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和苏轼一起房车旅行的日子 > 第33章 怀民亦未寝

第33章 怀民亦未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和苏轼一起房车旅行的日子》最快更新 [lw77]

    中秋前后是忙碌的丰收季节,苏轼在东坡那块地种了几亩稻田,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已经收割完毕。fangzexs

    苏轼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邀请朋友们到雪堂做客。

    一起来的朋友有佛印,陈慥,徐大受和米芾,还有一个是黄州本地的牧民小哥,叫孙浪,苏轼曾借用过他的耕牛。

    谢运和苏轼在厨房准备饭菜。

    苏轼烧了一锅开水,自得其乐地道,“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猪肉的好吃法,就是先把猪肉洗干净,加点盐和香叶,用小火慢煮,这样炖上一个时辰左右,猪肉吃起来不会太腻,味道也很不错。”

    谢运正在切腊肉,他准备炒一道青椒腊肉,已经预备好了青椒蒜姜等配料,配好放到一旁备用。

    听苏轼这么说,谢运一想,“这不就是红烧肉吗?对对,也叫东坡肉。”

    但谢运看着苏轼从锅里捞出煮好的猪肉,切好块后,就准备放到盘子里端上桌,他有些不解,“这还没做好吧?还没有煎炒收汁呢?”

    苏轼疑惑地看着谢运,“煎炒收汁?”

    谢运一拍脑袋,心想,“哦,对了,苏轼这个时候做的红烧肉就是白水煮肉,因为宋朝条件有限,调料样品和烹饪手艺都没有达到后世的技术,所以红烧肉的初级形态就是白水煮肉。”

    谢运接过苏轼手中的盘子,道,“我来吧,苏副使你来帮我热锅烧油。”

    苏轼听话地照做。

    红烧肉的做法虽然复杂一些,但因为是中国名菜,所以谢运知道做法。

    他先是准备好要用到的配料,葱段,生姜,冰糖,和一些香料。

    幸好这些都是厨房常用的东西,所以两三下就备好了,等苏轼那边把油热好,谢运端着焯水过的猪肉走过去,先把猪肉块放进去煎,这一步是要把肥肉里的肥油煎出来,然后翻炒,再加入冰糖慢慢翻炒……

    苏轼全深贯注站在旁边,新奇地看着谢运的操作,“还能加糖,哦,这样甜味可以中和猪肉的腥味和油腻,我怎么没想到要这么做呢……谢道长你真是个天才。”

    谢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这不是我想出来的办法,要论对红烧肉这道菜的贡献,苏副使你才是最大的。”

    苏轼吃惊,“真的?”

    谢运道,“真的,要不是你写了猪肉颂,或许就没有红烧肉这道菜了。”

    苏轼更惊讶了,“你怎么知道我要写猪肉颂?”

    谢运,“哦,你还没写呢?”

    苏轼,“……”

    谢运翻炒猪肉,把冰糖糖色炒开,香味炒出来,然后加入花雕酒和酱油,等着慢慢收汁。

    做好红烧肉,谢运又把早就准备好的青椒腊肉,和炖鸡烧好装盘。

    等他们把一桌饭菜搬到外面的饭桌上,红烧肉第一时间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毕竟像这样口感甜香,肥而不腻的猪肉做法,在之前宋朝人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一桌人一人夹了一块,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他们的餐桌支在篱笆小院里,院子外面是收好的稻谷,金色的稻干堆成稻堆,稻米都摊在院子里。

    徐大受震惊得两眼发直,“这真是猪肉做的?真是不敢相信,要是这做法传出去,黄州猪肉估计要涨价了。”

    苏轼连忙阻止,“那还是别传出去了,现在黄州猪肉价刚刚好,要是猪肉价也涨了,那老百姓餐桌上就彻底没有荤腥了。”

    因为“育儿会”的缘故,苏轼和在场的几位朋友都出了不少力,佛印和陈慥这种原本家底就富裕的还好,苏轼可是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了。

    这导致他在开办育儿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钱财上都很拮据,宋朝普遍吃的肉是羊肉,然后是猪肉,鸡肉,羊肉最贵,猪肉便宜,所以这段时间猪肉成了苏轼一家的主要肉食来源。

    宋朝宰杀耕牛是违法的,牛肉并不多见。

    佛印塞了两大块红烧肉在嘴里,口齿不清地赞同道,“对对,别外传,但可以内传,传给我,告诉我怎么做的……”

    陈慥也一口米饭一口肉,“这叫红烧肉?吃起来还甜丝丝的。”

    谢运道,“加了糖,陈四公子尝得真准。”

    徐大受和佛印都是一惊,齐声问,“加糖?炒菜加糖吗?”

