英说你小时候家里人不在,每天顶多吃一顿泡面。这怎么行啊,你都二十多岁了,留在阿姨这儿,我们刚好打完麻将准备吃饭………”
说着,她便拉过原瓷的手,一点儿也不给对方拒绝的机会,拉她上前挨个认人。
“这个叔叔还记得不?那时候瘾儿最大的一个!还给你讲过数学题……”
那位叔叔也是个社牛的:“哎哟,这么大了……”
几岁的事情了,七八岁左右吧?
原瓷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只记得这人脸确实有些眼熟,但她不得不拿出礼貌的笑容回应,哪怕不记得,她也跟着李姨的所说的称号喊去。
“你等等,还有人没来,要是饿了桌上还有水果先吃着。”李姨咬耳朵似的,悄悄告诉她,“张姐那边还没来人。”
张姐是谁?
如果说对有些人还能混个脸熟,但原瓷对这个人确实实实在在没什么印象。
“她们十分钟前说要到了。”刚刚那位叔叔拿起手机看了眼,道。
“十分钟又十分钟,催催她们!”因为是熟人,李姨开口也不太客气。
正说着,却听到门口传来女声——
那位叔叔一笑:“这不就‘催’来了吗?”
话音刚落,屋里的人都跟着乐呵了两句。
“不好意思啊各位叔叔阿姨,我爸临时有事来不了了,我们母女俩来晚了。”
听见这声,原瓷刚开始一愣,随后听身旁的人道:“梵悦这孩子,嘴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甜。”
被称为“张姐”的人接话道:“哎,也就在外面这样了,在家里还不是跟我们淘。”
“人孩子都这么大了,有点主见很正常。”那位叔叔一摆手,“来来来,开席了。”
说着,李姨见旁边的人没动,伸手轻轻推了推:“原瓷,怎么发呆啊?”
原瓷反应过来,摇了摇头,转头看向不远处的人。
和杨梵悦对视的那一刻,对方眼里也删过一丝意外的情绪,不过很快便恢复如常。
一顿饭局下来,都是老辈子在饭桌上侃侃而谈,大多都是聊下午的牌局,她和杨梵悦是桌上的小辈,插不上嘴,就只是跟着赔笑。
中途,杨梵悦出去了一趟。
杨梵悦的妈妈——也就是被称之为“张姐”的人,被周围人八卦问道:“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
言外之意,是不是谈恋爱了。
张雯笑了笑:“孩子的事我们也不太清楚。也是今年回家前几天才跟我们说的,说是‘不敢’。我说,‘你怕什么啊’……”
原瓷盯着门外,空空一物。
吃完饭,杨梵悦也还没有回来,但原瓷却要走了,按他们这边的习惯,小辈下桌前总要留一句:“我先走了,大家慢慢吃。”
桌上的人应了之后,便可以潇洒离去。
原瓷说完话,李姨紧接着把碗筷一放:“腊肉还没有给你。”
这么一说,原瓷倒是想起来自己来这儿的目的了。
不得不说,李姨是个很健谈的人,在拿腊肉的路上,也跟原瓷说了不少话。
原瓷觉得,李姨很热情,否则也不会记着情谊给他们家留那么久的腊肉,还会留下自己吃饭。
“你跟杨梵悦,是我在这儿印象最深的孩子。”冷不丁的,李姨来这么一句,“你们两个都是优秀的孩子。”
原瓷突然想起来,许英跟她说过,李姨结过婚,就那么一次,也离过婚,也是那么一次。
因为经济没有对方好,所以孩子跟了男方。
李姨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去看孩子,但终究不在身边。
因为常年单独一人在外,她便开了家麻将馆,开在小区里,每天都有人来,也不怕寂寞。
但原瓷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虽和从前一样的面孔,却抵不住岁月的侵蚀,以往她能看见的,是李姨乌黑头发上的点点白。
那时候,女人会问她:小孩子眼睛好,看看阿姨有没有白头发?
