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视频:开局盘点千古风流诗人 > 第26章 灵感大爆发的苏轼

第26章 灵感大爆发的苏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果只有猪肉,那么也太少瞧苏轼这位美食博主了。】

    【苏轼在《初到黄州》提到了笋,还有鱼。】

    【苏轼吃鱼,吃的还是鱼羹。】

    【黄州地处长江,鱼虾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苏轼自然是盯上了鱼,他吃鱼,不能只是吃,要吃出美味,吃出境界,要让黄州的百姓都能吃得上鱼。】

    【苏轼在黄州,吃的最多的是鱼,还写下了引以为傲的《煮鱼法》

    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

    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

    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

    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

    【苏轼推广鱼,让鱼变成了一道美味,并且推出自己最为得意的一道美食:鱼羹。】

    【苏轼利用自己在文坛的影响力,黄州的百姓很快就吃上了鱼,苏轼将鱼的做法公诸于世,为那些渔民增加创收,在他的大力推广下,甚至鱼的价格因为苏轼,还上涨了。】

    【改善黄州百姓的吃食,下一步就是增加谋划生计的道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蜜酒,就是苏轼给黄州百姓的一个谋生之路。】

    【酒在宋朝是管制商品,但酒的利润极高,有很多人铤而走险。】

    【近日黄州捕私酒甚急,犯者门户,立木以表之。——《与吴君采》】

    【苏轼念及到黄州的百姓生活困苦,最终还是迈出这一步。】

    【在多次实验后,苏轼酿出了“蜜酒”,并以“白马非马”的诡辩以及与黄州太守的私交,躲过了官府的追查,成功为黄州百姓增加了一条新的收入。】

    【并且写下了《蜜酒歌》进行宣传: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除了蜜酒,还有二红饭,也是苏轼给黄州百姓的一项收入。】

    【粳米精细,大麦粗粮,养尊处优的权贵们自然青睐粳米,不喜大麦,卖价甚贱的大麦也不愿意被百姓栽种。】

    【苏轼以身入局,用自己去做实验,在自己城外的50亩地栽种大麦,为大麦打出了一片食用的新天地——二红饭。】

    【二红饭就是用红豆和大麦同煮后的饭,既有红豆味香,又有大麦甘滑,色泽微红,爽口喷香。】

    【二红饭做出来了,苏轼自然是写诗来宣传,《二红饭》孕育而生。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

    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

    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

    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

    【《二红饭》酝酿而生,激励了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们种植大麦和红豆的热情,为他们打开了大麦和红豆的市场销路。】

    【有一天,苏轼的朋友巢谷从四川到黄州来看望他。】

    【巢谷身怀绝技,有一次,在二人谈话过程中,巢谷谈到自己有一副“圣散子”可以治疗疟疾,这个药方他不传,甚至连自己的子孙都不传。】

    【苏轼试问道:“你能不能给我。”】

    【巢谷回道:“可以,但你不可以给别人,你要指着江水发誓。”】

    【苏轼便对着江水发誓,顺利拿到“圣散子”。】

    【公元1080年,一场瘟疫在黄州爆发,无数百姓死去,苏轼意识到自己手上的药方可以解救百姓。】

    【面对成百上千的百姓死亡,无法做到信守承诺,公开了这记药方。】

    【苏轼惦念着当地百姓,用圣散子药方予以治疗,救治百姓无计其数。】

    【那一场的瘟疫波及范围不止黄州,还有多个地区,和苏轼同样遭遇的,还有苏辙。】

    【苏轼得知后,便把圣散子的药方寄过去给亲爱的弟弟子由。】

    【苏辙在拿到圣散子后,将其参杂在糜粥,给患者喝,救活当地无数百姓。】

    【苏轼救活了无数百姓,但还是违背誓言,有愧于巢谷。】

    【苏轼把“圣散子”药方传给了当地名医庞安时,庞安时将其记录在了自己的著作《伤寒总病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圣散子方又单独成书流传至今。】

    【苏轼除了在黄州给百姓谋出路,还在黄州设立“救儿会”,与密州一样,救助当地的婴儿。】

    【清理河道、修理堤坝、修建桥梁、新办学院这一桩桩、一件件,苏轼虽然是一个微末官职,即使这样,苏轼仍没有忘记做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他心系苍生,体恤民间疾苦,身先士卒,倾听百姓的声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黄州的百姓谋出路,谋幸福。】

    天幕弹幕。

    【东坡,我哭死,自己都这么惨了,还关心百姓。】

    【东坡千古啊!!!】

    【哪怕苏轼没有实权,被限制很多,他依旧用自己的方式来救助百姓。】

    【东坡啊东坡,你究竟还就做了多少好事。】

    【以前上学时,只知道他的诗文写得很好,没有真正了解到他,没想到他竟然做了这么多。】

    北宋。

    苏轼的三位贵人太后,曹太后、高太后、向太后抹着眼泪,手中的手帕都湿透了,看到自家的偶像如此遭遇,心中不免悲叹。

    再看到苏轼生活如此困顿,还是始终坚持一心为民的原则,心中佩服。

    这才是大宋的好官啊!!!

