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调皮的苏轼
【苏轼也有“装逼后被打脸”的沙雕名场面。】
【高潮只是暂时的,苏轼不是神,也是个人。】
【《定风波》上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雨天不撑伞,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在雨天里慢走。
潇不潇洒?
酷不酷炫?
【《定风波》下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当时喝了酒,又被冷风吹醒。
这样子折腾,不感冒才怪!】
【所以,在苏轼回家之后,就感冒了。】
【苏轼在被雨淋后那场大病,在朋友的介绍下,知道了有一位神医,叫庞安常。】
【庞安常是个聋子,但他治病本领高超。】
【苏轼在庞安常的针灸下,寥寥几天,病就被治好。】
【大病初愈后苏轼,为了感谢他,邀请庞安常一起去春游,又写下了一首经典宋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兼兼暮雨子规啼。
潇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抒发了苏轼老当益壮,不服输、不服老的豁达情怀,即便他年事已高,仍旧积极向上、自强不息。】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苏轼写完《定风波》后的下一篇诗作,中间间隔,寥寥几天,思想感情变化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令人佩服。】
【另外,苏轼给鲁元翰写过一封信,《谢鲁元翰寄暖肚饼》
公昔遗馀以暖肚饼,其直万钱。我今报公亦以暖肚饼,其价不可言。
中空而无眼,故不漏;上直而无耳,故不悬;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非铜非铅;以念念不忘为项,不解不缚;以了了常知为腹,不方不圆。
到希领取,如不肯承当,却以见还。】
【苏轼感谢鲁元翰以前给他几个暖肚饼的恩情,现在自己也有了,也想给他一点,信中最后一句“到希领取,如不肯承当,却以见还。”
说暖肚饼这个挺贵的,你要是觉得受不起,还是还给我吧。】
(暖肚饼,类似现代的热水袋,是一个取暖的物品,在宋朝是一个稀罕物,又叫“汤婆子”。)
天幕弹幕。
【开心写诗,不开心也写诗,这速度比我更新朋友圈还快。】
【男神,潇洒一点,没事吧,这代价啧啧。】
【从容的感冒,比之狼狈的感冒,也很有风度~~淡然的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不叫打脸。】
【果然难过的时候,多给自己灌灌鸡汤,生活索然无味,不多喝点鸡汤,怎能从容面对?】
【豁达的背后就是感冒发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没想到吧,苏轼,你的丑事后世人都知道。】
【苏轼,你日记写的时候很开心,我们背诵起来也很“开心”。[咬牙切齿]】
【苏轼,“全文背诵”,你知道我们对这“四个字”有多恨!!!】
北宋。
苏轼摸着拉碴的胡子,满脸不敢置信。
不会吧,不会吧,竟然还有人要背我的日记。
一点隐私都不给自己留???
还有,读书人的感冒,那能叫感冒?
叫风雅。
我感的不是风寒,而是风雅。
这风雅,一感就是千年。
苏轼的感冒,仿佛不是病,而是命运的织影。
苏轼的诗作,更像是苏轼的日记,是他一生的缩写。
他的日记,被后人所闻,被后人剖析,被后人赞叹。
前人写日记,后人背,前人的日记。
苏轼坚持写日记,让后世学生背日记,没有时间写日记。
苏轼原本见到后世人看自己的日记还有些羞涩,特别是知道连自己的丑事都被曝光了,特别羞耻
但一听到后世人要“背诵”自己写的日记,突然变得十分开心。
果然,自己的快乐还是建立在后世人的痛苦上。
看来我要多写点“日记”。
我想想啊早上睡醒写1首、吃饭前写1首、吃饭时写1首、吃饭后写1首、三餐都来写、出去玩前写1首、出去玩时写1首、回来后再写1首、睡前写1首这都是日常生活。
嗯,1首好像太少了,多来几首。
写信来几首、想事情来几首、想人写几首、想弟弟来几十首
这一天到底要写多少首啊???
10首、20首、还是30首
我会活到几十岁???
50岁、60岁、还是70岁。
这到底有多少首啊,突然不会算术了。
算后世人活到60岁,一天背一篇我的日记,差不多21900篇,快两万两千篇。
还是太少了,应该写个四万篇,这样一天一篇,后世人都能背到100多岁。
后世人,开心吧???
喜悦吧???
都给我嗨起来!!!
你们“开心”,我也很开心呀!!!