原瓷如实告诉她,哪里有,有几根。
哪怕当时数目并不多,但她却害怕道:“帮李姨扯了吧,算了,又要长十根。”
而现在,原瓷落在她满头白发,却找不出黑发的影子。
时光易逝,让人不禁感叹道。
她看着李姨,却不知怎么,想起来许英的年纪比李姨还要大上五岁,而原正行呢?
原瓷默不作声地叹了口气。
原正行比李姨大三岁。
原瓷以为,自己应该是碰不见杨梵悦了。
毕竟对方中途离席,便没再出现过。
但她没想到,走出门市十多米远的地方,在小区门口,她碰见杨梵悦刚从蹲的姿势起身而立。
对方手里拿着个手机,刚伸了个懒腰,抬眼便和不远处的她对视。
几秒后,她先移开视线。
但从对方身边路过的时候,还是被叫住了:“原瓷?”
“嗯。”她停下来,目光没有带着审视,也没有恶意,对方也是,两人就这么平静地对视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先是杨梵悦忽的笑出声,没什么特别的情绪,像是憋不住才笑出来的:“之前我在超市看见你,就觉得你有些眼熟,但想不起来了,是多久以前了?”
“高三毕业吗?”杨梵悦问她。
原瓷想了想,好像是,于是她点点头。
“真没想到,临水那么小。”杨梵悦道,“六人定律在这么个地方,还真的逃不过。”
——杨梵悦是这个小区的住户。
而原瓷她爸跟李姨一样,在这里开了家门市,做的是废品回收,免不了要进入小区,和里面的住户打交道。
对于杨梵悦,说实话,原瓷的记忆并不是很多,所以在她听见对方的妈妈——
也就是张雯的称呼“张姐”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反应。
因为两人堪堪见过一面。
但对彼此印象都很深刻。
“我高中那会儿,考上了一中,但我爸妈对我还是不太满意,他们想让我一直冲,但人哪儿有那么多冲劲儿。”杨梵悦顿了顿,继续道,“上高中后,我突然觉得没意思。初中跟人拼命,高中也要拼,我就放松了自己。但你要知道,重点高中,你不努力千军万马踏着你身体过,哪怕那时候才刚开学。”
“高二的时候,我爸突然在饭桌上提到过一个人——”
杨梵悦的视线悠悠然落在她身上。
“原瓷,是你。”她叹了口气,“你在三中,在普高,但是成绩突出,太突出了……连我很多重高同学也比不了。于是,我就经常被拿来跟你作比较,那时候叛逆期吧,我就爱反着来。”
“我也听过你的名字。”原瓷打断她。
杨梵悦意味深长地“哦”了声:“什么时候?”
“也许,在你爸拿我跟你作比较的时候,我们家也是这样。”
原瓷听过杨梵悦的名字。
是高一那会儿,不,甚至还早,初中的时候便是了。
“我门市楼上的小区,人家女儿每天都上辅导班,晚上学习到凌晨,手机电子产品都不碰,考试都是年级前几,你要有人家这功夫……”
那会儿,原瓷也是听了这么多话,反倒没有如原正行他们所愿,以为听了这样的话,能激励她。
却不知,这样的话落在她的耳里,不过是越来越受打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甚至有过自我厌弃的情绪,由此影响她的日常生活。
自然而然,生活受影响,学习上也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然后……她摆烂似的落榜了。
两人都这么平静地看着对方,相视一笑。
“我以为,只有我爸妈那样。”杨梵悦道。
“我也这样以为过。”原瓷说,她没说的,更夸张的,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是他们的亲生孩子。
但……他们也是她好过,甚至和不好的相比,也有很多。
杨梵悦轻哼了声:“我高三的时候,把那些书本卖给楼下的废品回收店,那就是你爸吧?”
原瓷应了声。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见你了。”杨梵悦转头看向她,“没想到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说实话,并不是她这张脸第一次让对方记住,而是这个名字记了这么多年,所以顺带将这张脸也记住了。
“更没想到——”
杨梵悦的视线停在她身上,轻笑了声:“你还成了裴郁磊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