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恋人的无奈
7月已经是盛夏的季节。天刚刚亮没多久,迎着朝霞步履匆匆走来一位少女。只见这少女带着健康朴素的气息,脸上喜气洋洋,大步流星地往县城方向走,似乎要去办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这少女就是余晓玲,她的未婚夫宝佳,要从省城回来了。宝佳先从省城坐火车到地区的车站,还是头天晚上坐车,所以早上天不亮就到站了,然后再转一天一趟的到县里的班车,不到两个小时便到了到县城。这时候顶多也就是7、8点钟的样子,她就去接上宝佳,再一起走30多里的路到家,家里中午预备好了午饭。正是农忙时节,宝佳的父母亲都要下地干活,没有时间去接儿子,只有晓玲还算是有空闲,所以她打定主意要去接他回家。
说到宝佳她心里就是一阵甜蜜。宝佳在省城的大学读大三。大学是什么样的?她没有见过,虽然很憧憬,但是自己没有那个命。宝佳每次寒暑假回来,都会给她讲省城见过的光景。其实,对于一个尚在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能见得到多少世面,可是只要想想是在省城上大学,那里哪哪都跟农村不一样,就算是省城里的公交车这里也是没有的,就教人觉得很羡慕。这里只有班车,上面除了坐人,还有鸡鸭鹅这些牲畜,或者还有人挑去到市里卖的菜,跟省城的公交车的洁净程度可不一样。还有那些七八层高的楼呢,那些晚上还亮灯的供销社呢,是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宝佳只要出了市,这就算见了大世面啦,更何况是在省城。每次宝佳说什么,晓玲都兴冲冲的听着,不敢打断他任何话。
今天到了车站,时间还早,对于80年代初的人来说,一切时间的计算都不能那么精准。那时候电话都很少,有事情只能通信。就比如说宝佳回家,本不要晓玲去接的,可是晓玲能不去吗?每年只有寒暑假能见见面,这多珍贵啊。能早一点见面那就必然要赶早啊。晓玲还是通过信件知道了宝佳回家的时间,就算不能到市区接,怎么说也要到县城去接下他吧。
宝佳在县城唯一的一家汽车站下车了,他揉揉酸胀的太阳穴,从昨天晚上10点坐上火车,到现在已经快10个小时了。火车再转汽车,城市的繁荣程度一点点下降。他的心也一点点下沉。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成长在乡村,前20年都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这些交通不便啊,泥巴路啊,都是从小都习以为常的,可是在外面仅仅读了三年书,他就对乡村的很多情景看的不顺眼了。这也难怪,人的心一旦飞出去了,那就再难拉回来。
不过他的心里啊,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马上要见到他的未婚妻了。说到这个未婚妻晓玲,他就止不住笑。他们俩在高中的时候,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团支部书记,他就是班长,晓玲是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两人也不相上下。到了高考的时候,两个人第一次高考都落榜了。农村高中嘛,教学质量就是那个样子,落榜其实在意料之中。再说那个年代,高中生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了,就算上不了大学,那至少也能找到乡小学做个民办教师,或者去大队里面算算账,做个会计之类的,毕竟高中生也是很少的呢。所以对于大部分高考落榜生而言,也不算什么过不去的坎。
宝佳看着穿着新衣服,来接自己的晓玲,心里真的是高兴啊。虽然早就告诉过晓玲不要来接自己,可是她还是来了,姑娘和自己一样,都是把对方放在心上的。想着自己在城里虽然是孤身一人,可是家里有人惦记,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城里的姑娘们个个心高气傲,自己也不想跟她们有什么交集,自己的归宿还是应该是农村姑娘,一样的生长环境,有共同语言。
晓玲看到宝佳的身影,第一句话就是:“宝佳,你怎么瘦了些。不要在吃喝上省钱。”
宝佳跟晓玲说:“没有,是这个学期我们的课程没那么多,我踢球踢的多了些。”
晓玲说:“多运动也是对的,我们小学,目前也在申请一个篮球架,还有别的,想建一个操场。”
两个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到家了。到了村口的时候,晓玲说:“宝佳你快点走,我到后面走。”
宝佳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啊?”
晓玲说:“不想要村里的人看到啊,你真是傻”
宝佳只能依了晓玲的要求,两个人一前一后地回了家。
宝佳的父母早就准备好了午饭,而且难得的杀了一只鸡。
宝佳的爹妈要留晓玲吃午饭,晓玲说什么也不愿意,只说自己要备课了,就直接回到了自己家。还没有过门的儿媳妇,在婆家还是要保持矜持,这种道理不需要父母教,晓玲也是知道的。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宝佳去了外村的姐姐下,看了看两个小外甥。然后就在想,晚上什么时候去找晓玲。
其实晓玲也在等着宝佳,她所在的小学也是放暑假的时候,没有教学任务,家里虽有农活,该做的也做了,所以并不是特别忙。
正想着这件事呢,就听到宝佳的声音:“晓玲在吗?”晓玲回了一声:“宝佳你来了啊?”
晓玲爹妈听到宝佳来了,说:“放假了啊。”然后就找了个借口去邻居家了,也想让两个年轻人多一点单独相处的时间。
终于两个人可以清静了,自然少不了一番温存。晓玲说:“咱们这样也不是个事,我已经22了,我表妹都抱上孩子了,我们虽然订婚了,可是接下来你在城里,我在乡下教书,该怎么办?”宝佳说:“今年下半年就实习了,明年分配了,我们先领证办婚礼,以后再从长计议。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晓玲听到宝佳这番话,说:“结婚之后还要两地分居,也是麻烦啊。”宝佳无奈地叹口气说:“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现在即使分居也要接受,暂时忍耐吧。”晓玲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