【苏轼在黄州还发生了很多“趣事”。】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
【公元1082年,是苏轼涅槃重生的一年,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自修草堂,自号“东坡居士”。】
【那一年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巅峰之年,《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等,全部诞生在这一年。】
【公元1083年,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诞生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情:“怀民亦未寝”。】
【公元1083年,张怀民被贬到黄州。】
【在那一夜,苏轼来到了张怀民家中,邀请张怀民出去夜游,并且创作了《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看不知诗中意,再看已是诗中人。】
【如果没有了解历史,会觉得苏轼有些“烦人”,半夜三更因为睡不着,去把张怀民叫醒,打扰别人休息。】
【当我们真正了解历史背景后,才会知道,在那个时候,张怀民刚被贬来黄州,他的心情怎能会好?】
【被贬了无数次,被贬的心态,没有人会比苏轼更懂!】
【所以,苏轼怎么会睡不着呢,真正睡不着的其实是张怀民。】
【苏轼怎么会不懂好友此刻的心态?他在半夜找了个“无理取闹”的借口,去找自己的好朋友。】
【苏轼哪里是因为“月色很美”才会去找张怀民,而是他原本就想去找张怀民,才会注意到“月色的美”。】
【谁不是“张怀民”,而谁又不是在等着那个能真正理解你的“苏轼”。】
【苏轼这个“大暖男”,太暖了。】
【暖上了历史书、暖上了教科书、暖上了高考试卷。】
【我们至今都不知道,苏轼去找张怀民前的那段时间里,张怀民有没有睡着?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现在,当代一些网友在研究着一个问题:那个时候苏轼究竟有没有穿衣服?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交代穿衣的动作,那个时候还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
【所以,当代网友就对着这个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讨论。】
天幕弹幕。
【低情商:怀民还没睡。
高情商:怀民亦未寝。
怀民那晚有没有睡,真的不知道,但大半夜去敲门,不醒也得醒。】
【原来“怀民亦未寝”是友情,这一刀[哭泣]】
【不是“叫醒”,而是“怀民亦未寝”,境界一下子就上来了。】
【老苏,突然就暖了,有点磕了。】
【等到苏轼被他弟弟捞走了,怀民就更睡不着了。】
【苏辙:老哥,我来捞你了。
苏轼:好呀,走吧,弟弟。
张怀民:
所以,爱会消失吗?】
【张怀民很好,苏轼也很好,但我还是想要一个像苏辙这样的亲戚!】
北宋。
在夜色游玩的张怀民和苏轼,看到了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两人的表情不一。
张怀民一脸感动地看着苏轼,他还以为苏轼这个“夜猫子”半夜跑过来是看自己有没有睡觉,原来是过来安慰自己啊。
而苏轼看着弹幕,额头上布满青筋,一脸愤恨,开口狡辩道:“怀民当然是‘亦未寝’啊,我词上都写了,我怎么可能会在大半夜,把一个睡着的人叫醒啊。”
苏轼对着张怀民眨眨眼,说道:“你说对吧,怀民,你那个时候没睡,我可不是那种半夜把睡着的人叫醒的人。”
张怀民看着苏轼较真的模样,有些哭笑不得,连忙答应道。
“子瞻,你说的没错,我那时没睡。”
苏轼得到怀民的答案后,撅起嘴角,愤愤道:“就是啊,连怀民都说了,他没睡,我都写了‘怀民亦未寝’,怎么后世人还不信?”
“还研究我那个时候有没有穿衣服,当然穿了,这么冷的天气,哪个笨蛋会不穿衣服?”
“看来后世人还是太闲了,这篇文章才85个字,还是太少了。”
“不行,我再加点,850字,还是太少了,应该8500字。”
苏轼抄起笔来,在纸上“哗哗”下笔,脑中灵感不断。
《记承天寺夜游》从一篇数十字的“诗词”,晋升到了数千字的“文言文”级别。
张怀民看着苏轼较真的样子,有些无语。
这就和后世人杠上了。
后世人有你,真是他们的福气。
哎既然劝不过,那就加入吧。
“子瞻,让我也加个几千字进去。”
这个历史平行时空的教育专家们,看着苏轼的长达万字《记承天寺夜游》,陷入了沉思,他们在想,要不要把这篇文章放在教科书中?
哪怕是删减,肯定比最初的85个字要多。
【除此之外,苏轼还是个“损友”。】
【陈季常,姓陈,名慥,字季常,号龙丘子,又号方山子。】
【陈季常有畏妻之德,但他还是坦坦荡荡地号称:我这是尊重,不是怕。】
【直到他遇到了苏东坡。】
【陈季常在黄州的岐亭隐居,而苏轼被贬到了这里。】
【百般无赖的“夜猫子”苏东坡到陈季常家中,和他彻夜长谈,谈佛论道。】
【陈季常的妻子柳月娥嗓门极大,如同“狮子吼”,往往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柳月娥善妒,一次陈季常宴请宾客,找歌姬陪酒,柳月娥知道后,拿着木棍敲打墙壁,将所有人撵走。】
【不老实的苏东坡,给陈季常寄了首打油诗调侃:《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其中“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两句把陈季常的丑事,一下子爆出来了,也造就了一个如雷贯耳的成语:“河东狮吼”。】
【诗中把陈季常吓得拐杖都掉了,站在原地脑子“嗡嗡的”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
【在苏轼的努力下,给陈季常立上了“畏妻如虎”的标签。】
【然后,苏东坡又给陈季常写了首《临江仙》
(龙丘子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我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其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日静庵居士。乃作《临江仙》以纪之。)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
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苏轼怕他的词写得不够清楚,还在词的小序写到:龙丘子从洛阳到四川,带着两美女到处游山玩水。直接把他早年的事情全部抖露出来。】
【到了明代,戏曲作家汪延讷根据苏东坡的诗词,写了一个戏剧《狮吼记》,来编排陈季常夫妻俩。】
【来了个“双重暴击”。】
【这下子好了,在苏轼的努力下,陈季常不仅上了历史书,妻管严、“河东狮吼”故事的男主角,都是他的标签。】
【所以,做苏东坡的朋友需谨慎,不然他会把你丑事抖上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