    谢运点点头,“对呀,如果你们想学,一会儿我再重新做一份。”

    因为谢运发现,盘子里的红烧肉刚端上来没多久,就已经快被吃完了,他估计这一盘大家都没吃过瘾。

    苏轼趁着众人不注意,给自己夹了两块到碗里,终于也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红烧肉,“黄州的羊肉实在太贵了,总是吃鱼又腻,最近除了猪肉,都快没肉吃了。”

    他夹完,盘子里只剩下一块红烧肉,佛印和米芾偷偷观察了对方一眼,一起夹上了那块肉。

    一直没说话的牧民小哥孙浪突然开口道,“你们吃牛肉吗?我们家最近有头老黄牛病了,正准备宰呢。”

    他一说这个,饭桌上佛印,陈慥,苏轼瞬间打起了精神,目光炯炯看着他。

    只有徐大受慢悠悠放下筷子,喝了口酒,缓缓开口道,“大宋律法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你们可要想清楚。”

    铁面无私,大有一副要把在场众人绳之以法的架势。

    众人一时间都安静下来。

    良久,牧民小哥孙浪笑着道,“还没杀呢,我爹不让杀。”

    剩下的几人跟着起哄笑道,“对对对,大家都知道宰杀耕牛犯法的,怎么会真杀呢。”

    “徐知州,你干什么突然这么严肃。”

    最后这一顿饭依旧吃得战战兢兢。

    -

    等吃完饭,徐大受因为有公务在身,最先回去。

    谢运带着剩下的几人来到厨房,给他们又验演示了一遍红烧肉的做法。

    大家围着一起吃炒好的红烧肉,苏轼贼兮兮问孙浪,“小哥,你们家那头病牛真没打算宰吗?”

    牛肉在北宋是个稀奇东西,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所以大家都有点兴奋 。

    孙浪道,“我是想杀来着,但我爹不同意,我觉得那牛也活不长了,现在不杀,过几天照样得杀。”

    佛印道,“那还不如现在杀呢,等病死了再杀,肉都不好吃了。”

    孙浪有些犹豫,“我不敢,我爹不让我杀。”

    苏轼目光炯炯,“我帮你。”

    佛印紧跟着道,“我也去。”

    他们几个约好第二天晚上偷偷出城杀牛。

    -

    第二天苏轼一整天都在为晚上的行动做准备,各种需要用到的刀具反复擦拭。

    谢运觉得他这么兴奋,不单单是因为杀牛,而是因为这场离经叛道,还带着点惊险意味的行动本身。

    谢运从随身的医疗箱里取出一瓶麻醉剂,又带了些可能用得到的调料。

    当天深夜,等所有人都睡下后,他跟着苏轼悄悄出了雪堂,一直往城东去,他们和佛印,米芾约好,要在黄州城东门附近汇合。

    当晚月色很好,刚过中秋,月亮是椭圆形,银白色,照在光洁笔直的大街上,都不用点灯笼。

    过黄州城两条街,他们来到东城门,在城墙根找到了佛印和米芾,几人汇合,佛印道,“我知道一个地方,城墙特别好翻,跟我来吧。”

    苏轼抬头看了一眼,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对谢运道,“先等一下,我记得怀民家眷都还没到黄州,现在只有他自己住在承天寺,我们叫上他吧。”

    谢运抬头,看到不远处就是承天寺内的佛塔,六层高塔矗立在夜色的苍穹下,佛塔六个檐角的夜明珠一闪一闪的,整座塔身在月光下时隐时现。

    谢运明白苏轼的用心,张怀民被贬黄州,一直心情低落,苏轼是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所以常常主动去找张怀民一起钓鱼散步,今天这么刺激的行动,他也要拉上张怀民一起。

    米芾道,“可这个时间,人家估计已经睡了吧?”

    三人回头,见苏轼已经朝承天寺去了。

    -

    承天寺里更深人静,苏轼悄悄地来到张怀民的住处,他见屋里已经灭了灯,于是敲了敲门,“怀民?你睡了吗?”

    里面没人应。

    “怀民?张怀民!?给我开门。”

    佛印四下看了看,拉扯苏轼的衣袖,“别叫了,估计人家早就睡着了,我们走吧。”

    苏轼不死心,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把宰牛用的小刀,悄悄伸进门缝里,再往上一撬,门锁啪嗒一声打开了。

    米芾惊讶出声,“呦儿~你挺熟练呀?”

    苏轼推门进屋,几人跟着进去,接着月光,他们摸进里屋,发现张怀民躺在床上睡得正熟。

    佛印道,“看吧,我就说人家早就睡了。”

    苏轼走到床边,“反正来都来了,把他一起叫上吧,怀民?睡了吗?”

    张怀民可能已经睡熟了,呓语应了一声,又安静下去。

    大家跟着一起走到床边,在月光的照映下静静看着张怀民。

    张怀民可能是感觉到了众人的目光,有了些动静。

    他揉着眼睛,迷迷糊糊睁开,就看到四张人脸正笑眯眯看着自己。

    “怀民?醒了呀,嘿嘿嘿……”

    张怀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