    高太后心想一定要把苏轼捞回京师。

    公元1085年,宋哲宗赵煦继位,赵煦年仅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早已决定要把苏轼接回京师,任何人弹劾全部置之不理。

    事实上,高太后做到了,在原来的历史上,直到公元1093年,高太后死前,苏轼遇到的那些弹劾,高太后全部不理会。

    在她死前告诫苏轼,让他趁早远离京师。

    这一次,也同样如此,苏轼必然会回归京师。

    若有人阻扰,那阻扰的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介绍了苏轼在黄州的功绩,接下来介绍苏轼在黄州的作品。】

    【经历“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一次涅槃重生,他的诗作灵感得到大爆发。】

    【苏轼在马正卿的努力下,在城外拿到一块地,从未劳作的苏轼体会到了开荒种地的辛苦,他想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到忠州(今重庆忠县)东坡垦地种花的旧事,写过《东坡种花二首》其中的“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令苏轼为自己取号——“东坡居士”。】

    【“居士”,是除了指信仰佛教、在家修行的人以外,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也被称为“居士”。自唐宋以来,文人雅士多以“居士”自称,以示清高。】

    【公元1082年,也是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年,他写下了闻名于世的《黄州寒食帖》,如今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在黄州遍游了当地名胜古迹,赤壁自然是苏轼的最佳选择。】

    【赤壁的壮丽风景使苏轼感触颇多,追忆到东汉末年周瑜的无限风光。】

    【东汉末年的一场赤壁之战,周瑜一把火烧毁了曹操的一统天下的梦想,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写下了他的巅峰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还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高中全文背诵的《赤壁赋》就是《前赤壁赋》。】

    【野外的一场小雨,让苏轼写出了《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

    【苏轼旷达乐观,超凡脱俗,在寄给李瑞叔的一封回信《答李端叔书》中写到自己的生活。】

    【其中“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写到苏轼他穿着草鞋与渔民樵夫混杂在一起,被醉人推骂。】

    【一次,苏轼在外游玩,夜深人静,喝酒后站在长江边上,触景生情,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据说,黄州的太守看到苏轼这首《临江仙》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句子时,大吃一惊,以为苏轼要归隐逃跑,连夜马不停蹄地跑到苏轼的家中来查看。】

    【太守到苏轼家后,看到了苏轼在床上呼呼大睡,这才松了口气。】

    天幕弹幕。

    【哈哈,调皮的苏轼。】

    【嘿嘿,这很苏轼,上一秒我好伤心,下一秒我要睡觉。】

    【黄州是苏轼灵感大爆发的地方,两个《赤壁赋》、《念奴娇》、《定风波》、《临江仙》这些巅峰之作都是在这里写。】

    【《前赤壁赋》高中的噩梦,每次古诗词错了就要将那个句子所在的古诗或文言文抄10遍,《前赤壁赋》抄的手都快断了。】

    【苏轼的诗很喜欢,但背起来却很痛苦,抄写起来又很讨厌,《赤壁赋》字太多了,抄的累。】

    【繁华外,市井处,最是人间。】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苏轼看起来更像是人。】

    【当你的人生遇到坎坷,多看看苏轼,也许能与他有诸多共鸣,他可能会帮你走出低谷。】

    【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成就了黄州。】

    【苏轼哪怕生活再难再苦,依然会乐观对待这个世界。】

    【上学时,看到无数篇诗词,那时候的我们着急往前走,没来得及看他们的浪漫;后来啊,生活经历久了,就与那些古人的心境产生共鸣。】

    【苏轼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去后就感冒了,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就想知道他开不开心???】

    大秦。

    始皇帝看着苏轼苦中作乐,安心享受生活,心底略感欣喜,如此贤臣若抑郁而终,怎能不遗憾?

    同时,他对苏轼也是打心底佩服,哪怕他的官职微末,依旧为百姓谋福,一心为民,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又能有几个???

    不知我大秦,是否能有如此能臣。

    若有此能臣,朕必然会亲自扫榻相迎,虚左以待。

    苏轼此人,始皇帝是打心里想要。

    先前的二人也只是在才华上让始皇帝喜欢,但苏轼却能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触及,都有不朽的功绩。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如此能臣,怎能不要。

    同样的,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苏轼的优秀,心中不免嫉妒。

    有他在,定能解决许多琐事,宋朝你就这么用?

    你良心在哪???

    如此贤臣,硬生生把他逼成这样!!!

    东坡美食是苏轼发明出来的,但要看苏轼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是穷,是生活的窘迫,是生活的困苦

    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苏轼,他走过的路、滴下的泪水、留下的伤痕

    所有的全部,让它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苏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