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以身许国,国民女神为我终身未嫁 > 第17章 到底为什么历史留名的是她而不是他

第17章 到底为什么历史留名的是她而不是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阶梯教室。

    沈择明教授无从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证有永远比证无简单。”

    这句话不仅在当时的陆言心心上掀起波澜,更像是重锤一般不断敲击在沈择明教授的内心。

    老人家恍然间忆起其实邓稼先先生与他说过同样的话。

    那是在国内原子弹研发项目组刚刚成立的时候。

    彼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连科研用的实验材料有时候都凑不完整。

    这种时候,当他们宣称要独立研发原子弹时自然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

    无数人对此嗤之以鼻。

    “中国人这是还没学会走就想学会跑了。”

    “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自己心里没点数,简直是异想天开。”

    “中国人若是能自己搞出原子弹来我倒立拉屎。”

    研发小组内的成员其实不少也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他们害怕失败。

    害怕自己满腔热血苦心孤诣却求不来一个相对应的美好结局。

    深知这一切的邓稼先先生在小组内的第一次研发会议上这样讲: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证有容易,证无难。”

    “国外说我们搞不出来,我们就真的搞不出来吗?”

    “这不见得吧。”

    “实践才是出真知的唯一方法,国外人知道什么,他们了解中国吗?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民隐藏着多么大的潜力吗?”

    “他们不知道,他们还在以往常高高在上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觉得我们愚昧无知。”

    “所以,不必太过在意国外人的看法了,他们说的话根本就全是放屁。”

    “我们既然已经站起来了,就不能因为外人的一点嘲讽而倒下。”

    “我相信我们不仅能搞出来原子弹,还能搞得好,搞得妙。”

    邓稼先先生的话经过无数岁月后依然言犹在耳。

    沈择明教授却没想到原来令陆言心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在几十年前也说过这样一番与邓稼先先生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语。

    老人家悄悄用衣袖抹了抹眼角。

    是了,无论是哪个行业,这个国家总是不缺乏能在国家危难关头站出来的人。

    邓稼先先生带他们搞出了原子弹,中国的建筑学也在他的老友陆言心的带领下发展地欣欣向荣。

    一切稳中向好。

    只是沈择明教授终究有所疑惑。

    林沐白这样的人注定该像邓稼先先生一样名垂青史的。

    哪怕因为一次的署名问题收敛了自身的光芒。

    在之后的无数日子中,他也必然有很多次机会在历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老人家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林沐白身上有在他看来都堪称宝贵的品质。

    这样的品质他只在邓稼先先生等寥寥几人身上看到过。

    晦暗的时代注定不会遮挡住他们所散发出的光亮。

    他们将手持火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林沐白在如今仍然籍籍无名?

    这是说不通的。

    尽管网络上有林沐白是渣男的传言。

    但沈择明教授始终不曾在意。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

    老人家不愿意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抱有如此大的恶意。

    也不相信一个渣男有本事令他的老友陆言心念念不忘。

    陆言心不是那般脆弱的女子。

    这其中应该另有一番变故。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变故呢?

    能大到连林沐白这样的人都无法从其中走出。

    ………………

    清华大学。

    徐昌平站在讲台上回顾台下学生神情激动。

    “就是这里了。”

    “这就是我的老师陆言心崛起的那一时间。”

    “从这一刻开始,晦暗时代卷起的灰尘再也无法遮挡住她的风采。”

    “陆言心老师将一步步拖着中国建筑学发光发亮。”

    台下的学生听着这番话面上点头对此深以为意。

    他们都是建筑系的学生,平时是有学习中国建筑发展史这门课程的。

    而只要读过中国建筑发展史的,就一定对这一历史节点并不陌生。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凝聚中国五千年文化精粹的古建筑将在国际上广泛知名,而伴随其一同被国际认知的就是陆言心这个名字。

    实际上,只要稍微花些时间去百度陆言心这个名字。

    人们就一定会发现,在陆言心的人生历程中,抛开建国后那一系列令人花眼的荣誉与头衔不谈,撰写《清式营造则例》真的是陆言心前半生并不起眼的一项成就。

    《清式营造则例》可能对于营造学社来说意义重大,但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还远远称不上有一锤定音的绝对影响力。

    陆言心前半生最大的成就还是在于率领营造学社成员发现并勘测保护了相当一部分中国古建筑。

    她将对这些古建筑的研究勘测记录写成报告发表到国际上,填补了国际建筑学界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建筑认知的空白。

    从此所有国家的人都将知道,原来他们一直瞧不起的中国竟然拥有如此悠远流长的历史,而中国的古建筑又是如此地美丽令人着迷。

    仅凭这一点陆言心就无愧于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杰出女性这一称号。

    徐昌平意犹未尽地为学生们继续介绍陆言心。

    “我的老师陆言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注意是历史上,没有近现代等限定词。”

    “也就是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陆言心老师都是绝无仅有的那一个。”

    “中华五千年,有的女性以艳著称,比如杨玉环,有的女性以才为名,比如李清照。”

    “但合杨玉环之貌与李清照之才,千古唯有我的老师陆言心一人而已。”

    “陆言心老师的名字也必将与她们一样名垂青史。”

    这番话其实有些狂妄,起码听着是令人感觉不太舒服的,但台下的学生终究说不出反驳的话语。

    陆言心的才情不必多言,她年轻时的相貌却往往被众人所忽略。

    但实际上,很多与陆言心同一时代的文化大家比如沈从文等等都曾经盛赞过陆言心的美貌。

    究其原因只能说与陆言心的才情相比,美貌倒成了次要。

    至于名垂青史,这话所言其实也并不虚假。

    只要这些被陆言心发现并勘测保护的古建筑存在一天。

    只要陆言心的建筑设计成果在这个国家存在一天。

    千百年后人们也必然无法忘怀陆言心这个名字。

    台下的所有学生其实因为主修建筑学的缘故已经对陆言心足够了解。

    但听了老师徐昌平所言他们还是忍不住惊叹。

    集众人艳羡的才情美貌家世于一身。

    这样的女子他们很怀疑是否有男子能配得上她。

    徐昌平见状面上露出得意笑容。

    他这样盛赞陆言心并非没有原因。

    在节目之前的讲述中。

    人们惊奇发现《清式营造则例》并非陆言心所著。

    它背后的作者应该是林沐白。

    随着这一认知的传播。

    徐昌平竟然发现网络上进而有人对陆言心的才华表示了质疑。

    认为陆言心的才华配不上她今日的地位。

    作为陆言心的学生之一,徐昌平对此自然十分气愤。

    他的老师陆言心的才情为世人,为历史所公证。

    哪能因为一个林沐白就惹来旁人的说三道四。

    他就是要向世人证明:

    哪怕陆言心老师对林沐白念念不忘。

    但林沐白终究是配不上他的老师陆言心的。

    书籍的著作权可以谦让,但古建筑的勘测报告却造不了假。

    因为那个年代营造学社的无数成员都曾亲眼见证。

    是谁的就是谁的,让不了,也夺不走。

    青史留名的是他的老师陆言心而不是林沐白。

    这也是历史的公论与必然选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