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巡查
封邑也在汴州境内,离汴州城较远,车马走了将近一天的路程,才到达离封邑最近的城镇。陈子耀安排住宿,包了一个客栈。
一夜无话,第二日早餐过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封邑进发。封邑共五个村,大的村将近百户,小的村三十几户。
小镇的主街道是条青石板路,干净整洁。出了城,完全是土路。马蹄声、车轮声杂沓而起,所行之处黄尘飞扬,迷人眼目。陶夫人和萧玉楚的车轿行在队伍中间,陈子耀骑马在侧旁扈随。
车马拐向一个村落时,萧玉楚撩起轿帘向外观察。她探出头去,尘土扑面而来,她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睛,陈子耀连忙关切地说:“大小姐,当心烟尘眯眼。”
“没事的,陈管事费心了。”玉楚一脸坚定,“你们骑在马上迎着一路风尘,其实我也可以的。”
陈子耀的眼神有些异样。
渐行渐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低错落、大小不一、新旧程度不同的农舍。都是清一色的泥草建筑。在街道上看不到行人,只在农家院里有人探头向街上观望。
队伍在一个宽敞的院落前停了下来,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站在大门外躬身相迎。
陶夫人和萧玉楚的车轿被迎进庭院当中,陈子耀下了马,紧紧跟从。随后,婢女的车轿也进了来,丫鬟仆妇都下了车,走向主人的轿前,打开车门,一个仆妇牵着陶夫人的手,另一个牵着玉楚的手。她们先后下了轿。
迎接她们的那个男子立即跪下磕头说:“民夫胡缜拜见夫人,拜见大小姐。”
站在旁边的陈子耀介绍说:“这是本村的里正胡缜。”
“请起。”陶夫人和蔼地说,“胡里正辛苦了。这个村叫什么名?”
“陆家集。”
“村民多数姓陆吗”
“不辛苦。能为夫人和雍国公府效劳,不胜荣幸。三成人家姓陆,和胡姓人数差不多,另有刘、程、明等姓 ,因陆姓最先到本村的,所以叫陆家集。”胡缜起身后躬身垂手,谦卑恭顺,堆出笑脸,又道,“请夫人和大小姐到寒舍堂中休息。”说着引陶夫人和萧玉楚去了堂屋。
陶夫人和玉楚被请到主座榻上落坐,胡缜和陈子耀在下首陪侍。
坐定之后,陶夫人问:“胡里正,村里共多少户村里的青苗长势怎样?有多少人家需要贷款”
“村里共有九十三户人家,青苗普遍长势不错,个别人家因没有及时灌溉,长得矮些。今年需要贷款的有三十一户。”
陶夫人颔首,然后面向陈子耀说,“陈管事,去年有几户人家利息和部分本金没交上来了,有这个村的吗?”
“有两户,我会让他们尽早补交上来。”陈子耀语气笃定。
陶夫人从玉楚手中接过来一张名单,展示给陈子耀,“这是你交给我的去年未还利息以及部分本金的名单,但没有标注是哪个村的。那两户是本村的”
陈子耀躬身指了指。
陶夫人眸光流转,内心在思考。她在陈子耀和胡缜之间扫视一眼,肃然道:“请陈管事和胡里正引我去这两户人家走访,我要去看看到底什么原因他们连本金也交不上来。另外,今年需要贷款的我也要走访几户。”
陈子耀神色有些紧张,胡缜眼底涌出一丝慌乱,但他们很快镇定了下来。陈子耀说:“夫人,村民家庭腌臜不堪,怕夫人和大小姐受到惊吓;且容易生出事端,万一对夫人和大小姐不利,将如何是好以前大官人来巡查的时候,在里正家里吃顿饭,询问一下情况就回去了;二官人来巡查的时候,着里正把附近的部分村民请来座谈,了解一下他们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安排仆等解决,很快就返回了。这次不如依照旧例,让胡里正把这几户的户主请来, 夫人可与他们交谈。既可了解情况,又不至于有意外的变故发生 岂不更好”
“是啊,夫人当爱惜尊体。”胡缜附和道,一脸的恭敬,“夫人想询问哪些人,民夫派人去叫上他们过来就是了,无需您屈驾前往。这也是民夫的本分。”
陶夫人迟疑了,看了一眼玉楚,她们来这之前已经商量好要亲自访查农户,听两人这么一说,她有些犹豫了。玉楚微微闪动着双眸,回应给她个认可的眼神,但内心却另有盘算。她已经捕捉到陈子耀和胡缜神情变化的细节,觉得他们是刻意阻拦她们去村民家里,这事必有蹊跷。但她们毕竟身处陌生环境当中,且由陈子耀全权主导护卫事宜,现在不能太明显地剑拔弩张,否则有人会狗急跳墙,对她们不利。所以她决定暗藏锋芒,静观其变。
“陈管事、胡里正所言极是。”陶夫人面色沉静,语气平和,“烦胡里正派人将去年未还利息及部分本金的这两户以及今年需要贷款的选其中五户来此座谈。”
“是。”胡缜痛快地答应着,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然后离席去安排。
有顷,胡缜领一个身材壮硕、满面红光的中年男子进了来。那男子立即跪下磕头,“民夫陆鼎拜见夫人,拜见大小姐。”
胡缜连忙介绍说:“这是今年需要贷款的农人。”
“请坐。”陶夫人和蔼地说。
“不敢。”陆鼎诚惶诚恐。
一旁的胡缜说:“夫人格外开恩,你就坐吧。”
“谢夫人。”陆鼎小心翼翼地挨着胡缜坐下了。
陶夫人目光柔和,轻声问道:“家里几口人”
“共68口。”陆鼎毕恭毕敬地回答。
“哦,高堂都健在”
“我父母及一个伯伯、两个叔叔都已去世,长辈中只有祖母和两个小叔叔还尚在,因为有祖母在,堂兄弟没有分家。”
“真是至孝之家。”陶夫人由衷地赞叹,邑主也都喜欢这类大户族家庭,因为按户分封,按人口缴纳赋税,公爵同样是实封三百户,实际收益差很多。
“家中共有多少土地,今年需要多少贷款”
“家中有105亩地,今年需要贷款八十两银子。”
“这些银子将如何使用”
“用于引水灌溉和采桑养蚕。”
“一成利息……”
听到这里,陆鼎的眼神有了瞬间的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